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升初毕业数学复习试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小升初毕业数学复习试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甲乙两地相距170千米,在地图上量得的距离是3.4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500 B.1:5000000 C.1:50000
2.小丽参加团体操比赛,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3,8,如果这时的方队是一个正方形,参加团体操表演的至少有()人。
A.9 B.24 C.64
3.一种收音机,每台售价从120元降到100元,这种收音机的售价降低了百分之几?正确的算式是()。
A.(120﹣100)÷120 B.100÷120 C.(120﹣100)÷100 4.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的角有40︒,其余两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直角B.锐角C.钝角
5.用5千克棉花的和1千克铁的相比较,结果是().
A.5千克棉花的重B.1千克铁的重C.一样重D.无法比较
6.将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搭成这样的一个立体图形最多需要( )个小正方体。
A.5 B.6 C.7 D.8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是自然数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
C.梯形的高有无数条D.甲比乙多1
3
,乙就比甲少
1
4
8.与奇数a相邻的两个奇数是()。
A.a-1和a+1 B.a-3和a+3 C.a-2和a+2 D.a-1和a+3
9.一种电视机提价
1
10
后,又降价
1
10
,现价()原价.
A.高于B.等于C.低于
10.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平放在桌面上,桌面被覆盖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正好是原长方形面积的60%,原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72
B .120
C .200
D .240
二、填空题
11.910千米=(________)米 712时=(________)分 十
12.49
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再加上(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49
的分子加上12,为使分数值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________)。
十
13.5a b ÷=(a 、b 是大于0的自然数)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十
14.从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铁片上剪下2个最大的半圆形铁片,(如图),剩下(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十
1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5,其中最大的角是________度,这是个________三角形。
十
16.有一条长2.5千米的飞机跑道,如果把它画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图纸上,这条飞机跑道应该画(________)厘米。
十
17.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体积都分别相等, 圆柱体的高1.2分米, 圆锥体的高是________分米.
十
18.有五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46,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成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39,被改动的这个数原来是________.
19.一辆轿车以每小时行驶80千米的速度从无锡驶往苏州,行a 小时后距苏州还有40千米,这辆车从无锡到苏州一共需要行驶(________)千米。
按这样的速度,这辆车还需要
行驶(________)小时才能到达苏州。
20.把一段圆柱形的钢材垂直放入一个圆柱形的水桶中,如果钢材露出水面10厘米,则水面上升6厘米;如果再把钢材全部浸入水中,那么水面又上升2厘米。
钢材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这段钢材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三、解答题
21.直接写出得数。
11210.2-= 2.63 3.7+= 7212.5%⨯= 100.1÷=
12133-+= 117878⎛⎫⨯⨯+= ⎪⎝⎭ 82097÷⨯= 20.4= 二十
2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6172133133+++ (2)10-118-58 (3)6.9×2.5+6.9×7.5 (4)3.76÷0.4÷2.5 (5)27.3-1.2-8.8 (6)5.5×[0.72÷(4.2÷0.7)]
二十
23.解方程.
4x+16x=80 1.2x-0.6⨯5=9 x :34=56
:10 二十
24.根据科学资料,儿童负重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320
,,因为长期背负过重物体,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
小丽的体重是30千克,请你计算后说明,她背6千克的书包合适吗? 25.小明的爸爸每月扣除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后的月薪是 6000 元,按国家规定个人收入不足3500 元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超过 3500 元的部分不足 5000 元的部分要按 3%缴纳个人所得税,超过 5000 元的部分要缴纳 5%个人所得税,他每个月应缴纳多少钱?
26.五年级有学生300人,其中女生占总人数的35
,后来又转走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729。
转走多少名女生? 27.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距A 、B 两地的中点20千米处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3
,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只列综合式不计算)
28.如下图,一个玩具店出售一种陀螺,售价是30元/个。
它的上面是圆柱,下面是圆锥。
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直径是8厘米,高是6厘米。
(1)这种陀螺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结果用含有π的式子表示)
(2)如果给一个这样的陀螺制作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得数保留整数)(接头处忽略不计)
(3)玩具店计划在暑期搞促销活动,推出两种优惠方案。
王老师要为学校购买20个这样的陀螺,应采用哪种方案最省钱?写出你的想法。
优惠方案
方案1:一律九折
方案2:买四送一
29.寒假期间,六年级的王鸣同学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旅行社推出甲乙两种优惠方案,如下图:
你认为王鸣家选用哪种方案更省钱?请试着用简洁的方法说明你的理由。
30.有一组图形按下面规律排列。
(1)第10个图形中白色小正方形和黑色小正方形各有多少个?
(2)如果某个图形中有38个白色小正方形,那么这个图形排在第几?
