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调整提高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性能

合集下载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一、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工艺1.原料准备:聚丙烯酰胺的合成需要经过聚合反应,常用的原料有丙烯酰胺单体、过氧化铵等。

在反应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交联剂和共聚剂等辅助材料。

2.聚合反应:将丙烯酰胺单体和其他原料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设置反应温度和压力。

通过聚合反应,将丙烯酰胺单体中的碳链进行聚合,形成长链状的聚合物分子。

3.接枝反应:聚丙烯酰胺具有良好的交联性能,可以通过接枝反应来增加其交联度。

接枝反应是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添加交联剂或加热处理,使聚合物之间发生交联,并形成交联网状结构。

4.过滤和干燥:将反应物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碎片和杂质。

然后通过蒸发、减压等方法将其干燥,得到成品聚丙烯酰胺。

二、聚丙烯酰胺的应用工艺1.水处理:聚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和饱和性能,可以通过形成絮凝物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在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工艺包括絮凝、沉淀、过滤等。

2.油田开发:聚丙烯酰胺可以被用作驱油剂,并且能够提高原油的开采率。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常用的工艺包括注入、混合、分析等。

3.土壤改良:聚丙烯酰胺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植物的生长率。

土壤改良工艺包括施用、灌溉、覆盖等。

4.纸浆和纸张工业:聚丙烯酰胺用作纸浆和纸张的添加剂,可以提高纸张的质量和强度。

工艺包括混合、搅拌、浆料处理等。

综上所述,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聚合反应、接枝反应、过滤和干燥等步骤。

其应用工艺涵盖了水处理、油田开发、土壤改良、纸浆和纸张工业等领域。

这些工艺不仅提高了产品性能,还广泛应用于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方法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方法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方法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高性能的纤维增强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造纸、纺织、化工等领域。

以下是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方法。

1. 原材料的选择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酰胺的原材料为聚丙烯酰胺,需要选择高品质、高纯度的聚丙烯酰胺,并且要求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符合生产要求。

此外,还需要选择玻璃纤维,其品质直接影响聚合物的性能。

2. 聚合反应
将聚丙烯酰胺和玻璃纤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通过聚合反应进行合成。

在聚合反应中,聚丙烯酰胺和玻璃纤维通过催化剂和加热等方式进行反应,形成聚合物固体。

3. 玻璃纤维的增强
在聚合物固体形成后,需要对玻璃纤维进行增强。

增强的方式有两种:机械增强和化学增强。

机械增强是通过机械作用使玻璃纤维与聚合物固体相互作用,提高聚合物固体的强度和韧性。

化学增强是通过添加化学剂,使玻璃纤维的纤维束更加紧密,提高聚合物固体的絮凝性能和耐久性。

4. 过滤和干燥
将增强后的聚合物固体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

然后将过滤后的聚合物固体进行干燥,形成成品聚合物酰胺。

5. 检测和质量控制
对成品聚合物酰胺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同时,采用自
动化生产线和质量控制系统,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变量,保证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聚合反应、玻璃纤维的增强和过滤和干燥步骤,同时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成品聚合物酰胺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谈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措施

谈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措施

谈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措施摘要:基于聚丙烯酰胺被广泛地应用于油田的三次采油阶段,作为注入剂注入到油层中,提高注入剂的波及体积,进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加强对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措施的研究,优化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加工程序,降低聚丙烯酰胺生产的成本,提高聚丙烯酰胺的收率,达到化工生产的技术标准。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措施分析影响聚丙烯酰胺合成聚合的因素,采取最佳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以丙烯酰胺单体作为生产原料,加强聚合反应和水解反应的速度,为生产出更多合格的聚丙烯酰胺提供基础。

选择和应用最佳的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措施,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率,达到聚丙烯酰胺生产企业的产能指标。

1聚丙烯酰胺加工生产概述聚丙烯酰胺是聚合物的代表,通过对丙烯酰胺等单体的聚合加工处理,获得高质量的聚丙烯酰胺产品,满足石油化工市场的需求。

对聚合物的单体进行聚合反应之后,通过水解作用,得到需要的聚丙烯酰胺产品。

通过对聚合物单体的聚合基的链引发,继而发生链增长,之后进行链的终止,伴随链转移的发生,形成聚合物形态。

对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的运行参数进行控制,提高聚丙烯酰胺的收率,才能达到石油化工生产的经济效益指标。

在单体溶液中加入水解剂,然后引发聚合,在聚合反应的同时,由于聚合热的作用而发生水解,从而制得聚合物,保证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符合产品的质量标准,达到设计的产品的品质要求。

聚丙烯酰胺的精制工艺程序,分离聚合物本身携带的杂质成分,使原料的水溶液在真空塔内进行闪蒸,脱除其中的无用成分,然后运用超滤膜过滤器对聚合物进行过滤处理,除去其中的生物细胞、有机物杂质。

之后再脱金属离子的设计和应用,得到满足后续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要求的材料,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工艺流程,获得高品质的聚丙烯酰胺产品,满足石油化工市场的需要。

加强对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的管理,提高聚合釜、离心式风机、换热器、过滤器及精馏塔等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

避免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而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首先,聚丙烯酰胺的生产需要合成单体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在石油化工行业有广泛应用。

