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联合试运转应急预案word精品文档12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试运转应急预案
目录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 (1)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 (4)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18)
第四章预防与预警 (24)
第五章应急响应 (25)
第六章信息发布 (28)
第七章后期处置 (28)
第八章保障措施 (29)
第九章培训与演练 (32)
第十章奖惩 (33)
第十一章附则 (33)
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 (36)
第一章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36)
第二章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44)
第三章水灾事故应急预案 (51)
第四章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57)
第五章提升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65)
第六章供电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72)
第七章火工品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81)
第八章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87)
第九章职业卫生事故应急预案 (96)
第三部分现场处置方案 (100)
第一章顶板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 (100)
第二章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 (105)
第三章水灾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 (107)
第四章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 (108)
第五章提升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 (109)
第六章供电系统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 (110)
第七章火工品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 (112)
第八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 (114)
第九章职业卫生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7)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防范于未然,有效保障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整合工程联合试运转期间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到在事故或重大事故隐患出现时能及时处理,在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和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和事故的进一步蔓延,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致,
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整合工程联合试运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9、《工伤保险条例》;
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4、《煤矿安全规程》;
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1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19)
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20、《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1992);
21、《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201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广市经信煤炭[2019]36号;
22、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煤层煤的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
性鉴定报告;
23、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
24、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调整修改及安全专篇调整修改;
25、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其他相关图纸及资料。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范围包括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非人身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大部分。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1.5应急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5.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5.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矿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
1.5.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5.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
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
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
2.1矿井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交通
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行政区划属邻水县凉山乡管辖,位于邻水县县城145°方向,直线距离27km。
矿山工业广场往西有约8km的碎石公路连接丰禾镇,经丰禾镇北可达大竹县城,东至长寿县,南到么滩镇,西通邻水县,交通方便。
2.1.2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
