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案及反思(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案及反思(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案及反思(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案及反思(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案及反思小马过河
妙析教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

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

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或通过分角色表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为了突出重点,巧破难点,顺利实现三维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为了更好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议不使用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主,转而采取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的适时引领为辅的新型学习方式,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进而能更加喜欢学习语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片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同学们,这匹小马想要过河,可是有个问题难住他了这条河水深不深?你们猜猜看,小马最后解决这个问题了没有?他成功地过河了吗?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四、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合作学习。

(1)翻到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
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利用工具书查一查不理解的词语,看看解释,初步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棚驮磨坊挡伯浅刻突哩唉试蹄既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及时提醒。

出示
多音字坊的读音及组词,引导学生掌握。

(2)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愿意麦子飞快为难身边四周立刻突然吃惊认真脚步难为情
亲切
(3)理解词意.
指名学生说一说意思,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

五、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画面
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再练习朗读。

4.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1)出示第1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

(第4自然段)
②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

(2)出示第2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

(第5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5自然段,教师评价。

(3)出示第3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第8自然段)
②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学生自评。

(4)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填空:小马要帮妈妈驮麦子到________去,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他不知是深是浅。

老牛说水________,能蹚过去;但松鼠说水________,不能过河。

最后小马在妈妈的指引下,决定________,结果成功地过河了。

(学生尝试填空)
(磨坊;很浅;很深;自己去试试。

)
六、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易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来.
(3)学生描红、临写,再点3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生字。

(4)点评学生写的字.
2.读一读生字,再口头组词语。

七、梳理板书
小马过河
坊fāng(坊间)fáng(磨坊)
愿意麦该
伯刻突掉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道理。

难点
讲故事,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四、分段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想一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能不能过去?
老牛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

立刻说明了什么?(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

板书:深得很,会淹死。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
分角色练习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

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第6、7自然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 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
(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
深。

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
2.出示填空: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

因为小马不像(),也不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也不像()。

(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
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五、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全班展示朗读。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马棚愿意磨坊
驮挡住为难
突然拦住吃惊
难为情动脑筋小心
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1)出示句子: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2)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七、梳理板书
小马过河
能不能过去?
↓
老牛很浅,刚没小腿
松鼠深得很,会淹死
妈妈自己动脑筋,去试一试
↓
能过去
八、教学感悟
《小马过河》这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
(完整)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案及反思(word版可编辑修改)
不同,在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语气。

接着再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角色朗读。

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再为学生提供能反映故事梗概的词语,请学生尝试讲故事。

由于学生已对内容了如指掌,讲故事就显得很容易。

然后再完成课后第三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并能说明自己的理由,意在教会学生拓展课文,将课文所学运用于生活,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