丙烯酰胺的合成通常采用蒸馏法,首先将合成氨和丙烯腈混合,然后通过催化剂加热反应,生成丙烯酰胺。

该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控制,以提高反应速度和产率。

接下来,通过聚合反应将丙烯酰胺单体转化为聚丙烯酰胺高分子聚合物。

聚合反应可以采用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两种方式。

在自由基聚合中,通常采用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等自由基引发剂,在适当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进行反应。

离子聚合通常使用离子引发剂,在适当的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需要进行适当的控制,以控制聚合度、分子量分布和聚合物的性质。

聚合反应完成后,需要对聚丙烯酰胺进行后处理。

主要包括干燥、粉碎、筛分等工艺。

干燥工艺可以采用烘箱或真空干燥器,将聚合物中的水分去除。

粉碎和筛分可以将聚合物固化成颗粒状物料,方便后续的包装、贮存和使用。

最后,对聚丙烯酰胺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包装。

质量检验包括分子量测定、固体含量测定、离子杂质测定等项目。

包装可以采用塑料袋、桶或纸箱等方式,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聚丙烯酰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在选择催化剂和溶剂时,应尽量选择环境友好、无毒、无污染的物质。

工艺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和污染的发生。

总结而言,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包括丙烯酰胺单体合成、聚合反应、后处理和质量检验。

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和质量监控,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聚丙烯酰胺产品,满足各个应用领域的需求。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装置平稳生产的工艺控制措施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装置平稳生产的工艺控制措施

浅谈驱油用聚丙烯酰胺装置平稳生产的工艺控制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驱油用聚丙烯酰胺装置平稳生产的工艺原因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聚丙烯酰胺的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开停线,从而降低丙烯酰胺、碳酸钠、研磨油的单耗,对聚丙烯酰胺生产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聚丙烯稀酰胺平稳生产控制措施大庆炼化公司聚丙烯酰胺装置全套引进法国snf公司技术与设备,装置占地面积12590m2,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2000吨。

1993年9月15日开始土建,1995年10月投产,共有8条生产线。

装置设计采用均聚工艺生产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共分为溶解、反应、预研磨、造粒、干燥、研磨筛分共6各工序。

聚丙烯酰胺装置自投产以来一直存在生产控制不平稳的问题,而生产线的平稳操作,对强化产品质量,提高聚丙烯酰胺产量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通过对影响聚丙烯酰胺装置平稳运行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聚丙烯酰胺装置平稳运行的措施。

一、溶解反应部分1.溶解工序是生产的第一个环节,每批溶解要严格监控原料质量指标,监控溶解罐进料配比、进料量、转移量及转移温度等指标。

确保在第一环节控制好,以保证反应的效果。

为此,严格控制溶解过程的进料,对溶解曲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处理。

每周选择两天,对四条生产线溶解罐进出差值进行检测,控制误差在±1%内。

2.严格控制反应环节,对可能影响反应的各环节做到认真管理检查监督。

首先,保证转移物料的准确性。

如满罐转移要做好监盘工作,避免因仪表系统故障,导致转移量超配方,影响反应。

同时在转移时注意瞬时流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

避免因流量计漂移的原因导致转移量不准确,影响反应。

第二,反应之前确保氮气系统的正常。

吹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将溶液及其中的添加剂搅拌均匀,二是通过物理置换作用除去溶液中溶解的气体,尤其是要将对反应有阻聚作用的氧浓度降到0.3ppm以下。

如果反应曲线不正常,则对原料量、反应环境、催化剂用量进行核对,并记录曲线,查找原因。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效果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效果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效果I. 前言- 聚丙烯酰胺作为驱油剂在油田开发中广泛应用- 但是其水溶性限制了其在高盐度油藏中的应用-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是一种解决方法II. 聚丙烯酰胺疏水改性的方法- 化学改性:通过改变聚丙烯酰胺分子结构的疏水性能- 物理改性:通过添加疏水剂将聚丙烯酰胺疏水化III.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在驱油中的应用- 应用于高盐度油藏的驱油- 提高驱油效果和压降控制- 改善水油混合物中的油水分离性能IV. 驱油实验结果与分析- 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和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进行驱油实验- 比较两者的驱油效果、压降和油水分离性能- 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和影响因素V. 结论和展望-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其在实际驱油中的应用- 继续研究和发展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和性能调控方法,提高其应用性能。

I. 前言油田开发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能源开发项目之一,同时也是一个科技标志。

对于全球的经济、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的许多方面来说,石油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驱油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在驱油技术中,驱油剂是一种关键的材料,可在地下增加油层压力,减少油层的粘度及改变油层的渗流特性,从而提高油井油水混合物的排出量,使原油从地下被开发出来。

因此,驱油剂的选取及性能对于油田采收的提高至关重要。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荷电性高、水溶性强的高分子聚合物,是驱油剂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然而,虽然聚丙烯酰胺在业界被广泛使用,但在高盐度油藏中,其水溶性限制其应用,因此需要引入疏水性,才能更好地适应油田的开采要求。

因此,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及其相关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在驱油技术中的应用及其性能表现,为解决驱油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将深入研究其化学结构及物理性质、制备方法等方面,为产业界提供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案。

