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B.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全世界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C.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D.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来说,汽车已经越来越只是日常工具。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B.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C.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
D.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A.王浚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品行名声。
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B.王浚任巴郡太守,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将盗贼张弘绳之以法,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
王浚用木材建城,竖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州郡辟河东从事。
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
(5分)
(2)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8-9题。
(11分)
黄州道中
张养浩①
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
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
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
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②话旧游。
[注]①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兼擅诗、文。
少年知名,堂邑县尹、监察御史、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历经宦海风波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
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
后世“黄粱梦”或“邯郸梦”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琵琶女的演奏效果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按常理,应该是“带着杂志去打工”,但作者命题时却违反常理,主客颠倒,于是一幕幕伤感悲情剧就在作者设定的独特氛围中上演了。
B二根第一次出门,手握法宝一般的杂志,他想靠此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现实却是相反,所以,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在现实中是没有用的。
C和二根一样的农民工,与雇主不讲什么条件,“就问了多少工钱、什么工作就急急跟了去”,可见他们没有读过那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
D雇主们也没有读过那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所以,在雇人才会说“咱是雇民工,不是请爹回去养着”,而且态度傲慢,不屑一顾。
E 小说通过二根找工作的遭遇,反映了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所面临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这一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小说中的二根对杂志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
(6分)
小说除了写二根,还写了许多“和他一般模样的人”,作者这样设计小说的情节有那些作用?(6分)
作者是如何表现小说的主题的?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1948年,朱自清身体已因超负荷运转,招致严重的损伤。
连续几日,胃痛不止,呕吐不已,体重不断下降,但他的精神却不萎靡,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局大事。
他很喜欢近人吴兆江将唐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他将这两句诗抄下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
有一个同学看后对它的意思不甚了解,问他是否是感到自己老了。
朱自清摇摇头,微笑道:“这两句诗只是表示积极,乐观,执着于现实的意思。
”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而蒋介石则由“全国防御”转为“分区防御”。
朱自清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他虽然感到自己生命已濒临黄昏,夕阳残照,为时无多了,但他已从大江南北隆隆的炮声中,窥见祖国“无限好”的前景,因此他并不落寞,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
朱自清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他开始大量呕吐,连续几天,连起床走动一下都感到费劲,体重从45公斤降至38.8公斤。
但他仍然坚持上课,结果在课堂上大吐,同学们连忙把他扶回家来。
王瑶闻讯前来探望,朱自清疲惫地躺在床上,还一门心思记挂着上课的书,用细弱的声音说:“如果过三四天还不能起床,就请你代上‘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这两门课。
”可是,休息两天后,身体稍有康复,他又勉强去上课了。
5月间,上海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签名运动,这一反帝爱国风暴立即波及全国。
6月9日,北平学生集会举行反美扶日示威大游行。
当时,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一包香烟要数万元。
为了欺骗收买知识分子,他们发了一种配购证,可用低价购到“美援面粉”。
这一香甜的诱饵,对贫困的知识分子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6月18日,朱自清正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吴晗来到他的家里,给他看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
上面写道:为反对美国之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德和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之污蔑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之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之一切施舍之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与的。
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给证,特此声明。
朱自清看毕默不作声,伸出颤动的手,拿起笔来,一丝不苟地在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他知道,这一举动对自己家庭的生活将有很大的影响。
晚上,他在《日记》上写道:在拒绝美援和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名。
这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用要减少六百万法币。
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子,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因为我们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
夏天到了,朱自清的健康毫无起色,胃疼与日俱增,身体极为虚弱,但他仍不肯静下心来休养,只要疼痛略好,就伏案继续编《国文读本》,读自己喜欢的书。
他还制订了一个读书计划: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每天坚持轮流看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
有时,晚上还练习书法。
7月中旬,他主持完成了闻一多全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又开始整理闻一多手稿。
