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
分析
摘要:中国的工业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
同时,也给当地的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为有效地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
必须对大气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以便获取有关大气环境的相关数据,以便为今后
的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空气污染监测站的设置是环境监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必
须严格遵守设置规程和程序,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对我国环境监测
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环境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要点
1.空气污染监测点的设置的意义
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点的最重要依据是其所在区域的基本环境条件。
尤其是在
科学的城市大气污染监测中,根据监测数据对其进行分类,并公布有关的气象资料,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参考。
有关部门也要对空气质量进行统计,并将其报告。
经各级资料搜集及有关专家、学者的调研,最后编制出一份科学、严谨的环
境调查报告,以协助政府及民众了解我国环境状况、污染控制及未来的主要治理
方向。
2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2.1 结合人口密度
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站时,首要考虑的是人口密度。
在掌握了人口密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增加或减少对环境的监测,从而使取样的准确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2.2 划分污染程度
在正式布设大气污染监测站前,首先要对其污染情况进行评估,再按污染等级划分为轻度、中度、严重三个等级,并将监测等级和污染等级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配置。
在大部分案例中,重污染区的选址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2.3 考虑地理位置
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它具有不可忽略的地理位置。
因此,在设置监测点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等因素,并依据风向来确定监测站点的数目和类型。
上、下风向的分布将会产生不同的观测站数目和种类。
2.4 避开绿色植被
在建立空气污染监测点时,应结合具体条件,合理确定监测区域,一般采用较大的监测区域。
在设置监测点时,要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绿化,不能在绿地、林地设置空气污染监测点,以免对监测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3布设监测点的常用方法
3.1功能分区布点法
在我国的空气污染监测站设置中,最常用、应用最广泛的是功能区划分。
十多年来,该技术一直被用于排水系统。
这个办法的实施,有很多现实的原因。
由于我国试点地域广阔,动员基层民众众多,各试点地区的地理条件差别较小,尤其是人口基本分布、地域地理、经济发展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得该技术在短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最好的数据收集手段。
3.2扇形布点法
在相对偏僻的区域,采用扇形点分布法进行大气污染监测。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主要是由于中国不同区域的发展不均衡。
边远地区的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
另外,中国边远山区多为山区,其独特的大气环境特征决定了大气污染的检测手段。
3.3网格布点法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之外,对工业园区,尤其是特殊工业开发区,应该采取更
加符合当地的环境和发展规律的监测手段。
网格点的分配就是建立在这种现实的
基础上的。
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对地区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也有不同的认识。
在
规划过程中,很多工业区和城镇都被集中起来,但是工业生产区并没有更细致的
分工,导致这些区域的污染物非常平均,或者说没有秩序。
4.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
4.1为保证监测点设置的精确度,必须先确定监测对象,再进行科学的调整
与优化,并依据客观情况来确定监测对象等参数,以保证监测的精度。
根据实际
监测点的不同,对有关的点位、设备、仪器等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另外,从工作人员的观点来看,要想有效地改善监测的质量,就必须在工作
之前确定监测的对象和中心,以便引导监测点的设置,保证监测的效果不会受到
影响。
比如,在边远山区设置大气污染监测站,应先明确监测对象,再根据区域
地形、气候、风向等条件,再决定采取哪一种布设方法。
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度,可以在此范围内选用扇形结构
4.2 为了确定该地区的污染状况,通常按设计方案布置,即在布设之前,先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确定布置方案,再严格按方案布置。
在编制规划时,应注意地
区的污染问题。
只有对这一要素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才能使监测站的设置更加科学。
在实际编制过程中,有关部门要结合城市气候、污染等数据,对区域大气污
染进行有效的分析。
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有关部门在编制该项目之前,必须
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并使用相应的设备、仪器进行测试、分析,以保证对该地
区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
在完成空气污染评估后,按评估结果设置监
测点,可以有效地提高监测的精度。
4.3 在对 GIS布点进行科学的分析时,应注意自然气候、海报高度、风向等
地理信息。
在确定了这些地理信息后,要对有关的资料进行三维分析,以保证各
节点的布置是合理的。
在进行具体的分析时,在对地理信息进行澄清的同时,还
要对其它社会、环境地理信息的性质进行研究。
如在人为因子的分析中,必须对
地区的建筑结构与布置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严格遵守现有的约束条件,从而合理安排监测地点,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4 国家制订了一套清晰的环境监控标准和管理文档。
在技术管理方面,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各个环节的设置,从宏观上对其站点数目和布局状况进行控制。
在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采用精细的地质勘探、自动监测等方法,保证了整个监测工作的开展,并以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工监测,达到科学、高效的目的。
5.结束语
大气污染的监测是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客观、真实地完成,必须设置监测点。
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点位布置的影响很大。
因此,在实施时,应根据监测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各监测点的设置要点,并根据监测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监测点布置方式。
在此基础上,对大气污染进行了规范化的检测,以保证大气污染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6.参考文献:
[1]郝亮.工业化发展下环境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1,11(07):205-206.DOI:10.19335/ki.2095-6649.2021.7.095.
[2]周鹏飞,汪啸,汪海鹏.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4):67-68.DOI:10.16767/ki.10-1213/tu.2021.04.033.
[3]董文成.环境监测中大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J].中国资源综合利
用,2020,38(08):138-140.
[4]吴剑波,白彬,李福坚.分析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J].环境与发展,2020,32(0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