31.在自然数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现象,也隐藏许多令人神往的奥秘,例如:
2+4=3×2
2+4+6=4×3
2+4+6+8=5×4
(1)请你继续往下写三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你有什么发现:______________
(3)利用你的发现,找出第40行的等号右边的乘法算式: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即可解答。
【详解】
170千米=17000000厘米
3.4∶17000000=1∶5000000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的实际应用。
2.C
解析:C
【分析】
小丽位置(3,8),在第3列第8行,因为是个正方形方队,列数与行数相等,最少有8行8列,根据列数×行数=总数,计算即可。
【详解】
8×8=64(人)
至少有64人。
故答案为:C
【点睛】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时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从前往后数。
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
3.A
解析:A
【分析】
把原价看成单位“1”,先用原价减去现价,求出降低的钱数,再用降低的钱数除以原价即可求解。
【详解】
(120﹣100)÷120
=20÷120
≈16.7%
答:这种收音机的售价降低了16.7%。
故选:A
【点睛】
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然后根据(大数﹣小数)÷单位“1”进行求解。
4.B
解析:B
【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180°,用内角和-已知的内角度数,求出其余两个角的总度数,除以总份数,求出一份数对应度数,再用一份数对应度数分别乘两个角的对应份数,分别求出度数,根据三个角的度数确定三角形类型。
【详解】
180°-40°=140°
140°÷(3+2)
=140°÷5
=28°
28°×3=84°
28°×2=56°
三个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按角分类标准,理解比的意义。
5.C
解析:C
【详解】
解:5× = (千克) 1× = (千克)则用5千克棉花的和1千克铁的相比较,结果是一样重.
故答案为C.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列式,本题中就是求5的是多少,1的是多少,分别列乘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求出结果,再比较结果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6.C
解析:C
【详解】
略
7.B
解析:B
【分析】
根据相关知识逐项进行分析。
【详解】
A.0是自然数,说法正确;
B.只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原说法错误;
C.梯形的高有无数条,说法正确;
D.甲比乙多1
3
,把乙看作单位“1”,甲为1+
1
3
=
4
3
,乙就比甲少
1
3
÷
4
3
=
1
4
,原说法正
确。
故答案为:B
【点睛】
两数差÷较小数=多几分之几;两数差÷较大数=少几分之几。
8.C
解析:C
【分析】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其他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两个相邻的奇数差是2,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奇数a与它相邻的两个奇数是:a-2,a+2。
故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偶数和奇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明确相邻奇数的差2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C
解析:C
【详解】
略
10.C
解析:C
【分析】
折叠后桌面被覆盖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且是原长方形面积的60%,用120除以60%,求得原长方形的面积。
【详解】
12060%200
÷=(平方厘米)
故答案选:C。
【点睛】
可以考虑一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占长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二、填空题
11.35
【分析】
高级单位换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换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千米=1000米,1时=60分,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由分析可知:
9 10千米=( 900 )米
7
12
时=( 35 )分
【点睛】
本题考查单位换算,明确高级单位换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换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是解题的关键。
十
12.1
9
27
【分析】
4 9的分数单位是
1
9
,最小的质数是2,2里面含有18个这个的分数单位,用2里面含有的
分数单位个数减去4
9
里面含有的分数单位个数即可;
4
9
的分子加上12变为16,扩大到原
来的4倍,要使分数值大小不变,分母也应扩大到原来的4倍,变为36,加上27,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4 9的分数单位是
1
9
;18-4=14,再加上14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4
9
的分子加上12,为使分数值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27。
【点睛】
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质数的含义、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十
13.b a
【分析】
两数成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详解】
5
a b
÷=(a、b是大于0的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最小公倍数是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两数互质,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积。
十
14.86
【分析】
根据图可知,2个最大的半圆形铁片组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圆,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圆的面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圆的面积公式:πr2,把数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20×20-3.14×(20÷2)2
=400-3.14×100
=400-314
=86(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它们的面积公式并灵活运用。
十
15.直角
【分析】
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5,也就是把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平均分成了10份,最大的角占总份数的,据此可求出最大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断类型。
【详解】
2+3+5=
解析:直角
【分析】
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5,也就是把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平均分成了10份,最大的
角占总份数的
5
10
,据此可求出最大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断类型。
【详解】
2+3+5=10(份)
180×
5
10
=90(度)
90度是直角,所以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90;直角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各部分的数量,同时注意三角形的分类。
十
16.5
【分析】
图上距离等于实际距离乘比例尺,据此求出这条飞机跑道应该画几厘米即可。
【详解】
2.5千米=250000厘米,250000×=2.5(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例尺,比例尺等于图
解析:5
【分析】
图上距离等于实际距离乘比例尺,据此求出这条飞机跑道应该画几厘米即可。
【详解】
2.5千米=250000厘米,250000×
1
100000
=2.5(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例尺,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十
17.6
【分析】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相等,那么圆锥的高一定是圆柱高的3倍.
