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底线和突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与洞熊的斗争历史再次证明:人类 是一个敢于斗争的物种,并在斗争中不断 进化,现在已经是地球上的霸王了。但现 在,聪明的“王者”该考虑让利于其他物 种了,不应该不断追杀和吞食其他物种。 如果所有物种像洞熊一样被人类灭绝了, 孤独的人类也该走上灭亡之路了。
(《科学与文化》2009年第3期)
这些知识难道不能被翻译成英文,融汇到一个单一语 言的知识库里吗?
“当然可以,但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信息组织形式。 语言就像树一样,当人们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原先那棵 树的结构就塌了。”
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曾经谈到对于这个世界的最大 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 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 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消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 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 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
其中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四地市的分值为 10分,符合省纲的要求。
示例 福州卷
(1)一部《水浒》,凸显一个“义”字。在众好 汉眼里,“义”高于一切。请例举《水浒》中你 认为最能体现“义”的两个故事。(2分)
(2)虎年说虎。“景阳冈武松打虎”、“李逵沂 岭杀四虎”是《水浒》中的两个精彩的打虎故事, 请任选其中一个,概述故事情节。(3分)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 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 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 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 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 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 消费领域。
洞熊的生存寿命大约为20年。人类的祖 先凭借着智慧,破坏了这些凶猛动物的居 住环境,将它们逐出洞穴,赶往深山。据 考证,大约1万年前,欧洲最后的洞熊在现 今南斯拉夫山区被人类残杀,其尸骨化石 上留有人类矛头的清晰痕迹。在石器时代 的一些石头建筑上,我们可以看见不少洞 熊的头盖骨。洞熊由于其庞大的体型,更 成为有制造工具能力的古人看重的猎取目 标,它们一度成为当时年轻武士、猎手们 体验勇敢的最好实验品。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是教授“精读”, 阅读考查更是仅限于考“精读”,不重视 “略读”与“浏览”,导致语文学习“读 书”不够,严重影响了语文能力的形成。 自2008年起,莆田市语文中考即探索考 “略读”能力,2009年、2010年莆田市 “略读”考查题型,受到评价组一致肯定, 认为这样的略读考查,既落实了课标精神, 又发挥了很好的教学导向。
16.(1)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链接材料中政府提 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2分)
(2)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 的宣传标语。(3分)
(二)名著浏览
2005年省里的考试说明即规定了名著阅读的考 查,各地市命题也在这方面做了探索。今年 九地市语文卷加强了名著阅读的考查,绝大 多数地市增加了名著阅读考查的分值,福州9 分;厦门6分;宁德2 + 6;莆田10分;泉州 8分;漳州6分;龙岩、三明、南平都是3+7 (3为选择题)
(摘自《科学与文化》2010年第3期)
13.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14.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2分)
15.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说明 其作用。(4分)
【材料链接】
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 报,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 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 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 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 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 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 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思 想世界,反映了一种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 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 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 何建筑更伟大。”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
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线
教
学
学生有收获
精读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
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 创造性的理解。根
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
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之前,科学家们认为洞熊是一种食草动物,仅以浆果 和苹根为食,给人一种温顺的印象。然而,最近在欧洲一 处山脉中发现的洞熊骨头化石却表明,洞熊完全不是我们 之前想象的温和模样,而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甚至还 会吃人。洞熊的骨骼化石常常被发现于欧洲的各大洞穴, 它们在约2万年前就已灭绝,当时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为 冰雪覆盖。
示例分析
疯狂粉丝的背后 (选自《2007年合订本》,有删改)
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提取主要信 息)。(6分)
9.“职业粉丝”的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分)
人类与洞熊的住房争夺战
阿碧
在几万年前,早期的人类还不会建造有墙和屋顶的房 屋,他们像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以洞穴为天然的住房。然 而,与不少动物相比,人类打洞的本事实在有限。因此, 早期人类和许多动物会争夺较好的洞穴,其中一个可怕的 竞争对手是洞熊。洞熊是一种凶猛无比的史前巨兽,它们 的体型比现在的大灰熊还要大出近1/3,体重则达到了1 吨。不过,人类后来却把洞熊赶尽杀绝了。
等方面的表现。
精读教学
重点突出 讲透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课文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组织表达 教师示范结果 肯定个性化解读,但也得示范结果
阅读教学的突破
(一)
略读、浏览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
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
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 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 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 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 中要求: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 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选自《晚报文萃》2010年第2期,有删改)
9.语言的消亡有多种原因,请根据文意写出其中的两点。 (4分)
10.语言消亡产生的后果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6分)
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戒
①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 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 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阅读教学的底线与突破
福建省普教室 卓巧文
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 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的重要途径
关于教学
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质的教师与学生 进行沟通的文化,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 化的创造过程,是奠定每一个学生学力 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的过程(教学对话 原理 德国 克林伯格)。教师与学生 形成交互作用,他们是学习共同体
根据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 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 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 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 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 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 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 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 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 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 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 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 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 近1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 通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 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 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 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 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 相关。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 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 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 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300万吨, 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1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 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 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 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 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2009年 “为地 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 持。在2009年3月28日晚20∶30-21∶30,诸多夜景工程 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 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的无声的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 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 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洞熊的消失是一个跨越数千年的漫长过程,虽 然人和熊之间反复争夺洞穴的时间要比这长得多。 有证据表明,一些洞穴曾经被古人类和洞熊交替 占领过。那时的情况可能是这样:人类在洞熊冬 眠期间杀死或赶走那些萎靡不振的洞熊;而春季 到后,冬眠苏醒、腹中饥饿的洞熊又返回袭击人 类,猎杀之并夺回洞穴;这样的战争周而往复持 续了很久。在中国著名的周口店遗址,洞熊与其 他被狩猎的动物的残余骸骨被发现于当时古人类 “篝火晚会”的遗迹中,甚至还包含一些危险的 肉食动物的骸骨。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
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 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 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 生活方式。比如,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 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 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 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 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 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 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 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9.早期的人类与洞熊争夺住房(洞穴)的 原因是什么?(4分)
10.请根据文意概述早期的人类与洞熊争 夺住房(洞穴)的情况。(6分)
当语言消亡时
陈赛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 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多种语言,其 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将在未来的200年 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语言的消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 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 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 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 北美扫荡了300多种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 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 势语言的压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