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化护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2T07:37:23.3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7期作者:成墨翰曹雨寒韩迎春
[导读]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呼吸机与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价值。
成墨翰曹雨寒韩迎春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 250104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呼吸机与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呼吸机和重症监护病房共选择15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和各组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平衡等原则,分为两组,每组75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我评价焦虑量表(SAS)和自我评价抑郁量表(SDS)的数值。
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了比较。
比较了两组SF-36的值。
结果两组术前SAS和SDS值无显着差异(p >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呼吸内科和危重科患者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人性化护理;生活质量
引言
危重症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常由于自身病症较重,而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诊疗配合度较低等问题,这不但会影响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而且还会缩短患者寿命,使其无法获得高质量生活。
而常规护理虽然具有一定成效,可保障患者治疗期间的生命安全,但效果不显著,无法真正调节患者心理状态,致使患者生存率下降。
据此,人性化护理可从患者思维、心态上加以改进,便于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
本研究在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和组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各75例。
奇数编号为对照组,偶数编号为观察组。
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42例和33例;年龄区间52~78岁,平均年龄63.57±3.02岁;疾病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例,肺栓塞5例,肺心病7例,重症哮喘23例,重症肺炎14例;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43例和32例;年龄区间52~78岁,平均年龄63.62±3.15岁;疾病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7例,肺栓塞4例,肺心病7例,重症哮喘24例,重症肺炎13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为危重病人建立专职护理队伍:护士长为组长,10名符合条件的护士被选为每3 ~ 5年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一次并获得重症监护室专门护理证书的团队成员,3名成员在危重病人中接受了学习和培训。
(2)团队培训:两名气道医学专家接受了专业培训,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病理特征、顺序机械通气的提示、呼吸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科学气道管理、肺部感染评估标准、口腔护理方法、呼吸行为培训以及安全有效的拔管方法。
(3)护理过程:团队领导首先对团队成员进行顺序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团队成员能够学习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并每月举行一次改善通气质量的会议,提出改进措施。
成员实时监测患者的重要特征,在医生指导下评估病情,实施基本护理、人性化护理和疾病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反馈工作问题,并分组讨论和寻求解决办法。
(4)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定期访查,调整护理计划,以适应病人状况的变化;固定气管插管,早晚冲洗口腔0.05%氯己烷;保持车站的空气流通,消毒空气;严格执行洗手消毒程序;评价吐痰的效果;30 ~ 45点起床,定期改变位置;帮助病人尽快下床,练习下肢功能,防止下肢静脉栓塞。
1.3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护理干预前后,由SAS和SDS对两组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分数越高,病人的焦虑和抑郁就越严重。
(2)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3)生活质量:生活质量(SF-36)评分用于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满分为100。
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前SAS和SDS值无显着差异(p > 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讨论
病人经常遭受反复发作、肺功能逐渐退化和呼吸衰竭,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除了病人出院后的临床治疗外,还应进行适当的干预。
在传统护理中,出院意味着护士与病人关系的终结。
但是,对出院后呼吸道病人和危重病人进行适当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康复,对病人的康复具有很大的价值。
如果病人出院后缺乏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能导致病人病情恶化。
持续护理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旨在解决医院外患者问题的非临床健康咨询,在护士、患者及其家人之间建立有针对性的互动。
它具有系统化和全面性的优点。
国外持续护理模式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广泛应用。
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持续护理干预对出院患者的影响,目的是为临床通气和重症监护奠定理论基础。
持续护理为患者提供专业个性化的咨询,有利于了解患者自身的疾病,培养正确的治疗意识,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
指导病人进行一系列康复运动,可在许多方面改善身体和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肺功能恶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出院后呼吸道疾病和危重疾病的急性发作,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危重症疾病护理中有着积极影响,可实现患者心理情绪的优化调节,使其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继而提高患者治愈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故而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鲍学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对呼吸衰竭患者辅助通气治疗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4):153+163.
[2]黄雪梅.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血气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10):94-96.
[3]刘福波,李海燕.慢阻肺无创呼吸机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研究[J].人人健康,2019(18):192.
[4]李长桂,孙晓容.人性化管理对提高呼吸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06):761-763.
[5]俞利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和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