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21-05-21T09:48:28.037Z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作者:孙蓓蓓[导读]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不仅是为小学生奠定基础的学科知识,更是小学生逐渐树立自身正确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

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一关键阶段,采用多样化教学思维,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中心学校孙蓓蓓 246131
摘要: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不仅是为小学生奠定基础的学科知识,更是小学生逐渐树立自身正确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

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一关键阶段,采用多样化教学思维,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

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随着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逐渐重视,小学语文课堂逐渐成为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现如今仍然有部分教师缺乏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观意识,在日常开展教学过程中,仅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论知识成绩作为主要教学目的。

进而造成教学方式与教学重点逐渐偏离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受到影响,降低课堂教学实效性。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落实新课标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创新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课堂,利用语文学科优势着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树立良好的道德思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一、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人文美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教材中借景抒情或景中有情的语文课文,语文教师应当着重对教材中优美的词句进行细致地分析与推敲。

并且充分把握好文章中的韵味与美感,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优美的词句的揣摩与品味,完整地理解文章的寓意,充分感受文章的美感[1]。

使学生逐渐会意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繁星》这一课程中,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逐句帮助学生分析课文,比如当读到“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者这句话的用意以及这句话在文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思考,揣度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是在为下一句我爱繁星埋下伏笔。

同时语文教师还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中把星空中的星星比喻成无数的萤火虫等等,帮助学生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状物使的感受以及对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掌握,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在作者字里行间的美感中,充分发现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细腻的情感。

不断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更好地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建立积极的思想观念
由于小学生的主观思想意识还未形成,因此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抓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黄金时期,加强对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2]。

并且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不断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对教材资源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在学生完成语文知识学习目标前提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例如:语文教师在进行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书本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发问“同学们,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而读书呢?分别说说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在同学们各抒己见之后,在追问“咱们敬爱的周总理也被人问过同样的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周总理是如何回答的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进而引本章节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热情,深刻领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层次人文精神,充分感受“我们的周总理”对民族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传统机械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任务主要集中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追求,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进行对语文知识点记忆强化,严重制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化新课标的教学思想,创设充分彰显人文内涵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慈母情深》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方法,把课堂的侧重点放在作者从想要一本长篇小说的迫切心情至见到母亲辛勤工作的背影后为什么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然后拿着母亲给的钱给母亲买了罐头,回家为什么被母亲数落一顿?从中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作者与母亲各自的心路历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更加深刻的明白孝道的意义。

结束语: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是学生培养人文素质,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落实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秉承教书育人的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龚晓青. 雅行教育,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地集中体现[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1):0217-0218.[1] 后双红. 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思考[J]. 新智慧, 2020, 000(004):137.
[2] 朱文娟.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1):88-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