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溟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溟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沧溟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沧溟集》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诗文集。

以其自号沧溟,故名。

凡30卷,有自刊本,明隆庆间王世贞刻本,明万历间平阳府刊本,还有清道光间的重刊本。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历城(今山东济南《沧溟集》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诗文集。

以其自号沧溟,故名。

凡30卷,有自刊本,明隆庆间王世贞刻本,明万历间平阳府刊本,还有清道光间的重刊本。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自幼孤贫,励志求学,酷爱诗歌,好古书,邻人视之为狂生。

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员外郎、郎中。

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知顺德,颇有政绩,擢为陕西提学副使。

旋归里,于华山、鲍山之间自建“白雪楼”,读书作诗于此。

为人孤傲,对于不合者,辄戒门人不纳。

李攀龙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等人共倡诗社,后又有王世贞等人相继加入,“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

”(《明史·李攀龙传》) 史称“后七子”,继明代李梦阳等“前七子”之后倡导文学复古运动。

其中,“攀龙才思劲鸷,名最高,独心重世贞,天下亦并称王、李,又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何、李、王、李。

”为复古派领袖,但又与同为复古派的谢榛意见有分歧,故李攀龙作书与谢榛绝交,王世贞则偏袒攀龙,力相排挤,终于将谢榛削其名于“后七子”之列,一时文人
竞相奔走于李攀龙门下,声势日隆,左右文坛40年,与“前七子”相呼应,致使复古运动占据明代文坛近百年,同时也造成了盲目模拟古人的不良文风的大泛滥。

此集30卷中,有诗14卷,文16卷,附录(包括志、传、表、诔之文)1卷,作者在其创作中明显贯彻和反映了自己鲜明的文学主张。

李攀龙的文学主张带有强烈的复古主义倾向,锋芒直接指向当时统治文坛的“台阁体”诗派,这类诗歌号称词气安闲,雍容典雅,其实不过是陈陈相因,极度平庸乏味。

李攀龙继“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之后,重又倡导起文学复古运动,用以反对以“台阁体”为代表的、明初以来的靡弱文风。

他提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

”(《明史·李攀龙传》)在散文创作上,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

”因此他强调要“视古修辞,宁失诸理。

”创作时也只需“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李于鳞先生传》)。

在诗歌创作上,李攀龙则极力推崇汉魏古诗和盛唐近体。

认为,“论古则判唐、《选》为鸿沟,言今则别中、盛如河汉。

”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以至对于盛唐古诗,也予以鄙视,而对唐以后的诗歌,则更是大加贬斥。

因此,在他编选历代诗歌而成的《古今诗删》中,唐诗之后直接明诗,宋元诗歌则一首未选,足以示其论诗的宗旨。

由于李攀龙的文学主张过于偏激,所以对于他自己的诗文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古乐府割剥字句,诚不免剽窃之讥,诸体诗亦亮节较多,微情差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虽然他本人对
所作乐府诗自视甚高,实则片面模拟古人,“止规字句,而遗其神明。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王世贞也认为,他的乐府诗“不堪与古乐府并看,看则似临摹帖耳。

”(《艺苑卮言》)他的散文则“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诚不免如诸家所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王世贞评之: “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

”(《艺苑卮言》) 聱牙戟口,不能卒读。

李攀龙的诗文,由于其“资地本高”,有些直抒内心真情之作,也还有一些成就,对现实生活也作了一定的反映,有的感时伤世,忧念旱灾: “难将忧旱意,涕泣向蒿莱。

”(《广阳山道中》)有的则抒发仕途艰难,向往隐居的闲情逸志,如《冬日登楼》、《九日登楼》、《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篇,虽然从取材上来看,显得有些狭隘,但也确有一定的真情实感。

他的诗中主要还是以七律和七绝较优,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如: “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

” ( 《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 尚能传神; 再如“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

”(《寄元美》)写其好友王世贞,形象颇为生动。

他的七绝,写得也很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时有清新之语。

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意味隽永,情韵悠长,沈德潜评论这首诗道:“不著议论,而一切著议论者皆在其下。


对于李攀龙的文学复古主张,历来毁誉参半,从变革明初以来绮靡文风的角度来看,以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是在继承和发扬“前
七子”复古主义的基础上,对弥漫一时的“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台阁体”文风进行了大胆的突破,有倡导之功,为明代文坛吹进一股新的空气,“文章自前后七子而大变,后七子以攀龙为冠,王世贞应和之,续前七子之焰者,攀龙实首倡也。

”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对于其刻意拟古,则先后受到了公安派、晚明进步诗人的批评,连王世贞后来亦有所悔悟。

袁中道就尖锐指出:“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

”反对一味地模仿抄袭古人。

总体来说,李攀龙的诗文成就不大,然亦有可取之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指摘李攀龙拟古文风的同时,也评价说,李攀龙“才力富健,凌轹一时,实有不可磨灭者,汰其肤廓,撷其英华,固亦豪杰之士。

”应该说还是颇为公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