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4-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开放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与建设方案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目录
第一部分云南开放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职本科可行性论证报告 (4)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6)
〔一〕产业、行业发展状态 (6)
〔二〕产业、行业人才需求 (16)
〔三〕结论 (19)
二、化学工程学院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条件 (20)
〔一〕丰富的办学经验 (20)
〔二〕雄厚的师资力量 (21)
〔三〕能够满足办学的实践教学条件 (26)
〔四〕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 (26)
〔五〕充足的生源,高质量的就业 (27)
〔六〕强大的经费支持 (27)
〔七〕较强的科研能力 (27)
第二部分云南开放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9)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30)
二、学分、学制要求和毕业规定 (30)
三、培养目标 (30)
〔一〕素质结构要求 (30)
〔二〕知识结构要求 (32)
〔三〕能力结构要求 (33)
〔四〕服务方向 (34)
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 (34)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4)
〔二〕教学方式 (35)
六、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构建 (35)
〔一〕工作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35)
〔二〕以工作岗位为核心,搭建岗位课程体系 (38)
七、课程教学体系与集中实践教学体系 (41)
〔一〕课程教学体系 (41)
〔二〕集中实践教学体系 (43)
〔三〕专本衔接主要课程设置 (19)
八、教学进程 (45)
〔一〕教学进程表 (46)
〔二〕主要指标 (38)
九、质量保证 (39)
第三部分云南开放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职本科专业建设方案 (40)
一、建设目标 (53)
二、建设思路 (53)
〔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3)
〔二〕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53)
〔三〕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54)
〔四〕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55)
〔五〕师资队伍建设 (55)
第一部分
云南开放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职本科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化工产业是云南省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和骨干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我省石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化学工程与工业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2003年国家教育部将原化学工程、化工工艺、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部分〕、工业分析、电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及化工〔部分〕和生物化学工程〔部分〕等专业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内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我们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云南省、贵州省的大型化工企业〔如表1〕,同时我们还访问了51job和job168等人力资源网站,查看了《2011 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 年就业蓝皮书》。
表1 主要调研单位
〔一〕产业、行业发展状态
1、现状
目前,全国化工行业有不同规模和所有制企业一共20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万余家,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全列,我国石油是世界上第二大消费国、第三大进口国、第五大生产国。
硫酸、合成氨、化肥、电石、染料、磷矿、磷肥、胶鞋等产量以及合成纤维的生产能力、聚丙烯和合成橡胶的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农药、烧碱、轮胎、涂料等产量以及炼油能力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化学工业是国家支柱产业,其规模在2005年已到达1510亿美元,预测到2015年将再翻一番达392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10% 。
届时,中国可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化学品制造国,在世界化学品市场的份额将从现在的8%上升到13%。
目前,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之后的第二位化学品消费国,在10∽15年内,中国化学品市场预计将增长到约8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市场
的规模。
中国化工行业的增速使得这块土地变得炙手可热。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化学工业已形成化学矿采选、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化学肥料、农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培育了云天化集团、云南煤化工集团、云南南磷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288户,拥有总资产597亿元,从业人数7.4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8亿元、工业增加值126亿元、利税总额48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0.4%、7%、5.1%。
主要产品产量化肥338万吨〔折纯〕,其中氮肥143.5万吨、磷肥194.7万吨,磷矿石1883万吨,黄磷35.2万吨。
磷肥、磷矿石、黄磷产量居全国第一,化肥产量居全国第4位。
重点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较高,磷复肥技术和装备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专利技术。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后,《云南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云南工业发展目标,要优先发展的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化工产业。