一、地层
矿区位于华蓥山复式背斜宝顶背斜北西翼,区内地层属扬子地层区四川盆地分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
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上统须家河组(T3xj)
该组为一套沼泽、浅湖环境沉积。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进一步细分为七个岩性段。
矿区及其附近见出露须家河组第七段至第四段,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
灰黄色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地貌上常形成陡岩,不含煤。
分布在矿区南东部,该段厚度40~60m。
(2)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
上部以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和细砂岩;中部以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少量砂质泥岩和泥质页岩;下部以深灰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含正连煤层。
该段厚度60~75m。
(3)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
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顶、底部各含砾石层一层,并含少量菱铁矿结核。
该段厚度65~160m。
(4)须家河组第七段(T3xj7)
上部为灰绿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中部细砂岩,下部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
厚度约110m。
2、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
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灰色细砂岩、紫红色钙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砂岩中含泥砾,底部为浅绿色粉砂岩。
该段厚度大于40m。
二、构造
矿区所处区域构造位置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东褶皱束华蓥山复式背斜之明月峡背斜西翼,总体显示为一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
岩层产状为:倾向290~315°、倾角18~35°,岩层平均倾角28°~31°。
矿井内在+193m水平巷向南600m,节理张裂隙发育,产状为253°∠50°,198°∠56°,形成连通矿区含水层之间的导水构造。
矿区范围内无大的断层,亦无明显褶皱,为此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三、煤层特征
(一)煤层
大发煤矿(整合城门洞煤矿)开采的煤层为正连炭煤层,该煤层赋存
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的中部。
正连煤层结构简单,属单一结构煤层。
煤层直接顶板为灰黑色含炭质泥岩、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细砂岩;直接底板岩性为灰色薄层状砂岩。
矿区内煤层厚度0.42~0.65m,平均厚度0.56m。
(二)煤质
正连煤层为黑色、玻璃光泽,层理为条带状结构,似层状构造,中部不含或局部含很薄一层泥质矸石,上部煤质坚硬,下部煤质较软易碎。
煤岩组分为:镜煤组和暗煤组,丝炭透镜体少见,主要以亮煤为主,半暗煤为辅。
视密度平均为1.40t/m3。
2.1.3水文地质情况
1、地表水
矿区地表水主要接收大气降水,大气降水较为丰富,年降水量大于1000mm。
大部分降水呈片流形式迅速排入支沟,汇入大洪河水库。
本区气候潮湿多雨,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80%以上,地面蒸发小于大气降水。
小雨和梅雨出现频率高,除特殊干旱年份外,地下水都能得到一定补给。
矿井位于明月峡背斜西翼,构造相对简单,受侵蚀作用地表水系发育,矿区由东至西形成沟式河流。
地形总体南东高北西低,地形坡度大约20°~30°,地表出露高度为+538m至+290m,相对高差250m左右,地面坡向北西。
地表水体主要为兰家沟煤矿西南边的大洪河水库,地表水位+285m,其支沟发育,各沟谷冬春季节水量较小,夏秋季节水量较大,尤其是大~瀑雨后,山洪暴发,沟谷水量陡涨。
大发煤矿主井口位于其支沟附近,主井口高程327.2m,应警惕洪水从主井口贯入巷道威胁人井安全。
2、地下水
矿区煤系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岩层倾向北西,倾角
25°~28°。
大洪河水库部分支流从矿区通过,地下潜水最低侵蚀基准面为+300m,而矿区开采煤层标高+450m~-180m大部分位于现代河床侵蚀基准面之下,所以要提防采煤活动造成地表水体对矿井的潜在威胁。
矿区范围内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中的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和第四系残坡积层构成含水层,大气降水通过孔隙、裂隙和基岩侧面补给地下水,砂岩富水性较强,其中的孔隙、裂隙构造为地下水的运移和储聚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为矿井主要充水岩层。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和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中的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由于岩石致密,结构完整,柔塑性大,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
可造成砂岩含水层之间在无导水构造的情况下,几乎无水力联系,使地下水普遍具有层间承压特性。
本区采煤历史较长,在原矿区范围内正连煤层大部分已采完,在不同岩段都有大小不一的老窑分布,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老窑水,存在老窑突水的可能性,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坑内涌水水量变化,颜色气味等异常情况,一旦确定为老窑透水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矿山开采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
矿区范围内隔、含水层呈叠层状分布,由于地质构造简单,地下水穿层径流的可能性小,地下水多沿层间裂隙径流,至区外排泄于河床内。
矿井的直接与间接充水可能对煤层的开采构成影响,并改变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形成矿区范围内及周围地下水的疏干现象。
据地质报告调查和矿井的排水记录,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为裂隙水,包括层间裂隙、节理,主井筒及主要井巷,局部有浸流状地下水浸出,目
前矿井记录的正常涌水量(5~9月)400~500m3/d,枯水期最小涌水量约300m3/d,丰水期最大涌水量约1000m3/d。
