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强化练6201804251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天强化练6
(时间:40分钟分值:42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345页)
一、综合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导学号:35900245】
①中国女排在第一局大比分输球,随后就展开了排山倒海
....般的进攻,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最终逆转对手,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②审讯之初,他依然负隅顽抗
....,甚至还不可一世地口出狂言,但最终还是在检察官所呈现的如山铁证面前低下了头,当堂认罪。
③某些媒体从业人员缺乏敏锐的新闻触觉,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
的一点隐私就笔走龙蛇
....,真是可悲可叹。
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
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
....式的教学方式。
⑤在创作之初,他是以写言情小说而被广大读者熟知的,而当下却成为科幻小说创作群
体中的有名之士,真是云泥异路
....啊!
⑥京剧大师梅葆玖驾鹤西去,著名演员濮存昕呼吁京剧演员尤其是梅派传人,要将梅葆
玖身上那股不受名利场沾染的“仙气”薪火相传
....。
A.①③⑥B.③④⑤
C.②④⑥D.①②⑤
B [①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此处符合语境。
②负隅顽抗:(坏人)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顽固抵抗。
③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此处使用错误。
④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此处使用错误。
⑤云泥异路:相差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
形容极大的差别。
⑥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导学号:35900246】A.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B.由于不需要支付作家重印版税,跟风图书在用纸、印制等方面用料低劣,成本低,以低价和低折扣从而获得更大的销量。
C.目前,我国住房供应总量充足,但需求却难以平衡,高额的房价导致买不起房的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有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D.作为世界贸易组织重要成员,欧盟应该切实负责世贸组织法律义务,可是欧盟似乎并不打算信守承诺,试图延续原有做法。
C [A项,两面对一面,将其中的“能否得以”删除。
B项,语序不当,将“从而”放
在最后一句开头。
D项,搭配不当,将“负责”改为“履行”。
]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
【导学号:35900247】A.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A [B项,“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作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如,承蒙垂念,不胜感奋)。
而选项中是说“学生垂念师恩”,谦敬失当,应把“垂念”改为“感念”。
C项,“家严”又称“家君”“家尊”。
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
而选项中是询问,应是问对方,故应将“家严”改为“令尊”。
D项,“府上”指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
而选项中说的自己家,故应将“府上”改为“寒舍”。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一幅完整的国画,要使其更为美观,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__①__。
中式画框选材一般用原木,用木材本身深沉和美丽的纹理烘托映衬国画的布局与留白,__②__。
特别是中式画框采用古老的榫卯结构,__③__。
国画完成之后,装进合适的中式画框里,能够获得更高的艺术美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第①空的内容,依据后文应该是将画置于画框之中,后文介绍的是“中式画框”,因此,此处内容可填“往往离不开一件精美的中式画框”之类的内容。
第②空依据前文内容,国画在画框的烘托映衬下会使两者的美都得到彰显,因此是“使画框与国画相得益彰”。
第③空的内容根据前文,榫卯结构是中式画框独特的地方,与国画的特色相映,可填“具有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之类的内容。
【答案】①往往离不开一件精美的中式画框②使画框与国画相得益彰③更具有东方文化独特的魅力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
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③共享单车的普及未必就能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导学号:35900248】A.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所指区域不尽相同。
B.三司,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宋代的三司指兵部、刑部、户部。
C.太宗,是一种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供奉祭祀时特起的名号。
D.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
B [B项,宋代的三司是指盐铁、度支、户部。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问自答,告诉我们:心灵的净化超然,能使外在的喧闹环境因之改变。