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油田生产中的作用和效果

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油田生产中的作用和效果

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油田生产中的作用和效果1.驱油剂的原理和作用在石油生产中,驱油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石油钻井和生产中,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聚丙烯酰胺因其分子量大于同类聚合物而被广泛用于驱油剂。

驱油剂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降低水-油流淌比,从而削减水的指进现象,从而调整水流的流变性。

它可以提高驱油剂的波及能力,从而提高油层的采收率。

2.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应用为了增加驱油剂的效果,科学家们提高了其耐热性、抗剪切性和耐温性。

以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引入刚性环侧基和疏水单体等特别结构单元,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酸性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在研究过程中发觉,酸性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耐盐性,其表观粘度可保证在60以下。

针对鲁克沁深层稠油无法大规模开发的问题,在相关科学家的攻击下,提高了水矿化度,优化了均聚物注入浓度,使稠油采收率达到1.98%。

对聚丙烯酰胺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确定其稳定性较好。

三元是指聚丙烯酰胺、表面活性剂和碱。

采用三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0%-20%。

目前,三元复合驱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已经处于大规模工业化阶段。

大庆油田原油实际开采中,采用三元复合驱技术,采收率高于预期,平均提高18.5%-26.5%,说明聚丙烯酰胺作为驱油剂在油田生产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3.驱油聚丙烯酰胺的作用3.1分子量的提高促进了吸附能力高分子量可以使聚丙烯酰胺的流体力学半径增大,从而提高驱油剂在油田生产中的吸附能力。

这种聚合物在我国很多油田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渐渐加大,聚丙烯酰胺类驱油剂在盐度较高、温度较低的油藏中的应用效果受到限制。

在生产过程中,吸附能力也受到限制,这是基于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限制。

3.2疏水缔合促进粘度增加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单体、非离子和疏水单体聚合得到的。

这种聚丙烯酰胺产品具有很强的增粘性能,在高温高盐的前提下,粘度可超过30兆帕秒。

聚丙烯酰胺在油田生产中的作用机理

聚丙烯酰胺在油田生产中的作用机理

聚丙烯酰胺在油田生产中的作用机理
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油
田生产中的水处理和增油作用。

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处理作用:PAM可以作为一种水处理剂,将水中的杂质和
悬浮物沉淀,从而提高水的透明度和清洁度。

这对于油田生产中的水源净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油水分离效率:PAM可以减少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油滴
的大小和重量,从而提高油水分离的效率。

这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经济。

3. 沉淀控制:PAM可以与水中的沉淀物结合形成大颗粒物,从
而促进其沉淀和去除。

这可以避免沉淀物对管道和设备的堵塞和损坏,保证生产过程的顺畅进行。

4. 稳定泥浆:PAM可以作为一种稳定剂,增加泥浆的黏度和稳
定性,从而防止井壁坍塌和漏失。

这对于油井的开采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PAM在油田生产中的作用机理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损失。

因此,其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 1 -。

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的研究

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的研究

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的研究摘要:在基于聚丙烯酰胺的使用中,已经较为广泛的运用到生产采油的阶段中,利用提升注入剂的波及体积,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油田的整体采收率。

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了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同时提出相应的技术优化措施。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水溶液引言:对于聚丙烯酰胺的合成聚合的因素进行分析,需要基于最佳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解,同时基于丙烯酰胺的单体,当作主要的生产原材料,进一步的加强聚合反应以及水解反应,在这样就可以生产出更多合格的聚丙烯酰胺的反应基础,从而最大化的满足各种场景的实际需求。

1 聚丙烯酰胺加工生产在聚丙烯酰胺的使用中,是一种聚合物的代表方式,利用丙烯酰胺等一些单体的聚合加工处理方式,从而最大化的得到高质量的产品。

这样的生产方式,可以很好的满足石油化工市场方面的实际需求。

在对聚合物单体进行聚合反应之后,利用水解的方式,最终得到聚丙烯酰胺的产品[1]。

在后续进行聚丙烯酰胺生产的反应分析中,发现伴随着反应链增加,会使得链转移情况的发生,因此形成聚合物的形态。

在对这样的聚丙烯酰胺的生产装置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利用采集与控制的方式,可以极大的提升聚丙烯酰胺的回收效率。

