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Ni粉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Ni粉
叶楠敏1,程继贵1,2*,陈闻超1,2,刘岩1
(1.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230009;2. 安徽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出了超细Ni粉。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分析(SEM)等对制备出粉末的物相、粒度以及形貌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液相还原法成功的制备出了粒度为100nm的超细Ni粉;最佳的反应温度为90℃,温度过高会使镍颗粒发生团聚,温度低则会反应进行的速度;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最佳反应的溶液pH值为11, pH值大于11时会使Ni粉产率降低;水合肼的最佳加入摩尔量n(N2H4)/n(NiSO4)为3.5。

关键词超细镍粉;水合肼;液相还原
1 引言
超细镍粉由于具有极大的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1],在催化剂、烧结活化剂、导电浆料、电池、硬质合金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4]。

目前制备超细镍粉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以及羰基物热离解法、电解法、高压氢还原法、真空热分解法等化学方法[5-12]。

这些方法都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中物理法所需设备昂贵、产量低;羰基热分解法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电解法能耗较高;加氢还原法需要高压反应釜;真空分解法则对设备要求较高。

液相还原法因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粉末粒度及表面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目前制备超细镍粉是研究热点之一[13-15]。

本文以水合肼为还原剂,系统研究了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镍粉工艺过程中反应温度,pH值和还原剂用量等对粉末性能的影响。

2实验
实验所用的主要原料包括分析纯的硫酸镍(NiSO4•6H2O)、水合肼(N2H4•H2O)、氢氧化钠(NaOH)、无水乙醇(C2H5OH)、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实验时,首先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镍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PVP),用超声分散器混合成均匀的悬浮液。

然后往均匀悬浮液中缓慢滴加水合肼溶液,用恒温水浴锅控制反应温度,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反应pH值,反应过程中用电动搅拌器不断搅拌。

反应约6h后,将混合液离心分离,得到的粉末采用去离子水洗涤4次,无水乙醇洗涤3次,置于60℃恒温烘箱中干燥30min。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制得粉末的组成和性能等进行表征。

为了研究反应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最终得到超细镍粉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确立最佳的反应制度,设计了表1所示的几种不同的工艺条件,进行分组对比实验。

实验组别
反应条件
实验二组
90℃,pH=11,N 2H 2/NiSO 4=2.5加入表面活性剂PVP 实验三组
80℃,pH=12,N 2H 2/NiSO 4=2.5加入表面活性剂PVP
3 结果及讨论
3.1 XRD 分析结果
图1为各组实验所得粉末的XRD 图谱,由图可知,采用第三组实验条件制得的Ni 粉中含有少量的Ni(OH)2,其余各组制得的Ni 粉纯度均较高,无明显杂峰,分析可知,第三组较高的pH 值导致生成的Ni(OH)2未全部被还原。

各组粉末的衍射峰均出现宽化现象,可知制得镍粉粒度较小。

图1不同组别实验方案所制备粉末的XRD 图谱。

(A) 第一组;(B )第二组;(C )第三组;(D )第四组
3.2 SEM 分析结果
图2为采用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所制备粉末的SEM 照片。

由图可见,按组别一工艺方案(图2(A))所制得的Ni 粉产生了明显的团聚。

图2(B )为采用第二组工艺条件所制得粉末的SEM 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得Ni 粉为近球形,其颗粒尺寸为100nm 左右。

与第一组工艺条件所制备的粉末相比,第二组方案所制备的粉末颗粒尺寸明显减小,粉末分散性较好。

这是因为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同时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成核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有利于获得小粒径的产物。

但是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还原反应所形成的小颗粒互相聚集在一起,或者小颗粒聚结在大粒子上并通过表面扩散“溶合”进大粒子中,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粒子,从而影响产物的粒度分布情况。

因此,反应温度是影响镍粉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度太低,反应不易进行;温度过高,粉末聚集严重,颗粒增大。

图2(C)为采用第三组工艺方案所制得粉末的SEM 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得的Ni 粉近似球形,其颗粒的尺寸为500nm 左右。

