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题库1(合集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逻辑题库1(合集5篇)
第一篇:形式逻辑题库1
形式逻辑试题题库
一、填空题:
1、形式逻辑提出了许多关于思维形式的规律,其中()、()与()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2、()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形态。

3、语词是()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

4、概念的(),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

5、认知三角形的认知主体主由三个方面组成,分别是:()、()和()。

6、()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方法。

7、下定义的一般方法是:()+()=被定义项,下定义时先概括,后限制。

8、()就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

9、形式逻辑上分别有: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它们分别用字母()、()、()、()替代。

10、由于大项、中项与小项在前提中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三段论形式,叫做三段论的()。

11、()律即是事从同出,它的具体内容是:如果一个思想反映某客观对象,那么它就反映这个客观对象;如果一个思想是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如果它是假的,那么它就是假的;()律即是非真即假,它的具体的内容是:一个思想不能既反映某客观对象而又不反映这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不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律即是就事论事,莫王顾左右而言它,它的具体内容是:一个思想或者反映某客观对象或者不反映这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概念是反映()的特有属性形态。

13、()就是事物的性质的()规定性。

14、概念的(),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

15、逻辑学可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它们是:()、()和()。

16、()又叫否定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如:“非学生”、“非本单位工作人员”、“不合理”。

17、下定义的一般方法是:()+()=被定义项,下定义时先概括,后限制。

18、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的逻辑关系叫()关系。

19、形式逻辑上分别有: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它们分别用字母()、()、()、()替代。

/ 4
20、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同时包含于一个属概念之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这种关系被称为()。

21、形式逻辑中有一个“三段论”,其中()、()与()是三段论的基本结构。

22、反映事物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的是()。

23、()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24、概念的(),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

25、认知三角形的认知主体主由三个方面组成,分别是:()、()和()。

26、()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的被认定的形式是属性+种差。

27、下定义的一般方法是:()+()=被定义项,下定义时先概括,后限制。

28、()就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

29、形式逻辑上分别有:A、E、I、O、它们分别是指:();();();()。

30、由于大项、中项与小项在前提中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三段论形式,叫做三段论的()。

31、定义是()的逻辑方法,定义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是()。

32、任何一个复合命题都包含有()和()两种成分,复合判断的逻辑性质是由()来决定的。

33、只有当假言判断的前件p()但后件q()时,“如果p,则q”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

34、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不能(),违反这一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做()或()。

35、任何逻辑形式都包含有()和()两个部分。

36、概念有()和()两个方面。

37、逻辑所研究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

38、归纳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

39、关系判断的关系性质主要有()和()两种。

40、根据判断间的对当关系,已知A真,可以推知I(),E(),O()。

41、在直言三段论中,包含大项的前提叫做(),包含小项的前提叫做(),根据两个前提并通过中项推出的那个新判断称为()。

42、由两个()前提和一个()支选言命题作前提所构成的推理,叫做二难推理。

43、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p的()条件。

44、从词项的外延来看,“教师”与“青年”具有()关系,“男教师”与“女教师”具有()关系。

45、SIP与SOP具有()关系;SIP与SOP具有()关系。

46、在三段论形式中,结论总是特称的是()格,结论总是否定的是 2 / 4()格。

47、根据形式逻辑的()律,若“王强是党员”为假,则“王强不是党员”为真;根据()律,若“王强是党员”为真,则“王强不是党员”为假。

48、若p∨q取值为假,则p取值为();若p←q取值为假,则p取值为(),q取值为()。

49、一个有效的第一格三段论式,其结论若为SEP,则其大前提应为(),小前提应为()。

50、在一个充要条件假言命题中,当前后件都为真或假时,该命题是()的。

51、逻辑学作为一门大的学科知识分类有三大知识源泉:()、()和()。

其中,古希腊形式逻辑的主要代表有()和()。

52、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一本西方逻辑学译本,是明末()与人合作翻译的();而“逻辑”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翻译的()一书。

53、亚里士多德建立起了一种“大逻辑”框架,就是后来一千多年里占统治地位的逻辑教学体系,这个框架的大致内容是:从概念开始——>()——>()——>(),然后是谬误及其反驳,最后得到思维的基本规律。

54、逻辑学本质是一门与()有关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和(),主要任务是(),并教会人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

它是关于()的培养和训练,有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思维的语法”。

55、SIP换质后得到(),SAP换位后得到(),SOP换质位后得到()。

56、从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来看,“医生”和“教师”具有()关系,“限制”和“概括”具有()关系。

57、三段论规定,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中项在前提中()。

58、“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毕业”转换为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

