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饭店的分析与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山 饭店
贝聿铭
建筑 大师
建筑 背景
建筑 场地
建筑 本身
建筑 品评
。。。。。。
建筑 大师 贝聿铭 美籍华人建筑
师,一九八三年普利兹克 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 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 为苏州望族之后,一九一 七年出生于广州,父亲贝 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 行总裁,一九三五年赴哈 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 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 鲁尔。作品以公共、文教 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 凝土、玻璃与石材。
•白色:墙体大面积留白, 较易与其他色系搭配。白与周围树林的绿搭配起 来让人感觉舒服,干净。
•灰色: 在屋顶、装饰格带、窗框等均用灰色。在室内, 灰色用于墙压顶、 地毯、办公桌椅、沙发、床头等,很有南方白墙灰瓦的感觉。
•黄褐色:运用于室内陈设与装饰设计中,给人感觉富有中国式的古典气息。
建筑 品评

建筑 本身
客房示意
建筑 本身


南 立 面 局 部
建筑 本身


立 面 处 理 源 于 唐 宋 风 格 和 江 南 民 居
建筑 本身
白、灰、褐三者色彩的搭配
香山饭店给人感觉就是纯净而自然,古朴而典雅。
建筑基色
黑色因其朴素,白色因 其虚空,具有道家思想所推 崇的朴素之美、虚静之意。 就儒家而言,此二色比其他 色彩更易让人的心灵放松, 从而达到心灵深处,融合 “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 摒弃“世俗”之气,从视觉 和心理上,达到与天地浑然 和谐的审美境界。




建筑 大师
•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贝聿铭的建筑哲学
本体论 价值论 方法论 备注
•建筑师是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环境— —从公用的大空间到个人的小天地” •只要建筑能够跟上社会的步伐,它们就 不会被人们遗忘


建筑是一 种社会艺 术的形式 创造生活 工作环境
建筑是对 生活和历 史进行综 合的需要
贝最终的设计是一幢谦虚的与逐渐倾 斜的山坡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它淹没在了 香山的枫树和松树之中。白粉墙,灰瓦顶, 还有几何形状的窗子,这很容易使人联想 起儒家文人的古典园林,而贝氏家族本身 就曾拥有这么一座被誉为典范的园林—— 苏州的狮子林。 在设计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和肯 尼迪图书馆,确立了他的现代主义大师的 领衔地位之后,贝又回到了这个他17岁时 就离开了的国家,并试图重新发现他自己 的根。香山饭店对贝聿铭来说正是这样一 个寻根的作品,但从那时起,它显然已不仅 仅是一个个人作品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对 中国年轻建筑师是个极大的鼓励。
建筑设计中三点须重视①
空间和形 式是本质 建筑与环 境的结合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 •空间与形式的处理 •注意建筑为人所用,处处为使用者着想
建筑哲学在实践中体现为四个方面
大与小、人与物、多与少、图与底
①贝幸铭1978年12月23日 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演讲
建筑 大师
一、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 建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 寻历史的根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 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 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二、从环境的全局出发处理单体建筑。贝 聿铭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和现代的造园、 借景等手法,使建筑融于环境中,让 环境滲到建筑内,贯彻了“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的原则。 三、香山饭店根据人的活动需要进行合理 分区,分层次组织空间。在统一中求 变化,营造丰富空间。 四、 “民族化” ,“化”是一个过程,没 有固定的模式可搬。想要出神入化, 便要吸收和消化许多东西才能做到这 个“化”字。 五、体量上压低层数,用白灰两色和纤细 的装饰线条,尽量减弱建筑的重量感。
。。。。。。


香山饭店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传统与现代相结 合的道路的一次探索, 在很多方面给了我们重要的 启示,对后来的建筑及酒店的设计观念产生很大的影 响。要想真正天衣无缝地结合传统和现代是一件很 困难的事情。我们只有真正静下心,花时间去全面地 积淀自己的传统文学艺术素养,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浸 润着中国色彩,但不是对传统元素的简单参照和堆砌。 革命仍在继续……
•迈克尔· 坎内尔.《贝聿铭传》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参考 文献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 •王海林.20年后回眸香山饭店.《百年建筑》,2003.NO.1 •顾孟潮.贝聿铭的建筑哲学.《重庆建筑》,2011.NO.1 •顾孟潮.从香山饭店探讨贝幸铭的设计思想 •关晟 采访,孙捷 译,孙凤岐校.寻根——建筑大师贝聿铭谈香山饭店设计. 哈佛大学《亚太评论》杂志对贝聿铭就香山饭店设计的专访 •尚子力.由香山饭店解读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建筑与工程》 •陈 芳,郭成宪.香山饭店小记 •杨楠,丛元.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浅谈香山饭店建筑园林设计 •彭培根.从贝幸铭的北京“香山饭店”设计谈现代中国建筑之路 •时迪,王逢瑚,贾佳.基于传统文化对香山饭店色彩的分析.《建筑艺术》 •刘少宗,檀馨.北京香山饭店庭院设计.《建筑评论》 •龙渊.“四绝”十八景——香山饭店.《酒店现代化》,2004,NO.5 •王天锡.香山饭店设计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 •朱自煊.对香山饭店设计的两点看法.《建筑学报》,1983,NO.3 •顾孟潮.北京香山饭店建筑设计座谈会.《建筑学报》,1983,NO.3 •荒漠.香山饭店设计的得失.《建筑学报》,1983,NO.3 •刘梦伊.重读香山饭店.科技创新导报,2012,NO.17
场地区位
香 山 饭 店 坐 落 在 北 京 西 北 郊 二 十 多 公 里 处 的 香 山 公 园 建筑融于水光 山色,从香炉峰上 俯瞰,如在层峦叠 翠里怀抱的婴儿, 安静典雅。可见, 香山饭店的选址体 现了中国传统建筑 美学的天人合一的 精神,一种风水之 美。
建筑 场地
场地历史
一般人有所不 知,香山饭店是坐 落在清代乾隆皇帝 的香山行宫静宜园 内寝宫中宫的遗址 之上,追溯其历史 源流,则更能阅读 出岁月沧桑。
建筑 本身