【详解】
1.2×3=3.6(分米)
故答案为3.6.
解析:6
【分析】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相等,那么圆锥的高一定是圆柱高的3倍.
【详解】
1.2×3=3.6(分米)
故答案为3.6.
十
18.36
【详解】
略
解析:36
【详解】
略
19.80a+40 0.5
【分析】
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a小时后行的路程,然后加上距苏州还有40千米,即可求出无锡到苏州的路程;求轿车到苏州还需要走几小时,根据:路程÷速度=时
解析:80a+40 0.5
【分析】
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a小时后行的路程,然后加上距苏州还有40千米,即可求出无锡到苏州的路程;求轿车到苏州还需要走几小时,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解答即可。
【详解】
80×a+40=80a+4(千米);
40÷80=0.5(小时);
故答案为:80a+4;0.5
【点睛】
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3140
【分析】
水桶中2厘米水的体积就是10厘米钢材的体积,先根据:圆柱的体积=πr2×h 求出10厘米钢材的体积,然后除以2即水桶中1厘米水的体积,因为钢材的体积等于(6+2)厘米的水的体积,所
解析:3140
【分析】
水桶中2厘米水的体积就是10厘米钢材的体积,先根据:圆柱的体积=πr2×h求出10厘米钢材的体积,然后除以2即水桶中1厘米水的体积,因为钢材的体积等于(6+2)厘米的水的体积,所以用水桶中1厘米水的体积乘8即可。
【详解】
3.14×52×10÷2×(6+2)
=3.14×250÷2×8
=3.14×1000
=3140(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3140
【点睛】
此题考查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明确水桶中2厘米水的体积就是10厘米钢材的体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21.8; 6.33; 9;100 ;
; 15;0;
【分析】
根据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口算即可。
【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了
解析:8; 6.33; 9;100 ;
1
1
; 15;0;0.16
3
【分析】
根据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口算即可。
【详解】
11210.2101.8-= 2.63 3.7 6.33+= 7212.5%720.1259⨯=⨯= 100.1100÷=
1221111111333333⎛⎫-+=+-=+= ⎪⎝⎭ 111178787887157878⎛⎫⨯⨯+=⨯⨯+⨯⨯=+= ⎪⎝⎭ 820097
÷⨯= 20.40.16=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口算综合,计算时要认真。
二十
22.(1)2;(2)8;(3)69;
(4)3.76;(5)17.3;(6)0.66
【分析】
(1)按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
(2)按照减法的性质计算;
(3)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4)按照除法
解析:(1)2;(2)8;(3)69;
(4)3.76;(5)17.3;(6)0.66
【分析】
(1)按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
(2)按照减法的性质计算;
(3)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4)按照除法的性质计算;
(5)按照减法的性质计算;
(6)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乘法。
【详解】
(1)
6172133133+++ =(613+713)+(13+23) =1+1
=2
(2)10-
118-58 =10-(
11588
+) =10-2
=8
(3)6.9×2.5+6.9×7.5
=(2.5+7.5)×6.9
=10×6.9
=69
(4)3.76÷0.4÷2.5
=3.76÷(0.4×2.5)
=3.76÷1
=3.76
(5)27.3-1.2-8.8
=27.3-(1.2+8.8)
=27.3-10
=17.3
(6)5.5×[0.72÷(4.2÷0.7)]
=5.5×[0.72÷6]
=5.5×0.12
=0.66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它们的计算法则,并且能够灵活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二十
23.x=4;x=10;x=
【详解】
略
解析:x=4;x=10;x=
1 16
【详解】
略
二十
24.不合适
【解析】
【详解】
30×=4.5(千克)4.5<6不合适
解析:不合适
【解析】
【详解】
30×3
20
=4.5(千克)
4.5<6不合适
25.95元。
【解析】
【详解】
6000-5000=1000(元),5000-3500=1500(元)。
1000×5%=50(元),1500×3%=45(元) 45+50=95(元)。
他每个月应
解析:95元。
【解析】
【详解】
6000-5000=1000(元),5000-3500=1500(元)。
1000×5%=50(元),1500×3%=45(元) 45+50=95(元)。
他每个月应缴纳95元钱。
26.10名
【详解】
300×(1-)=120(名)
120÷(1-)=290(名)
300-290=10(名)
答;转走了10名女生
解析:10名
【详解】
300×(1-3
5
)=120(名)
120÷(1-17
29
)=290(名)
300-290=10(名)
答;转走了10名女生
27.20×2÷(-)
【分析】
速度比是2∶3,时间一定,则路程比也是2∶3,即甲走了全程的:,乙走了全程的:。
乙比甲多走了(-),是20×2=40(千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20×2÷(-)
解析:20×2÷(
3
23
+
-
2
23
+
)
【分析】