59、科学归纳法是在考察了对象与属性之间的()联系后作出结论的。

60、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是由()决定的。

它是区别各种复合命题的(),按照它的不同,复合命题可分为()、()、()、()负命题四种。

61、由前提“p或q,非q”可得出结论()。

62、英国逻辑学家密尔的五种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分别是()、()、()、()、()。

63、在几种主要复合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中,“并非(p并且q)” 等值于(),“并非(p或者q)”等值于(),“并非(如果p则q)” 等值于(),“并非(只有p才q)”等值于(),“并非(p当且仅当q)等值于()。

/ 4
参考答案:
1、同一率、矛盾率、排中率;
2、概念;
3、概念、语词;
4、内涵、外延;
5、概念、词语、对象;
6、定义;
7、属概念、种差;
8、判断;
9、A、E、I、O;
10、格;
11、同一率、矛盾率、排中率;
12、事物;
13、属性、内在;
14、内涵、外延;
15、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
16、负概念;
17、属概念、种差;
18、全异;
19、A、E、I、O;20、矛盾;
21、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2、概念;
23、语词、概念;
24、内涵、外延;
25、概念、词语、对象;
26、定义;
27、属概念、种差;
28、判断;
29、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30、格;
31、明确概念内涵,定义项,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属加种差法
32、支命题,联结词,联结词;
33、真,假;
34、保持同一,任意变换,偷换(混淆)概念,偷换(混淆)论题;
35、逻辑常项,逻辑变项;
36、内涵,外延;
37、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38、完全,不完全;
39、对称性,传递性; 40、真,假,假;
41、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42、假言命题,二;
43、必要;
44、交叉,全异(矛盾);
45、下反对,蕴涵;
46、第三,第二;
47、排中,矛盾;
48、假,假,真;
49、MEP,SAM50、真;
51、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中国先秦的名辩学,古印度逻辑,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斯多亚学派的命题逻辑;
52、李之藻,《名理探》,严复,《穆勒名学》;
53、判断,推理,论证;
54、人的思维,推理,论证,提供一种标准来识别有效的推理和
论证与无效的推理和论证,理性精神;
55、SEP,PIS,PIS;
56、交叉,全异;
57、也不能周延,必须至少周延一次;
58、如果要毕业,那么就要通过考试;
59、因果;60、联结词,根据,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61、p; 62、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共用法,剩余法,共变法;
63、非p或者非q,非p并且非q,p并且非q,非p并且q,p且非q(或非p且q)
/ 4
第二篇: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
所有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所有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没有既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H是穿白衣服的人。

基于以上事实,下列判断中必为真的是(A)选择一项或多项:
a.H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b.H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c.H不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d.H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从“凡是正确的推理都是形式有效的推理”,可推出(C)。

选择一项:
a.形式有效的推理都不是正确的推理
b.形式有效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
c.非形式有效的推理都不是正确的推理
d.不正确的推理都是非形式有效的推理
在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⑵“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中的“青年”(A)选择一项:a.⑴是集合概念⑵不是集合概念;
b.都是集合概念;
c.都不是集合概念;
d.⑴不是集合概念⑵是集合概念。

下列限制和概括中有错误的是(A)选择一项:
a.“支判断”概括为“复合判断”
b.“不相容关系”限制为“反对关系”
c.“单独概念”概括为“概念”
d.“必然性推理”限制为“假言推理”
当具有SIP形式的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概念P的关系必然具有(A)关系。

选择一项:
a.非全异。

正确
b.交叉;
c.同一;
d.属种;
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B)选择一项: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c.关系命题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古希腊柏拉图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 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断定中为真的是(C)选择一项:
a.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不被允许进入
性质命题中,项的周延情况取决于(C)。

选择一项:
a.变项;
b.思维内容。

c.逻辑常项;
d.语言形式;若“有A是B”、“有A不是B”、“有B不是A”都真,则(A)选择一项:
a.A与B都是普遍概念;
b.A是普遍概念B是单独概念。

c.A是单独概念B是普遍概念;
d.A与B都是单独概念;
“没有S是P”与“没有S不是P”这两个命题(B)。

选择一项:
a.质与量均相同;
b.质不同但量相同;
c.质相同但量不同;
d.质与量均不同。

某厂办公室丢失空调遥控器一个。

据厂办王秘书反映,有A、B、C、D、E五个调皮的小孩在丢失遥控器的当天到过办公室。

于是把他们找来,分别进行询问。

A说:它(指遥控器)是C拿的。

B 说:它,
要不是D拿的,就一定是C拿的。

C说:它不是A拿的,就是B拿的。

D说:它肯定不是E拿的。

E说:它不是B拿的,也不是A拿的。

事后证实,A、B、C、D、E中,只有一人反映的情况是符合事实的。

问:这个遥控器至少可以肯定是谁拿的。

选择一项:E a.D
b.B
c.C
d.A
e.E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请问:小张与小王谁的年龄大?(1)要么小张和小李同岁(p),要么小张比小李大(q)。

