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 阶段评估检测(五)(江西专版) 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X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西专版)阶段评估检
测五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笑靥./梦魇.呜咽./咽.喉其黄而陨./殒.身不恤
B.漫溯./塑.胶屏.弃/摒.除宵衣旰.食/肝.脑涂地
C.辟.谣/复辟.荟.萃/市侩.泾.渭分明/不胫.而走
D.贮.藏/伫.立歼.击/阡.陌无裨.于事/稗.官野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底蕴链结隐逸诗怀才不遇涉笔成趣
B.遒劲沉湎断肠人断帛列锦股肱之臣
C.亮像闱阁打圆场盘根究底感同身受
D.绮丽国籍笑面虎貌合神离韬光养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项实验结果说明生命体并不全是________碳结构,水星的物质结构与地球相差很大,或许在水星上也有可能通过无机元素形成生命体。
2经过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等部门近两小时的联合搜救,共________出21名伤者,7名遇难者遗体。
3进入7月份后,山西、浙江等11个省市相继出现电力________。
一时间,刚刚通过上调上网电价“调停”的煤电顶牛局面再次快速地形成,第二轮“电荒”到来。
4一个偶然的机会,卓君看到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步,他惊呆了,然后就________地学起来。
A.基于营救紧缺一发而不可收
B.鉴于营救紧俏一发而不可收拾
C.基于抢救紧俏一发而不可收拾
D.鉴于抢救紧缺一发而不可收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本书发行一个月,销量便超过200万册,一部电视理论专题片,超过2亿人次的观众收看——在阅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下,这样的成绩可谓“奇迹”。
B.支柱产业、超大规模、大型“国企”领衔投资——顶着这些光环的国光石化还未面世,已俨然有巨无霸的气势。
C.都市快报每周都有一期特稿,选择比较软的题材做报道,我们一直希望推广一个概念,就是“生活因温暖而美好。
”
D.正像《蜗居》《裸婚时代》这样的电视剧大热是因为将房子提到了婚姻的主题一样,“婚姻法”新的司法解释中,对婚姻中的房产归属做了解读,自然牵动了大众最敏感的神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等教育究竟应是什么大学究竟应为每一个有志青年提供一条什么样的知性路径这是我们每年持续深入考察一所大学的真实目的。
B.采风团一行先后观看了古窑景区内的传统制瓷技艺,观赏了炼就千年瓷都的历代瓷窑,倾听了世界上最美妙的瓷乐演奏,同时还参观了明清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C.英法联军之役以后,外国外交官和商贾开始进入中国,柏格也随着大使团来到中国。
他本人即为出色的版画家,尤其擅长彩色石印画,色彩鲜艳,结构华美,令观者惊叹不已。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农民工与户籍问题研究人员以及国内相关“户改”城市代表等200余人,将围绕“迁徙”“户籍”“待遇农民工的户籍与市民化”为主题展开研讨。
6.下列对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斯梅拉达是以谋杀弗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疗中从医院
逃出来后,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而任由爱斯梅拉达被送上绞架。
《巴黎圣母院》
B.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在当阳县截住刘备,赵云发现刘备的家小走散了,带着三四十人马,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连杀五十余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三国演义》C.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
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
《堂吉诃德》
D.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
《红楼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道: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道”具体又展开为“天道”和“人道”。
天道更多地与自然、宇宙相联系,其涵义在中国古代最早的经典之一《周易》中已得到某种阐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里的“形而上”,首先区别于我们在经验世界中所看到的千差万别的现象。
相对于多样的现象,道作为形而上者体现了存在的统一性:以道为存在的终极原理,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扬弃了彼此的分离而呈现了内在的关联。
《周易》中关于道的另一重要观念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它所涉及的主要是世界的变迁、演化。
一方面,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世界以道作为其根据和统一的本源,另一方面,世界的变化、发展又以道为其普遍的法则。
换言之,道既被视为世界统一的本原,又被理解为世界发展的法则。
在道的观念之下,整个世界不是杂乱无章、无序变迁,而是表现为一种有序的形态。
除天道之外,道还兼指人道。
人道在宽泛意义上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所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便从一个方面表现了这一点。
人道意义上的“道”,首先涉及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等等,它同时也被理解为体现于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原则。
“道”的以上涵义,在古代哲学家的论述中得到了阐述。
孔子曾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里的“谋道”,便涉及对“道”的追求,“忧道”则表现为对“道”的关切。
作为追求、关切对象,“道”即以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道德理想等等为内涵。
孔子又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中的“道”,同样也是指广义的社会文化理想或政治道德理想。
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和沟通。
“人道”意义上的“道”,同时表现为一种规范系统。
规范有两重作用:从正面看,它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应当如何做,简言之,引导人们去做应该做之事;从反面说,它则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
作为人道,“道”的涵义往往具体体现在这种规范系统之上。
道的以上涵义与道的原始涵义相互联系:道的原始涵义之一是道路,道路总是通向某处,引申而言,“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
道所蕴含的这种引导性内涵经过提升以后,进一步获得了规范意义。
中国文化一再将礼、法与道联系起来:“礼者,人道之极也。
”“法者,天下之至道也。
”礼既表现为政治领域的体制,又展开为规范系统,礼之于人,犹如规矩之于方圆。
同样,法也对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表现为一套规范系统,当然,相对于礼,法作为规范更具有强制性。
对中国文化而言,礼与法尽管有不同特点,但都是道的体现。
7下列关于“道”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观点认为,整个世界是变化的,但又不是杂乱无章、无序变迁的,事物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
B.道还兼指人道,人道只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
C.作为人道,“道”的涵义与道的原始涵义是一样的,就是引导人们去做应该做之事,同时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
D.中国的礼、法都与道有密切联系,礼与法都不同角度地有一套规范系统,这都为道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道更多地与自然、宇宙相联系,它体现了世界中千差万别的现象存在的统一性。
B.人道意义上的“道”,即表现为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等等,它同时也体现于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原则。
C.“道不同不相为谋”,原因是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和沟通。
D.“人道”意义上的“道”的规范作用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一阴一阳的宇宙变化使整个世界杂乱无章、无序变迁,经常表现为一种无序的形态,难以预测。