与采用第一组工艺方案所制备粉末相比,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且颗粒分散性好。

N 2H 4· H 2O 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有很强的还原能力。

NaOH 作为pH 值的调节剂,同时又作为反应体系的缓冲剂,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NaOH 的量过少,pH 值降低,反应不完全,溶液中还有尚未反应的Ni 2+存在,随着NaOH 的量增加, pH 值升高, Ni 2+的转化率增加,但当NaOH 的量过多, pH 大于11以后,发生反应:
2-2Ni(OH)OH Ni →++ (1)
随着反应(1)式的发生,使得游离的Ni 2+ 浓度过低,导致转化率下降,pH>11时,镍的转化率又减小。

实验过程中发现, 当pH>13时,几乎生成的全是Ni(OH)2 ,很难观察到镍粉的生成。

因此, 需控制溶液pH 值为10~ 13。

图2(D)为采用第四组实验方案所制得粉末的SEM 照片。

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得的Ni 粉近似球形,其颗粒的尺寸为100nm 左右。

与实验一组相比,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且颗粒粒径分布很均匀。

形成Ni 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O 4H S O 2Na N 2Ni 4NaOH H N 2NiS O 2422424++↑+↓→++ (2)
从式(2)可知,为实现反应,理论上水合肼的用量应为n(N 2H 4)/n(NiSO 4)=0.5。

但实验中发现,若按照理论用量,反应几乎不发生,仅当n(N 2H 4)/n(NiSO 4) ≥2时反应才能顺利进行。

进一步研究则发现n(N 2H 4)/n(NiSO 4)值过大时,镍粉的产率却下降。

综合考虑设计n(N 2H 4)/n(NiSO 4)为3.5。

图2 采用不同工艺方案所制备Ni 粉的SEM 照片
(A)第一组(B )第二组(C )第三组(D )第四组
4 结论
(1)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可以制备出超细Ni 粉。

(2)还原反应温度对Ni 粉性能有影响,温度过高易使Ni 粉团聚,最佳还原反应温度约为90℃。

(3)还原剂水合肼需要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表现出强还原性,但溶液的pH 值过大会使Ni 离子转化率下降,产物中出现杂质Ni(OH)2,最佳的溶液pH 值约为12。

(4)还原剂水合肼的用量对产物Ni 粉的产率及粒径也有较大影响,最佳的还原剂用量为n(N 2H 4)/n(NiSO 4)=3.5。

参考文献
[1] 汪信,刘孝恒.纳米材料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陈立宝,贺跃辉,邓意达.镍钴粉末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粉末冶金技术,2004,,22(3):173-177.
[3] Wenjes Tsneg J,Lin S Y .Effect of polymeric surfactant on flow behaviors of nickel –ethanol-isopropanol suspension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3,362:160-166.
[4] Park S H,Kim C H,Kang Y C,et al.Control of size and morphology in Ni paticles prepared by spray pyrolysi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2003,22,1537-1541.
[5] Katayama ,Iideshi ,Saito R R .Ultrafine nickel powder[P].US Pat :6596052,2003-06-22.
[6] 牛明勤,吴介达.超细镍粉的制备进展[J].精细化工,2003,20(12):715-717.
[7] 凌太平.超细镍粉的制备及其应用[J].湖南化工,1993,(3):32-33.
[8] 王金星.固态碳还原法真空制取金属镍粉的试验研究[J].铁合金,1998,(2):27-30.
[9] 姜力强,张晓忠,毛信表,等.超细镍粉电解制备工艺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7(1):87-91
[10] 邬建辉.纤状维纳米级镍粉制备的前驱体热分解[J].有色金属,2003,55(4):24-26.
[11] 刘志强,李杏英,陈怀杰.真空热分解制备超细镍粉[J].有色金属,2008,(6):37-41.
[12] 刘红,丁培培.纳米镍粉的固相合成及其催化活性的研究[J].工业催化,2007,15(1);67-70.
[13] 李鹏,官建国,张清杰,等.1,2丙二醇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1,9(3):259-262.
[14] 沈勇,张宗涛,赵斌,等.溶液还原法制备球形超细镍粉[J].物理化学学报,1995,12(5):460-463.
[15]梁焕珍.Ni(OH)2水浆蒽醌催化水热还原制备超细镍粉[J].化工冶金,1995,16(4):307-310.
作者简介:叶楠敏,男,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