云南省政府提出将加快建设云南磷肥基地,进一步优化磷化工企业资源配置,以南磷集团等大型企业为基础,高浓度磷复肥向一体化和多元化发展,组织好磷酸一氢钙,二氢钙的生产。
组织实施磷酸的浓缩和一体化重大项目。
构建一条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发展两大化工,即煤化工和乙炔化工;依托三大企业,即云维公司、东源公司、解化公司;建设四个基地,即曲靖煤化电冶基地、红河煤化工基地、昆明煤炭及煤液化基地、昭通煤化工基地;做好五个业务板块,即煤炭采选、煤焦化、煤气化液化、煤电铝、煤制烯烃。
根据云南省对化工行业的规划,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开设适合云南省的经济发展。
2、发展趋势
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中,将原云南石油化工集团与云南东源煤业整合重组而成云南煤化龙头企业——云南煤化集团。
云南煤化集团主要依靠煤炭资源和煤化工技术优势,以洁净煤为主业,发展煤炭采选、煤焦化、煤气化液化、煤电铝、煤制烯烃等五个业务板块,构筑上下游一体化的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形成主业突出、相关多元发展的格局。
经过三至五年时间,把云南煤化集团打造成为对云南经济起支柱作用,在全国同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煤化工企业集团,成为区域性的煤化工行业龙头企业。
云南煤化集团已形成的煤炭、氮肥、电力、炼铝、煤化工等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煤炭开采能力450万吨、洗选能力420万吨;合成氨65万吨,化肥产量66万吨〔其中:氮肥62万吨,钾肥4万吨〕,化肥实物量:尿素51万吨、硝铵48万吨、硝酸钾9万吨;纯碱20万吨,聚乙烯醇3万吨,焦化105万吨,甲醇11万吨,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总装机容量118.5MW,电解铝6.5万吨。
由于中国有丰富的磷矿资源、水电资源,给中国发展以黄磷为原料的磷化工产品,特别是磷精细化工产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未来的几年中,世界磷化工的格局还将发生变化,重心将向中国转移。
磷化工产品作为云南省一个支柱产业,是云南省财政和就业的支柱,云南省的地理条件形成了一个以磷化工为主的重化工的产业结构,其中超过70%的财政收入是来自磷化工的,云南省的磷化工行业涉及的工作人员有60万人左右。
根据《云南化工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目前云南有黄磷生产企业38个,共计102台制磷炉,生产能力到达40万吨,占
全国总生产能力的40.61%,2010年黄磷产量70万吨,占全国黄磷总产量的55.05%。
云南现已将磷化工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整合,马龙化建先后对3个黄磷生产企业的10台电炉以及大型热法磷酸、三聚磷酸钠装置进行资产重组,初步形成15万吨/年黄磷、14万吨/年磷酸、14万吨/年三聚磷酸钠的生产能力,借助滇能集团0.215元/(kW·h)的电价优势将逐步形成30万吨/年左右的黄磷生产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贵州省现有黄磷生产能力25.2万吨/年,产量19.2万吨/年。
四川黄磷生产能力16万吨/年,其中四川已建6万吨/年,正拟新建6万吨/年的装置。
湖北现有黄磷生产能力7.8万吨/年。
云、贵、川3省2002年黄磷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85%以上,黄磷将成为中国发展磷化工的强大基础,也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产品。
云南将以中缅两国政府签署的中缅输油、输气管线为契机,形成年输油2200万吨和输气120亿立方米的能力。
届时,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的空白,也将对云南化工等行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油气管道在云南省境内穿过多个州市,对推动云南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未来10年,云南省以云天化集团为主将与中石油合作加大石油及石油化工项目的建设,开发新的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产品,使之成为云南化工在未来10年发展历程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云南石油化工产业链以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为依托,近期以1000万吨/年炼油为基础,实现炼油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并与云天化集团现有化肥、氯碱产业相结合,实现原料的互供,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石油化工——化肥——有机化工一体化产业基地。
加快推动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并开工建设,发展以炼油——乙烯装置为基础的核心石化产业群,以有机
原料、合成树脂、塑料加工、加工助剂、精细化学品及建筑材料为主的石化产业深加工群,进一步向周边区域和新型材料、纺织等相关产业辐射延伸,建成全国重要的炼油一体化石油化工基地。
精细化工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化学工业的战略重点,也是一个国家综合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已进入成熟期,今后10年世界精细化学品仍将迅速发展。
目前,世界精细化学品的销售额约为50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为5%。
专用化学品的市场规模为700亿~1000亿美元,年增长率4%,其中,医药中间体在精细化工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达49%,世界精细化学工业最发达的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其化学工业发展方向均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即大幅度提高精细化学品的比重和大力开发专用化学品。
80年代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率为45%-55%,90年代到达55%-63%,21世纪初要到达60%-67%。
我国精细化工占化学工业的比重已到达35%,产品品种已达2万余种,一些精细化工产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如染料总产量为世界第一,年出口量达10余万吨,创汇近5亿美元。
尽管如此,我国的精细化工仍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高档精细化学品严重依赖进口。
由于我国精细化学工业基础薄弱,多数中小企业,技术比较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因此在短时期内比其他大化工行业压力更大。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化工行业对辅料的认识也逐渐更新,对开发生产药用辅料的兴趣与日俱增。
