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案例设计(吴德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书本知识勇于质疑,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意识。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质疑精神,培养创新精神。
教案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案
准备
教师准备
学案、巩固案;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实验探究计划及相关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准备。
学生准备
结合学案,预习课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相关实验设计的探讨和定案。
教案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提出问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也发生了改变呢?
收集共性问题,精讲点拔。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每位同学的成果,汇报解答。加深对化学变化中的气体、易挥发性的液体和烟尘等物质的关注,形成“总质量”守恒的理念。
根据原子的概念,思考质量守恒定律成因的微观解释。
及进独立地完成巩固案。发现问题及时组内交流,将共性问题呈现给老师。听讲,思考,形成知识。
教案
设想
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每组6人,共8组。
每组都同时利用方案一的实验探究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然后1、2小组完成方案二、3、4、5小组完成实验5-1、6、7、8小组实验5-2。针对不同实验原理所表露出的实验现象来大胆质疑,从矛盾出发,建立“质量总和”的概念。再利用“质量总和”的研究与探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内化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观看各小组设计的方案,结合自己的设计,提出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适用吗?讨论、思考,结合搜索来的信息进行探究。七、
再思考
观察不同实验的原理和物质的状态,结合实验装置的特点,探讨在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对比本节课内的几个实验探究,说明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将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汇总,并展示出来。
教材地位和
作用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本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含义的理解和原因的探讨,还包括了简单的运用,如利用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等。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唯一的定律,也是很重要的定律。它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案和学习中。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元素、化学式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案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的学习,进入“量”的探究领域,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案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案重点之一。
八、
再探究
组织分组再探究:
1、2组将方案一中的活塞去掉;3、4组将方案一中的活塞上的气球去掉,改成活塞塞严;5、6组改进实验5-1;7、8组改进实验5-2。
组织小组小结实验结论,强化“质量总和”的理解。
改进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将改进方案和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进行对应小结,并展示出来。
结合老师的引导,小结实验结论,形成实验验证方案。
该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案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实验的改进和再探究,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十、

收获
同学们,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我们还需要在什么地方加强学习呢?
思考,小结,并由小组内的学生自主回答或抢答。
十一

作业
布置
1、梳理本节课涉及的知识。
2、完成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再探究。
4、根据学案,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带领学生阅读质量守恒定律,加重关键字词阅读时的语气。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组织组内探讨,得出实验结论。并逐渐形成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齐读,小组读。找出质量守恒定律中最关键的3个词语,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六、
反思

评价
引导学生从小组探究活动中获取生成的问题,提出疑问,进行反思。
利用老师提供的相关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讨论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修改后展示出来。
积极思考、探讨并发现问题,优化方案,最后定案。
四、
进行
实验
组织分组实验探究。
穿插于小组之间,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实验修正。
小组实验合作分工,并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合作探究。
五、
得出
结论
引导小组内的讨论,促进实验结论的形成。
记录作业,课后完成。
打破教材的局限,利用网络资源,选择适合的反应进行实验再探究。
明了预习计划。
教后
反思
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内容的主体是四个实验。方案一和二是为了建立质量守恒定律,而实验5-1和5-2则是质疑反思,打破概念,深化质量守恒的理解,进行概念的再建立。本节教案主要是抓住“总质量”三个字进行主题探究,形成质量守恒定律。本节课设计尊重了教材,又高于教材。利用方案一的探究来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方案二和实验5-1和5-2来质疑。方案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依旧成立,而实验5-1和5-2却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呢?推出再探究的课题。通过实验再探究,最后强化“质量总和”的概念。利用“质量总和”的探讨,来解决生活中碰到了的一些与质量守恒定律有关的化学变化,起到水到渠成之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主备
***
审核人
***
备课时间
2010/3/20
课型
新课
课时数
1课时
总课时数
*
教案
目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相关的化学现象和问题。3、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集所需信息。过程

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九、
拓展

运用
1、你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一些问题吗?
(1)实验5-1和实验5-2中反应前后质量并不相等,你能说明原因吗?
(2)铁钉生锈后越来越重,蜡烛燃烧后却越来越轻,为什么?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你能从原子的角度来分析所有化学变化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吗?
3、发放巩固案,监督学生完成。
质疑、思考。
二、
猜想与
假设
布置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收集意见。
分组讨论,猜想并提出假设。整理本组意见,公布在本组黑板上。
三、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集相关资料;学习从课本上提取素材;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反应为例,进行筛选素材,并设计实验方案。
组织探讨各组方案的优劣得失,筛选出最优探究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