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liánɡ)黄晕.(yùn)发髻.(jì)静谧.(mì)
B.唱和.(hé)肥硕.(shuò)鳊.鱼(biān﴿乌桕.﴾jiù﴿
C.寥.阔(liáo)枯涸.(ɡù)清冽.(liè)梦寐.(mèi)
D.澹澹
..(dàn)耸.峙(sǒnɡ)栖.息(qī)高邈.(miǎo)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A.蝉烘托遮敝匿笑翻来覆去
B.蒂吝啬诀别狼狈不求甚解
C.窜感概祷告奥秘煞有戒事
D.捡憔悴诅咒净谧花支招展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
....,玩起了打雪仗的游戏。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

C.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
....,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D.春天的野花遍地,开得花枝招展
....的,很是惹人喜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2 000多件。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B.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树,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C.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D.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天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渴望,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人对自身的国际定位。

如果在汉语全球教学和推广的环节上不能跟上这种渴望,那么全球对中华民族的关注与了解之间就会出现脱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尤其是从事汉语和汉文化教学与推广工作者责任重大。

A.不仅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B.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C.不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D.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④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⑤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⑥《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

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

公一笑不复言。

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

②蝟:今作“猬”,刺猬。

③已:语气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而极爱才(______)⑵嘱易新帽过年(______)
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________”;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

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

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

《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
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

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

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

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

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

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向“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

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这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

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2、从春天出发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

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

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约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

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约,冲你挤眉弄眼。

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

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

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

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

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

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

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

蜜蜂、蝴蝶、蟋蟀……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

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

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

“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

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

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

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

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

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wēi ruí)。

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

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1.文中第③段用到“问候”一词,请联系语段,说说它的含义及作用。

2.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根据要求赏析句子。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子。

4.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的含义。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风雨坎坷时,牵着我们的那双粗糙而充满了力量的手掌吗?还记得蓦然眺望窗外时,教我们感受温暖的那一寸温厚甜糯的阳光吗?还记得书海徜徉经典,曾经为我们传道解惑的字字真言吗?就是那一本经典,就是那一寸阳光,就是那一双牵我跨越山河的手掌……陪伴我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人世间,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强,任我一点点,一节节,成长为茂林修竹……
请以“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阅读、阳光、母爱、友谊、信任、挫折、奋斗、书信、舞蹈”等,也可自行提炼一个词填上),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D
B
D
C
D
D
(1)①弹琴复长啸②此夜曲中闻折柳③凭君传语报平安④草树知春不久归⑤商女不知亡国恨⑥双袖龙钟泪不干(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⑴很(非常)⑵换(更换)
2.A
3.一笑不复言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

【答案】
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2.对比论证。

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触动观众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意近即可)
3.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4.C
【答案】
1.“问候”的本意是“问好”,在这里表示“欣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承上启下,从上文的“春天来了”自然过渡到到下文的“去探访春天”;“我们”出发去寻找探访春天.
3.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柳的轻
柔优美姿态,同时在它身上,我们发现了绿色新生的希望.第④段的划线句子赏析: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小野花为春天而美丽绽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小野花自信、乐观精神的赞扬.
4.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在春天播下种子,才能在秋天有所收获.人生亦如此,只有尽早播种梦想,再经过汗水的浇灌与艰辛的努力,才能收获人生的硕果.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