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经典诗歌鉴赏5篇
白居易的诗歌鉴赏5篇_白居易代表作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诗歌鉴赏5篇_白居易代表作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183e6e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e.png)
白居易的诗歌鉴赏5篇_白居易代表作诗歌鉴赏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的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忆江南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忆江南》三首是白居易回忆江南美景和经历的词作,格律用《谢秋娘》调,但自从白居易写下这首词后,词牌多称《忆江南》了。
这三首分别写的江南美景的追忆和杭州、苏州的怀念。
情景交融,传唱至今。
琵琶行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春生》诗歌鉴赏
![白居易《春生》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efb6e4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5.png)
白居易《春生》诗歌鉴赏
白居易《春生》诗歌鉴赏
白居易《春生》赏析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注释】
海角天涯:极言遥远。
教:使、让,读平声。
展张:展开、铺开。
故园:指白居易的家乡下邽。
为传:替我捎信。
【品评】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作《浔阳春》三首,这是第一首,题为《春生》。
这首诗把“春”拟人化,构思异常新颖、奇巧。
开头便问:“春”从何处出
“生”,接着说她一出生就到处漫游。
她还懂得搞点宣传,造点声势。
将到某
处,先派“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家“春”将来临;再遣“啼鸟”介绍情况,
说明“春”将带来无限美景。
她一到某地,就埋头工作,为河岸覆盖绿草,为
树头点缀繁花。
这分明是一首“春”的`颂歌,用笔之妙,出人意外,但更其出
人意外的还是结尾:作者对“春”说,你如果漫游到我的家乡,家乡人如果到
处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在江州沦落受罪呢!言外之意是:如果能象“春”
那样自由自在的“周游”,游到那里,就给那里带来美景,该多好!这首诗与
《琵琶行〉同是抒写天涯沦落之恨,但选材,谋篇,命意,又何等不同!这就
是艺术创造。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盛唐以来,七律或工丽,或雄浑,或沉郁顿
挫,佳作如林。
但写得这样轻灵、跳脱、活泼的,还不曾有过。
诗词鉴赏白居易的婉约诗歌
![诗词鉴赏白居易的婉约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7af38a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3.png)
诗词鉴赏白居易的婉约诗歌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婉约派诗人,他的诗歌以婉约、柔媚、细腻而著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田园山水之景,又有人情世故之事,更有对宫廷政治的触及。
白居易的诗歌充满了深情、细腻和质朴,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一。
白居易的婉约诗歌常常以细腻而真实的人物描写为特色。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一些寻常人物的写照和赞美。
例如,他经常描绘贫苦农民的生活,抒发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在他的《长恨歌》中,他以一片真实而又感人的笔触,描绘了贫苦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生活,使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人间冷暖,进而引发共鸣。
不仅如此,白居易的诗歌也常常以女性为中心进行描写。
他善于用柔软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女性的美丽和温柔。
在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以极其婉约的笔调,描绘了女子的柔美和忧郁,给人一种浓郁而真实的感受。
他通过对女性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女性情感的细腻触动,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柔情和温暖。
白居易的婉约诗歌还常常以自然景色为抒发对象。
他善于用音韵和鲜艳的色彩来描绘自然景色,使人们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在他的《秋日登吴公楼寄张其山》中,他描绘了秋天的美景,通过细腻、恬静的诗句,向读者展示了秋日的宁静和恢宏。
白居易的婉约诗歌中还常常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
他把个人的喜怒哀乐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使之显得更加真实和情感丰富。
例如,在他的《琵琶行》中,他通过对一个悲剧性命运的女子的描述,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白居易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启示人们:生活中并不全是美好的事物,我们需要面对和接受生活中的悲哀和苦痛。
总之,白居易的诗歌以其婉约的风格、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而闻名。
他通过对每个人的关注,传达出对人间冷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情与细腻,引人入胜。
正因为如此,白居易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巨匠之一,他的婉约诗歌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鉴赏的对象。
白居易《村夜》诗歌鉴赏
![白居易《村夜》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eb172c5e87101f69f3195b2.png)
白居易《村夜》诗歌鉴赏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麦花如雪。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
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麦花如雪”,多么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无怪《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白居易诗歌鉴赏5篇著名
![白居易诗歌鉴赏5篇著名](https://img.taocdn.com/s3/m/6393ecf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8.png)
白居易诗歌鉴赏5篇著名白居易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村夜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村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
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
暮江吟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秋雨夜眠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秋雨夜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此诗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
前半部分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老翁睡醒之后的情况。
白居易买花诗歌鉴赏
![白居易买花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0e7482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d.png)
白居易《买花》鉴赏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
以下是一首白居易的诗作《买花》的鉴赏:买花人,买花人,买得花枝笑春颜。
买花人,买花人,买得花枝笑春颜。
买花人,买花人,买得花枝笑春颜。
买花人,买花人,买得花枝笑春颜。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一首小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花朵的喜爱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买花人”形象生动,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或者是一个喜欢花的人,他不仅买花,更是买得花枝笑春颜。
