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Mxenes材料吸附脱除放射性核素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维Mxenes材料吸附脱除放射性核素研
究进展
摘要:以Ti3C2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是一种新颖的二维材料。
MXene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吸附位点和可调变的层间距,成为放射性
核素的良好载体。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Xenes材料的性质、制备技术及其对放射
性核素吸附去除的研究进展, 对相关的技术特点、吸附行为与相互作用机理进行
了系统梳理,最后对其发展趋势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二维; MXene; 放射性核素; 吸附; 环境修复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210225047,202210225416)
作者简介:徐铭炜(2002-),女,本科,研究方向为无机功能材料,
*****************;逯梓畅(2003-),女,本科,研究方向为无机功能材料,
通讯联系人,*****************。
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目前已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核能在
提供电力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放射性核素,主要包括235U、152Eu、90Sr、137Cs、140Ba和99Tc等。
它们因高水溶性、放射性强、半衰期长,会严重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化[1]。
因此,有效去除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迫在眉睫。
水中放射性核素的
去除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化学沉淀蒸发法、膜技术等[2, 3]。
其中
吸附法是最为高效经济的方法,但开发高吸附率和低成本的吸附剂仍是一项挑战。
已报道的放射性核素吸附材料主要有碳材料、MOFs、壳聚糖、分子筛、普鲁士蓝
等[4],其他新材料仍在不断涌现。
MXene Ti3C2是一种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已
被广泛应用在吸附脱除放射性核素领域。
1. MXenes材料的性质和制备技术
MXene Ti3C2是通过剥离或蚀刻产生的一种二维材料,具有化学稳定性,离子插层能力和表面强负电荷[5]。
MXene Ti3C2层结构具有大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对放射性核素具有很大吸附容量。
MXene Ti3C2的制备机理如下。
Ti3C2 (s) + H2O (l)→Ti3C2OH (s) + 1/2 H2 (g) (1)
Ti3C2(s) + HF (aq)→Ti3C2F (s) + 1/2 H2 (g) (2)
MXene Ti3C2的制备主要包括化学液相法、水热蚀刻法、电化学蚀刻法等。
化学液相法即基于HF的蚀刻方法,最常用的是湿法刻蚀。
采用50% HF对Ti3AlC2 MAX相母体处理,刻蚀掉Al层可产生类似手风琴形态2D Ti3C2T x MXene纳米片[6]。
电化学刻蚀是通过控制电位,利用氧化还原电势选择性刻蚀MAX相中的A
层元素。
通过控制电位进行以及选择合适的电化学刻蚀体系,既能实现MAX相的
选择性刻蚀,还可避免腐蚀性和毒性的氢氟酸的使用[7]。
高温熔盐法是基于熔
盐体系提供强极化力,使反应可以在分子原子尺度进行。
MAX相陶瓷被用作高温
熔盐反应堆材料时,碱金属氟盐的存在会引起A层元素腐蚀流失,导致MAX相材
料发生劣化[8]。
2. MXenes吸附放射性核素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中铀主要以U(Ⅵ)的铀酰离子(UO22+)存在。
MXene内部层空间有限,造
成铀的吸附受限,可通过水化插层扩大Ti3C2T x层间距,形成独特的多层结构,增强表面锚定官能团的相互作用。
改良Ti3C2T x对U(Ⅵ)的最大吸附量为214 mg/g,4.5 h吸附平衡[9]。
一种表面羟基化的Ti3C2 MXene材料纳米片对[UO2(H2O)5]2+
的吸附量可达595.3 mg/g,铀酰离子是以双齿配位的形式牢固结合在去质子化的
Ti3C2(OH)2表面[10]。
Ti3C2T x MXene作为水中放射性Cs+的吸附剂,室温下的最大吸附量为25.4
mg/g。
MXene对污染水体中Cs+离子的去除是由于其孔隙、层间空间可容纳Cs+离
子外,还有羟基、氟和氧基团等多功能相位点的影响。
利用Ti3C2T x MXene对模
型核废水中放射性Cs+的去除,与多孔活性炭相比,尽管多孔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比MXene大,但Ti3C2T x MXene对Cs+的吸附容量比多孔活性炭的高,这是由于
Cs+的吸附主要是静电相互作用,而MXene表面带有大量负电荷[11]。
Ti3C2T x Mxene也具有对核废液中Ba2+和Sr2+的吸附能力[12]。
Mxene具有较高的表面负电荷,通过静电吸引吸附Ba2+和Sr2+,吸附量分别为180 mg·g−1和225 mg·g−1。
Ba2+和Sr2+的吸附是通过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和内球络合机制实现的,最终可使用4个循环。
3. 结语及展望
Mxenes基放射性核素吸附材料具有环境友好、吸附容量大、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但仍面临若干挑战:(1) 要考虑到MXenes插层剂的选择既能够对层进行有
效地支撑和分化,又不能破坏原有的结构和活性位;(2) MXenes吸附核素机理有待更深入研究;(3) 应迫切评价MXene潜在毒性,以拓展其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Y. Chi, Y. Xu, C. Xu, J. Tian, Y. Li, B. Gu, H. Song, H. Zhang.Ind. Eng. Chem. Res., 61 (2022) 9054-9066.
[2] U. Asim, S.M. Husnain, N. Abbas, F. Shahzad, S. Zafar, S.A. Younis, K.H. Kim. Chemosphere, 303 (2022) 135088.
[3] J. Li, X. Wang, G. Zhao, C. Chen, Z. Chai, A. Alsaedi, T. Hayat, X. Wang. Chem. Soc. Rev., 47 (2018) 2322-2356.
[4] B.M. Jun, H.K. Lee, S. Park, T.J. Kim. Sep. Purif. Technol., 278 (2021) 119675.
[5] S.K. Hwang, S.M. Kang, M. Rethinasabapathy, C. Roh, Y.S. Huh. Chem. Eng. J., 397 (2020) 125428.
[6] M. Naguib, M. Kurtoglu, V. Presser, J. Lu, J.J. Niu, M. Heon, L. Hultman, Y. Gogotsi, M.W. Barsoum. Adv. Mater., 23 (2011) 4248-4253.
[7] S.Y. Pang, Y.T. Wong, S.G. Yuan, Y. Liu, M.K. Tsang, Z.B. Yang,
H.T. Huang, W.T. Wong, J.H. Hao. J. Am. Chem. Soc., 141 (2019) 9610-9616.
[8] N.L. Torad, A. Takahashi, M. Kawakami, T. Kawamoto, H. Tanaka. Environ. Sci. Water Res. Technol., 5 (2019) 1328-1338.
[9] L. Wang, W.Q. Tao, L.Y. Yuan, Z.R. Liu, Q. Huang, Z.F. Chai,
J.K. Gibson, W.Q. Shi. Chem. Commun., 53 (2017) 12084.
[10] Y.J. Zhang, J.H. Lan, L. Wang, Q.Y. Wu, C.Z. Wang, T. Bo, Z.F. Chai, W.Q. Shi. J. Hazard. Mater., 308 (2016) 402-410.
[11] B.M. Jun, M. Jang, C.M. Park, J. Han, Y. Yoon. Nucl. Eng. Technol., 52 (2020) 1201-1207.
[12] B.M. Jun, C.M. Park, J. Heo, Y. Yoon. J. Environ. Manag., 256 (2020) 109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