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物圈中的人》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生物圈中的人》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
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

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

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C正确。

【点睛】
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蛋白质和糖类B.脂肪和维生素C.水和糖类D.无机盐和脂肪【答案】A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

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

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A正确。

【点睛】
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
A.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
B.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
C.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
D.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实现的。

【详解】
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

故选:A。

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

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西部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眼睛是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感官之一。

在下图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
A.瞳孔B.角膜C.晶状体D.玻璃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虹膜, 2是瞳孔, 3是角膜,4是晶状体, 5是巩膜, 6是脉络膜, 7是视网膜, 8是视神经, 9是玻璃体。

【详解】
视觉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在视觉形成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他像一个凸透镜,也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

【点睛】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6.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
B、乙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
丁→丙,C正确;
D、如果是流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如果是流经体循环,则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血管的特点,难题,属于理解层次。

7.听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其目的是()
A.防止声响从口腔进入,听不清楚
B.防止鼓膜内外音响度不同,听不准确
C.防止脑震荡
D.防止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损伤鼓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要知道巨大的声音,会对人的鼓膜造成伤害,如果鼓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鼓膜会受到严重伤害.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详解】
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

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

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D 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8.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玻璃管模拟的器官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
B.玻璃罩模拟胸廓,肋间肌收缩容积变大
C.气球模拟人的肺,橡皮膜模拟膈肌变化
D.图中气体吸入呼出引起气球膨大和缩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平静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
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上下经增大。

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甲图中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乙图中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

【详解】
A、玻璃管模拟的是气管,气管能够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A正确。

B、装置中的玻璃罩模拟的是人体的胸廓,当呼吸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B正确。

C、装置中的气球模拟人的肺,橡皮膜模拟膈肌,C正确。

D、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因此,是肺的扩张或回缩引起的吸气或呼气,即图中气球的膨大或缩小使气体吸入或呼出,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气和吸气时胸廓、膈肌和肺的变化。

9.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D.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正确;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正确;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错误;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内,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点睛】
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
光的伤害。

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A.瞳孔B.角膜
C.晶状体D.玻璃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瞳孔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光线强弱变化和瞳孔的变化方面来切入。

【详解】
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

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

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最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多;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落,而失明。

因此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

11.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 b 为肺部毛细血管,则 a 内流静脉血,c 内流动脉血
B.若 b 为肾小球,则 a 内流动脉血,c 内流静脉血
C.若 b 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 a 内流静脉血,c 内流动脉血
D.若 b 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 内流静脉血,c 内流静脉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

【详解】
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A、若b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c是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由毛细血管汇集成的肺静脉,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符合题意。

B、若b表示肾小球,则a表示入球小动脉动脉,c表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流的都是动脉血,不符合题意。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a内应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不符合题意。

D、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由于消化器官要进行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活动需要消耗氧气,所以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记住血液流动的方向: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静脉。

12.如图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的什么时期( )
A.甲、乙都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吸气、乙呼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
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甲图膈顶下降,为膈肌收缩时的状态,即吸气过程;乙图膈顶回升,为膈肌舒张时的状态,即呼气过程。

故选D。

13.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从手背“青筋”处注射,这种“青筋”是()
A.动脉B.肌肉C.静脉D.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据此解答。

【详解】
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故A错误;肌肉最外面的膜属于结缔组织膜,肌腹主要是由长纺锤状的肌肉细胞构成的,属于肌肉组织,内外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故B错误;静脉血管管壁较薄,
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所以,当绑扎人体上臂后,由于静脉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而前臂被绑住了,血液无法从手臂运回心脏,于是就在手臂上出现了一条条的“青筋”,这些“青筋”实际上是鼓起的静脉血管,故C正确;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据此解答。

14.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呼吸道是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
B.经过鼻腔后的空气能够变得温暖、清洁
C.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喉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

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构成,其中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鼻腔是呼吸道的起点,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故A正确;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故B正确;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故C正确;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中都有咽,咽是食物和气体共同的通道,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5.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要有赖于胎盘。

胎盘是指()
A.胎儿的一部分血管
B.脐带的一部分
C.母体的一部分血管
D.胚胎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胚胎发育所需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详解】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因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故选D。

【点睛】
胚胎发育最初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来自母体。

此时胎盘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16.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

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和d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X是吸收a、b、c和d的主要场所。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是唾液,其所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B.②是胃液,其所含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③是胆汁,其所含脂肪酶将脂肪转变为脂肪微粒
D.④和⑤是胰液和肠液,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X是小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

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①是唾液,其所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A正确。

②是胃液,其所含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正确。

③是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C错误。

④和⑤是胰液和肠液,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X是小肠,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大分子物质的消化过程和最终产物。

17.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

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详解】
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

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

根据上述,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不可能全部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血液中氧气不能为0,也不能无限增多;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曲线体现气体扩散后,达到平衡,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

18.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起始器官是()
A.胃、小肠、口腔B.口腔、小肠、胃C.口腔、胃、小肠D.小肠、口腔、胃【答案】B
【解析】
【分析】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
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因此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起始器官是口腔、小肠、胃。

【详解】
19.如图中A、B、C为膈肌三种不同状态,当肺泡内氧气含量最高时,膈肌内应处于
()
A.A处B.B处C.C处D.均有可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详解】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图中当膈肌由状态A向状态C转换时,膈的顶部下降,因此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胸廓扩大,此时膈肌收缩,肺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吸气。

图中当膈肌由状态C向状态A转换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完成呼气。

因此,当肺泡内氧气含量最高时,膈肌内应处于C吸气状态。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呼吸运动的吸气过程中膈肌、膈的顶部位置、肺的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关系。

20.食品安全,关乎民生,购买食品时要关注包装上的()
①保质期
②添加剂的种类
③生产日期
④厂家厂址
⑤质量安全标志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详解】
《食品安全法》对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有如下专门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有标签,且标签应当标明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强制要求标注的十类法定事项: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2、成分或者配料表;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4、保质期;5、产品标准代号;6、贮存条件;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8、生产许可证编号;9、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应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10、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如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使用不当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

我们购买食品时,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助于判断购买的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关注生产厂家,有利于我们了解所购的产品是否由正规厂家生产;关注质量安全标志,有助于我们了解产品是否安全、合格,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关注添加剂的种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添加剂是否安全,是否有违禁的添加剂,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平时购买包装食品,注意查看标签上的相关信息,注意不要购买和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