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与南宋的对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分析
《金与南宋的僵持》教材分析
《金与南宋的僵持》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这一内容。
一、教材内容概述
《金与南宋的僵持》是指金朝与南宋之间的对抗和战争。
金朝建立于1115年,南宋建立于1127年。
金朝为了统一中国,对南宋发动了屡次战争。
其中最闻名的是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的靖康之耻,南宋皇帝被俘,南宋国土大部分被占领。
但南宋并没有被死亡,而是在江南地区继续存在,与金朝长期僵持。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金朝和南宋的建立和僵持背景;
2.掌握金朝对南宋的侵略和南宋的抵抗过程;
3.理解南宋的抵抗精神和文化传统;
4.分析僵持的结果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金朝对南宋的侵略和南宋的抵抗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南宋的抵抗精神和文化传统。
四、教学内容分析
1.金朝对南宋的侵略:金朝为了统一中国,对南宋发动了屡次战争。
其中最闻名的是绍兴八年的靖康之耻,南宋皇帝被俘,金朝占领了南宋大部分国土。
2.南宋的抵抗:尽管南宋在靖康之耻中失去了大片国土,但南宋并没有被死亡。
南宋皇帝赵构在临安建立新都,继续与金朝对抗。
南宋人民也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保持了南宋的独立存在。
3.僵持的结果及影响:金朝和南宋长期僵持,直到南宋被元朝死亡。
僵持期间,金朝和南宋之间的战争不息,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僵持的结果是南宋死亡,元朝建立,中国统一,但南宋的文化传统和抵抗精神却得到了传承。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述金朝和南宋的僵持历史,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金朝和南宋僵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金朝和南宋僵持的具体情况,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六、教学评判
通过《金与南宋的僵持》教材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掌握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对金朝和南宋僵持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金与南宋的僵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金与南宋的僵持背景和原因,掌握金与南宋的军事力量比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金与南宋的僵持背景和原因。
2. 难点:金与南宋的军事力量比照及其影响。
三、教学内容:
1. 金与南宋的僵持背景
2. 金与南宋的军事力量比照
3. 金与南宋的僵持结果及其影响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金与南宋的僵持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任务一:金与南宋的僵持背景(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金与南宋的僵持背景及其原因,每组总结出一份报告,展示给全班。
3. 进修任务二:金与南宋的军事力量比照(2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展示金与南宋的军事力量比照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
4. 进修任务三:金与南宋的僵持结果及其影响(15分钟)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金与南宋的僵持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结论并展示给全班。
5.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金与南宋僵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迪。
6. 教室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资料:图片、地图等
2. PPT演示
3. 分组讨论
4. 小组展示
六、教学评判:
1. 学生教室表现评判:包括参与讨论、展示表现等。
2. 学生作业评判: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金与南宋僵持的总结报告。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金与南宋的僵持背景和原因,掌握金与南宋的军事力量比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高教室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修历史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金与南宋的僵持》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金与南宋之间的僵持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两边的军事实力和策略。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金与南宋之间的僵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诠释当时的政治决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金与南宋之间的僵持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两边的军事战略和政治决策,分析僵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1. 金与南宋的僵持背景
2. 僵持的过程和关键事件
3. 僵持的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金与南宋的僵持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索欲望。
2. 进修任务(3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金与南宋的僵持背景,了解两边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情况。
(2)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僵持的过程和关键事件。
(3)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对僵持的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3. 拓展延伸(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僵持的意义,让学生分析僵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金与南宋的僵持事件。
4. 总结反思(10分钟)
教师指挥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阅读材料: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自主阅读。
六、教学评判
1. 学生表现:通过学生的讨论、展示和总结,评判学生对金与南宋僵持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安置:安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与南宋的僵持事件。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金与南宋的僵持事件,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