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理工大学
分数线:533分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三校均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历经6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哲、文、法、教育、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011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学校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东、西、南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荣成市有1个办学区。
学校总占地面积211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面积90余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226万册,电子图书6000GB以上,中外文期刊15万册,文献数据库25种。
现有教职工3038人,其中专任教师1616人,副高职以上人员94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全日制在校生344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
全校设有21个学院、1个教学部和4个教学实践中心,有56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和MBA),1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另有10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
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有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6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和1所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院。
2009年学校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10年学校“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1年学校“黑龙江省高效切削及刀具技术工程实验室”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7项,省部级项目549项,企事业委托项目1000余项。
科技成果获奖155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1项。
在教学研究方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4项,二等奖31项。
出版论著2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20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2500余篇。
主办有《电机与控制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科技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种公开刊物,其中《电机与控制学报》为EICompendex (核心)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与管理》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学校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近20个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为推进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2006年与山东省荣成市政府合作,共同组建了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全国制造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很多毕业生都已成为大中型企业和其它领域的技术骨干和领导骨干,被企业(行业)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
面向未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将以“稳定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和突出办学特色,夯实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基础”为基本发展思路,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建设目标。
文化:
校徽
校徽以中英文校名、学校建校年号为基本构成元素,图案中三个圆形相套,顺时旋
转,渐变汇合成一个整体正圆形,象征“三校合一”和“联合、团结、发展”的主题,同时体现了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决心。
数字“1950”水平横排,且位于三个圆形的起始点,清楚地表征了学校始建于1950年,是学校历史的开始。
校徽采用象征性创意手法,把图形、文字与数字巧妙的组合在一起,曲直对比,富于变化。
既寓意深刻,又有鲜明的时代感,给人以简洁、美观、明快、易识别的视觉形象,校徽主颜色为科技蓝。
校训
知行统一:“知”指知识或道德观念;“行”指行为、行动;“统一”即部分联成整体,归于一致。
“知行统一”,源自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其意义在于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基础,崇尚实践,真正做到知与行的完美统一。
博厚悠远:“博”指大、广、通、众多、丰富;“厚”指深、重、宽厚;“悠远”即长久,远大。
“博厚悠远”出自《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其意义在于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坚持不懈地以真诚的态度追求真理,要博学厚德,为人做事目光远大,不急功近利。
校风
团结: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团结就是力量。
奋进:奋发进取,百折不挠,乐观向上,勇往直前。
务实:勉力从事,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不求浮华。
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学风
勤奋:要求理工师生不懈努力,锲而不舍,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严谨:严肃谨慎,严密周到。
教师要严谨治学,恪守学术道德,授业至真,育人至善;学者要形成严谨求是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求是:指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发展规律及事物本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自强:经过努力奋斗,克服各种困难,永不懈怠,成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