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窗词“梦”意象抒情方式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窗词“梦”意象抒情方式之比较
摘要:周密与吴文英均属南宋风雅派的代表词人。

虽然两人都应用“梦”意象或者
抒写梦境,但是在具体创作中使用“梦”意象或描写“梦”意境的风格各具特点。


借“梦”抒情的方式方法来看,周密长于直接抒发,吴文英则隐晦曲折。

关键词:周密;吴文英;梦意象;抒情方式
周密和吴文英两人同生活在词的国度里,借助词作传情达意成为生命中不
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据周密词作《玲珑四犯·戏调梦窗》、《玉漏迟˙题吴梦窗词集》可知两人曾经交集唱和、志趣相投,以至于晚年草窗写下:“犹想乌丝醉墨,惊俊语、香红围绕。

闲自笑。

与君共是,承平年少。

”追忆两人之间的美好往昔。

两人都善用“梦”意象入词,然而他们在具体写作中借助“梦”意象的抒情方式有较
大差异。

一、直抒胸臆:草窗词中“梦”意象的情感呈现
周草窗早年师从杨缵学词,戈载在《七家词选》中评价:“其词尽洗靡曼,
独标清丽;有邵倩之色,有绵渺之思。

”戴表元的《剡源文集•周公瑾弁阳诗序略》曾评价周密的诗:“公瑾少年诗流丽钟情,春融雪荡。

……晚年辗转荆棘霜露之间,感慨激发,抑郁悲壮,每一篇出,令人百忧生焉。

”虽然这是剡源评价草窗的诗风,但用于评论草窗后期的词风亦未尝不可。

草窗一生经历了少数民族与南宋之间的
政权角逐以及南宋内部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整个朝局处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
直至易代更主,周密沦落为叔齐伯夷之辈。

草窗亲眼目睹了南宋王朝的倾覆,亲
身体会到动乱中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因此,在后期词作中把对故国的思念、亡国
的痛心与无力表露无遗。

既覆水难收,故园远去,只得借梦托思。

如《一萼红·登
蓬莱阁有感》:
步深幽。

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
东州。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最怜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
事此时游。

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此词应作于1276年,其时南宋都城临安已经陷落,词人旧地重游,登蓬莱阁,有感于故国沦亡而抒发内心悲痛之情。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

”只有在梦境中词人飞跃重重障碍,才能回望故国山川,略表遗民期许。

弗洛伊德认为做梦的诱因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愿望。

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内心缺乏强烈
的归属感,像一副重担子压在周密的心头,久而久之他只能依靠虚幻的梦境抒怀。

例如《长相思》:
灯辉辉。

月微微。

帐暖香深春漏迟。

梦回闻子规。

欲成诗。

未成诗。

生怕春归春又归。

花飞花未飞。

屋内灯火跳跃,衬得窗外的月光幽深微弱。

帐暖香深、更生漏迟,虽然肉
体可以控制,但精神世界不能被禁锢。

此情此感,草窗在梦中听闻杜鹃啼叫,飞
禽走兽都有情,更何况人呢。

词人化用子规啼血的典故,思归之心溢于言表。


中的苦闷想说又无从说起,眼见时光飞逝,人亦老去,当如何处之啊!“子规”二
字将词人的心事无所保留的展现出来,这是一位国破家亡人的哀诉与哭泣,怕是
正应了词牌名“长相思”。

作为南宋遗民,词人不止一次的借“子规”抒怀故国之念,譬如《大酺·春阴怀旧》:
又子规啼,荼蘼谢,寂寂春阴池阁。

……最怜春梦弱。

楚台远、空负朝云约。

谩念想、清歌锦瑟,翠管瑶尊,几回沈醉东园酌。

燕麦兔葵恨,倩谁访、画阑红药。

况多病、腰如削。

相如老去,赋笔吟笺闲却。

此情怕人问著。

词作上阕写春日之景,以子规啼叫起兴,荼蘼花谢,莺莺燕燕声懒迟归,
秋千架前也无人问津,眼前的景色不似往日生机勃勃。

缘何于此呢?原来是暮春
之间,春风料峭,檐壁花落,且罗窗人病。

起句奠定整首词悲凉基调,“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伤春感时之际,下阕抒内心之情。