四( 季 庭
长 春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 院 )
大厅顶部采用玻璃屋顶,改善了大厅的透光条件, 并具 光影效果。但它也造就了温室, 在夏天即使开着空调也会觉 得热, 造成浪费, 不过这种温室环境很适合里面的室内植物 的生长。而对于屋顶高度,贝聿铭也经过精心推敲。
延伸阅读 彭培根.从贝幸铭的北京“香山饭店”设计谈现代中国建筑之路
建筑 场地

水是园林的灵魂, 可以增加园林的灵气。花园内设了一 个安静的小湖面, 并且采用了曲水流觞的形式, 很具有江南 园林的风格, 也增添了园林的趣味性。
建筑 本身
场地鸟瞰
建筑 本身
一层平面
建筑 本身
二层平面
建筑 本身
大厅入口
大厅入口处采用了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的“框景”,入口前的矮墙只做 藏景和框景的作用,墙后有个小水池,池中布了假山石,水声潺潺,古韵浓浓, 给用餐的客人带来美的享受。
•重复产生统一,统一形成风格
建筑 品评

“香山饭店的建 筑总体是失败的” 贝聿铭不乏风趣 地说,“幸亏基 地上的那些大树 挽救了他。”
•时间不对,当时国内经济还不是很好,设计本身性价 比低,加上当时施工水平低,未获得高投入应有的预期 效果 •选址不宜,占用大面积古园林,饭店运营造成污染, 远离市区交通不便,难以招揽顾客 •体量庞大,内部流线过长,客人及相应服务均不便, 管理成本高 •找的这条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化之路并不是很成功
建筑 场地


天地牌坊
天地牌坊与主楼间广阔平坦,除两只方圆型结合的灯柱外,以 装饰很少的白墙为主,也少有绿化,极为简洁,虽有些冷清,但这 正是的设计精神所在,平淡之后便是精彩。
建筑 场地


园内树种丰富, 在建造饭店 时保留了大量古树。古树的古韵 提高了园的层次, 也使饭店与自 然更融合。从树种的配置上来看, 照顾到了四季, 常绿树和落叶树 搭配, 观花观果树作点缀。
报告 结束


建筑 场地
庭院 对比
建筑 场地
庭院 景观
饭店内有“四绝十八景”, 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 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
延伸阅读
刘少宗,檀馨.北京香山饭店庭院设计.《建筑评论》
龙渊.“四绝”十八景——香山饭店.《酒店现代化》.2004,NO.5
建筑 场地
庭院 景观
庭院A(位于 饭店东南侧)得 到与外部空间的 必要流通并因此 增加了景深;庭院 B(假设)则得到 和外部空间的适 当分隔。否则庭 院A将被绝对封闭 起来,庭院B则因 空间极不完整似 乎已不成一个庭 院。
关:中国建筑代表了一种永恒, 那么它的这一特点能否使它自 身与强调速度和变化的现代性 相调和呢? 贝:中国建筑要改变,我在香山 所做的一部分源自怀旧,一部 分源自时代。在当时,中国事 实上还在原地不动。如今,我 还会那样做吗?或许我会用不 同的方式,我会考虑到变化的 时代,考虑到期待中的变化。
建筑 场地
设计思路
•归根
•环境第一
•一切服从人 •刻意传神 •重视体量与空间
建筑 背景
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 是中国经济改革之初所建造的一批最新的 旅馆建筑之一。那是一次对“第三种方式” 的尝试,一种为中国在不久之后发生的转 变所尝试的新本土建筑风格。它地处北京 郊区香山,这里曾是皇家狩猎场,以秋天满 山的红叶而闻名。
建筑 场地
总体布局
对于香山饭店 建筑布局,贝聿铭说: “民族的东西我把 它做到里面,楼内 有园,是空的,像 四合院,四合院里 面就是空的,有天 井……”。
建筑 场地
总体布局
•对称性之中的非对称性
•严谨之中又不失灵巧 •中轴线贯穿三种不同性质的院落 •入口前庭“欲扬先抑” 广场式的前院, 内院式的大堂,和建 筑后花园,这样的布 置不仅增强了空间序 列的连续性,更加营 造出中国传统建筑 “庭院深深”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