速度比是2∶3,时间一定,则路程比也是2∶3,即甲走了全程的:
2
23
+
,乙走了全程
的:
3
23
+。
乙比甲多走了(
3
23
+
-
2
23
+
),是20×2=40(千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20×2÷(
3
23
+
-
2
23
+
)
=40÷1 5
=200(千米)
答:A、B两地间的路程是200干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注意理解“速度比是2∶3,时间一定,则路程比也是2∶3”
28.(1)128π立方厘米
(2)5平方分米
(3)方案二
【分析】
(1)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求出上面圆柱的体积,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圆柱的体积×(1+)即为这种陀螺
解析:(1)128π立方厘米
(2)5平方分米
(3)方案二
【分析】
(1)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求出上面圆柱的体积,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所以圆锥
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3
,圆柱的体积×(1+
1
3
)即为这种陀螺的体积;
(2)如果给一个这样的陀螺制作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那么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8厘米,高是6+6(厘米),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求出包装纸的面积。
(3)方案一:九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9
10
;方案二:买四送一就是买4个的总价和买5个
的总价相等,即现价是原价的4
5
,把陀螺的售价看作单位“1”,比较两种方案的现价,由于
购买的数量相同,所以即可判断应采用哪种方案最省钱。
【详解】
(1)π×(8÷2)2×6×(1+1
3
)
=96π×4 3
=128π(立方厘米)
答:这种陀螺的体积是128π立方厘米。
(2)6+6=12(厘米)
(8×12+8×12+8×8)×2
=256×2
=512(平方厘米)
512平方厘米=5.12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答:至少需要5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方案一:九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9 10
;
方案二:买四送一就是买4个的总价和买5个的总价相等,即现价是原价的4
5
,
4 5=
8
10
9 10>
8
10
,方案二的现价优惠,因为购买的数量相同,所以采用方案二最省钱。
【点睛】
综合考查了组合体的体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打折,计算时要认真。
29.乙方案
【分析】
王鸣同学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共有4个成人和1个儿童,分别计算甲乙两种方案各需多少钱,结果小的方案更省钱。
【详解】
假设每张成人票价为1
甲方案:1×4×(1-10%)+1×
解析:乙方案
【分析】
王鸣同学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共有4个成人和1个儿童,分别计算甲乙两种方案各需多少钱,结果小的方案更省钱。
【详解】
假设每张成人票价为1
甲方案:1×4×(1-10%)+1×50%
=1×4×90%+1×50%
=3.6+0.5
=4.1
乙方案:(4+1)×1×(1-20%)
=5×0.8
=4
因为4.1>4,所以乙方案更省钱。
答:王鸣家选用乙方案更省钱。
【点睛】
注意题目中的人数和票价降价的折扣问题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0.(1)白:26个;黑:10个
(2)16
【分析】
(1)第1个图形一共有(3×3)个小正方形,有1个黑色小正方形,有(3×3-1)个白色小正方形;
第2个图形一共有(3×4)个小正方形,有2个黑色
解析:(1)白:26个;黑:10个
(2)16
【分析】
(1)第1个图形一共有(3×3)个小正方形,有1个黑色小正方形,有(3×3-1)个白色小正方形;
第2个图形一共有(3×4)个小正方形,有2个黑色小正方形,有(3×4-2)个白色小正方形;
第3个图形一共有(3×5)个小正方形,有3个黑色小正方形,有(3×3-3)个白色小正方形;
……
第n个图形一共有3(n+2)=(3n+6)个小正方形,有n个黑色小正方形,有3n+6-n=2n+6个白色小正方形;
(2)把白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代入表示白色小正方形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出n的值即可。
【详解】
(1)分析图形规律可知:
第n个图形小正方形的总个数:3(n+2)=3n+6
第n个图形黑色小正方形的个数:n个
第n个图形白色小正方形的个数:3n+6-n=2n+6
当n=10时,
白色小正方形的个数:2n+6=2×10+6=26(个)
黑色小正方形的个数:10个
答:第10个图形中白色小正方形有26个,黑色小正方形有10个。
(2)由题意可知,
2n+6=38
解:2n=38-6
2n=32
n=32÷2
n=16
答:如果某个图形中有38个白色小正方形,那么这个图形排在第16。
【点睛】
分析图形找出图形变化的规律,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规律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1.2+4+6+8+10=6×5 2+4+6+8+10+12=7×6 2+4+6+8+10+12+14=8×7 2×1+2×2+……+2×(n+1)=(n+2)(n+1) 42
解析:2+4+6+8+10=6×5 2+4+6+8+10+12=7×6 2+4+6+8+10+12+14=8×7
2×1+2×2+……+2×(n+1)=(n+2)(n+1) 42 41
【详解】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