B.“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表现了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
C.孔子的“谋道”与“忧道”,主要表现为对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道德理想等方面的追求与关切,这对社会有积极意义。
D.“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是道的原始涵义之一——道路的引申。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随园后记
[清]袁枚
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岁未周,仍赋归来。
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
不能无改作,则率夫役芟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
治之有年,费千金而功不竟。
客或曰: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不获,而俯顺荒余何耶
余答之曰: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
子不见高阳池管、兰亭、梓泽乎苍然古迹,凭吊生悲,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何也其中无我故也。
公卿富豪,未始不召梓人营池囿,程巧致功,千力万气,落成,主人张目受贺而已,问某树某名而.不知
也,何也其中亦未尝有我故也。
惟夫文士之一水一石,一亭一台,皆得之于好学深思之余,有得则谋,不善则改。
其莳.如养民,其刈如除恶;吞其创建似开府,其浚渠篑山如区土宇版
章。
默而识之,神而明之。
惜费,故无妄作;独断,故有定谋。
及其成功也,不特便于己,快于意,而吾度材之功苦,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
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
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
五代时,傉檀宴宣德堂,叹曰:“作者不居,居者不作。
”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量也。
乃.歌以矢之曰:前年离园,人劳园荒;今年来园,花密人康;我不
离园,离之者官。
而今改过,永矢勿谖!
有删改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子之费,易.子之居易:交换
B.其莳.如养民莳:种植花木
C.皆于是征.焉征:征讨
D.余今年裁.三十八裁:通“才”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灰脱于.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以.子之费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乃.歌以矢之曰
乃.设九宾礼于庭
12.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
B.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
C.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
D.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治之有年,费千金而功不竟。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得之于好学深思之余,有得则谋,不善则改。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
蔡襄
迎腊梅花无数开,旋看飞片点青苔。
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
[注] 蔡襄,宋代书法家。
生活在北宋中期,是一位头脑清醒的封建高官,对北宋朝廷官员主张贿敌求和的做法颇有异议,却又无可奈何。
他伤时忧世,而无力回天。
1第一句写出梅的什么特点四个字第二句写青苔有何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说此诗的三、四句与陶渊明《饮酒》的“采菊东篱下”有相通之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__________,悠悠我心。
____________,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2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_。
会桃李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的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
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钓鱼很有经验。
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
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
——这条河里的鱼以白条子和鲫鱼为多。
白条子他是不钓的,他这种钓法,是钓鲫鱼的。
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
不大一会儿,鱼就熟了。
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不一会儿,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
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
大门总是开着的,往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
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
匾都有年头了,匾上的金字都已经发暗。
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
送给王谈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
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
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
有一架扁豆。
还有一畦瓢菜。
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
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过了小院,是三间正房,当中是堂屋,一边是卧房,一边是他的医室。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
王家三代都是如此。
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
“神仙难识丸散”,多有经验的医生和药铺的店伙也鉴定不出散的真假成色,都是一些粉红的或雪白的粉末。
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
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觉得都有点“江湖”,不如内科清高,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
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而且大都是七八岁狗都嫌的半大小子。
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那时还没有挂号收费这一说。
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
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
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
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
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
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就办了件傻事。
去年闹了一次大水。
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平地水深丈二,大街上成了大河。
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
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
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
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
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
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
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
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
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
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你好,王淡人先生!