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实现石油化工生产的效果。

在单体溶液的处理上,加入一定量的水解剂,制作出聚合物,这样可以保障聚丙烯酰胺的阐述可以符合相关产品的实际质量需求。

在聚丙烯酰胺的精确制作过程中,要结合进行分离聚合物的自身杂项成分的分析,之后在使用原料水溶液的方式,放在真空塔当中进行闪蒸处理。

这样能够有效去除其中不合理的成分。

在之后使用超滤膜进行全面过滤,从而实现对聚合物的全面过滤处理。

这一步的操作,主要是对生物细胞、有机杂质等物质去除。

基于脱金属离子的设计方式,可以满足聚丙烯酰胺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最后经过一系列有效的生产与实践,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聚丙烯酰胺的产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2]。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技术要求》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技术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HD c (V V0 ) 71 100 …………………………… (1) 1000ms 23c (V V0 )
式中: HD —— 水解度,%; c —— 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 —— 试样溶液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0 —— 空白滴定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 —— 称取试样的质量,g; s —— 试样的固含量,%; 23 —— 丙烯酸钠与丙烯酰胺链节质量的差值; 71 —— 与 1.00mL 盐酸标准溶液[c(HCl)=1.000 mol/L]相当的丙烯酰胺链节的质量。 6.2.5 每个样品做三个平行样,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相对误差不大于 5.0%,取算术平均值为测 定结果。测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6.3 表观粘度 6.3.1 Ⅰ型聚丙烯酰胺表观粘度 6.3.1.1 取 25.00g 5.2.3 中盐水 I 配制的聚丙烯酰胺母液加入 100mL 烧杯中,加入 25.00g 盐水 I, 在磁力搅拌器上以 300r/min 的转速搅拌 15min,得到 1500mg/L 的待测溶液。 # 6.3.1.2 将粘度计恒温水浴设定为 70℃,0 转子与粘度计连接,将约 16mL 1500mg/L的待测溶液移入 -1 测量筒中,恒温 10min,然后设定转速为 30r/min(36.7s ),按粘度计使用说明书进行粘度测定。 6.3.1.3 每个聚丙烯酰胺母液应按 6.3.1.1~6.3.1.2 做三个平行样,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相对 误差不大于 10%,取算术平均值做为测定结果。测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进行。 6.3.2 II 型聚丙烯酰胺表观粘度 6.3.2.1 取 25.00g 5.2.3 中盐水 II 配制的聚丙烯酰胺母液加入 100mL 烧杯中, 加入 25.00g 盐水 II, 在磁力搅拌器上以 300r/min 的转速搅拌 15min,得到 1500mg/L 的待测溶液。

聚合物驱提升驱油效率的机理分析及效果探讨

聚合物驱提升驱油效率的机理分析及效果探讨

2017年12月聚合物驱提升驱油效率的机理分析及效果探讨单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试验大队中心化验室,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在三次采油技术中,聚合物驱使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在国内油田应用也较多。

该技术能有效提升油田采收率,保障油田稳产和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是从聚合物驱油的机理出发,对影响聚区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新的措施来改善聚驱效果,以此为相关油田的聚驱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聚合物驱;采收率;驱替聚合物驱是三次采油技术中较为成熟的一种,能有效提升油田采收率,提升经济效益,在国内油田有着较多的应用。

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该技术有着一定的主导地位,会通过研究不断完善。

本文主要是从聚合物驱油的机理出发,对影响聚合物驱的因素展开相关探讨。

1聚合物驱油机理对于聚合物驱油机理,早期的理论认为其提升采收率是通过增加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和粘度,是水油流度比既降低来实现,聚驱后和水驱后有着相同体积的孔隙介质残留油,并不能机加大岩石微观扫油效率。

从后续研究看出,在非牛顿粘弹性作用下,聚驱提升采收率不只是扩大了波及体积,还是从微观驱油层面来实现。

聚驱在盲状、膜状、孤岛状、柱状以及簇状残余油开发中有高效发挥。

从实验室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粘度下,聚合物粘度具有弹性会提升3%到5%的爱收率。

从机理上分析,聚驱主要是通过降低油水粘度比、降低水油流度比、降低注水地层渗透率、产生流体转向效应和提升油相分流系数五个方面。

油水粘度比的降低能促进采收率的提升,提升驱油效率可从提升驱油剂粘度和降低地层原油粘度两方面入手,但是降低原油粘度无法实现,在这个层面上看,只能提升驱替相粘度,实施方法也相对简单,值需要将高相对分子品质聚合物添加到注入水中就可以实现。

水油流度比的降低使为了减少注入水单层突进现象,该参数的降低能有效提升注入水波及体积系数,采取相同的原油需要的注入水更少,也提有效提升驱油效率。

聚驱的意义是提升驱替效果,缩短开发周期。

浅谈驱油用聚丙烯酰胺装置平稳生产的工艺控制措施

浅谈驱油用聚丙烯酰胺装置平稳生产的工艺控制措施
造粒 、干燥 、研 磨 筛 分共 6各工序 。聚 丙烯 酰胺 装置 自投 产 以来 一 直 存在 生产 控制 不平 稳的 问题 ,而生产 线的 平稳操 作 ,对 强化产 的 意义 和作 用 。本 文通 过对 影 响聚 丙烯
酰胺 装置 平 稳运 行 的原 因进 行 分析 ,探 讨 了 聚丙烯 酰 胺装 置 平稳 运行
4 . 干 燥 器的进 料速 度 ,决定 干燥器 运 行是否 平稳 。进 料速 度过 快 , 易使 干燥 器结块 ;进 料速度 过慢 ,物料 烘干 时间过 长易 影响 产品质 量 。 必 须保 证 干燥 器的 进料 速 度均 匀平 稳 ,操作 人 员控 制进 料转 速 可根 据 不 同的 生 产线 、不 同 的预研 磨 ,采 取不 同 的操 作 ,确保 干燥 器 的控 制 指 标 在 要 求 的 范 围 ,均 聚 工 艺 :一 段 风 压 >1 6 0 mmH : O、平 衡 压 力

