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 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绳的另一端挂上 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要放在复写纸下 面),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设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则
a1
x4 x1 3T 2
, a2
x5 x2 3T 2
, a3
x6 x3 3T 2
,
加速度的平均值为 a a1 a2 a3 .
3
“逐差法”求加速度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我们测量的数
据x1、x2、x3……以减小偶然误差.
(2)用v-t图象求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
关键:相对运动
二、长度的相对性
l0
v
l
车上的人看到的车厢的长度: 车外的人看到的车厢的长度:
l0
l
l l0
1 v 2 c
动尺变短(空间收缩效应)
SY
O
Y′ S′ u
A l B
O′ x●
X X′
1
注意:
长度缩短效应只发生在相对运动的方向上
如上例中的 X 轴方向上,在Y 轴方向上 无长度缩短效应
结论
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
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
斐克小伙剑术精, 出刺迅捷如流星, 由于空间收缩性, 长剑变成小铁钉.
三、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在站台上看运 动火车上的钟
在火车上看运 动站台上的钟
由光速不变原理便 得到不同的时间间隔
高速运行的列车上,由车厢底部发出的闪光,对 于车上的人来说,闪光是在竖直方向反射的,而车 厢外的人认为被接收的反射光是沿斜线传播的.
15.2《时间和空间 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同时的相对性;(2)运动长度的收缩;(3)时间
间隔的相对;(4)了解时空相对性的验证;(5)了解相 对论时空观与经典物理时空观的主要区别
• 过程与方法: • (1)理解同时相对性的推演过程男;(2)理解从“同时
相对性”出发得出“运动长度和时间间隔的相对性”的过 程
t t0 1 v 2 c
l l0
1 v 2 c
当两个参考系的
相对速度可与光速相 比时,时间与空间的 相对性才比较明显.
狭义相对论的结论已经完全得到证实,实际 上它已经成为微观粒子研究的基础之一.
五、相对论的时空观
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物理学的空间 与时间是绝对分离没有联系的,脱离物质而 单独存在,与物质的运动无关。
h
对于车厢内的人:
t0
2h c
对于车厢外的人: t 4h2 c2 v2
t t0 1 v 2 c
相对速度与动钟延缓效应 (τ =1s)
• V(米/秒) • 0.1c=3×107 • 0.5c • 0.8c • 0.9c • 0.99c • 0.999c • 0.9998c
• T(秒) • 1.01 • 1.15 • 1.67 • 2.29 • 7.1 • 22.4 • 50
§1.4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 识 精 要 高效梳理·知识备考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 电磁打点计时器:6 V以下交流 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 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一、“同时”的相对性
车厢上的人和地面上的人看到车厢中间灯光到 达前后车厢的先后是不一样的.
车上的观察者认为光同时到达车厢的前后两壁 站台上的观察者认为光先到车厢后壁后到前壁
课本P108 思考与讨论
结论: 1、对于运动的火车上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对于地面就不是同时的
关键:在各个参考系中光速都为c 2、地面上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于运动 的火车也不是同时的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体会相对论崭新的时空观,体会相对论的建立对人
类认识世界的影响。(2)辩证地看待经典物理理论 • 教学重点、难点 : • 从“同时”的相对性得出运动长度和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在经典物理家的头脑中,如果两个事件在一个
参考系中看来是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看来也 一定是同时的,但是如果接受爱因斯坦的两个假设, 我们会得出“同时是相对的”这样一个结论.
而相对论认为:有物质才有时间和空间, 空间和时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人类对于空间、时间更进一步的认识而形 成的新的时空观,是建立在新的实验事实和 相关结论与传统观念不一致的矛盾基础上, 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起来的。
小结
一、“同时”是相对的
二、长度的相对性
l l0
1
v
2
c
三、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t t0 1 v 2 c
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vn
xn
xn1 2T
,
求出打各个计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再作出
v-t图象,图线的斜率即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
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
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设x1、x2、x3……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若 Δx=x2-x1=x3-x2=x4-x3=……=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逐差法:根据x4-x1=x5-x2=x6-x3=3aT2,求a1、a2、a3,再算出a1、a2 、a3的平均值即为我们所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 度.
四、时空相对性的实验验证
根据相对论,时间 在运动中会进行的比 较缓慢,也就是说, 在空间中高速移动的 时钟,比固定于地面 上的时钟走得慢.
1971年,科学家将铯原子钟放在喷气式飞机中作环 球飞行,然后与地面的基准钟对照.实验结果与理论预 言符合的很好.这是相对论的第一次宏观验证.
