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没背景的人想要翻身,必须做好这三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钱没背景的人想要翻身,必须做好这三件事
在我过去十几年的人力资源从业经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求职者,交谈时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一样的焦虑:对财富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焦虑。
实际上,适度的焦虑是有益处的,可以让我们保持向上竞争的动力,不过量就好。
那要如何把握焦虑的“量”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面对焦虑时一直坚持的几个思路。
一、正确的金钱观
生活中有一个怪像:很多人明明想要钱,却觉得谈钱可耻。
作为曾在怪像里的人,在看完了《富爸爸》系列后,我的金钱认知被刷新了一遍。
人数占比只有3%的犹太人,掌握着美国70%的财富,在他们的文化里,孩子从小就接受关于金钱的教育。
对于他们来说,金钱只是为他们所用的工具,是能够带他们实现梦想,展望广阔世界的工具。
谈钱并不可耻,用合法方式去追求它,更是合情合理。
此外,在正确行事的前提下,要相信自己有财富自由的可能。
很多人认为自己一生窘迫,是因为原生家庭不够富有、自己没有赚钱能力、或阶级限制根本无法实现财富自由。
实际上,很多人都是有能力、有机会的。
这些人或因为不了解如何发挥复利作用,或因为不了解资产与负债的区别,不断
利用金钱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或贪婪,从而陷入一直缺钱的窘境。
二、认清自己所在行业、职业的天花板
很多人毕业时毫无规划,随大流选择行业,工作后又随大流熬,熬着熬着折腾的心气儿都没了。
等到热血青年变成眼里只有房贷的中年大叔,一抬头发现居然已经到天花板了,此时行业一旦走下坡路,薪资自然就跟着降低,显然已不是能力的问题。
所以,在选择一个行业或企业前,你要弄清楚自己的上限和下限在哪,往前看10年,你现在努力的方向,是否和你期待的结果相匹配。
有些国企、央企的岗位天花板并不高,有钱缺地位的家庭把孩子送进去,图的是社会地位。
而有钱有地位的家庭,只求孩子有事做。
遇见开跑车来上班的前台,每月收十来万房租的同事朝九晚五,也就不足为奇。
大家都领5000块的工资,如果你还在为房子首付发愁,是否有资本跟他们一起混吃等死?如果你的处境,不允许你轻轻松松图个人生下限就行,那你就要想办法,选择凭借能力和努力就能换取金钱的赛道,尽力提高你的上限。
三、拥抱变化,转移风险
越早从心底接受变化是常态的人,越愿意时刻“准备着”:准备着,不断学习、精进、提升自己的能力;准备着,敏锐
地捕捉上升的机会;准备着,不断找寻自己最适合的生态位,牢牢占住它。
我的朋友小林,北漂时父母不赞同,但他想要一线城市的资源,早已准备好吃未来奋斗的苦。
在央企工作一段时间后,只因他不愿甘于央企的下限,而是追求更高的人生上限,不顾私企江湖拼杀险恶,做好准备后毅然辞职。
小有成就后,他又决定转行,无数人告诉他从头开始有多艰难,但他决意要走上升赛道,并且心态、技能都已准备好。
七年来,我看着他不断换城市、转行、换岗,事业越干越漂亮,去年买下第4套房,稳稳跻身中产阶级。
不禁感慨,“准备着”三个字具备着多大的潜能。
但仅仅只是“准备着”,真的足以抵消焦虑吗?小林一直都是圈子里被暗中较劲和学习的对象,但最近大家提起他的次数明显变少了。
细问才知道,他前两个月在计划卖房子,奈何有价无市,拜托了很多朋友在帮忙打听,而他如此急着筹钱,是因为父亲去医院体检,不幸确诊了肝癌。
以现在医学的进步,即便是癌症晚期,也能延长寿命,甚至有治愈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金钱做支撑。
经过手术和各种化疗,短短几个月就花了90多万,治疗费早早超出医保报销封顶线,加上很多进口药不在报销范围,一盒盒药买回来花钱如流水。
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治疗费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承担,就算小林掏得起,他又得花多少年
才能追回这笔损失?半年前还意气风发,一夜间成为大家闭口不谈的敏感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