要 :本文通过对影 响驱油用聚 丙烯酰胺 装置平稳生产 的工艺原因分析 ,提 出了具体 的控制措 施 ,从 而能有 效地提 高聚 丙烯 酰胺的产 品产量
平稳 生 产 控 制措 施
和质量 ,减少开停线 ,从而降低 丙烯酰胺 、碳酸钠 、研磨 油的单耗 ,对聚 丙烯酰胺 生产有 非常 大的指导意义。
2 0

蟊 1 3 臻 年月 6
C h 中 i n a 国 C 化 h e m 工 i c a 贸 l T 易 r a d e
浅谈 驱 油 用 聚 丙烯 酰胺 装 置 平 稳 生产 的工 艺控 制 措施
张 保
( 大 庆炼 化公 司聚合 物一厂 硫铵 车间 )
艺 { 乏 备
因导致 转移 量不准 确 ,影响反 应 。 第 二 ,反 应 之 前确 保氮 气 系 统 的 正常 。吹 氮 的 目的主 要 有 两个 ,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措施研究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措施研究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措施研究摘要:新时代背景之下,聚丙烯酰胺作为重要的油田化学品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从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概述入手,提出了共聚合、均聚合水解、乳液聚合等多个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措施,旨在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聚丙烯酰胺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引言:聚丙烯酰胺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对于我国油田生产的效益有着决定性作用。

为实现我国油田行业的快速发展,就一定要对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研究选择出最优的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以此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聚丙稀酰胺的生产效益。

1.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概述由于聚丙烯酰胺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聚丙烯酰胺不仅是在国内受到重视,国外也对其生产工艺的重视度也很高。

国外所应用的聚丙烯酰胺的主要生产工艺为化学法和生化法,化学法要使用到骨架铜作为催化剂,才能够实现聚合物工业化生产的状态;生化法则需要使用生物水和酶来作为催化剂,以实现聚合物生产的工艺要求。

根据聚合物分子量的不同,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也不尽相同,在国外的生产工艺技术之中,最常用的就是均聚现场水解工艺、均聚后水解工艺、共聚合工艺等生产工艺技术措施,利用这些措施能够对生产出来的聚合物实现控制,进而促进聚丙烯酰胺的产生。

在国内的聚丙烯酰胺生产中,最为常用的生产工艺就是生化法,在生化法的基础之上,我国又运用了多种生产工艺,使得我国聚合物产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以此来满足我国油田产业的使用要求。

想要实现聚丙烯酰胺的高质量、高产量,就需要先明确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第一,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受到温度影响,温度的升高能够加快聚合速度、增加聚合度还能够使最终产物的摩尔质量大大降低。

第二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受到引发剂类型的影响,在聚丙烯酰胺的生产中,经常会用到多种引发剂,分别为辐射型、水溶型、无机性,在进行生产时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对引发剂进行合理选择。

第三,在生产聚丙烯酰胺时要注意生产出聚合物的PH值,以实现高质量聚丙烯酰胺的产出[1]。

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

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

聚合 物 生 产 的 效 益 。
2.2 均聚 合水解 工 艺技 术措 施
1 聚 丙 烯 酰 胺 生 产 工 艺 概 述
在 聚合物 发生均 聚后,进行水解反应 ,生产非离子 型的聚
国外 的聚 丙烯 酰胺 的生 产 工 艺 以化 学 法和 生化 法 为主 , 合 物 ,然 后 加 碱 发 生 水 解 。生 产 出高 抗 盐 、 高 相 对 分 子 量 的 聚
用 ,提 高 聚合 物 的生 产 效 率 ,满 足 聚 合 物 生 产 企 业 的技 术 要 求 。 油 注 聚 的 需 要 。
为 了 生 产 不 同分 子 量 的 聚 合 物 , 国 外 的 生 产 工 艺技 术包 括 2.3 前加 碱 均聚 共水解 工 艺技 术措 施
Hale Waihona Puke 乳 液 聚 合 工 艺 、均 聚 现 场 水 解 工 艺 、 均 聚 后 水 解 工 艺 、 共 聚 合
Key words:polyacrylam ide;production ;process technology ;measure
聚 丙 烯 限 度 生 产 加 工 ,影 响 着 油 田生 产 的 效 益 。 油 田注 聚合工 艺, 国外采取共 聚合 生产 工艺技 术,获得 高摩 尔数 的
聚用 聚合物大 部分为干粉颗粒 ,为 了提 高聚合物 的注入 效果, 聚丙烯酰 胺 。优 化聚合 反应 的工 艺技术措 施 ,选 择最佳 的 聚
polypropylene milling amines, the research on polyacrylamide production process is strengt hened,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optimized, and high—quality polyacrylam ides are obtained to satisfy the oil f ield.The need for production.Optimize the design of batch-type production processes, produce colloidal or granular polyacrylam ide,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 ent of polyacrylamide production industry.