通过同处明月峡背斜西翼3个煤矿的采空区面积和涌水量水文地质类比法统计分析,发现矿井的涌水量和采空区的面积(包括老窑采空区)大体呈正比关系,随着采空区面积的增大,大发整合城门洞煤矿的矿坑涌水量是不断增大的,故采空区(包括老窑采空区)的涌水量对煤的开采影响较大。
4、矿井涌水量
根据矿井提供的井下涌水情况资料和矿井的开采情况,预计全矿井正常涌水量30m3/h(其中+204m水平正常涌水量10m3/h,+100m水平正常涌水量20m3/h),最大涌水量50m3/h(其中+204m水平最大涌水量20m3/h,+100m 水平最大涌水量30m3/h)。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矿山开采对地表水的疏干影响不大,对地下水水质基本无影响,地质构造简单,但采空区(包括老窑采空区)面积较大,而大洪河水库部分支流从矿区通过,对矿井构成潜在威胁,故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
2.1.4煤层顶、底板岩性
正连煤层为单一结构,直接顶板为灰黑色含炭质泥岩、砂质泥岩,厚度0.20~0.50m,此层岩石极不稳定,易形成垮塌,间接顶板为细砂岩;直接底板岩性为灰色薄层状砂岩,局部地方具底鼓现象。
2.1.5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及地温
1、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201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及相邻矿井开采煤层的瓦斯涌出情况,整合期间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91m3/min根据《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19》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为低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及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检测报告,本矿正连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矿井所采煤层无爆炸危险性。
3、地温
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矿井不受冲击地压威胁,无热害影响。
2.1.6 矿井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概况
1、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斜井、平硐综合开拓,改造利用大发煤矿原+327m主斜井作为矿井整合后的主斜井,主斜井落平至+204m水平,担负进风、提升任务;改造利用大发煤矿原+325m回风平硐作为矿井整合后的副平硐,副平硐担负辅助进风、运送人员的任务;改造利用城门洞煤矿原+325m主平硐作为矿井整合后的回风平硐,担负矿井回风任务。
从+204m至+100m布置有一级主暗斜井,+100m至±0m布置有二级主暗斜井(代替一采区轨道上山);+325m至+204m布置有一级副暗斜井,+204m至+46m布置有二级副暗斜井。
一采区行人上山沿正连煤层倾向布置,一采区回风上山布置在二级主暗斜井南侧的正连煤层中。
矿井在+204m水平主斜井落平点附近和±0m水平二级主暗斜井落平点附近布置有变电所,在+204m水平主斜井落平点附近、+100m水平一级主暗斜井落平点附近及±0m水平二级主暗斜井落平点附近布置有水仓、泵房。
2、采煤方法及工艺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放炮落煤工艺。
3、通风系统
(1)通风方式及方法
根据矿井开拓布置情况,矿井采用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
(2)通风线路
新鲜空气从+327.5m主斜井及+325m副平硐进入,经一级主暗斜井、一级副暗斜井、二级主暗斜井、二级副暗斜井进入3111轨道巷供3111采面用风及进入±0m水平运输巷供±0m水平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用风,3111采煤工作面污风经工作面回风巷,±0m水平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经回风斜巷进入南翼回风巷,经总回风斜巷由+325m回风平硐排出井外。
4、防排水系统
在+204m水平主斜井落平点附近、+100m水平一级主暗斜井落平点附近及±0m水平二级主暗斜井落平点附近布置有水仓、泵房。
三级水仓有效容积均为300m3;水泵房内安设有3台80D30×6型水泵,其中1台运行、1台备用、1台检修,水泵参数:额定流量43m3/h,额定扬程180m,转速2950r/min,效率66%,配用电动机型号为YB2-200L2-2型,37kW(660V ,2950r/min)。
在主斜井及一级主暗斜井、二级主暗斜井内敷设有2趟φ108×6无缝钢管,一趟使用,一趟备用,总长2×950m。
矿井±0m水平矿井水经水泵排至+100m水平运输大巷水沟汇至+100m水平水仓,矿井+100m水平矿井水经水泵排至+204m水平运输大巷水沟汇至+204m水平水仓,矿井+100m 水平矿井水经水泵排出井外。
5、提升运输系统
(1)工作面运输采用CCG-2.5/600型矿用防爆柴油机车运输。
(2)水平运输大巷采用CCG-2.5/600型矿用防爆柴油机车运输。
(3)主斜井、一级主暗斜井、二级主暗斜井均采用绞车提升(JTKB-1.2×1.0/24)。
(4)一级副暗斜井、二级副暗斜井安装有RJY22-28/338型架空乘人器运送人员上下班。
6、供电系统
(1)供电电源
矿井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一回路电源接自110kV丰禾变电站,从该站以10kV的LGJ-95型架空线,接入本矿井变电所10kVⅠ段母线上,架空线路长9.385km;另一回路电源接自35/10kV九龙变电站,从该站以10kV的LGJ-95型架空线,接入本矿井变电所10kVⅡ段母线上,架空线路长8.038km。
两供电电源供电可靠。
(2)地面供配电
在主斜井地面工业广场内设有10kv变配电所一座,地面变电所内设2台S11-M·R-250/10/0.4kV型变压器。
安设有2台S11-400-10/0.4kV变压器地面压风机及地面生产生活用电,风井地面工业广场变电所内设2台
S11-MR-125/10/0.4kV型变压器供主要通风机用电,中性点为接地方式。
地面主要通风机房、压风机房配电点为0.4kv双回路供电,其余各配电点为0.4kv单回路供电。
(3)井下供配电
矿井为4回路电源线路下井,2回电缆经副平硐、一级副暗斜井、二级副暗斜井至±0m水平中央变电所,2回电缆经副平硐、一级副暗斜井至+204m 变电所,分别引自地面10kV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上,选用MYJV22-8.7/10,3×35煤矿用交联绝缘钢带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204m变电所内设有矿用隔爆型KBSG-400/10型干式变压器2台,BGP-630/10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5台,向+204m水泵房、一级主暗斜井绞车、一级副暗斜井架空乘人器、二级副暗斜井架空乘人器、+100m 水泵房、二级主暗斜井绞车供电,电压等级0.69kV。
±0m变电所内设有矿用隔爆型KBSG-200/10型干式变压器2台, BGP-630/10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6台,向±0m水泵房、一采区采掘工作面供电,电压等级0.69kV。
井下变压器中性点为不接地方式。
主斜井绞车房设低压配电点,以0.4kV单回路电缆供电。
