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知识网络】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鸦片战争
1. 根本原因: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2.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3. 时间:1840~1842年
4. 结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5. 失败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
6.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 发动者:英法联军
4. 时间:1856~1860年
5. 签订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6. 暴行:火烧圆明园
三、太平天国运动
1. 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化阶级矛盾
2. 爆发:金田起义(1851年)
3. 主要过程: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高潮)、天京事变(转折点)
4. 主要文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5. 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6.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7.意义: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基础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
知识点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走私
(1)背景
①清朝统治危机四伏。
②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③英国在与中国的正当贸易中处于逆差。
(2)目的: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危害: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虎门销烟歌谣记忆:英国鸦片牟暴利,中国贫弱更加剧。
一八三九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
(1)概况: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2)时间、地点:1839年6月3日至25日,虎门。
(3)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和支持鸦片走私。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4.过程
5.结果:清政府战败。
6.失败原因: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与武器落后。
知识点3.《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
2.地位: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主要内容
开放口岸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
)
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附件
(1)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扩大了侵略权益
5.的影响
(1)政治: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2)经济: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3)社会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总体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重点难点讲解】
知识拓展1.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战前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是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战后,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战后的主要矛盾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的革命
任务也由反封建统治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旧民主
主
义革命时期。
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知识拓展2.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见右图)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发动者、支持者:英、法,俄、美。
4.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5.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
6.经过
7.《天津条约》
(1)签订者:清政府与俄、美、
英、法。
(2)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知识点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圆明园
(1)背景: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2)概况:咸丰帝让奕訢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0月初,英法联军对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抢劫,后又放火烧毁。
2.《北京条约》的签订继《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之后,英国再次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的另一部分领土,即九龙司地方一区。
签订人奕訢
签订国英、法
清政府承认的《天津条约》中继续有效,并增开天津为商掉,割九龙司地方一内容
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列强强迫清政府增开天津为商埠并非在《天津条约》,而是在《北京条约》。
知识点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侵占面积: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知识点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2.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重点难点讲解】
知识拓展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②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对于英法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2)不同点
①从战争进程来看:a.侵略力量扩大。
鸦片战争中的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b.侵略时间增长。
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
c. 侵略区域扩大。
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
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多个条约。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辟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第一次只开五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十口,英增割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来的土地。
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鸦片战争使得中国领土、关税等主权受到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中国丧失内河航运权等,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三、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金田起义
(1)背景
①鸦片战争战败,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过程
①时间、地点::1851年1月11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②领导人物:洪秀全。
③概况: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 永安建制永安建制是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
(1)概况: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2)影响: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知识点2.定都天京
1. 背景:1852年春,太平军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
虽然冯云山、萧朝贵在进军途中牺牲,但队伍发展壮大。
2.概况: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3.颁布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颁行《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四有两无”,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北伐和西征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是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的标志。
(1)时间:1853年。
(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3)结果
知识点3.天京陷落
1. 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
2.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承载的历史使命——反帝反封建,因此太平天国运动被认为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
3.安庆陷落: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
4.天京陷落
(1)过程:
1862年,湖军围困天京。
李秀成回师救援,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
(2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下失败的。
5.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