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七年级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广东专用)02(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考试结束前
秋季七年级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广东专用)02(解析版)
语文
(满分100分)
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10题,共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堆砌.(qì)随风摇曳.(yè)蜷.缩(quán)栩.栩如生(xǔ)
B.窥.视(kuī)引吭.高歌(kàng)惬.意(qiè) 鹬蚌.相争(bàng)
C.胚.胎(pēi)功勋.卓越(xūn)咀嚼.(jiáo)绵亘.蜿蜒(gèn)
D.粗犷.(kuàng)窈窕.淑女(tiǎo)干涸.(hé)澎湃.汹涌(pài)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本题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项。
B项:引吭高歌kàng——háng;C项:咀嚼jiáo——jué;D项:粗犷kuàng——guǎ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蟋蟀徘徊骆驼不可思议 B.证据文献譬静司空见贯C.沉郁含湖砌底翻箱倒柜 D. 预报慷概忧虑自作自受【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B项,譬静——僻静;司空见贯——司空见惯。
C项,含湖——含糊;砌底——彻底。
D项慷概——慷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局势越来越严峻
..,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B.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希望我们能好好学习。
C.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明
..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D.老班长忽然严厉
..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辨析、运用。
“严明”:严肃而公正(多指法纪)。
“严峻”:严厉;严肃。
本题中,我们应该将“严明”改为“严峻”。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爱丽丝漫游奇境》写了主人公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后经历的一段如梦如幻的旅程。
B.汤姆·索亚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儿童形象。
C.《匆匆》中“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的挪移了”一句,作者巧妙地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了,让人切身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D.《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告诉我们在遭遇困境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强地活下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内容的识记。
选项B表述错误。
汤姆·索亚是美国文豪马克·吐温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
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波莉姨妈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墙,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墙。
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不是英国作家。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市本月发生的5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的。
B.在景区随意涂鸦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
C.五位战士居高临下,陆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D.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病的辨析和理解。
A.本句话中问题在于语义重复,“原因”和“引发”重复,去掉一个即可。
B.本句话中问题在于不合逻辑,“人是行为”主语和表语矛盾,这句话是主系表结构。
可以改为“在景区随便涂鸦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
”C.本句话中问题在于词语搭配不当,“陆续”(副)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状态。
在这里形容战士是不合适的,可以改为“继续”故选D。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
②庭院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
③这是一座建于明代、规模宏大的岭南著名古刹。
④有一株与古刹同龄的茶花,还有两株从斯里兰卡引种的、有二百多年树龄的菩提树。
⑤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
⑥还未上山,我们就听到了阵阵钟声。
A.⑥③①②⑤④ B.⑥⑤③②④① C.⑥⑤②④①③ D.⑥⑤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
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7.根据图片写出对应的翘舌声母(4分)
①________①________①________①________
【答案】①ch ②sh ③zh ④r
【解析】本题考查翘舌声母,翘舌音有四个,分别是:zh、ch、sh、r。
翘舌音又叫做卷舌音、舌尖后音,是舌尖和硬腭前部相接而发出的音。
zh为声母的字有:赵、郑、知、中、朱、春等,ch为声母的字有:吃、产、吵、车、陈、程等;sh为声母的字有:食、沙、蛇、筛、省、双等;r为声母的字有:日、入、如、忍、润等。
8.把音节补充完整。
(4分)
①吵ch________②追zh________③转zh________④摸m________
【答案】①ǎo ②uī③uǎn ④ō
【解析】本题考查汉语拼音的书写。
书写时要注意汉语拼音的书写规范。
9.数一数,填一填。
(4分)
(1)“明”共有①笔,第五笔是②。
(2)“飞”共有③笔,第一笔是④。
【答案】①八②丿③三④⺄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笔画和笔顺。
“明”共有八笔,笔顺为: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横,横。
“飞”共有三笔,笔顺为:横折弯钩/横斜钩,撇,点。
10.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
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及习俗。
(4分)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①习俗:②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③习俗:④
【答案】①春节②贴对联③重阳节④登高、插茱萸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
(1)本题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全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意思是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此句诗是描写春节的诗句,诗中春节习俗为:贴对联。
(2)本题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重阳节家乡是有登高的习俗的,而作者远在他乡,只能心里想着家里的亲人登高,到处都插满了茱萸的景象(茱萸有辟邪、避虫的说法),反映了作者内心极其孤独,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情。
此句诗是描写重阳节的诗句,诗中重阳节的习俗为:登高、插茱萸。
11.读下面的便条,回答问题。
(2分)
(1)这张便条是__________写的。
(2)这张便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张同学(2)告诉王老师今天体育课后的田径练习取消以及改动的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对便条内容的理解。
便条指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有什么事情要告诉另一方,或委托他人办什么事,在不面谈的情况下书写的一种条据,是一种简单的书信,内容简单大多是临时性的询问、留言、通知、要求、请示等,往往只用一两句话。
写作格式为:①先写看条人的姓名(顶格写)加上冒号。
②换一行开头空两格写什么事情或要写的内容。
③在右下角写上写条人的姓名。
④换一行对准姓名写上写条的日期。
所以本题中这张便条是张同学写的。
通过阅读便条内容可知,这个便条是张同学告诉王老师今天体育课后的田径练习取消以及改动的时间。