(2)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今对比,批判了当下人们不良的学习风气。
【答案】(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14分)
【导学号:35900249】
奔走的大树
刘江
①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
这驿站来过伟岸的松树,来过繁花似锦的野海棠,还来过秋叶如金蝶翻飞的银杏,但长则一年短则几个月就都走了。
不知它们从哪里来,也不知它们奔向何处去。
②我对树的记忆就是从奔走开始的,但那时候奔走的不是树,是我。
③小时候最怕一个人走路,但偏偏有些路却非你一个人走不行,从那时候起,我对树就有了一种无由的依赖和信任。
每每提心吊胆地在那山与山、村与村之间奔跑时,只要远远地望见一棵大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似乎那在风中哗哗摇曳的树们真在呼喊:来,到我身边来。
所以当我奔向那一棵棵大树时,好像那树也迎着我奔来。
也只有跑到那树下,我才敢歇一口气,擦一把头上的热汗。
④那时候的树是不走的。
等过上三年五载,我也长高了,胆大了,再走小时候走过的路时,发现那些树还在,就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
⑤我们村最大的一棵槐树得十个孩子才能合抱,树冠能占三亩地。
站在远处找我们村,那树就是标志。
由于它长在一片坟茔里,所以就连那树下的灌木丛也没人敢动,密密匝匝连
成一片,成了鹰鹞狐兔出没的地方。
其实我们的村子基本处在槐树的包围之中,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村,迎接你的都是一棵大槐树。
迎娶新媳妇进村时几班子吹手摆擂台在槐树下,送过世的老人搭路祭也是在槐树下;远行的人儿告别在槐树下,回家的游子团聚也是在槐树下。
所以老人们在讲述村里发生的大事时都离不开那些老槐树。
经年累月,村里的老人一辈辈走了,但那槐树还在,它们见证着村子的历史,承载着村子的信息,护佑着一村的男女老幼。
秋夜里,躺在谷场上,你能听见风经过每一棵大树的脚步声,能听见树与树的对话。
⑥不只是村口,田间地头也是有一些树的,或挺拔的白杨,或解馋的山杏,或苍劲的椿树,那树是田野的风韵。
劳累时,擦一把汗,望一眼树,心头就会生出一种慰藉和希望。
而在外人眼里,那以树为背景的劳作和歇息似乎都平添了几许田园的诗情画意。
⑦万万想不到,有一天攀上走过了千百遍的山峁抬头望去时,路边的槐树不见了。
站在那槐树离去的地方再向村口望去时,村口的大树也都不知奔向了何方。
没有了大树遮蔽的村庄,就像失去了灵魂的人,散摊在那里,明晃晃地暴露在天地之间,任风吹雨打无遮无拦。
沟畔上挂满了废弃的白色地膜,风起时像有一种悲切的呐喊,简直惨不忍睹。
据说理由是分田到户了,一分地要有一分地的收入,树影响庄稼的生长。
一家举斧,家家效仿,能伐的伐,能挖的挖,似乎一切只有变了现装进自己的腰包里才可靠。
⑧冤屈的树,带着村庄的信息和留恋远走他乡。
⑨一日出门,楼下停着一辆车,车上载着一棵大树,开车的是老家的一位相识。
他说,那棵树卖了四万。
我的心口一震,但又从另一方面幻想,若是各地进城的大树都能站成一道风景,对那些来自同一块土地的务工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想那劳苦之余他们若能指认自己家乡的树木,在它下面歇歇脚、说说话,就是抹抹委屈的眼泪,也可以聊解乡愁。
可惜的是,尽管人们给那棵来自我们家乡的树又是搭棚又是输液,它很是享受了一番城市的待遇,但也只挨过了一个夏季,在一个夜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以何种方式奔向了何方。
⑩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树能够给你指引;但真到了路边连一棵树都没有的那一天,不知道人还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家?
(有改动)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开头,意在引出对大树的描写,说明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B.文章写“我”在成长过程中对树的依赖和信任,并详细叙述了人与树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此来暗示作品的主题。
C.第⑨段中的“另一方面幻想”,是指那些大树被卖到城里后,能够慰藉进城务工者的乡愁,从而肯定大树进城的意义和价值。
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刻画了那些从乡村“奔走”到城市里的大树的形象,警示人们一旦失去树木,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B [A项,“说明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错。
C项,“肯定大树进城的意义和价值”错。
D项,“一旦失去树木,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说法不妥。
]
9.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认真研读文本,理清文章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得出答案。
步骤: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找线索;④理层次。
【答案】①开头借描述“大树的驿站”扣题,并引出对“不走”的大树的回忆,为下文写大树的“奔走”张本。
②然后具体描述“冤屈”的大树“远走他乡”的惨状,与上文形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主题。
③最后一段归结全文,卒章显志。
10.文章以“奔走的大树”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标题的含义,可以从运用的手法、象征意义和主题等角度切入进行思考。
“大树”象征着传统的农耕文化,是乡愁的载体,大树的“奔走”,反映了传统的乡村文明和宁静的田园生活受到冲击的现实弊端,从而警示人们不忘根本,善待自然。
【答案】①揭露和批判了杀鸡取卵、自毁家园的行径。
大树的“奔走”,反映了传统的乡村文明和宁静的田园生活受到冲击的现实弊端。
②讽刺了违背自然规律、人为造景等急功近利的做法。
大树离开了故土,即便享受“城市的待遇”,也改变不了枯萎死亡的结局。
③警示人们不忘根本,善待自然,不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迷失自我。
文中的“大树”实际上是传统的农耕文化的象征,是乡愁的载体,大树“奔走”乃至不知所终,意味着归乡的游子有可能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