他衰弱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持了,但他还勉强支撑着。
8月6日早上4点钟,朱自清胃部突然剧痛,诊断为胃穿孔,手术后情况尚好,他自己也很乐观。
10日,病情突然变化,有尿中毒症状。
朱自清虽然感到难过,但神志还清楚,安卧在床上,闭着眼睛静静地睡着。
他似乎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强睁开眼睛,看了看环守在床边含着眼泪的三个孩子,用颤抖的手抓住坐在榻旁的陈竹隐,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说:“有件事
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
”说完吁了一口气,似乎了一件心事,又平静地睡去。
12日8时,他开始昏迷,不久,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代文宗与世长辞了!时为公元1948年8月12日11时40分。
享年51岁。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1948年国共两党战争不断,朱自清敏锐地感到时代的气息,内心充满喜悦,因此更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点事情。
B. 当时上海学生、北平学生及知识分子举行了各种大规模的抗议运动,其目的在于反对美帝国主义对日本侵华势力的扶植。
C. 国民党发行的可低价购买美援面粉的配购证,之所以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都非常贫困。
D. 朱自清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病情也每况愈下,年仅五十一岁就过早辞世,主要是由于他不肯购买国民党发放的美援面粉。
E. 朱自清临终前仍不忘叮嘱家人不要买国民党发放的美国面粉,充分体现出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责任感和高尚的节操。
朱自清明知会对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却仍坚持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
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3)朱自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坚持“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6分)
(4)朱自清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鼓舞、警醒自己,并以实际行动来加以践行。
你如何看待朱自清最后这段生命历程?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岁末年至,中央纪委针对公车私用、舌尖上的浪费、公款印制寄送贺卡等问题突出,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刹住腐败之风。
B.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面前,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应对各种挑战,其国际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政府调整外交政策、适应新的世界的能力。
C.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D.沪蓉高速广安段一辆面包车与停靠在路边的重型大货车追尾,事故致十二人遇难,其中有七位未成年人和一名。
在社会上常听到称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①?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②。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只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③。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17.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请在下文的横线处填上相应的比喻句。
喻体之间必须相互关联,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6分)。
郁郁葱葱的大片松林,从眼前一直延伸到大雪山半腰,①。
镶嵌在万绿丛中的一栋红房子,三角形的房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②? 。
远处那黝黑的山石,被皑皑白雪层层包裹着,③?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大自然的活动)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①(日月的光明永恒不变)。
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菜根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现代文阅读
(1)C(C原文第三段有这样的阐述“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2)B(B“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表述不对,原文说的是“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
(3)A(A “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表述不对,原文的第七段中,因为战后的美国实行郊区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才进而造成市区空洞化,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
)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乡曲:家乡、故里)
5.D
6.C 解析:(“用木材建城”错,是在船的四周以木栅为城,“城上可以骑马往来”错,从上下文看,应是船上可以骑马往来。
)
7.(1)州郡征召王浚为河东从事。
让一些不廉洁的官吏,听到他到任的风声全部自行抽身离开。
(踩分点为“辟”“自引”“去”等)
(2)安抚招来的不同习俗的人,并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的人,大多前来归顺投降。
(踩分点,“怀辑”“待以威信”“徼外”“待以威信”的状语后置)
(二)8.运用烘托、听觉视觉结合(描写手法方面),寓情于景(抒情手法方面),意象叠加(意境方面)的手法(任答二点给2分)。
通过落日、断鸿、远路,西风、长笛、江楼等意象渲染(衬托)出一幅凄清悠远的意境,衬托出诗人迷惘凄凉的心情(将诗人迷惘凄凉的心情融合于凄清悠远的景物描写中)(以意象叠加为例)(答其它两方面的内容再加在思想感情也可)。
(3分)
9.通过濯足、断鸿等抒发了诗人因多年为官、仕途坎坷、万里飘零,而自然生发的对乡土的怀念之情(2分);通过“黄粱美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虽然看清了官场险恶,希望回归田园(2分),但功业未竟,道义未行,欲退不甘,还是无可奈何地留在官场的痛苦矛盾的心情(2分)。
三11(1).A、E(B项,“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在现实中是没有用的可见他们没有读过那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雇主们也没有读过那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小说中的二根对杂志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是熟读了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才壮了胆子来的。
法宝一般的书啊二根又翻看了几页杂志。
就把它顶在头上遮日头起得急了,那本杂志哗地一下掉在地上。
二根匆匆瞥了一眼,跨个大步迈过去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
(3)(6分)①朱自清虽然病体虚弱,精神却不萎靡,仍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局大事;②他在健康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坚持上课,直到不能完成授课才卧床休息,稍有康复,他又勉强去上课;③他在家境贫寒、身体虚弱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④他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仍然不肯彻底休息,稍有好转便继续编写教材,按照计划读书学习,并继续对闻一多著作的整理工作。
(答出三方面即给满分)
(4)(8分)观点一:“何须惆怅近黄昏”体现了朱自清执着于现实、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①当时朱自清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濒临黄昏,时日无多,但他预见到祖国“无限好”的前景,因此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