(2)只有小李比小王大(r),小张才和小李同岁。

(3)如果小张比小李大,则小赵比小李大(s)。

(4)小赵不比小李大。

选择一项:
a.小张大正确
b.小王大
第三篇:形式逻辑(范文)
西方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
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结构、规律、简单逻辑方法)
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而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思维作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它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反映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间接性是指思维能认识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提供的事物内在、本质的属性。

思维与语言:
语言:自然语言、人工语言。

在现代形式逻辑中,各种演算是用人工语言表述的,传统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基本是用自然语言表述的。

思维:内容、结构。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

思维形式的结构也称作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不相同的
各种判断、推理所具有的共同联系方式。

结构是指判断、推理之间的共同联系方式。

形式逻辑的结构:
任何逻辑形式都包含逻辑常项、变项。

研究的是制约思维逻辑形式真假的逻辑条件,即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内容。

形式逻辑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规定性。

形式逻辑的简单逻辑方法:
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论证。

形式逻辑的性质和作用:性质:工具性、基础性的学科。

形式逻辑和语法的关系和区别:
形式逻辑的主要作用:1、2、3、4、概念
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思维主题所能涉及的一切都可以为思维所反映;思维对象:一切为人们思维所反映的事物和现象;
属性:对象自身的性质和对象间的关系,分为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正确认识事物,探求知识;正确表述和论证思想;辩驳谬论,揭露诡辩;
社会文化功能,启发民智、转换观念。

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
概念的作用:科学认识一定阶段的总结、科学知识体系的组成要件、构成推理判断的基本要素;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只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
内涵—对象的本质属性,质的方面的规定性,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外延—概念的量的规定性,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些;
概念的种类:单独和普遍概念、集合和非集合概念、正负概念、空概念。

任何一个概念都不只是属于某一个种类,而是可以分属于不
同的种类。

概念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全异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所有的甲都是乙,并且所有的乙都是甲。

所有的甲都不是乙,并且所有的乙都不是甲。

所有的乙都是甲,并且有的甲不是乙。

所有的甲都是乙,并且有的乙不是甲。

有的甲是乙,有的甲不是乙;有的乙是甲,有的乙不是甲。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定义
揭示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结构—Ds就是Dp;
方法--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时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1、找出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概念,确定其属于哪一类;
2、再和属中的其他种概念进行比较。

找出种差,即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定义的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定义的分类:
1、真实定义:性质定义、功用定义、发生定义、关系定义。

2、语词定义:说明的语词、规定的语词。

定义的规则:
1、定义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

即,不重不漏;
2、定义概念中不应直接、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

即,斥己;
3、定义一般用肯定语句形式。

即,肯定;
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

即,明善。

划分
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结构—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根据;方法—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规则—
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即,和全;
2、划分根据必须同一。

即,根据;
3、划分的子项必须相斥。

即,互斥。

限制和概括
根据属概念、种概念的内涵、外延的反变关系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概念的概括
判断(上)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特征:必须有所肯定或否定、有真假问题
判断与语句—
1、判断需要语句,语句不一定表达判断;
2、判断可以通过不同语句表达;
3、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判断。

判断的分类:根据是否包含“模态概念”,判断分为:模态判断、非模态判断;
根据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非模态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复合判断;
根据判断断定的是关系还是性质,简单判断分为:关系判断、性质判断;
根据判断中关联词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
根据模态词的不同,模态判断分为:广义模态判断、狭义模态判断(仅指含必然、可能,分别为必然判断、可能判断)。

性质判断
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也称直言判断。

构成:主项、谓项、量项、联项;
联项分为肯定联项、否定联项;
量项分为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单称量项;
种类:依据联项的不同(肯定、否定联项),分为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依据量项的不同(全称、特称、单称),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把以上两种分类依据合为一体,分为六种。

特称判断的量项的逻辑含义与日常用语存在不同之处:
1、特称量项,有的、有,表示至少存在,即为“存在量项”。

表示至少有一个存在,或者部分或绝大部分以至全部存在;特称判断也称为存在判断。

日常用语中,有的、有,只表示限于部分,不包含全部;
2、特称判断“有的甲是乙”只表示存在这种关系,不可推出“有的甲不是乙”,二者之间,未被断定的关系不可推论。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关系
同一素材,四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

(即在同一主项、同一谓项的前提下,不同联项、量项产生的不同判断)
性质判断断定的是主项概念的外延与谓项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即:主项是否具有谓项的性质。

你看,性质判断是断定一个判断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意即断定主项、谓项之间是否有、有多少共同性质,而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量,通过比较外延即可知晓主项与谓项之间的性质的关系;分类:全同关系、全异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以“所有的晴天都会出太阳”为例。