精细化工企业发现,很多传统的化学产品在制药过程中往往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3、云南化工目前和今后的大项目建设
《云南化工行业“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指出:云南化工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发展。
3.1 加快推进高浓度磷复肥基地建设
以云天化集团为主体,协调推进天安公司50万吨合成氨,富瑞二期“836”和三环化工两个“836”项目及磷化集团两个200万吨磷矿采选项目的建设,已在2009年底全面建成并进入试生产;磷化集团450万吨磷矿采选项目已在2010年底在晋宁二街启动,目前已试运行生产。
3.2 协调推进精细磷酸盐产品基地建设
以寻甸龙蟒集团为主体,启动100万吨一期40万吨磷酸盐产品项目的试生产,并力争年内启动33万吨硫酸和100万吨磷矿采选的配套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二期60万吨精细磷酸盐产品项目和80万吨硫酸项目的前期工作;协调推进四川宏达集团整合东川区域磷矿资源和200万吨精细磷酸盐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已于2008年破土开工;积极协调会泽地区精细磷酸盐产业的发展。
3.3 优化发展磷化工产业
做强磷肥,做大精细磷化工,加大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推动跨区域的联合重组,加快形成全国性的大型企业,积极培育精深加工型中小企业,进一步提高优势资源和优势产品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将云南省建设成为国家级磷复肥基地和精细磷化工产品基地。
3.4 稳妥推进煤化工基地建设
以云南煤化工集团为主体,在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的同时,加快云维股份200万吨焦化、30万吨煤焦油精制和50万吨合成氨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加快解化集团15万吨二甲醚项目建设步伐和市场拓展进程,初步形成二甲
醚替代民用液化气的局部市场,为建立区域煤化工产品市场积累经验;十二五期间积极启动250万吨大甲醇项目和寻甸先锋褐煤利用项目的前期工作;协调推进以云天化股份为主体的昭通5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项目建设;鼓励中小氮肥企业实施“联醇”项目改造。
严格控制新建煤焦化项目审批。
3.5 全面推进电石乙炔化工产业发展
以盐化股份为主体,在实现新建“双10”项目达产稳产的同时,力争启动二期工程项目;以南磷集团为主体,在寻甸13万吨PVC项目投入试生产的基础上,力争启动寻甸二期和罗平一期13万吨PVC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宣威四方公司电矿一体化项目建设。
在加快文山砚山20万吨和罗平10万吨电石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宣威、罗平、泸西、昭通等地电石生产项目建设,力争2012年底前全省实现符合《电石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的电石生产能力到达80万吨以上,以适应聚氯乙烯产能扩张的需求。
3.6 积极推进冶金化工产业发展
鼓励发展以金属产品为原料的金属化工产品生产;支持云锡集团发展有机和无机锡产品;推进冶金集团、云铜集团发展金红石级钛白粉产品,协调龙蟒集团引进发展2万吨金红石级钛白粉生产项目,鼓励支持红矾钠系列产品进一步做强做大;探索有机硅产品的发展。
3.7 适度发展盐化工和硅材料为主的高载能产业
充分发挥我省水电资源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配套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的盐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链,形成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盐化工产业。
同时积极发展硅材料产业链等高载能产业。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根据煤、盐、电力等资源条件及分布情况,推进盐化工的规模
化、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以电石乙炔为龙头,建设具有成本竞争力的氯碱化工,重点发展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氯化聚氯乙烯等下游系列产品,形成完整盐化工产品链;与煤化工相结合,生产醋酸乙烯、聚乙烯醇、1,4-丁二醇等下游产品,丰富乙炔下游产品链。
长远考虑与云南省石油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炼化乙烯或煤基烯烃发展乙烯法PVC、环氧氯丙烷等。
重点建设保山、昭通、曲靖乙炔化工项目。
3.8 坚定推进以原料型化工产品为原料的延伸产业发展
协调推进以磷酸一铵为原料的50万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湿法磷酸净化工艺技术的应用,推进复合型磷化工产品生产;坚持推进以黄磷为原料的延伸产品发展,协调启动宣威磷电10万吨电子级磷酸项目的建设,支持江磷集团精细磷系列产品发展;推进过磷酸钙企业采用磷、硫混和酸分解中低品位磷矿生产富过磷酸钙产品的试点工作,鼓励利用现有肥种生产BB肥或专用肥。
3.9 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启动南磷集团寻甸80万吨利用粉煤灰、黄磷渣和电石渣生产水泥的项目建设;推进江磷集团2万吨利用黄磷尾气生产二甲醚替代民用液化气项目建设;协调启动宣威磷电废渣利用项目;推进陆良龙海化工自成体系的煤、磷化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
鼓励磷石膏、黄磷渣、电石渣、泥磷回收、中水回用等项目建设。
加大精细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橡胶加工的发展,利用云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将新型煤化工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开发下游系列化工产品;利用云南储量丰富的盐矿资源,发展氯碱工业,生产烧碱、聚氯乙烯及系列的氯产品;进行橡
胶的深度加工等是云南今后的化工发展趋势。
4、面临的机遇
市场潜力较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正处于需求旺盛的成长期,这一地区人口众多,原料丰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化学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据国外权威机构预计,今后世界石化和化工行业一半以上的新投资将在亚太地区。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边界线长4060公里,有出境公路20多条,是全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又是我国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正在酝酿建设的泛亚铁路和高速公路,将进一步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使云南化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进一步开发东南亚、南亚市场的优势更加突出。