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也正是以此种精神来践行的,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③体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他以自己的执着与乐观使得自己最后的人生旅程无须惆怅。
观点二:朱自清这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固然令人钦佩,但其消耗生命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1)当时朱自清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对时局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他明白胜利指日可待,祖国前景一片光明。
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保重身体,留待更需要自己的时候发挥力量。
(2)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一种消耗生命的方式不断工作,无论是带病授课还是坚持文字工作,都对他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伤。
(3)朱自清是一位有才华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本该在新中国发挥更多的光和热,却不能为国为民珍重自己,实在令人惋惜和遗憾。
观点三:朱自清作为知识分子执著于现实,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精神对于我们当代学子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1)人的生命总有走向终结的时候,而人生的价值并不以生命的长短来计量,而是以其为社会为人民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
(2)朱自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能够保持对时事的清醒认知,坚持自己的良知和节操,耗尽生命努力工作和读书,这样的“黄昏”当然无须惆怅,这样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
(3)人无论处在何种境况之中,都要尽一己之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要做无谓的慨叹和伤感,这才是当今知识分子所应持有的操守和决心。
语文表达题
13.B A.句,“突出”移至“问题”之前。
C 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D.七位未成年人和一名关系,不能并列
14.D
15.A(④句的“文章还”是与前往文的内容紧密相连的,因此④句应为第一句。
这样排除C项和D项。
“在电子通讯设备上安装窃听器”“监听电缆通讯和使用特殊天线”和“在欧盟驻美机构的加密传真机中安置了窃听器”都是“监听细节”,①句的“其中”代指“监听细节”,因此,①领起⑤③,应排在④后面。
②句是除欧盟之外的地区,所以排在最后,是结句。
故选A 项。
)
16. 示例:①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呢②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③有没有突破和创新(每句2分,共6分;意思正确即可)
17.①像一片绿色的海洋(2分)
②像海洋中的一艘帆船(2分)
③像鱼儿飞跃其中(2分)(要求喻体之间有关联性。
)
三个句子的喻体必须构成总体到局部的关系。
六、作文
作文审题:宇宙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间,运动不停,如此才能完成宇宙的旋转,这是宇宙变幻无穷的根本法则。
作者通过辩证地看待宇宙的变化规律来认识人生的处事法则。
即一个人要在闲暇无事时存有应变之心,忙碌紧张中要忙里偷闲多争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
“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可以理解为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人应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人生之路靠自己去不停息地奋斗,故这里的“闲”是相对的,不表明自己为理想而拚搏的思想停下来。
而“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可以理解为遇到事情繁多、承担责任重大、生活奔波劳碌等,要通过生活的乐趣来平衡自己的身心,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才不致于盲目、焦虑、无作适从等。
总而言之,要保持“吃紧时忙里偷闲,悠闲时居安思危”的境界,并使其成为处理事物的一个基本方式。
评分标准:
切合题意:写作中兼顾了“闲”和“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且有辩证统一。
起评分45分,卷面美观、语言精美、层次分明者可以打到54分。
符合题意:写作中兼顾了“闲”和“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但缺乏辩证统一。
起评分42分,无论其它方面如何,均不得评到50分以上。
基本符合题意:写到了“闲”和“忙”的一方面。
起评分36分,无论其它方面如何均不得超过45分。
脱离题意:无论其它方面如何,均不可超过36分。
附文言文参考翻译:
王浚,字士治,是弘农湖人,家中世代为二千石。
王浚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不被乡里人称道。
稍后才改变志节,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
曾经修建宅第,在门前开了一条数十步宽的路。
有人对他说路太宽有何用,王浚说:“我打算使路上能容纳长戟幡旗的仪仗。
”众人都笑他,王浚说:“陈胜说过,燕雀哪能知道鸿鹄的大志呢?”州郡征召王浚为河东从事。
一些不廉洁的官吏闻其到任,皆听到风声就离开了。
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才貌俱全的女儿,虽选择了夫婿而未嫁。
徐邈便大会同僚佐吏,令女儿在内观看,女儿看中了王浚,并指着告诉了母亲,徐邈便把女儿嫁给了王浚。
后为征南将军参军,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
羊祜的侄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节制,不可单独担当大事,对他应该有所抑制。
”羊祜说:“王浚有大才,将要实现他的愿望,一定是可以任用的。
”后转为车骑将军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认为羊祜可算是善于荐贤的人了。
后任巴郡太守,此郡与吴国接壤,兵士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孩多不愿养育。
王浚制定了
严格的法规条款,减轻徭役课税,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
后转任广汉太守,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广布仁政,百姓很信赖他。
不久盗贼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迁王浚为益州刺史。
王浚设下计谋,将张弘等贼人全部杀掉,因功封关内侯。
王浚在任,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习俗的人,并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之人,多来归顺依附。
王浚被拜为右卫将军、大司农。
车骑将军羊祜一向知道王浚奇略过人,便密上表章,请仍留王浚于益州。
于是复任王浚为益州刺史。
?晋武帝谋划灭吴,下诏让王浚修造舟舰,王浚于是造连舫大船,方一百二十步,每艘可装载二千余人。
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
又在船头画上鹢首怪兽,以恐吓江神,船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自古未有。
王浚在蜀地造船,削下的碎木片浮满江面,顺流漂下。
不久晋武帝拜王浚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当时朝中大臣对伐吴纷纷议论谏阻,王浚给皇帝上疏说:“臣多次查访研究吴楚的情况,孙皓荒淫凶暴,荆扬一带无论贤愚,没有不怨恨的,观察目前形势,应从速伐吴。
今日不伐,形势变化不可预测。
如果孙皓突然死去,吴人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则吴国就成了我们的强敌。
再者,臣造船已经七年,船日渐腐朽损坏,另外臣年已七十,死期临近。
以上三事如不遂人愿,伐吴更加困难。
诚恳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机。
”武帝内心同意王浚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