早在1941年,科学家通过对宇宙线的 观测证实了相对论的结论,美国科学家罗 西和霍尔在不同高度统计了宇宙线中μ子 的数量,结果与相对论预言完全一致.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绳的另一端挂上 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要放在复写纸下 面),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设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则
a1
x4 x1 3T 2
, a2
x5 x2 3T 2
, a3
x6 x3 3T 2
,
加速度的平均值为 a a1 a2 a3 .
3
“逐差法”求加速度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我们测量的数
据x1、x2、x3……以减小偶然误差.
(2)用v-t图象求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
关键:相对运动
二、长度的相对性
l0
v
l
车上的人看到的车厢的长度: 车外的人看到的车厢的长度:
l0
l
l l0
1 v 2 c
动尺变短(空间收缩效应)
SY
O
Y′ S′ u
A l B
O′ x●
X X′
1
注意:
长度缩短效应只发生在相对运动的方向上
如上例中的 X 轴方向上,在Y 轴方向上 无长度缩短效应
结论
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
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
斐克小伙剑术精, 出刺迅捷如流星, 由于空间收缩性, 长剑变成小铁钉.
三、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在站台上看运 动火车上的钟
在火车上看运 动站台上的钟
由光速不变原理便 得到不同的时间间隔
高速运行的列车上,由车厢底部发出的闪光,对 于车上的人来说,闪光是在竖直方向反射的,而车 厢外的人认为被接收的反射光是沿斜线传播的.
15.2《时间和空间 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同时的相对性;(2)运动长度的收缩;(3)时间
间隔的相对;(4)了解时空相对性的验证;(5)了解相 对论时空观与经典物理时空观的主要区别
• 过程与方法: • (1)理解同时相对性的推演过程男;(2)理解从“同时
相对性”出发得出“运动长度和时间间隔的相对性”的过 程
t t0 1 v 2 c
l l0
1 v 2 c
当两个参考系的
相对速度可与光速相 比时,时间与空间的 相对性才比较明显.
狭义相对论的结论已经完全得到证实,实际 上它已经成为微观粒子研究的基础之一.
五、相对论的时空观
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物理学的空间 与时间是绝对分离没有联系的,脱离物质而 单独存在,与物质的运动无关。
h
对于车厢内的人:
t0
2h c
对于车厢外的人: t 4h2 c2 v2
t t0 1 v 2 c
相对速度与动钟延缓效应 (τ =1s)
• V(米/秒) • 0.1c=3×107 • 0.5c • 0.8c • 0.9c • 0.99c • 0.999c • 0.9998c
• T(秒) • 1.01 • 1.15 • 1.67 • 2.29 • 7.1 • 22.4 • 50
§1.4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 识 精 要 高效梳理·知识备考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 电磁打点计时器:6 V以下交流 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 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一、“同时”的相对性
车厢上的人和地面上的人看到车厢中间灯光到 达前后车厢的先后是不一样的.
车上的观察者认为光同时到达车厢的前后两壁 站台上的观察者认为光先到车厢后壁后到前壁
课本P108 思考与讨论
结论: 1、对于运动的火车上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对于地面就不是同时的
关键:在各个参考系中光速都为c 2、地面上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于运动 的火车也不是同时的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体会相对论崭新的时空观,体会相对论的建立对人
类认识世界的影响。(2)辩证地看待经典物理理论 • 教学重点、难点 : • 从“同时”的相对性得出运动长度和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在经典物理家的头脑中,如果两个事件在一个
参考系中看来是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看来也 一定是同时的,但是如果接受爱因斯坦的两个假设, 我们会得出“同时是相对的”这样一个结论.
而相对论认为:有物质才有时间和空间, 空间和时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人类对于空间、时间更进一步的认识而形 成的新的时空观,是建立在新的实验事实和 相关结论与传统观念不一致的矛盾基础上, 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起来的。
小结
一、“同时”是相对的
二、长度的相对性
l l0
1
v
2
c
三、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t t0 1 v 2 c
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vn
xn
xn1 2T
,
求出打各个计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再作出
v-t图象,图线的斜率即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
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
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设x1、x2、x3……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若 Δx=x2-x1=x3-x2=x4-x3=……=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逐差法:根据x4-x1=x5-x2=x6-x3=3aT2,求a1、a2、a3,再算出a1、a2 、a3的平均值即为我们所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 度.
四、时空相对性的实验验证
根据相对论,时间 在运动中会进行的比 较缓慢,也就是说, 在空间中高速移动的 时钟,比固定于地面 上的时钟走得慢.
1971年,科学家将铯原子钟放在喷气式飞机中作环 球飞行,然后与地面的基准钟对照.实验结果与理论预 言符合的很好.这是相对论的第一次宏观验证.
早在1941年,科学家通过对宇宙线的 观测证实了相对论的结论,美国科学家罗 西和霍尔在不同高度统计了宇宙线中μ子 的数量,结果与相对论预言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