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测量呼吸和心跳|苏教版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测量呼吸和心跳
预期学习结果:
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心跳次数。
2、知道呼吸和心跳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心跳次数。
教学准备:
手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来,我们先仔细看看他们两个,再让他们两个做高抬腿的运动,其他同学一起鼓掌为他们加油。
,等他们运动完之后再看看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活动,全班同学有节奏的鼓掌加油。
3.活动结束,先请其他同学观察、交流他们的变化,再请他们自己说说感受。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脸变红、出汗了、腿酸了------)
4.小结:在运动过后,我们会明显发现身体发生了变化,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自己的呼吸、心跳。
板书课题:测量呼吸和心跳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让学生讲解并演示。
(2)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学生演示。
(3)教师小结,指导正确的测量呼吸的方法。
怎样测量心跳呢?
学生回答:一、把手放在前胸的左上方
用手直接测可能不是很准确,同学们去医院时看见医生都是怎样测心跳的呢?(用听诊器)
老师出示听诊器,同学们我们试着用这个来听听自己的心跳。
二学生可能直接会说出测脉搏。
什么是脉搏呢?简单介绍。
讲解:在同样的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
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板书:添加脉搏)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4)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
(5)你们知道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吗?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
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6)我们学会了如何测量呼吸和脉搏,同学们想知道你们静坐的时候一分钟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吗?(想)在测量之前我们先来预测一下,学生说说即可。
下面我们开始测量了,先测呼吸再测心跳。
提醒:1、为了准确由老师统一计时,测量的时候请同学们保持安静,这样才能不受干扰。
2、保持正常的呼吸不要刻意加快或减慢。
3、时间到了之后请大家记录,不要急着喊出来。
全班同学一起测量、记录。
老师选择几位学生的结果记录。
同学们的测量结果和预测的一样吗?
现在测的是静坐的,你觉得运动过后的呼吸、脉搏和静坐时有差别吗?
(都会变快)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
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一分钟热身活动。
学生们可以在室内做运动,提醒:1、不做危险活动、不追跑打闹,尽量不离开自己的座位-----
2、音乐停止后请立刻停下来记录,以免数据不准确。
放音乐,学生活动。
活动结束后测量、记录。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运动。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使用不同节奏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运动或者安静下来,既可以避免活动过程中的枯燥和喧闹,也可以在情绪上感染学生,让他们体会到音乐的神奇魅力。
休息时间可以看表格
同学们测完了呼吸和脉搏,你们的呼吸和脉搏正常吗?我们来看看一张统计表。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考虑到时间限制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采取的是由老师统一计时学生自己测量的方法。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让学生分组自己计时自己测量。
这样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
在运动时,可以考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给一到两分钟运动,运动
完就立刻在操场上测,运动形式也可以多样化。
有的学生测量方法没掌握好,老师应该重点指导,还应提醒学生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应该多测几次,由于时间限制才测一次。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脉搏的跳动次数也增加了;休息一会儿,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减少了。
)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
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是将学生的简单、点滴认识进行条理化、把思维引向深入的一个过程。
通过分析,学生们可以认识到一些他们以前所忽视的现象和所不清楚的结论,意识到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调查: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接近平静时的次数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身体恢复平静的同学都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通过锻炼,我们可以逐步改变自己身体的素质。
)
四、拓展延伸
1.小资料: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
呼吸频率
心跳频率
2.提问: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
板书设计:
1、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心跳加快
呼吸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