驱油剂聚丙烯酰胺在河南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驱油剂聚丙烯酰胺在河南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驱油剂聚丙烯酰胺在河南油田生产中的应用聚丙烯酰胺作为三次采油用驱油剂,目前已经在胜利油田、新疆油田、河南油田等投入使用,为东部老油田增产稳产提供了保证,是目前国内采油用驱油剂使用量最大的应用领域。

相对于其他采油技术。

聚合物驱油剂技术成熟、成本低廉、投入产出比低,比较适合国内油藏特点和发展方向。

标签:驱油剂;聚丙烯酰胺;聚合物驱油剂1 采油技术发展历程1986年,我国完成了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试验和多层次化学复合驱先导试验。

自1996年起到2000年首次突破1000万吨,2008年已超过1500万吨,约占我国当年产油量的8%,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我国大庆、胜利、大港、中原、新疆等油田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河南油田从1995年开始,系统地开展了微凝胶驱技术的研究。

总体技术思路就是在低浓度聚合物溶液中加入少量交联剂,通过分子间交联反应,大幅度地提高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和耐温抗盐能力,形成局部三维网状结构的微凝胶团,既有流度控制能力与驱替作用,又产生高的残余阻力系数,有较强的调剖作用。

关键技术就是研制出具有延迟成胶能力的交联剂,既保证微凝胶体系在地层中成胶,又保证微凝胶体系的长期注入能力,满足驱替技术对驱剂注入量的要求。

技术研究经历室内研究、单井试注、单井驱替,多井组驱替先导矿场试验的历程,逐渐发展成为河南油田一项特色的采油技术。

2 聚合物驱油机理聚合物的驱油机理主要是利用水溶性聚丙烯酰胺分子链的粘度,改善驱替液的流度比,提高驱替效率和波及体积,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1)APAM可以降低石油层油水流度比,改变分流量曲线,降低产油含水率,提高采油速度。

(2)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改善水驱在非均质水平面的粘性指进现象,提高平面范围波及效率。

在垂直方向,利用它的高粘特性,是后续水驱由高渗层进入低渗层,增加吸水厚度,扩大垂直波及效率。

(3)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链条具有亲水性,在APAM聚合物通过孔隙介质时,利用其吸附作用,机械捕集作用从而改变空隙渗透率,但是对于油相渗透率影响不大,堵水不堵油。

生产工艺调整提高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性能

生产工艺调整提高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性能

生产工艺调整提高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性能[摘要]本文主要简析了生产工艺条件对聚丙酰胺驱油剂在驱油性能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固含量;水解度1、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油田上的应用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诸方法中,用聚丙烯酰胺作驱油剂占有重要地位。

每注入一吨高分子聚丙烯酰胺产品,可多采原油100-150吨左右。

加入聚丙烯酰胺的作用是调节注入水的流变性,增加驱动液的粘度,改善水驱波及效率,降低地层中水相渗透率,使水与油能匀速地向前流动,提高采收率。

面对国内各大油田进入“三采”阶段,聚丙烯酰胺用作油田三次采油驱油剂,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同时可以提高油田含油污水利用率,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开发成本,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2、聚丙烯酰胺的驱油原理根据达西定律,流体的相对渗透率(K)与其动力粘度(μ)之比称为流动度。

在注水中由于水的流动度(Kw/μw)比原油流动度(Ko/μo)大,注入水在地层中就易形成“指进”,造成注水突破而丧失其经济意义。

通过降低流度比,即可阻止指进。

当M 接近于1-2时,驱替前缘趋于一致,从而可提高采收率。

降低水的流动度或提高油的流动度均可降低水油流度比,降低水的流动度最简便的办法是在水中加入增粘剂(即流动度控制剂),提高油的流动度可通过热采或其他措施。

降低水的渗透率也可降低流度比,提高采油量。

在注入淡水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既增加水的粘度,又降低水的渗透率,在盐水中,聚丙烯酰胺降低水的流动度主要是通过降低地层对水的渗透率来实现的,渗透率降低是岩石与聚丙烯酰胺相互作用—滞留造成的。

聚丙烯酰胺仅使水的渗透率降低,对油的渗透率则无明显影响,这是由于酰胺基与羧酸基亲水僧油特性所致。

增粘机理是由于上述基团的亲水性,使其分子线团在水中伸展,导致溶液粘度上升。

3、聚丙烯酰胺影响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聚丙烯酰胺影响驱油的主要因素是它的分子量、水解度及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对粘度和渗透率的影响主要是它的分子量。

分子量增加,分子线团直径变大,溶液粘度上升,渗透率下降的程度增加。

聚丙烯酰胺工艺的设计

聚丙烯酰胺工艺的设计

聚丙烯酰胺工艺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本文旨在对聚丙烯酰胺的工艺进行设计,保证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使生产过程达到更高的效率。

二、设计原则
1、以安全为核心: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制定明确,
凡是需要处理危险物质或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必须采取警惕的措施,切实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防发生意外。

2、综合性管理:在生产管理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各种设
备和检测仪器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将节约成本。

3、精确控制:采用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自动控制系统,严格控制各
个生产环节的参数和仪器使用情况,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效降低质
量问题的发生。

三、设计规范
1、工艺布局:采用先进的工艺布局,确保各个设备的操作和安排有序,减少流程和空气的污染,提高工作效率,满足质量要求,减少损失。

2、排放标准:依据《聚丙烯酰胺的工艺排放特性》中规定的排放标准:烟尘排放更低于30mg/m3;酸碱度更低于50也不可以;废气温度应
控制在90℃以内;净化后排气流量不超过标准要求。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设计说明书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设计说明书