韶华易逝,春“梦”难留。

化用楚王
巫山遇神女的典故喻空负盟约,心愿难成。

作者笔锋一转,回忆起那时与故交唱
和酬集,饮酒弹琴的美好情景。

然而时殊世异,人生百转千回,兜兜转转想必是
再难以回到原先的位置。

“梦”本就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真假难辨之感。

然而,细读草窗的词作给人一种明显的指向性,他善于将做“梦”的缘起、梦中的场景以及梦后的所感所想通过
文字传达出来。

这与吴文英“梦”意象的隐晦幽微大为不同,是其一大显著特色。

二、隐晦曲折:梦窗词中“梦”意象的情感呈现
相对于草窗的直接感发,梦窗则隐晦曲折。

梦窗作词师法于周邦彦,又受
姜夔的影响及较大。

其词风本就曲折幽深,且极其擅用典故,如果文化底蕴不够
深厚,鉴赏他的词难度颇大。

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梦窗之词,丽而则,幽邃而绵密,脉络井井,而卒焉不能得其端倪。

” 同样是表达对国家前途命运的
忧心,草窗直接抒发,梦窗隐约曲折,这与其擅长用典有密切关系。

如《声声慢·和沈时斋八日登高韵》:
凭高入梦,摇落关情,寒香吹尽空岩。

坠叶消红,欲题秋讯难缄。

重阳正
隔残照,趁西风、不响云尖。

乘半暝、看残山濯翠,剩水开奁。

……漏声起,乱星河、入影画檐。

梦窗唱和友人沈时斋在重阳节登高怀古,“残山濯翠,剩水开奁”化用了《吴船录·上》:“残山剩水,间见错出,万景之名,真不滥吹”的句子,多比喻破碎的
山河,形容亡国或变乱后的国土。

虽然吴文英本人没有亲身经历亡国,但是他所
生活的那个时代南宋王朝已经江河日下,残破不堪。

梦窗‘凭高入梦’梦游关山吊
古凭今,流露出家国、身世之悲。

吴文英对政治仕宦没有太大的祈求,在他存留
的三百四十余首词作中,对时事的抒写少之又少,而且隐喻性较强,通常借景抒情。

如《古香慢·赋沧浪看桂》:
怨娥坠柳,离佩摇葓,霜讯南圃。

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

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

……怕重阳,又催近、满城细雨。

初看该词,全词无一字“国”“山河”等字眼,实际上梦窗借沧浪赏桂花,抒发
吊古伤今之情。

沧浪原本是韩世忠的别墅,当此之时沧浪亭主人已经故去,由“残云剩水”“残照谁主”托言南宋将亡江山落入谁人之手,前途未卜。

又“怕重阳,又
催近、满城细雨”一韵写怕重阳节催近风雨打落桂花,言外之意,指国势处于风雨飘摇危急之中,‘梦飞过、金风翠羽’,在梦境中作者神游月宫,神鸟翠羽伴随飒
飒秋风飞过。

梦窗应用虚无缥缈的梦境表达心中的悲戚怅惘。

国运衰败,词人一
人无法力挽狂澜,但对家国运道不无担心,即使是在其编织的梦境里也流露无遗。

与周密的亡国遗民身份、痛彻心扉的处境相比,吴文英大概在公元1260年
去世,此时南宋王朝并未灭亡。

或许梦窗对时局仍旧抱有希望,幻想着君臣百姓
上下一心,对内整顿朝纲,对外积极抗敌。

如此王朝中兴也不是不可能,鉴于这
些梦窗对国事的感发沉郁隐晦也就不足为怪了。

综上所述,周密与吴文英均属南宋风雅派的代表词人。

虽然两人都应用“梦”意象或者抒写梦境,但是在具体创作中使用“梦”意象或描写“梦”意境的风格各具
特点。

就借“梦”抒情的方式方法来看,周密长于直接抒发,吴文英则隐晦曲折。

参考文献
[1]《周密及其词研究》,金启华、萧鹏著,齐鲁书社1993年1版.
[2]《周密研究》,刘静著,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3]《吴梦窗词释笺》,杨铁夫释笺,陈邦炎、张奇慧校点,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1版.
[4]《蘋洲渔笛谱》,(宋)周密撰,邓乔彬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版.
[5]《梦窗词之“梦”意象研究》,姚欣著,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作者简介:刘佩峰(199-),女,甘肃庄浪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