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泳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 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 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 武昌鱼。”这里化用。武昌鱼,指古 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 鳊或团头鲂。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 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 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 开阔。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 天阔”。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 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 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 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高峡出平湖
长江三峡工程是跨世纪的特大型水
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从提出设想到 最终完工,共经历了90年时间,但其 中关于建与不建的争论,就持续了73 年,。
长江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 是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 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 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巨大综 合效益的宏伟工程。
水调歌头 游泳(释义) 刚刚离开了长沙,又来到了武昌。横渡波 涛汹涌的万里长江,放眼远望,楚地的天空十 分开阔。任凭风吹浪打,胜过在清净的庭院里 随意散步,今天真正有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 孔子说:“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 啊!”
水调歌头 游泳(释义) 帆船在江中乘风破浪,龟蛇二山隔江静立, 就在这江面上,即将出现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 宏伟图景。一座大桥就要凌空横架在长江南北, 长江天险将变成畅通无阻的大道。还要在西江 建立一道拦江大坝,拦住巫山山脉的雨水,让 高峡出现一个波平浪静的人工湖。那巫山女神 大概还健在吧,她一定会惊异这世界起了多么 大的变化啊!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2、“万里长江横渡……今日得宽余”正面 描绘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感受。作者游于长 江时的感受如何?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明确: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开阔的 江面上游泳,十分欢快,十分惬意。一个 “楚天舒”的“舒”,从侧面写出心中之 舒畅开朗:“得宽余”,则从正面写出心 中的舒展与自在。长江风大浪急,但却 “胜似闲庭信步”,多么从容,多么豪迈! 从中透露出建国伊始,祖国蒸蒸日上的大 好形势。
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 名称。词是一个词牌一个调子,所 以又叫词调。每调都有固定的句数, 每句都有固定的字数;每调一般分 为上下片也有分三片、四片的,不 分片的单调称为小令。要用某一词 牌写词,就得按这个词牌的阕数、 句数、字数、用韵情况和平仄安排 等各种规定填写,叫做“倚声填 词”。
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 运河时,曾制《水调歌》, 唐代发展为大曲,“歌头” 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此调又名《中秋歌》、 《元会曲》、《凯歌》等 。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 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 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 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 变为平静的大湖。到那时,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 入这个“平湖”里来。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 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 大变样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巫山形 成的峡谷巫峡和上游的瞿塘峡、下游的西陵峡合 称三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 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 长江的豪情逸兴。
上阕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赋予 新意,既深化了上阕的思想内 容,又自然过渡到下阕。
4、“风樯动……天堑变通途”写出长江大 桥的建设,气势宏伟,速度惊人。
这是写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图景, “动”“静”“起”“飞”“变”一连串 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不但写出游于长江 之所见,而且展现了祖国建设的巨大变化 与建设的迅速。这正是建国伊始,整个经 济建设大好形势的缩影。
风 樯 起动 宏, 图龟 。蛇 静 ,
5、“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展望 长江开发建设的美好前景,充满自豪之情。 词中说要进一步开发改造长江之水,那是 怎样的一个规划?有什么特点?
这是写设想中的全面建设开发长江资源的 蓝图。开发长江,利用水资源是几代人的 梦想,只有江山回到人民手中,这一梦想 才有可能实现。作者对词语颇有推敲,使 之富有诗味儿,不说大坝而说“石壁”; 不说上游流水,而说“巫山云雨”;不说 高山水库,而说“高峡出平湖”。用语典 雅得体,更富有艺术美感。
这里又有一个神话联想——巫山神女的故 事,那是因为巫山在长江上游,由武汉沿 长江上溯,自然可达巫山,既到得巫山, 便自然想到神女峰及其名称来历。因此, 词的最后一句便巧借神女之传说,设想神 女如果活到今天,也该惊叹于世间的巨大 变化。可以说是自然贴切,意味深长。这 首词无疑抒发的是改造自然的宏大愿望和 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赞美。
注意字音: 遏(è) 风樯(qiánɡ) 天堑(qiàn)恙(yànɡ)
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 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风樯:樯,桅杆。风樯,指帆船。 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
注。实指龟山、蛇山。
天堑:堑,沟壕。古人把长江视为“天 堑”。据《南史·孔范传》记载,隋伐陈, 孔范向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 虏军岂能飞渡?”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词的下阕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 瑰丽图景,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长江的伟大变革。
下阕经结尾用美丽的神话传说,烘托 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不仅增添了绚 丽神奇的色彩,而且深化了词的意境, 增添了浓郁的诗情。
主旨
本词通过畅游长江所见、所感的 描写和层层联想,热情的赞颂了 我国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展示 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 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长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 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 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 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 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 ”
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 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 梦与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称“旦为 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 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 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 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 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 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 惊世界殊。
此词写于1956年,时值社会主义革 命与建设事业顺利发展,武汉长江大 桥正加紧施工,全面开发长江的规划 正在制定。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方,看 到大好的发展形势兴致很高,心情欢 快,短短几天三次畅游长江。

信管
步风
,吹
今 日 得
浪 打 ,
宽胜
余似
。闲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巧用典故以 抒写诗人之志。孔子的语录流传后世很多,为什 么作者偏偏想到这句话呢?
明确:题目既是“游泳”,必须与“水”相关才 可入诗。孔子面对江水一去不复返而生感叹,正 好与眼下滔滔而而去的长江之水相贴近。作者联 想到孔子面对河水而发浩叹是十分自然的,这中 间的媒介即是“水”,但作者的用意却又有新的 内容。孔子在发感慨,时间一去不返,作者在这 里进一步表明,正因为时间宝贵,所以应该抓紧 大好时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是无可奈何 的叹息,而是只争朝夕的激励。同时,这个典故 亦为过渡到下阙做了准备。
艺术特色
发挥惊人的艺术想象力,运用丰富奇 特的联想,是本词较为突出的手法。词篇 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 情,联想到孔子的名言,并赋以新意,突 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气魄。由大江东去, 日夜奔流,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艺术特色
由眼前的龟蛇二山相对,万舟争渡而联 想到大桥凌空飞架,并由当前的建设进而 联想想象中的三峡水利工程。从祖国建设 的日新月异联想到神话故事中的神女,借 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社会主义建设的巨 大变化,从而突出了全词的中心思想。
名人少年多立志,毛泽东少年时代就发出了 万里江山我为主的呼喊。这种立志扭转乾坤的雄 心壮志,可以说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在任何恶 劣的历史关头他都能坦然面对一切,指点江山, 笑对风雨。就连他的爱好也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 现,毛泽东喜欢游泳,几次横渡长江,虽然风高 浪急,但在毛泽东眼里,却是小菜一碟,“长江 横渡只等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有 关游泳的词《水调歌头·游泳》,再来体味其不畏 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写作者的行 踪。为什么不说“才留长沙步,又到武昌 行”?为什么不说“才饮长沙酒,又食武 昌豆”?
明确:诗要用形象思维,不宜直说,诗又 要合乎逻辑的思路,题目是游泳,就要与 “水”有关,因此“长沙水”“武昌鱼” 均入诗中。作者当年视察大江南北,兴致 很高,行迹匆匆,“才”、“又”两个副 词说明了时间短暂、行程紧促。 这种乐观 开朗的心境是全词之主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