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研究的好材料
18
分离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同步细胞 方法: 1. 机械分离法
过滤法、区带离心法、膜洗脱子细胞法 2. 诱导法
温度法、养料法、其他方法 3. 解除抑制法
大量稀释,解除抑制剂对细胞合成的抑制
19
3. 连续培养(continuous-flow culture)
指数期,输入培养液,移去培养物,无限期延长指 数生长期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长 与环境条件
(Microbial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1
内容
• 微生物的生长和测定方法*# •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微生物细胞的分化
2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和测定方法*#
3
一. 微生物生长的定义 微生物的生长(Growth):在合适的外界环
境条件下,微生物个体或群体中主要化学 组分的平衡增长。 生长的外部表现:个体数量的增加和群体生 物量(biomass)的增长。
4
二.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1. 总数测定(total count)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原理:计数室内细胞数 / 计数室体积 2)比浊法 原理:菌悬液中的细胞浓度与光密度(OD)成正比
什么方法? 3. 比较杀菌、消毒、防腐和化学治疗的异同,并举
例说明。
41
21
第二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 影响
22
一. 温度
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12℃~100℃以上。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具体要求不同 生长繁殖具有最低、最高、最适温度 最适温度不一定是代谢的最适温度
23
一)微生物生长的温度类型
微生物类型
低温 型
中温 型
高温 型
专性嗜冷 兼性嗜冷
室温 体温 嗜热 极端嗜热
25
热力灭菌: 1. 湿热灭菌:
连续灭菌法、间歇灭菌法。 普通培养基 121 ℃ ,15~30min 2. 干热灭菌: 各种器皿 160~170 ℃ ,1~2h。 湿热灭菌 V 干热灭菌(芽孢) 121 ℃ 10min 180 ℃10min
26
低温保藏: 当低于温度下限时,微生物新陈代谢减慢, 呈休眠状态,但仍存活。
• 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研究
• 工业发酵的转种和扩大
指数期
• 收集较多的菌体和代谢产物 稳定期
15
二)细菌的其他生长模式及曲线
1. 二次生长(diauxic growth) 两种主要营养物时 首先利用较易利用的营养物生长 然后利用第二种营养物开始新的生长 二阶段式的双峰生长
16
二次生长曲线: 双峰生长曲线
六. 超声波
振动频率超过20kHz的声波 通过强烈的振动产生空穴作用,使细胞破裂、死亡
33
七. 化学药剂
许多化学药剂能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杀菌剂(germicide):
杀菌作用(杀死一切微生物及其孢子) 消毒剂(disinfectant):
消毒作用(杀死或消除所有病原微生物) 防腐剂(antisepsis):防腐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一)化学药剂作用的一般规律:
13
细菌的代时(generation time):
细菌在指数期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用G表示。
t - 时间跨度 N0- 指数期开始时细菌数 Nt - 指数期 t 时细菌数 n - 繁殖世代数
G= t / n Nt =N0 ×2n
G = t / n =0.301t / lgNt -lgN0
14
指导科研和生产:
乳糖耗尽 葡萄糖耗尽
同时加入葡萄糖和乳糖
利用营养物的酶系 I 葡萄糖酶系,固有的,优先利用 II 乳糖或阿拉伯糖酶系,诱导合成,受cAMP和 底物的诱导
17
2. 同步生长(synchronized growth) 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细胞在生化周期中都处于相同
的生长阶段。 非同步生长的指数阶段是直线 同步生长的早期阶段是阶梯式曲线(2~3代)
低温冰箱、超低温冰箱、液氮罐 -20 ℃ -80 ℃ -196 ℃
27
二. 水活度和渗透压 三. 酸碱度 四. O2 和Eh值 五. 辐射 六. 超声波 七. 化学药剂
28
二. 水活度和渗透压
一)水活度(water activity,aw)
水活度:为环境中水对微生物的可给性(availability),指
31
四. O2 和Eh值
一) O2
需氧菌(aerobe)
二) Eh值
>0.1V(0.3~0.4V)
厌氧菌(anaerobe)
<0.1V
兼性需氧菌(facultative aerobe)
微需氧菌(microaerobe)(2%~10%O2)
32
五. 辐射
以电磁波的方式通过空间传递的一种能量。 根据波长: 一)可见光(400~700nm)光能微生物的主要能源 二)紫外线(136~397nm)损伤DNA ,微生物死亡或变异 三)电离辐射(更短,能量更大,使被照物发生电离作用)
5
2. 活菌计数(viable count)
1)稀释平皿测数法 原理:高度稀释下
菌落数CFU—— 样品中的活菌数 倾注平皿法(pour plate method) 涂布平皿法(spread plate method)