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设计说明书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简称PAM)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吸水性、增粘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石油开采、纸浆造纸、土壤固化等领域。

下面是一份关于PAM生产工艺设计的说明书,共计1200字以上。

1.工艺概述:2.原料准备:(1)丙烯酰胺单体:选择优质的丙烯酰胺单体,要求纯度高,水分和杂质含量低。

(2)引发剂:选择合适的引发剂,能够快速引发聚合反应,提高聚合反应速度和效果。

(3)辅助剂:加入一定比例的辅助剂,如缓冲剂、稳定剂等,提高产物的稳定性和品质。

3.生产工艺的优化:(1)温度控制:控制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度和产物品质具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温度范围应在50-80℃之间。

(2)搅拌条件:搅拌速度对反应物质的混合程度和反应速率有很大影响,搅拌速度应在100-300rpm之间,保持均匀搅拌。

(3)引发剂控制:引发剂的用量和选择对聚合反应有重要影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产物的分子量,一般在6-10小时之间,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4.聚合反应过程:(1)称取一定比例的丙烯酰胺单体,加入反应釜中。

(2)根据反应条件要求,加入适量的引发剂和辅助剂,混合均匀。

(3)升温至适宜的反应温度,同时进行搅拌,控制在设定的速度和时间范围内。

(4)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和搅拌,开始冷却。

(5)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物取出。

(6)对产物进行干燥和粉碎,得到成品PAM。

5.产品检验标准:(1)外观:成品PAM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状,无明显颗粒、块状和杂质。

(2)分子量: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溶解度:成品PAM在水中应能迅速溶解,生成透明或类透明水溶液,无异物悬浮。

(4)离子度:根据不同应用领域要求,合理控制产物的离子度。

6.安全生产要求:(1)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并按照相关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熟悉各种应急措施。

聚丙烯酰胺(PAM)在采油上的应用

聚丙烯酰胺(PAM)在采油上的应用

聚丙烯酰胺(PAM)在采油上的应用聚丙烯酰胺作为三次采油用驱油剂,,目前已经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长庆油田、新疆油田、河南油田等投入使用,其中胜利油田每年投入干粉5万吨左右,大庆油田每年投入10万吨以上的聚合物,两个油田三次采油的增油量分别达到170万和1000万吨以上,为东部老油田增产稳产提供了保证,是目前国内聚丙烯酰胺使用量最大的应用领域。

相对于其他三次采油技术。

聚合物驱技术成熟、成本低廉、投入产出比低,比较适合国内油藏特点。

下面介绍三次采油发展历程、聚合物驱机理,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驱油用聚丙烯酰胺发展方向。

1、三次采油发展历程1986年,我国完成了“中国陆上注水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化学驱是我国东部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主攻方向”的方针,安排部署了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试验和多层次化学复合驱先导试验。

自1996年起,聚合物驱油技术相继在我国大庆、胜利、大港、中原、新疆等油田实现了工业化生产,1996年为359万吨,到2000年首次突破1,000万吨,2008年已超过1,500万吨,约占我国当年产油量的8%。

胜利油田上世纪60年代年开始聚合物驱室内研究,1992年开展先导性矿场试验,1994年开展扩大性矿场试验,1997年开始工业化推广应用,上世纪80年代到1997年进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三元复合驱的应用试验;二十一世纪开始进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的室内研究,2003年开始进行先导性试验(1),2006年进行扩大试验。

“十一五”期间,根据2008年1月胜利油田“十一五”油气硬稳定工作计划对原“十一五”规划做出的调整,为了确保三次采油增油效果,减缓产量递减,一方面要加快覆盖剩余一、二类储量;另一方面要利用高油价有利条件,优化方案实施,延长注聚单元注聚段塞,扩大二元驱规模并优选油藏条件相对较好的三类油藏注聚。

“十一五”三次采油覆盖地质储量 1.38亿吨、使用聚合物干粉22.9万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工艺调整提高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性能
[摘要]本文主要简析了生产工艺条件对聚丙酰胺驱油剂在驱油性能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固含量;水解度
1、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油田上的应用
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诸方法中,用聚丙烯酰胺作驱油剂占有重要地位。

每注入一吨高分子聚丙烯酰胺产品,可多采原油100-150吨左右。

加入聚丙烯酰胺的作用是调节注入水的流变性,增加驱动液的粘度,改善水驱波及效率,降低地层中水相渗透率,使水与油能匀速地向前流动,提高采收率。

面对国内各大油田进入“三采”阶段,聚丙烯酰胺用作油田三次采油驱油剂,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同时可以提高油田含油污水利用率,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开发成本,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2、聚丙烯酰胺的驱油原理
根据达西定律,流体的相对渗透率(K)与其动力粘度(μ)之比称为流动度。