主项:晴天;谓项:太阳;
量项:所有(全称量项);联项:都会出;
判断的种类:全同关系(所有的甲都是乙)--真;
所有的晴天都不会出太阳—全异关系—假;有的晴天会出太阳—真包含关系
关系判断
对象之间还具有某种关系。

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关系量项;分类:关系量项分为:全称、单称、特称;
关系判断的逻辑性质:关系的对称性、关系的传递性;
模态判断
肯定模态判断—否定模态判断;主观模态判断—客观模态判断;简单模态判断—复合模态判断;必然肯定--必然否定模态判断;可能肯定—可能否定模态判断。

真假关系
同性质判断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

联言判断
断定若干事物同时存在的判断;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联言支;它的表达格式:甲并且乙;“合取”;
联言判断与联言支之间有一种真假值制约的关系:只有当若干个联言支均为真时,该判断才为真。

只要有一个支判断为假,该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选言判断
断定若干事物的情况,并且其中有些事物情况是存在的复合判断(结果具有选择性);
根据各选言支之间能否同时存在,分为:相容选言判断(“析取”)、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析取”);相容选言判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也允许其他各选言支同时为真。

所以,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只有当且仅当各选言支都是假的,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判断标准:只需要一个选言支真,则整个相容选言判断真);
不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在几种事物情况中有且仅有一种情况存在的情况。

意即断定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判断。

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的区别;
1、2、假言判断
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或者说,它是一种有条件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的判断;组成:前件、联结项、后件;
依据假言判断所断定的条件关系的不同,分为: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甲,那么乙;
其真假,决定于前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是否是后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

即:前件与后件的关系是否为“有之则必然,无之未必然“;
只有当前件真、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必要条件选言判断--逻辑性质不同。

语言表达形式不同。

第四篇:T01形式逻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形式逻辑》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01 科目名称:形式逻辑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目标
普通逻辑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基本规律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逻辑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逻辑工具去解决问题,以便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运用基本的逻辑形式、基本规律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去解决日常思维问题。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概念
1、识记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2、理解概念的划分
3、掌握概念间的关系
4、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5、理解概念的定义
6、掌握概念的划分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
1、识记判断及推理的基本内涵
2、掌握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3、掌握直接推理
4、掌握三段论
5、理解模态判断及其对当关系第三章复合判断及其推理
1、识记复合判断的性质及划分
2、掌握联言判断及其推理
3、掌握选言判断及其推理
4、掌握假言判断及其推理
5、掌握负判断及其推理
6、掌握二难推理
7、掌握真值表方法。

第四章归纳推理
1、识记归纳推理的内涵及性质
2、理解完全归纳推理及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及性质
3、理解求因果联系的基本方法第五章
类比推理
1、理解类比推理的涵义及逻辑性质
2、掌握类比推理的逻辑形式第六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1、掌握同一律的内容及形式
2、掌握矛盾律的内容及形式
3、掌握排中律的内容及形式第七章
论证
1、识记论证的涵义及分类
2、理解证明的方式及方法
3、理解反驳的方式及方法
4、识记谬误的涵义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识记,指对相关知识要点能够记住;
一般要求——理解,指对相关知识能做到比较透彻的了解;较高要求——掌握,指能运用逻辑知识解决问题。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各种比例(每种比例规定可有3分以内的浮动幅度,来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10% 30% 30% 5% 第五章: 5% 第六章: 15% 第七章:5%(3)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
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4)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占10%,“理解”占30%,“掌握”占60%。

(5)主要题型有填空题、单向选择题、图表题、分析题、证明题、综合题等六种类型。

(6)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题型举例
●填空题:如果SAP为真,则SEP为。

●单向选择题:如果将A正确划分为B、C、D,则B与C之间存在()关系。

A.全同
B.反对
C.矛盾
D.交叉
E.真包含
●图表题(“图”指运用欧拉图表达概念间的关系,“表”指运用真值表方法解决问题):
1、用欧拉图表达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判断(A)、三段论(B)、简单判断(C)、SAP(D)、归纳推理(E)。

2、设下列A、B、C三句话中一句为真,两句为假。

请回答甲是不是工人,乙是不是营业员。

A:如果甲是工人,那么乙是营业员。

B:如果乙是营业员,那么甲是工人。

C:乙不是营业员。

(p表示“甲是工人”,q表示“乙是营业员”)
●分析题: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它的大项在前提中周延,但在结论中不周延,这个三段论的具体形式是怎样的?
●证明题:证明三段论第一格规则:小前提必肯定,大前提必全称。

●综合题:S先生去M国旅游,遇到三个M国人士,他们是琼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