这种描述不仅表达了花朵的美丽和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情。
这首诗的形式非常简单,只有四个字的句子,但通过反复的重复,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反复的手法使整首诗具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读起来十分流畅。
同时,反复的重复也强调了诗人对于花朵的喜爱和对于生活的热爱,加深了读者对于诗意的印象。
诗中的“花枝笑春颜”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朵的美丽和生机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句话既展示了花朵的妩媚和欢愉,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情。
花朵在春天绽放,笑靥如春颜,给人带来了欢乐和美好的感受。
整首诗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花朵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热情,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花朵的美丽和生命力。
这首诗展示了白居易独特的写作风格,简洁明快,却又富有情感和意境。
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对于生活美好的追求,让读者在欣赏花朵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和态度。
总之,《买花》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花朵和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
它让读者感受到了花朵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和追求。
这首诗在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展示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感受生活的细腻情感。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译文鉴赏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译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42e401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b.png)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译文鉴赏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作者的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作者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放言五首·其一唐代: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译文及注释译文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注释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
他在元和五年(810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其间曾作《放言五首》,见《元氏长庆集》卷十八。
长句诗:指七言诗,相对五言诗而言;五言为短句。
李颀: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此举其两句诗见于他的《杂兴》诗。
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今山东省境内。
河:黄河。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诬蔑周公要篡位。
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
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东南。
接舆(yú)狂:接舆,传说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说“接舆狂”。
其真实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着孔子的车而歌,故称接舆(见《论语·微子》、《庄子·逍遥游》)。
舆,本指车厢,亦泛指车。
予:我。
出佐浔阳:被贬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治事。
浔(xún)阳:指江州。
隋设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
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未届所任:还未到达任所。
届:到。
暇(xiá):空闲时间。
白居易《杜陵叟》高考诗歌鉴赏
![白居易《杜陵叟》高考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b8bda3fb90d6c85ec3ac6ac.png)
白居易《杜陵叟》鉴赏古诗鉴赏0127 0920杜陵叟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牓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
这时白居易新任左拾遗,上疏陈述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
唐宪宗总算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罪己诏;但实际上不过是搞了个笼络人心的骗局。
为此,白居易写了《轻肥》和这首《杜陵叟》。
这首诗在禾穗青乾,麦苗黄死,赤地千里的背景上展现出两个颇有戏剧性的场面:一个是,贪官污吏如狼似虎,逼迫灾民们“典桑卖地纳官租”;接着的一个是,在“十家租税九家毕”之后,里胥才慢腾腾地来到乡村,宣布“免税”的“德音”,让灾民们感谢皇帝的恩德。
诗人说他的这首诗是“伤农夫之困”的。
“杜陵叟”这个典型所概括的,当然不仅是杜陵一地的“农夫之困”,而是所有农民的共同遭遇。
由于诗人对“农夫之困”感同身受,所以当写到“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激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农民死活的“长吏”:“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作为唐王朝的官员,敢于如此激烈地为人民鸣不平,不能不使我们佩服他的勇气。
而他塑造的这个“我”的形象,以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反抗精神而闪耀着永不熄灭的艺术火花,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正面写“长吏”只用了两句诗,但由于先用灾情的严重作铺垫,后用“我”的控诉作补充,中间又揭露了封建社会最本质的东西,所以着墨不多而形象凸现,且有高度的典型性。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的唐诗鉴赏(精选6篇)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的唐诗鉴赏(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8f7ea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a.png)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的唐诗鉴赏〔精选6篇〕篇1:《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的唐诗鉴赏《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的唐诗鉴赏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白居易诗鉴赏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 〕夏天诗人在杭州刺史任时所作。
诗的前四句描绘登楼远眺时见到的风光。
“海天东望夕茫茫”点有时间是黄昏。
“茫茫”的意思有二,一是说明日暮时分模糊不清,二是形象旷远的样子。
联络下文来看,两个意思兼而有之。
次句“山势川形阔复长”即是对“茫茫”二字的详细化描绘。
杭州浙江,即钱塘江的入海处,有龛、赭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每至涨潮时节,江水由山门涌出,水势凶猛,犹如万马奔腾,是古今中外出名的`胜景。
这两句是诗人登楼远眺看到的远景,意境阔大高远。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是近景描写。
自中唐以后,东南一带城市经济繁荣,杭州城外,人烟稠密,黄昏时分呈现万家灯火的繁华,加之钱塘江内过往船只众多,灯火闪烁,场面蔚为奇观。
这些都是诗人在江楼上俯瞰到的,是紧扣题目中的“望”字所言。
诗的颈联那么使人产生凉快之感。
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意境何等清新,而诗人用“晴天雨”、“夏夜霜”加以修饰,更可谓别致、新颖。
风吹古木之声音可比雨声,古木落叶状如雨点。
虽然实际并无风雨,而身临其境,已然有暑气顿消之感。
