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职业考证-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第16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职业考证-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
剖析B卷(带答案)
一.综合题(共15题)
1.
单选题
小周因为成绩不好被同学视为差生,班主任刘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小周这次考试成绩是差了点,但在我看来他很不错,他一向都认真做值日,做事很踏实。
”关于刘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
A.注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注重评价学生的多元性
C.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D.注重教育学生的示范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A选项,阶段性指学生当下阶段的特点,要求老师做到针对性教育,题干中刘老师对小周成绩、品行的评价能够体现阶段性的特点。
正确。
BC选项,评价的多元性体现了发展的全面性。
题干中,老师没有只看成绩,而是从多个角度来评价,故均正确。
D选项示范性要求老师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D。
2.
单选题
小学生疾跑后,不能立刻站立不动或坐下,须继续慢跑一会儿,主要原因是( )。
问题1选项
A.防止低血糖晕倒
B.有利于氧债的偿还
C.防止重力性休克
D.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安全教育。
题干中,疾跑后不能立即站立不动,而应继续慢跑并调整呼吸,然后再停下来,以防发生重力性休克。
重力性休克是当运动者突然终止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作用骤然停止,使大量血液聚积在下肢,造成循环血量明显减少,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而心搏出量减少,脑供血急剧减少而造成晕厥。
因此疾跑后不能立即站立不动,需继续慢跑,防止重力性休克。
因此,题干选C。
3.
单选题
空间站是一种载人航天器,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居住,2021年4月29日,我国发射空间站核心舱进入预定轨道,全国开启空间站建造,该空间站核心舱的名称是()。
问题1选项
A.天宫
B.天问
C.天和
D.天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
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也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起飞质量22.5吨。
C项正确。
ABD发射时间均不正确,故不选。
4.
单选题
温标是温度的数值表示法,它是为度量物体温度高低而对温度零点和分度方法所作的规定。
下列选项中,最早建立的温标是( )。
问题1选项
A.国际温标
B.摄氏温标
C.华氏温标
D.列氏温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1714年,荷兰人华伦海特制定了华氏温标,用符号F表示,是世界上最早的温标,C项正确。
国际温标简称开氏温标,用符号K表示,是由威廉•汤姆森于1848年引入的。
摄氏温标,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于1742年提出的,其后历经改进。
用符号°C表示。
列氏温标,符号为Re,法国物理学家列奥谬尔,于1731年用液体的膨胀和收缩测量温度,采用的液体是水和酒精的混合液。
ABD时间均晚于华氏温标,排除。
5.
问答题
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步骤。
【答案】(1)准备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分组、分工,拟写活动方案。
教师要注意——这个阶段是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在选题、分组方面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小组活动中。
(2)实践阶段:即收集、整理资料,阶段交流。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状态,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拓宽学生的思路,通过针对性的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阶段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考究、自我探讨,将研究活动引向深入。
(3)总结阶段:即形成成果,展示成果,活动评价与反思。
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指导策略是提升整个活动价值的关键。
此外,在兼顾有形结果的同时,还应重视无形结果,准确把握活动的关键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6. 单选题
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
按照“1=2、2=4、3=12” 的规律。
下列选项中应填入“4=()”中的是( )。
问题1选项
A.48
B.58
C.68
D.78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数字规律,1=2、2=4、 3=12、4=()可以得出2*2=4,4*3=12,12*4=48。
故选A。
7.
单选题
在某次美育活动中,李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调查一些传统礼仪的来源与演化,并通过自编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此次活动涉及的美育内容是()。
问题1选项
A.艺术美和科学美
B.社会美和科学美
C.艺术美和社会美
D.社会美和自然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美育的内容。
美育内容包括三部分:(1)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
(2)社会美。
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
(3)艺术美。
人们通过艺术形象,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进而集中这些现实的美,创造出更典型、更美丽的艺术,以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
内容包括各种艺术形式(音乐、图画、舞蹈、文学等)。
题干中,“传统礼仪的来源与演化”体现
的是社会美,“自编情景剧”体现的是是艺术美。
C项正确。
没有科学美这一说法,排除AB,D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选C。
8.