在注水中由于水的流动度(Kw/μw)比原油流动度(Ko/μo)大,注入水在地层中就易形成“指进”,造成注水突破而丧失其经济意义。

通过降低流度比,即可阻止指进。

当M 接近于1-2时,驱替前缘趋于一致,从而可提高采收率。

降低水的流动度或提高油的流动度均可降低水油流度比,降低水的流动度最简便的办法是在水中加入增粘剂(即流动度控制剂),提高油的流动度可通过热采或其他措施。

降低水的渗透率也可降低流度比,提高采油量。

在注入淡水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既增加水的粘度,又降低水的渗透率,在盐水中,聚丙烯酰胺降低水的流动度主要是通过降低地层对水的渗透率来实现的,渗透率降低是岩石与聚丙烯酰胺相互作用—滞留造成的。

聚丙烯酰胺仅使水的渗透率降低,对油的渗透率则无明显影响,这是由于酰胺基与羧酸基亲水僧油特性所致。

增粘机理是由于上述基团的亲水性,使其分子线团在水中伸展,导致溶液粘度上升。

3、聚丙烯酰胺影响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
聚丙烯酰胺影响驱油的主要因素是它的分子量、水解度及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对粘度和渗透率的影响主要是它的分子量。

分子量增加,分子线团直径变大,溶液粘度上升,渗透率下降的程度增加。

3.1聚丙烯酰胺聚合工序的生产调节
聚丙烯酰胺均聚后水解工艺可以生产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来满足油田不同地质油层的驱油需要。

该工艺主要通过改变单体反应浓度、引发剂以及引发温度来生产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

3.1.1单体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在确定的引发剂最佳质量浓度下,随着单体浓度的提高,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但当浓度到达某一峰值时相对分子质量反而会减少,这说明单体浓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正比关系只是在某一范围内符合,超出这个范围也就无规律可言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

原因可能是:随着单体浓度的提高,一是放出的聚合热加大,二是使体系较早发生凝胶化现象,使聚合热不易散出,造成体系温度过高, 不易散热而导致链转移反应速度增加,聚合物分子链发生断裂从而导致相对分子质量下降。

3.1.2引发剂体系及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引发剂是用于产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活性中心。

不同体系的引发剂分解释放
出的自由基不同,聚合物相对分子量自然不同。

但是当引发剂相同的时候改变引发剂的浓度,聚合物的分子量会随着引发剂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引发剂的浓度到达某一峰值后,聚合物的分子量反而会随之增加而相对减少。

其机理主要为随引发剂浓度增加,在单位时间内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数目增加,提高了聚合反应速率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但随自由基浓度进一步增加,形成的活性中心增多使相互间碰撞终止反应概率增大,从而导致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因此可以据此确定合适的引发剂比值和质量浓度。

3.1.3引发温度变化对分子量的影响
对放热反应的自由基聚合来说,反应的温度极大地影响了聚合物分子量的大小。

温度较低时,聚合反应不完全,根据自由基聚合规律,温度升高有助于分子量的增大。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升温,会使链终止速率比链增长反应速率增长更快,反而会使聚合产物分子量降低。

3.2聚丙烯酰胺水解工序的生产调节
聚丙烯酰胺溶液在配制、注入及驱油过程中,特别是在与矿化度较高的地下水和岩层接触时,会产生显著的盐效应。

盐类的存在使聚丙烯酰胺溶液粘度显著下降, 吸附量增大, 甚至发生沉淀,会影响驱油效率和经济效果
3.2.1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
聚丙烯酰胺较难水解,在碱作用下,酰胺基与水作用生成羧基由于邻基效应,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理论水解度能达到70%。

适合油田驱油用的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要求23%-27%,由于水解产物中含COO-离子,它的存在会使聚丙烯酰胺粘度增加,因此,随聚丙烯酰胺水解度的增加,其分子量也相应增加。

水解反应如下: 聚丙烯酰胺均聚后水解工艺,与均聚中后水解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该工艺在聚丙烯酰胺大分子上引入功能基团,这种基团能抑制钙、镁等阳离子对粘度的降低,从而降低了粘度损失,起到抗盐的作用。

后水解工艺使大分子链在产品中的比重加大,使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其分子量可以达到2500万以上。

3.2.2水解温度的影响
聚丙烯酰胺水解时,其分子量随水解温度的变化是先增加后降低。

这是由于在较低温度时,聚丙烯酰胺水解不完全.造成产物的分子量较低;当温度太高时,聚丙烯酰胺的降解成为影响分子量的主要因素,这时随水解温度的增加,分子量随之降低。

3.2.3水解时间的影响
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在水解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变化不大,当水解时间超过2h后,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明显减少。

这是由于在相同水解剂和水解温度条件下,水解时间过长,聚丙烯酰胺降解严重,分子量降低。

另外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水解时间应尽可能短。

因此,综合考虑聚合物分子量、溶解性及能源利用等因素,水解时间为2h。

4、结论
通过对生产工艺参数的调整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并通过后水解工艺的调整可以不但可以增加聚丙烯酰胺的粘度,还可以提高其抗盐性能,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聚丙烯酰胺在油田驱油方面的性能。

参考文献
[1]黄利铭,伍钦.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聚合[J].材料导报.2004年4月第18卷
专辑Ⅱ
[2]刘建平,王雪芳,杨小敏.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应用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0)08-0026-04
[3]黄荣华.聚丙烯酞胺驱油[J].油田化学1985,2,No1,29-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