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8分)
1.wān dòu ( )中含有许多对人体yǒu yì( )的wù zhì( )。

2.今天,我的脖子不太shū fu ( ),有些jiānɡ yìnɡ( ),kǒnɡ pà( )是落枕了。

3.蝙蝠能在夜里捕捉飞蛾和wén zi ( ),科学家经过yán jiū( ),发明了雷达。

二、选择题。

(16分)
1.“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中“塞”字的正确读音是( )(2分) A.sāi B.sè C.sà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堵.车 目睹. 赌.博
B.驻.扎 蛀.虫 拄.拐
C.避.开 开辟. 生僻.
D.捐.款 娟.秀 手绢. 3.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身体虚弱 眼睛敏锐 B.温暖的阳光 美好的愿望 C.揭开秘密 发明问题 D.灵巧地避开 静静地欣赏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组是( )(2分)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 )。

(2)恰当地运用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读者的想象。

(3)青春如一首诗,( )着我们的心灵。

A.启迪 启示 启发 B.启示 启发 启迪 C.启示 启迪 启发 D.启迪 启发 启示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4分)
如果……就…… 即使……也……虽然……但…… 一……就……
(1)( )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 )能灵巧地避开。

(2)母亲( )不相信,( )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

(3)现在我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了!( )你能捉住我,( )请来吧!
(4)我( )想起来( )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
6.《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中,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2分)
A.因为小女孩的妈妈为她找到了好医生,所以她的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

B.因为小女孩从豌豆的生长中获得了战胜疾病的力量和信心。

C.因为豌豆苗的营养十分丰富,是小女孩的治病良药。

7.“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句中引用诗句的作用是( )(2分) A.说明科技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说明科技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奇观。

C.表现了科学技术的变化之快、影响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三、句子天地。

(按要求写句子)(8分) 1.照样子,写句子。

例: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是哪种鸟类在筑巢?是燕子。

用什么材料来筑巢?用泥、唾沫和树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
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加
点的字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4分)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他是著名的童话作家()
2.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蝙蝠探路的启发。

()
3.“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
4.“千里眼”在现代社会指的是望远镜、电子摄像头和电话。

()
五、日积月累。

(5分)
1.做学问,一定要广泛地、多方面地学习,还要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
明确地分辨、切实地力行。

这使我想起了《礼记》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是点燃知识之火的燧石,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汉代王充曾说:“智
能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代文学家韩愈认为:“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
3.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就要向别人请教,这样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这使我
想起了《尚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人类模仿其他生物的特殊本领来发明创造的科学叫作仿生学。

根据你的了
解,把下面的动物与人类的发明、发现连起来。

(5分)
斑马鸡蛋萤火虫青蛙鱼
电子蛙眼斑马线人工冷光潜水艇薄壳结构
七、阅读《夜间飞行的秘密》选段,完成练习。

(11分)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

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课文中的三次实验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照样子完成下面的表格。

2.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请用“____”画出来。

(2分)
3.根据选段内容,写一写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3分)
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________,它发出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发出的____________,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_________。

4.读了选段内容,在写法上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30分)
与你朝夕相处的众多老师中,哪一位给你的印象最深?他(她)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在外貌、性格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呢?请仔细观察,结合平时相处的点点滴滴,以“我的________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一、1.豌豆有益物质 2.舒服僵硬恐怕
3.蚊子研究
二、1.A 2.A 3.C 4.B
5.(1)即使也(2)虽然但(3)如果就
(4)一就
6.B
7.C
三、1.燕子用泥、唾沫和树枝筑巢。

2.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3.示例:十五的月亮一个大玉盘
4.示例:这个新闻我在电视上看过,也在网络上看过。

四、1.√ 2.√ 3.√ 4.×
五、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人非生而知之者
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七、1.
2.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3.嘴超声波耳朵
4.示例:为什么作者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八、1.用一把伞把一座城市盖起来像伞一样的巨大建筑物
2.塔楼钢轴和支索有机玻璃塑料膜
3.B
4.示例:这顶巨伞使小城在寒冬腊月时依然温暖如春,居民不受气候巨变之苦,邻里街坊相处更加和睦了。

但是,整个建巨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耗资比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