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采用分开供电,掘进工作面为“三专”(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专用变压器)双电源供电。
采煤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设有
瓦斯电闭锁,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设有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煤电钻采用127V电压,设有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
井下所有用电设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有过电流和漏电、接地保护,井下所有电气设备采用隔爆型并有“合格证”和“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2.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识别与检测
1、主要危险源
矿井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有水、火、瓦斯、煤尘爆炸、冒顶、运输、中毒窒息、机械伤人等其它因素。
2、存在形式及场所
号序
号主要危险
有害因素
主要存在场所主要表现形式
1 水地质构造附近,采空区,老窑构造裂隙水,采空水,老窑积水
2 火机械摩擦,电器短路,带烟火入井机械带病运转,接地不全,三违
3 煤尘爆炸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通风不畅,电器短路,三违
4 提升运输提升运输过程机械摩擦、设备带病运转,防护设施失效,三违
5 机械伤害防护设施不齐全三违
6 高空坠落防护设施不全三违
7 地压地质构造带,顶板破碎带未按措施执行操作,三违
8 有害气体CH4,SO2,H2S,CO 通风系统紊乱,三违
9 触电接地不全,设备带病运转设备带病运转,三违
3、检测、监控手段
矿井安设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对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能够满足对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
2.2.2危险源风险分析
1、地面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
(1)危险目标的确定
①地面锅炉房
地面锅炉房周边有浴室、器材库等。
②自然灾害
雨季期间,矿区频降暴雨,可能导致地表滑坡,泥石流、电力通讯中断等自然灾害事故。
(2)地面危险目标的危险性及其对周边的影响
①我矿地面在用的锅炉房属压力容器,如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设备损坏,开水溢出,将对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周边人员造成人员安全威胁。
②地面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控制措施不力,也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
2、煤矿井下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
我矿属井工开采作业,受井下作业场所空间限制、作业环境条件影响,作业系统空间复杂,各生产、安全系统复杂。
设施、设备较多,且系统性较强,局部问题有可能造成区域系统或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和影响因素。
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以及煤矿安全事故教训总结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条件因素有:
(1)瓦斯因素
我矿属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Ⅱ类,所开采的煤层瓦斯含量高,瓦斯涌出量大,在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区域范围内,如遇违章放炮、明火、电器火花、金属撞击或摩擦火花等都可能引起瓦斯爆炸和人员窒息,因此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瓦斯聚集和放炮的管理工作。
(2)煤尘因素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的检测报告得知,我矿正连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3)火灾因素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的检测报告得知,我矿正连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不存在内因火灾。
若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要求,使用不当、放炮管理不善、机械冲击与摩擦、电源电器短路、静电、明火等都有可能造成人为、机电等外因火灾的发生。
(4)水灾因素
对我矿开采影响较大的是老窑及采空区积水。
在煤层露头附近,存在有少许老窑,在大气降雨或裂隙水的作用下汇集于老窑采空区内,且老窑积水范围及积水量不够明确因而老窑与采空区积水是未来矿井充水的主要威胁。
矿井试运转及今后生产期间,必须高度重视老窑与采空区积水,要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应用地面物探查清老空积水范围,防止工作面的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地表水通过采空区大量涌入矿井引起水灾事故。
(5)提升运输因素
我矿采用斜井、平硐综合开拓。
因此,要加强对提升运输设施、设备的检查,加大对乘人装置使用、检修及钢丝绳、矿车连接装置的检查力度,并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
在斜巷进行提升时,要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完善各种行车声光信号装置、防跑车装置、阻(挡)车器,确保其完好性,同时要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
(6)顶板因素
我矿采掘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场所均处于地层之下,由于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较复杂,顶板节理较发育,底板较松软,如不按规程、措施施工,放松对顶板的管理,均可能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7)其它因素
①煤层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其它有毒、有害气体。
②作业人员操作不慎,不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作业和指挥。
③作业人员操作时精力不集中、健康原因、本身的身体素质状况、心理状态、情绪等不稳定因素。
④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造成事故隐患未及时排除。
⑤安全生产管理、督促整改不力等。
均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
2.3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