6
2)最大概率法 原理:概率
系列稀释
接种培养,每级3~5个重复
10 -3
最后生长的三级,计数,查表
抑制肽聚糖、几丁质、蛋白质、核酸等的合成
35
第三节 微生物细胞的分化
36
一. 细菌芽孢的形成
7个阶段
37
芽孢的形成的机制: 遗传因子控制 + 环境因素启动 在基因水平上受多达200个基因控制,环境条
件可启动某些成孢基因,使营养细胞特异 性mRNA的合成终止,并启动成孢基因的转 录,进而合成一系列的特异蛋白。
微生物正常生长时,细胞内溶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溶质浓度 若细胞外溶质浓度较高,细胞失水,生长被抑制 高渗环境保存蔬菜和水果:高浓度的食盐、蔗糖
30
三. 酸碱度
常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来表示。
微生物生活的pH范围:pH 1~11(4~9) 嗜酸菌(acidophile)要求低pH,如pH 1 嗜碱菌(alkalinophile)要求高pH ,如pH 10~11 pH 改变常影响养料吸收、酶的活性等 发酵工业:调节pH控制代谢途径,如酵母菌发酵糖 (pH 4.5~6.0 ) →乙醇 (pH 7.6 以上 ) →乙醇、丙三醇、乙酸
K=Cnt K越小,微生物对药剂越敏感
34
二)常用的消毒剂和防腐剂: 1.有机化学药剂:酚、醇、醛、酸 2.无机化学制剂:卤化物、氧化剂、无机酸 3.染色剂:碱性染料如 结晶紫、亚甲基蓝、孔雀绿 4.表面活性剂:肥皂、新洁尔灭 三)化学治疗剂 1.抗代谢物:磺胺类 2.抗生素:由微生物产生或半合成的抑菌、杀菌剂
11
四.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生长曲线 一)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
分批培养法(batch culture) 活跃时,细胞指数生长(exponential growth) 以半对数图代替算术图,得到直线,便于计算代时
12
细菌的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延缓期(Lag phase) 指数期( Exponential phase ) 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衰亡期(Death phase)
生长温度范围/ ℃ 最低 最适 最高
分布的主要场所
-12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5 15~20 两极地区
-5~0 10~20 25~30 海水、高纬度区、冷藏食品
20~35
土壤、水、空气、动植物
10~20
40~45
3~40
人和温血动物
30 45~65
热泉、堆肥、土壤表层
> 100
50 70~90
加热器、温泉、海底火山口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溶液中的蒸气压(P)与纯水 蒸气压( Po )之比。 aw= P / Po (0~1)
微生物生长所要求的aw值在0.66~0.99之间 细菌:0.93~0.99 酵母菌:0.88~0.91 丝状真菌:0.80左右
29
二)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渗透压:若隔以半透膜,一方为水,另一方为溶液,水通过 半透膜向溶液一方渗透。为阻止水的移动在溶液侧所加的 压力称为渗透压。 当半透膜两边的溶质浓度不同时,会产生渗透压差,使水 分子从溶质浓度低的一边流向溶质浓度高的一边。
Cell growth cycle: 新的细胞产生→形成新一代子细胞 一)真核细胞的生长周期:4阶段
G1期---- S期---- G2期---- D期 酵母细胞2h,动植物细胞>10h
10
二)原核细胞的生长周期:3阶段 I期---- R期---- D期
大肠杆菌 =60min 40min 20min > 60min I+40min 20min < 60min <40min 20min
38
二. 真菌的形态形成
一)无性孢子形成 二)有性孢子形成 三)二形现象
三. 粘菌的形态形成
39
小结
• 微生物的生长和测定方法*# •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微生物细胞的分化
40
思考题
1. 细菌的生长曲线对科研、生产有哪些指导意义? 2. 测定饮用水和抗生素发酵罐中的微生物生长宜用
1)恒浊连续培养: 浊度(菌数)恒定,研究代谢和发酵
2)恒化连续培养: 流入和流出的速度相同,养分恒定 模拟自然状态和养料稀薄状态下的生长规律
20
三)真菌的生长模式及曲线 以顶端生长方式伸长和产生新的分枝菌丝。 1. 在固体培养基上 以菌丝长度、菌落直径或面积来衡量 2. 在液体培养基上 以菌丝干重来衡量 1)延缓期 2)迅速生长期 3)衰亡期
低温型:耐冷的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膜结构,保持流动和生理活性 中温型:
高温型:耐热的酶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膜结构,在高温下稳定
24
二)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致死温度:能在10min 内杀死某种微生物的高温界 限称为致死温度。 大多数 50~65 ℃ 孢子 76~80 ℃
致死时间:在某一温度下,杀死微生物细胞所需的 最短时间称为致死时间。
10 -4
特点:较粗放
适宜含菌量少
10 -5
或在固体培养基上不易生长的细菌
7
3)浓缩滤膜法 原理:微孔滤膜过虑富集
培养 菌落数—— 活菌数
8
三)生物量测定(biomass measurement)
细胞干重测定 DNA 含量测定 DABA-HCl ATP含量测定 荧光素 代谢活性
9
三. 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