选自《汪曾祺作品集》,有删改
16第四段写到王淡人家的匾,有何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概括王淡人的形象特点。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评论者认为,汪曾祺的小说充满了“中国味儿”,请结合全文,任选两个方面,探究“中国味儿”的表现与内涵。
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王淡人在小院子里栽种鸡冠、秋葵、凤仙等花草及扁豆、瓢菜,是因为花草可观赏,蔬菜可食用;同时又可节省金钱和时间;也可看出王淡人平淡的生活充满了情趣。
B.王淡人不相信药铺,亲自炮制外科散药。
作者肯定他对病人负责的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他疑心过重。
C.王淡人由于大多看外科,不好意思多收钱,再加上经常免收诊费甚至白送药钱,以至于生活相当清贫,更体现他一种高尚又朴实的人生境界。
D.从“这个医生”到“这位老兄”,再到“王淡人先生”,称呼不断变化反映出作者对他不断熟悉的过程。
E.小说的第一句话独立成段,既照应了标题,也表现了王淡人——这个医生的特别之处,同时设置悬念。
六、15分
20.莫泊桑《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并因此付出了十年的美好年华。
但是,在辛苦劳作的间隙,她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
请据此续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使用第一人称;②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表现“我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的场景为开头续写;③所写符合原作《项链》的主题;④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光怪陆离,很多人为之目眩,为之迷茫,为之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人该如何立于世殊不知,春秋时期的孔子就为芸芸众生指出了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历经千年,在当今时代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如: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其实,这些质朴而闪耀着哲理的古老智慧往往是铸就人生幸福之路的基石。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呢请选择其中的一则,以“幸福的基石”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不少于700字;③书写工整、规范,不得抄袭。
阶段评估检测五
1.C [解析] A项,è/ǎn,è/ān,ǔn;B项,ù,bǐng/bìng,gàn/gān;C项,ì/bì,huì/uài,īng/ìng;D项,hù,iān/qiān,bì/bài。
2.D [解析] A项,链接;B项,断帛裂锦;C项,亮相。
3.A [解析] “基于”与“鉴于”都是介词,“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
“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
抢救: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迅速救护,强调时间紧急,不容怠慢。
营救:设法援救遇险人员,强调把人从危险的境地解救出来。
紧缺:因非常缺乏而供应紧张。
紧俏:因销路好而供不应求。
一发而不可收: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并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多含褒义。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多含贬义。
4.B [解析] A项,“万册”之后的逗号改成分号。
C项“美好”之后的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后面,属于部分引用。
D项,“婚姻法”改为《婚姻法》。
5.A [解析] B项,搭配不当,把“的独特魅力”去掉,或把“参观”改为“领略”。
C项,偷换主语,在“色彩鲜艳”之前加上“他的作品”。
D项,句式杂糅,去掉“为”或把“围绕”改为“以”。
6.D [解析] “贾迎春”应改为“贾惜春”,人物错位。
7.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B项,原文中有限定语“在宽泛意义上”,与选项中的“只”意思不同,属范围的改变。
C项,“‘道’的涵义与道的原始涵义是一样的”有误,原文是“道的以上涵义与道的原始涵义相互联系”,属偷换概念。
D 项,应是“礼与法……都是道的体现”,而不是道由礼、法而产生,属混淆逻辑关系。
8.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最后一段第一句话可知,“道”的规范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正面与反面,D项只指出了一面,属于以偏概全。