同样,铺洒在大地上的月光,皎洁晶莹,宛如霜雪,更增添了夏夜的凉快。
因此诗人在诗歌的末句自问自答,请他的朋友来江楼消暑。
诗的颔联和颈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又对仗工整、自然,为全诗增添了不少光荣。
篇2:《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古诗鉴赏《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古诗鉴赏江楼夕望招客是这首诗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描绘诗人夏夜登楼远眺时见到的风光。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江楼夕望招客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鉴赏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3ecd8660912a216147929e5.png)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
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古诗词鉴赏800-1000字
![古诗词鉴赏800-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437ee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5.png)
鉴赏示例:《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情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诗的开头,白居易用“汉皇重色思倾国”来形容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痴迷。
接下来,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和才华,以及她如何在后宫中崭露头角。
在这一部分,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杨贵妃与其他宫女进行比较,突出了她的独特之处。
随着故事的展开,白居易展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深沉的爱情。
他们在一起时,无论是宴饮歌舞还是游园赏花,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情蜜意。
然而,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的爆发打破了他们的美好生活。
唐玄宗在逃离长安时被迫放弃了杨贵妃,而杨贵妃则在马嵬坡被迫自尽。
这一情节的描写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无奈和命运的残酷。
在诗的后半部分,白居易通过对唐玄宗痛苦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写,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无尽思念和内心的痛苦。
这一部分的语言深情而富有哲理,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常。
总的来说,《长恨歌》是一首情感丰富、语言优美的叙事诗。
它通过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生的复杂和无常。
白居易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寓言等,使诗歌充满了艺术魅力。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长恨歌》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这首诗也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爱情的伟大与悲凉。
它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文学的美妙,还可以获得人生的启示和智慧。
白居易经典诗词九篇含赏析
![白居易经典诗词九篇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604ac1941ea76e58fa04d7.png)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注释昔年:去年、以往。
湓浦:今名龙开河。
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
唐代: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及注释译文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
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
从逻辑上应该“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
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
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
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
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诗歌鉴赏夜雪白居易
![诗歌鉴赏夜雪白居易](https://img.taocdn.com/s3/m/eb37d5b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c.png)
诗歌鉴赏夜雪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歌鉴赏夜雪白居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夜雪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古诗简介《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描写的是“夜雪”,全用侧面烘托手法。
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众多的咏雪诗中,此诗新颖别致,清新淡雅,别具韵味。
翻译/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⑴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⑵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赏析/鉴赏在众多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别具风采。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
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
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
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
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
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
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
古代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爱情诗歌
![古代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爱情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e5b850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d.png)
古代诗词鉴赏白居易的爱情诗歌白居易的爱情诗歌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历代文人墨客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赞美和感悟。
而在古代诗词中,白居易以其深情细腻的文字,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爱情诗歌。
本文将以白居易的爱情诗歌为主题,探究他在古代诗词中的鉴赏价值。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诗鬼”。
他的诗作广泛涉及各个题材,其中以爱情诗最为著名。
白居易的爱情诗歌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引发读者共鸣。
以下将选取几首代表作品进行鉴赏。
首先是《长恨歌》。
《长恨歌》以白居易独特的视角,描述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悲剧。
诗歌通过对杨贵妃殉国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无尽思念之情。
白居易通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表达,表现出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