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农惠农政策,为云南石化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拉动石化产品消费,增强农资保障能力,继续建设好国家级磷肥基地,适时开展西南地区炼化项目的布局研究,为我省石化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必将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快现有产业的发展,同时将推动现代石化工业发展,加快形成石化产业新体系。
我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大省。
截止2008年底,保有磷资源储量40.87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具有资源储量大、集中分布、矿石质量好、品级高、易开采等特点。
煤矿保有资源储量282.29亿吨,居全国第七
位,具有成煤期多、煤类齐全、煤质好的特点。
盐矿保有资源储量143.33亿吨,居全国第三位。
硫铁矿保有资源储量4.84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以及较丰富的硅、生物及电力资源,也为云南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云南磷化工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并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市场优势。
以云天化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在磷矿采选、高浓度磷复肥、黄磷、热法磷酸、磷酸盐及磷化物等产品的生产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云南煤化工集团现已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碎煤熔渣加压气化炉等先进技术、大型煤焦化联合生产技术,浆态床制甲醇技术、粉煤气化技术等已规模化应用,到达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具备先进的大型化工装备加工能力,积累了大型煤气化、煤焦化装置的生产经验,为云南煤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产业和技术基础。
〔二〕产业、行业人才需求
1、人才队伍现状
据国家《“十二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纲要》显示2010年底,全行业职工498万余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33万余人,占46.79%;集体企业87万余人,占17.47%;私营企业120万余人,占24.1%;三资企业44万余人,占8.84%;其他企业18万余人,占3.6%。
通过调研发现,现在的企业中80%以上的职工只有中专以下的受教育程度,这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工企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化学工业已形成化学采选矿、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化学肥料、农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培育了云天化集团、云南煤化工集团、云南南磷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
这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
空间。
2、人才需求分析
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据全国化工人才交流资源网介绍,目前排名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绝大多数都在中国设立了公司,国内民营化工企业也迅速崛起,由此迅速拉动了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的需求,据英才网联旗下化工英才网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下半年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了35.4%,化工企业对人才需求同比增长了49.8%。
化工行业属于技术型行业,所以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使得市场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需求长盛不衰,因此大力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呈现高速度、高效益的发展态势,如大型化学工业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重点产业配套的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绿色环保化工”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化工行业需要大量的管理、专业技术、岗位操作的高技能人才充实到企业中。
另根据《2011 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 年就业蓝皮书》介绍,2011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
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以上专业与2010年的绿牌专业基本相同,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今后还将持续下去。
在目前的形势下,全国各级城镇化工企业蓬勃发展,尤其是私营和合资化工
企业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造纸、冶金、涂料、炼油、能源、轻工、医药、环保等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存在很大的空间。
据我们调查,云南省很多化工厂的操作工都是高中或中专、技校毕业生,甚至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在学历层次上都较低,简单的体力活尚能完成,但由于知识的结构和系统性不够,加上所接受的能力培养有限,因此在工作中创新意识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面对挑战、敢于竞争的意识不够强,个别企业职工对简单的化学反应原理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这样使得当前化工生产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制约性,解决人才资源贫乏的问题是当前化工行业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表2 当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
另外,据了解,云南省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校有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但这些高校开设本专业的方向主要是侧重于科研、设计等,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类教育,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职本科〕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