9.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与推断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原文第二段可知,一阴一阳的宇宙变化也是表现为一种有序的形态。
能否预测,文中并未谈及,属无中生有。
10.C [解析] 征:验证。
11.B [解析] A项,介词,译为“从”。
B项,介词,用/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
中心语,相当于“而”。
C项,表转折,译为“却”。
D项,表承接,译为“于是”“就”。
12.C [解析] 此句的意思是:如今园子的工程虽然没有完成,修园的费用虽然很大,即使有短缺的需要补全,有损坏的还待修复,却并没有迫切地需要限期进行的。
做此题的切入点有:成分的语法功能,前后句的对称,“虽未成”与“虽不资”对称,“或缺而待周”与“或损而待修”对称,“然”字表转折,自然与后句一起。
最后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13.1整治它已经有一年多了,耗费千金,工程还没有结束完成。
2东西虽好,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不爱惜;味道虽美,不是亲口品尝过的不会感到香甜。
3都是通过好学深思之后体会到的,有此体会就谋划动手,不好的地方就改进。
【参考译文】
我在随园住了三年,带着任命的文书去了陕西,不满一年,又告退归来。
园内种植的花卉都已枯萎,房屋倾倒,压着梅树,石灰从房梁上掉下来,这个形势不能不翻修改建,便率领工匠仆役清除乱石,察看地势走向,增加高敞明亮的建筑。
整治它已经有一年多了,耗费千金,工程还没有结束完成。
宾客中有人说:用您这么些费用,换取您的住宅,什么样的高大房屋得不到,却迁就这荒凉的地方干什么呢
我回答他说:东西虽好,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不爱惜;味道虽美,不是亲口品尝过的不会感到香甜。
您没有看见高阳池馆、兰亭、梓泽那些著名的园林吗苍凉的古迹,凭吊时产生悲愁,但总觉得和自己的思想没有牵连,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地方和自己没有关系啊。
王公卿相、富室豪门也常常召集工匠修建池塘花园,设计精巧,全力赶建,费劲无穷力气,一旦建成了,主人只是张大眼睛接受宾朋的祝贺罢了,问起某棵树叫什么名字却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那地方也是和自己没有关系啊。
所以,只有文人学士的一水一石,一亭一台,都是通过好学深思之后体会到的,有此体会就谋划动手,不好的地方就改进;他们种植花木如同抚养百姓,刈割杂草如同锄诛恶人;他们的设施规划好似命官设职,疏浚沟渠、堆土造山好比划土分疆;心中有领悟,事事合自然;珍惜物力,所以没有胡干的事;独自决断,所以能不改变主意。
等到大功告成了,不但对自己合宜,心中感到快慰,而且自己考虑材料的施用,设计得是否适当,都从中得到验证了。
如今园子的工程虽然没有完成,修园的费用虽然很大,即使有短缺的需要补全,有损坏的还待修复,却并没有迫切地需要限期进行的。
五代时,傉檀在宣德堂摆宴,叹息说:“建造的人不居住,居住的人不建造。
”我今年才三十八岁,归隐的志向已经定下了,既建造又居住,也许是可以做到的。
于是作歌表决心说:前年离别随园,人操劳园荒芜;今年重返随园,花茂密人健康;我今不再离园,永远告别做官。
从此改过回头,终生不忘!
14.1[答案] 生机勃勃迎风怒放/冒寒怒开。
2分以“青苔”衬托梅花,暗指梅花生长的环境,突出梅花的孤傲高雅。
任答两点给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读懂诗歌与鉴赏诗歌写景手法的能力。
分析第一小问时,一定要抓住“迎腊”与“无数开”进行联想与思考。
“迎腊”意味着迎着寒风;“无数开”点明盛开的状况。
分析第二小问时,首先明确“点”是点缀的意思,既指飘落的梅花点缀着地上的青苔,说明青苔多,更说明这里很少有人来。
2[答案] 示例一:不同意,两者并无相通之处。
“采菊东篱下”所表现的是一种隐逸的情趣。
1分本诗三、四句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1分“幽香粉艳”写出梅花风姿出众,品质不凡却远离人群,只有山禽与之相伴,表现了梅花的孤高,不与世俗同流的人生追求,作者借梅表达自己的孤独与不同。
2分
示例二:同意,两者有相通之处。
“采菊东篱下”所表现的是一种隐逸的情趣。
1分本诗三、四句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1分“时有山禽入树来”既是对“谁人见”的回答,又是一种隐士生活的形象化。
“时”字表现出对悠闲的隐士生活的欣慕;更是作者在伤时忧世,却又无力回天之时的一种隐逸向往。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探究能力。
做探究题的关键在于从诗歌的内容、主题、手法等方向切入,自圆其说。
分析此题首先要明确“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隐逸之趣,无论是否同意都要把这点讲清楚,然后再来分析此诗三、四句是否也表达隐逸之趣。
其次无论同意与否,都要从原诗中的内容上找到相关的佐证以自圆其说。
如果不同意,可以把第三、四句理解为写梅之孤独、孤高,无人来见认同或赏识,只有不懂欣赏的山禽为伴,这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