案例题
王老师出示问题: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1棵。
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
”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吗?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
”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每棵树便宜多少元。
”……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
(10分)
(2)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
(10分)
【答案】第一问
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的教学原则。
材料中王老师面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组织同学共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解决困惑,遵循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材料中,王老师给学生讲授数学题时,联系生活中买树苗的事例,便于学生解决除法的运算,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说,王老师在解决学生困惑时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王老师并没有以自己讲授的方式教会学生解决困惑,而是采用学生自己探讨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符合“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替代了传统的知识传授。
这些做法均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问: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有以下要求:
①合理选择。
学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都能为教学所用,教师要认真地加以选择。
②学生自愿。
教师在利用学生个体资源时一定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因为有的可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
③利用适度。
在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教师不可以没有限度地拿到课堂上来。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④创设机会。
无限的教学资源就潜藏在学生的整体构成中,有待教师的开发与激活。
⑤因地制宜。
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⑥及时调控。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获得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进行相互联系,及时作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
⑦了解学生。
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就要切实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⑧尊重学生。
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需要。
9.
设计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小学阶段英语语音和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4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词汇、语音部分的呈现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
(27分)
【答案】(1)6-12岁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语音和词汇是学习第二外语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英语语音和词汇教学十分重要。
(2)①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读单词gate,cake,take,掌握发音规律。
②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能运用发音规律认读单词。
③情感目标:学生能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3)1.新授:单词:①在图片的帮助下,老师呈现新单词的含义、发音和拼写。
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并讨论图片中有些什么内容。
③教师讲解新单词“cake,take,gate”,学生们大声朗读,并书写新单词。
④教师提问,找出共同之处,教师总结发音规律。
2.操练:①抢答游戏:老师先介绍抢答游戏的规则,学生分成3组,当老师出示闪卡,学生举手说出单词正确的发音以及含义,每个单词得一分,得到最多分数的小组胜出。
②将学生分成小组,找出具有一样发音规律的单词。
教师给学生几分钟准备时间,学生进行展示,最后总结。
10.
单选题
詹老师在介绍教学经验是说:“在课堂上,小学生就如同一张白纸,任凭老师在上面写写画画,学生的知识就是这样获得的。
”詹老师的说法()。
问题1选项
A.不恰当,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
B.恰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人
C.不恰当,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导
D.恰当,教师是传递知识的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
学生的主体性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
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题干中,该老师认为学生是白纸,可以任凭老师在上面写写画画,做法错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排除BD选项。
C选项,老师是主导地位。
故选A。
11.
单选题
识字教学中,教师将“辩”“辨”“辫”“瓣”的不同部件标成红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区别。
这一做法符合()。
问题1选项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包含四个内容: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A项,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B项,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C项,恒常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D项,整体性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均不符合题意。
题干中老师将不同部件标成红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区别,属于对象;而其他则属于背景。
故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故本题选A。
12.
单选题
图1中,学校的做法()。
问题1选项
A.合法、有科于家长督促孩于学习
B.合法,学校有接受助学贷款的权利
C.不合法、学校不得收取任何保证金
D.不合法,学校不能只收差生的保证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漫画中学校让差生交2000元保证金属于违规收费。
D选项,不能只收差生的保证金,说法片面,学校不得向受教育者违规收费。
故选C。
13.
单选题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称谓,具有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三大特征。
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
A.元杂剧、京剧都属于戏曲
B.戏曲要有人物和故事情节
C.它包含散曲、话剧、说书、相声等
D.《西厢记》《牡丹亭》是其代表作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艺术常识。
散曲属于元曲一种,故属于戏曲。
话剧、说书、相声和戏曲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是戏曲内容。
故C选项错误。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A选项说法正确。
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事。
因此需要人物和故事情节,B选项说法正确。
D项《牡丹亭》是传奇,《西厢记》是杂剧,但都属于戏曲,D选项说法正确。
本题选择表述不正确,故选C。
14.
单选题
小学生罗某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受伤,学校和家长书面请求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调解,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该主管部门完成调解的时间应为()。
问题1选项
A.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
B.受理申请之日起45日内
C.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
D.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
【答案】A
【解析】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九条,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完成调解。
故本题选A。
BCD均为干扰项,其中申诉处理日期是30日。
15.
单选题
“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问题1选项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生态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
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第二,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第三,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劳动力;第四,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转换能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可以高效扩大教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被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题干中,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说明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因此,题干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