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和支出(一) 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收入和支出
一、重点难点
1.重点
财政的作用
2.难点
增加财政收入的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议、论、练结合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逻辑导入法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民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知道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了三部分收入,即国家收入、集体收入、个人收入,国家收入是什么呢?这就是财政收入。

本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财政收入和支出问题。

2.事例导入法
近几年我国开工了几项重大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昆铁路、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送、西电东输等重大工程。

导流明渠截流完工,三峡一期工程即将发挥作用,“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

据测算三峡工程共计耗资1500亿元。

如此众多的大工程,耗资如此巨大,其费用从哪里来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归纳:这些费用需要多方共同投资,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投资,这就是财政支出。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问题。

3.录像导入法
让学生观看3月份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盛况,播放财政部长向大会做的财政报告的部分片断,引入国家预算进而导出财政的含义。

主体内容教学
1.财政的含义
通过列举本年度全国或本地方的财政收入的数字,让学生归纳出财政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填写下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应指明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并强调以下问题:①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②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③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④在社会总产品中,生产设备、生产资料还要用于社会再生产,是不能用来分配的,否则,就会引起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断或生产规模的缩小。

能够用来分配的只能是新创造的财富——国民收入。

财政是国家从社会中获得的分配,也只能来源于社会总产品中的国民收入部分。

⑤国家征收财政的目的是要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财政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过程。

2.国家预算
首先要指出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引导学生分析当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部长的预算报告的审查,说明预算通过的程序,并展示如下:
并从程序上分析说明问题。

从程序上可以看出国家预算的权威性,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预算又体现了全体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然后让学生记忆预算和决算的概念;最后指明国家预算的体系由中央预算和各级地方国家预算构成。

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国家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让学生讨论国家通过什么方式把财政收入集中起来?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财政收入的形式。

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税务机关收税的过程和其他国家机关的收费过程,让学生体会财政收入的形式。

由于这些形式学生接触较少,主要由教师进行讲解。

关于税收收入要指明这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可通过当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量的比例进行分析;关于利润收入要指明这是国家进行投资所获得的回报;关于债务收入要指明这算当年的财政收入,但到期要偿还本金和利息,这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学生能接受,也可就借债本身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指明在我国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借债也是发展经济筹措资金的重要办法,但要严格控制利用;其他收入主要是各种收费和罚款,但要禁止乱收费、乱罚款。

关于财政支出的教学,可结合导入新课中的事例,让学生说明财政支出的用途,并引导学生思考财政所能发挥的作用,告诉学生下一框题专门讲财政的作用,此处教师不再讲述。

4.关于财政运行状态
先用当年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具体数字让学生讨论这是什么运行状态。

教师进行归纳讲解。

要指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数量关系有三种情况,其中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是财政平衡;财政收入小于支出是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是财政盈余。

财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时的财政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工作的目标,但实际运行中,收支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如果财政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另外这部分资金未形成的购买力就可能造成一部分产品找不到销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财政赤字过多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导致总供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这对经济建设也不利;但如果财政赤字数量不大,并且这部分支出是用来发展经济,这就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最终有利于财政平衡的实现,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