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研读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研读笔记
学科教学·语文
彭小艳
20130103007
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2011年版的,包括小学和初中,共分为四个部分,由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附录组成。
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介绍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导语部分确定了语文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了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句话介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说明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的学习和教学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多下功夫,包括实用的语文运用和审美的语文运用。
因此,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熟练地从别人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来进行交流沟通。
如生活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也是语文课程的性质。
学生学习语文课程首先是用来满足我们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用来进行学习的工具,还可以给学生开拓视野、了解不同方面的文化知识,促进精神发展,即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即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感、思维方法、学习习惯、语文知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等。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具体化为“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中华民族的两个传统,即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用优良传统、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和道德风尚把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具体化、清晰化,指导教师更明确地贯彻到教学中去。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就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语文课程中要让学生多读多写、重视积累。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以前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而在新课标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该变了以前重课本、轻能力的方式,注重听说读写、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要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说明学习语文课程不能光背诵死知识,要重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地方实际,开发有活力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在课程设计思路上首先要把握大的方向不能偏,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2)在方法上语文课程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3)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分学段来制定语文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来提出要求。
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和内容,分别从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两部分来介绍。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总体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设计,即三维目标。
总目标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运用语文、识
字与写字、独立阅读、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学会使用工具书等十个方面来确立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内容。
二、学段目标和内容
学段目标分四个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来具体提出目标和内容。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第一学段要求认识1600个字,会写800个字,相比与旧课标都减少了,按旧课标的最低标准来要求,第二学段的写字量也从2000降到1600,减轻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书写负担,这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虽然识字和写字的数量减少了,但是对写字的要求提高了,注重写字的质量,还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比如各个学段都要求写正楷字,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阅读方面,四个学段都要求能做到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一、二学段要学习默读,第三、四学段要求能快速默读,养成默读的习惯。
还要背诵优秀诗文和积累成语、名言、优美词句,重视课外阅读。
第一学段要背诵50篇(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要背诵50篇(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要背诵60篇(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要背诵80篇(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
第三学段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想象诗歌情境,了解说明文说明方法。
第四学段的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掌握基本语法、词汇、修辞方法。
在写作方面,第一学段叫写话,只要求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能运用学到的词语,会用基本的标点符号。
第二、三学段叫习作,第二学段要能写出自己的见闻,会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还能有一定的速度。
这两个学段都要求每学年16次。
第四学段叫写作,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会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还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应用文。
做到文从字顺,会缩写、扩写、改写。
每学年作文不少于14次,练笔不少于1万字。
口语交际方面,第一学段要求学说普通话,能复述故事,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学段会用普通话转述别人的话,说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第三学段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还要能根据场合、对象做简单的发言;第四学段要会交流、会倾听、
会表达、会应对、会讲述,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综合性学习方面,第一学段的学生能用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在此基础上还要回讲具体生动的故事。
第三学段的学生会用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开展简单的活动。
第四学段的学生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实施建议,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议四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教学建议
(1)首先从四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学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肯定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就需要老师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
其次老师还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开展各种综合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在具体的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的建议中,特别重视识字、写字。
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负担过重,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提倡“多认少写”,减轻学生负担。
针对现今学生书写质量差、写字姿势不正确,新课程标准在前三学段要求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安排十分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
(3)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与旧课标相比,增加了“教科书编者”,这说明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考虑教科书编者的意图,不能随意解读文本;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能模式化解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要培养“有感情地阅读”,提高阅读品味,开展各种课外阅读。
(4)在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中,新课标更注重“学以致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能力。
写作能写出个人的特点、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评价建议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
教学。
”在老师的思想中,评价是用分数来衡量的,重视结果,新课标要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这就要求我们要彻底改变陈旧的评价的观念,从注重结果转移到注重过程上来。
新课标分内容、分学段细化了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的评价,要求更加具体,层次清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识字写字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阅读的评价要注重实际的运用;写作的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兴趣,还要重视作文修改的评价;口语交际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三、教材编写建议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上提出了十点要求,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既要考虑时代的特点,还要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实际。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重视课堂教学资源,都是死守教材大纲。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这就需要学校和语文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开发本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从本地实际出发,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读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个人之见,不成熟之处希望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