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同步检测习题(含答案)-(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同步检测习题(含答案)
1.关于声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遇到障碍物时,声会返回形成回声,电磁波不能
B.我们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是因为它们的响度太小
C.轰隆的雷声预示着暴雨的到来,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不能传递信息
D.将手机放在真空罩中,拨打手机,会发现手机的来电显示一直在闪烁,可是却不听到铃声,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声音和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详解】
A、遇到障碍物时,声和电磁波都会反射,故A错误;
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我们听不到,故B错误;
C、声音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将手机放在真空罩中,拨打手机时,听不到铃声,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发现手机的来电显示一直在闪烁,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2.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B
【详解】
A.我们听到声音的条件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并且在介质中传播.物体振动时,如果没有介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故A不合题意;
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B符合题意;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色辨别,故C不合题意;
D.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不合题意;
3.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规律的科学家是()
A.安培
B.伏特
C.欧姆
D.焦耳
【答案】C
【详解】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故选C。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粉碎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
C.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底的深度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答案】C
【详解】
A.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故A错误;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响度小,故B错误;
C.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海底深度,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慢,故D错误。
故选C。
5.“埙”读作(xūn),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如图所示。
埙的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音量大,从视觉、听觉上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华夏文明的精髓。
下列关于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埙”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音色优美是由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C.不同孔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D.“埙”声一定是乐音
【答案】A
【详解】
A.“埙”是一种吹奏乐器,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影响的,与频率无关,故B错误;
C.不同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
D.若人在休息时,听到了“埙”声,就有可能是噪音,故D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