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悲凉之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琵琶行》。
《琵琶行》描绘了一个古老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诗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反映了乐师心中的喜怒哀乐。
通过音乐的表达,诗人刻画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不舍和思念。
白居易以流畅的词句和细腻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琵琶的音韵和乐声,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琵琶的悲鸣。
再者是《杨柳枝词》。
《杨柳枝词》是白居易创作的一组词,以杨贵妃的身份出现,内容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
其中的《草书闺意》以鲜明的形象描绘了杨贵妃守着春宵不放夜灯的情景,透露出她对唐玄宗的深情厚意。
白居易用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词句,抒发了对杨贵妃的爱恋之情,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而深沉的爱情。
最后是《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这首诗描绘了长堤上游人行赏花的情景,其中融入了对爱情的描摹。
诗中的“而今都道是金陵,旧事都付笑谈中”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淡然和莫测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况的描绘,白居易以细腻而风趣的文字展现了对爱情的思考和回忆。
白居易的爱情诗歌以其叙述能力、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等方面的独特魅力而著称。
清夜琴兴诗歌鉴赏
![清夜琴兴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73069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b.png)
清夜琴兴诗歌鉴赏
《清夜琴兴》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诗,描写了秋夜弹琴的感受和心灵的宁静。
首先,诗歌的标题《清夜琴兴》已经给出了主题和情感基调——清夜、琴兴。
这表明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安静、平和、超脱尘世的心情。
在诗歌的开头,诗人描述了月亮高悬、鸟儿栖息的秋夜,寂静而安详。
这样的环境为弹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清泠的琴声和恬澹的琴境,进一步强调了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这种平和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心深处的,是从弹琴的动作和音色中流露出来的。
木琴的本性是清泠的,这种清泠的音色与恬澹的心境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在诗歌的最后,诗人通过描述一曲终了后余音袅袅消散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这种宁静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心深处的,是从弹琴的过程中得到的。
琴声消散后,秋夜变得更加深沉寂静,而此时的我已经融化在天地里,清澈、沉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表现了白居易对音乐的深厚感悟和对心灵的深沉追求。
通过描绘秋夜弹琴的情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思想和情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追求,也是白居易作为一位文学大师的独特之处。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实用5篇)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实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38dd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d.png)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实用5篇)1.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第1篇《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全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后来人们常用此二句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是对“枯荣”二字的具体阐释。
野草秋枯春荣,是自然规律,这不能说明它的生命力顽强。
所以诗人直接说“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十分壮烈的意境。
本来,野火烈烈,瞬间便可把草烧成灰烬,然而,烈火再猛,也无法烧掉春草深埋地下的根茎,等到春风吹起,它便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
这一枯一荣间,便凸显了小草顽强不屈的性格特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为一种“韧劲”而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白居易的文学《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白居易《买花》诗词鉴赏
![白居易《买花》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189833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3.png)
白居易《买花》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白居易《买花》诗词鉴赏白居易《买花》诗词鉴赏买花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白居易《渐老》诗歌鉴赏
![白居易《渐老》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62134f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f.png)
白居易《渐老》诗歌鉴赏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起欣赏下这首。
渐老唐代:白居易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
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
当春颇愁寂,对酒寡欢趣。
遇境多怆辛,逢人益敦故。
形质属天地,推迁从不住。
所怪少年心,销磨落何处。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经典诗歌鉴赏5篇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经典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长恨歌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温泉水滑洗凝脂,温泉水滑洗凝脂。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骊宫高处入青云。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玉楼宴罢醉和春,玉楼宴罢醉和春。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渔阳鼙鼓动地来,渔阳鼙鼓动地来。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君王掩面救不得,君王掩面救不得。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宛转蛾眉马前死,宛转蛾眉马前死。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自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这首诗写于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
当时白居易任盩庢尉。
同时,陈鸿还写了一篇《长恨歌传》。
歌和传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钱塘湖即西湖。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
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十分自然。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卖炭翁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白氏长庆集》组诗中的一篇。
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