12.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0分)
(1)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2)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4)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__。
(5)《迢迢牵牛星》中表现相思而落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生活常常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7)“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
”对于别人的忠告,我们要认真听取。
(8)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铺张浪费,有句古话说得好:“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
”(9)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__。
【答案】(1)书到用时方恨少(2)快走踏清秋(3)今夜月明人尽望(4)除非问取黄鹂
(5)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6)有心栽花花不开(7)忠言逆耳利于行(8)常将有日思无日
(9)更有早行人
【解析】考查对诗词名句以及名言的积累与识记。
注意“踏、尽、黄鹂、泣涕、栽花”等字的书写。
二、阅读(本题包括13-26题,共3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3-16题。
(10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1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
①涉: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契: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过,渡。
②通“锲”,用刀雕刻,刻。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方法:一、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解释的方法:(1)借助前后语境比。
(2)借助对称结构。
(3)借助相邻字词。
(4)借助现代汉语。
(5)借助汉字字形等。
二、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的也有很多,而且用法也不一而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文言文中的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涉:过,渡。
契:通“锲”,用刀雕刻,刻。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答案】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方法:(1)在读通顺的前提下,利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及关键字词等方法进行翻译。
(2)原则: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3)方式:直译和意译①直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
方法:对:对译,逐字逐句翻译。
比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翻译为收没天下的武器,把它们集中到咸阳。
留:保留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年号、人名、地名、朝代等。
比如:“太
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为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①意译:用意译将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等翻译出来,使文意更通顺。
比如:翻译“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5.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此则文言文。
(2分)
【答案】刻舟求剑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识记。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16.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案】人不能拘泥于教条。
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也会相应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要片面、静态、狭隘地看待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事情不能死守教条、刻板而不懂变通,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还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灵活处理问题。
(二)阅读短文《北平年景(节选)》,完成17-21题。
(10分)
北平年景(节选)梁实秋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
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
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
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
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
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
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
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
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
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集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已。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
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作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
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
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
家里有老祖母的,
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
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
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
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
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
17.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2分)
(1)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 )
(2)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 )
【答案】(1)循规蹈矩(2)精疲力竭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然后在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
循规蹈矩: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精疲力竭: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18.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来回忆年味的。
(1分)
【答案】时间
【解析】此题考查写作顺序的掌握。
本文是按照年前的准备、过年时的情景、年后的习俗来写的。
19.句子“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
”的意思是()(2分)
A.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就跟疯了似的。
B.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C.家中的大人小孩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理解能力。
根据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在讲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20.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过年的哪些风俗?(3分)
【答案】(1)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2)烧年菜;(3)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
【解析】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
联系全文,我们可归纳为(1)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2)烧年菜;(3)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
21.文中出现了一句北方的俗语,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写几个吧。
(2分)
【答案】过年过在嘴上过了腊八就是年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解析】此题考查俗语的积累。
平时学习时,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多积累写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等。
(三)阅读《消毒》,完成22-26题。
(10分)
消毒
①能产生核辐射的射线中,有一种射线叫做高射线,它是波长短于0.01埃(相当于亿分之一米)的
电磁流,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在工业中,它可用来探测零件内部是否有损坏,或用于流水线的自动控制。
在医疗上,它可以用来治疗肿瘤。
但是你知道吗?伽马射线还可以用来消毒。
②周伽马射线进行消毒,是把待消毒的物品放在传送带上慢慢移动,伽马射线像机枪扫射一样,()打在要消毒的物品上。
()能把真荫、细菌、病毒等杀个精光。
这种方法处理最大、效率高。
而且无公害,消毒彻底。
③医院里用的针头、纱布、绷带、手套、探针、急救包、手术刀、输液器等医疗器具都需要严格消毒。
以前常用的高温蒸汽消毒,不仅耗能多、效率低,消毒也不彻底。
而化学消毒会产生致癌物,所以伽马射线消毒在医疗器具消毒方面已经越来越常用了。
比如一次性注射器,护士可以把塑料袋剪开后取出注射器直接进行注射。
这种塑料包装的注射器用起来既方便又放心,它就是经过伽马射线消毒的产品。
④美国“9.11”事件之后,恐怖分子制造了炭推杆菌事件,通过邮件传递散布灰痘杆菌,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
其实,从2001年开始,美国邮政部门就已经用伽马射线对选往政府重要机关的信画文件进行杀菌了。
⑤除了用于给邮件杀菌,伽马射线还可以用于图书、工艺品的保存。
图书馆里的档案和图书很容易被虫蛀,竹木雕刻工艺品也容易受虫蛀或者发生霉变。
人们可以使用伽马射线为图书、工艺品杀菌,让它们更好地保存。
⑥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注意过没有?放在家里的粮食,一到夏天就容易飞出小飞蛾,绿豆、红豆正也会长虫,并被蛀空。
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因为虫害造成的粮食损耗量达到总产量的5%到30%,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⑦现在人们用伽马射线照射粮食,可以杀虫天卵。
让粮食不霉变,延长粮食的保存期。
俄罗斯政府已经在使用100万电子伏特的射线辐照谷物。
一小时可以照射150吨粮食,虫虫害杀死率高达100%。
⑧除粮食以外,调料、中草药、保健食品、方便食品,以及板栗、红枣、花生、核桃等干果也容易霉变长虫,辐照处理可以使这些食品长期保存,()避免了经济损失,()能保护人们的健康。
⑨有人担心这些物品。
特别是食品经过辐照后不安全。
这种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全球24个国家的科学家一起合作。
对辐照食品进行了10年的研究,得出结论:只要按照规定控制辐照计量,经过辅照的食品不产生放射性,不产生有毒物质,营养价值没被破坏。
没有致病作用,对人体生长发育和遗传没有不良影响,是安全的。
⑩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核”这个小家伙一定能在更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2.本文主要介绍了()(2分)
A.伽马射线B.核辐照的作用C.伽马射线的消毒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
结合“在医疗上,它可以用来治疗肿瘤。
但是你知道吗?伽马射线还可以用来消毒”、“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核”这个小家伙一定能在更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知答案选C。
23.伽马射线的消毒功能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多个领域。
本文重点介绍了它对①邮件、②等物品的消毒;略写了对图书、工艺品、调料、干果等的杀菌消毒。
(2分)
【答案】①医疗器具②粮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②③段内容可知第一空是:医疗器具,结合⑥⑦段可知第二空应填:粮食。
24.在文章第②和第⑧自然段的括号中依次填入两组关联词,最恰当的项是()(2分)A.只要……就……既……又……
B.只要……就……虽然……但……
C.不仅……还……既……又……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关联词的掌握与运用。
“打在要消毒的物品上”和“能把真荫、细菌、病毒等杀个精光”之间是条件关系,可用“只要……就……”;“避免了经济损失”和“能保护人们的健康”之间是并列关系,可用“既……又……”。
25.选文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①的说明方法,说明了②。
(2分)
【答案】①举例子②伽马射线消毒高效且方便,所以在医疗器具方面越来越常用。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的要求是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真实性,周密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由“比如”可知这是举例子的标志性词语,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一次性注射器的例子,有力得说明了伽马射线消毒高效且方便,所以在医疗器具方面越来越常用。
26.阅读短文第⑩自然段。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核”这个小家伙还可能发挥哪些作用?请试举一例。
(2分)
【答案】“核”在医疗的放射治疗中也有极大的作用,去医院拍的X光片也是核射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常识的识记能力。
需要结合平日积累的生活常识进行填写。
学生答案合理即
可,不唯一。
示例:在安检时,也可以用来检查机场行李和货物。
三、作文(30分)
27.心愿就像一颗刚刚发芽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
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呢?是努力学习,长大后当一名好老师?是当一名科学家,研制新冠肺炎的特效药?请你以“心愿”为话题,选择最想与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清洁,行文通顺流畅,意思清楚明白。
3.字数不少于500字。
【范文】
我的心愿
在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萌生过不计其数的心愿。
有的人希望能考取好大学,有的人想当一名宇航员。
总之,这些美好的心愿将激励他们朝着奋斗的目标前进。
我也不例外,我的心愿则是能当上一名探索星空的天文学家。
说起我这个心愿,还是由一时的想法萌生的。
一个繁星闪烁的晚上,我站在阳台前,身旁的花儿送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我独自仰望着夜空。
只见天空上一轮明月嵌在中央,向大地投下一片光辉,大地宛若镀了银。
在月亮的周围,还有一群排列不定的小星星,就好像一位老师在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解课文。
多么和谐的画面啊!看着此情景,我不禁遐想:那月亮上有山吗?其它星球上也有人生活吗?从此以后,我便每天站在阳台前观察着夜空,渐渐地我对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当一名天文学家的心愿也在我那幼小的心灵中扎下根来。
我要想当上一名优秀的天文学家,就必须向目标发起挑战,多看一些有关天文方面的书籍,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全面,大脑日益充盈,方便以后观察夜空的时候对那些天体有所了解。
我相信,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实现这个天文学家梦,让我这个心愿在我心里发芽、长叶、开花,最终长出累累的硕果!
21世纪的祖国更加辉煌灿烂,21世纪的我也必将实现我的心愿!
【解析】
通过审题可知,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题。
要求以“心愿”为话题,写一写自己的心愿。
这是一个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习作题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想想自己的愿望是什么,确定好写作内容。
写作构思: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为了实现愿望,你打算怎么做等方面进行构思。
注意运用学到的
描写及修辞手法,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