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设、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电气专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电篇
1、10KV变配电系统
1.1 系统设计要求
1.1.1 大市政条件
1.1.1.1 上级站类型(110KV变电站/开闭站):
1.1.1.2 上级站的位置:
1.1.1.3 电源数量(双路10KV供电/单路10KV供电)
1.1.1.4 可用的周边大市政现状(路由、总管孔数、剩余管孔数、高程):
1.1.1.5 10KV外电源接入位置:
1.1.2 变配电室形式
1.1.
2.1 地上变配电室[适用范围]:
1.1.
2.2 地下变配电室[适用范围]:
1.1.
2.3 箱式变配电室[适用范围]:
1.1.
2.4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1.3 10KV干线形式
1.1.3.1 树干式配电[适用范围]:
1.1.3.2 放射式配电[适用范围]:
1.1.3.3 树干式与放射式混合配电[适用范围]:
1.1.3.4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1.4 10KV干线敷设方式
1.1.4.1 直埋[适用范围]:
1.1.4.2 架空[适用范围]:
1.1.4.3 管井[适用范围]:
1.1.4.4 管沟[适用范围]:
1.1.4.5 桥架[适用范围]:
1.1.4.6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2 系统布置要求
1.2.1 开闭站的布置原则
1.2.1.1 靠近外电源的接入位置,并方便外电源接入和馈出;
1.2.1.2 开闭站的层数和面积根据当地供电局要求确定。

1.2.1.3 在供电部门允许的情况下,开闭站优先和变配电室合并设置。

1.2.2 变配电室的布置原则
1.2.2.1 尽量减少变配电室的数量,并使其尽量位于负荷中心;
1.2.2.2 在供电部门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将变配电室设于地下;
1.2.2.3 若设置地上变配电室,应优先置于配套公建的首层,且上层不应为住宅。

1.2.3 箱式配电室的布置原则
1.2.3.1 尽量减少箱式变配电室的数量,并使其尽量位于负荷中心;
1.2.3.2 箱式变配电室的位置需与景观配合。

1.2.4 10KV电缆敷设的原则:小市政管线优先采用管井敷设的方式。

1.3 设备材料要求
1.3.1干式变压器类别
1.3.1.1 SCB9 [适用范围]:
1.3.1.2 SCB10 [适用范围]:
1.3.1.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3.2 干式变压器耐热等级
1.3.
2.1 B级[适用范围]:
1.3.
2.2 F级[适用范围]:
1.3.
2.3 H级[适用范围]:
1.3.
2.4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3.3 低压配电柜
1.3.3.1 抽屉式[适用范围]:
1.3.3.2 固定式[适用范围]:
1.3.3.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3.4 高压配电线缆
1.3.4.1 10KV铠装电力电缆[适用范围]:
1.3.4.2 10KV电力电缆[适用范围]:
1.3.4.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1.3.5 低压配电线缆
1.3.5.1 封闭式密集母线[适用范围]:
1.3.5.2 空气式母线桥[适用范围]:
1.3.5.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低压配电系统
2.1 系统设计要求
2.1.1 负荷等级
2.1.1.1 一级负荷[适用范围]:
2.1.1.2 二级负荷[适用范围]:
2.1.1.3 三级负荷[适用范围]:
2.1.1.4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2.1.2 用电性质
2.1.2.1 居民生活用电[适用范围]:
2.1.2.2 非居民照明用电[适用范围]:
2.1.2.3 商业用电[适用范围]:
2.1.2.4 非工业用电[适用范围]:
2.1.2.5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2.1.3 系统配电方式
2.1.
3.1 树干式配电[适用范围]:
2.1.
3.2 放射式配电[适用范围]:
2.1.
3.3 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配电[适用范围]:
2.1.
3.4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1.4 二级负荷的配电方式
2.1.4.1 两力柜出线,双电源末端互投[适用范围]:
2.1.4.2 一力柜一光柜出线,双电源末端互投[适用范围]:
2.1.4.3 两力柜出线,双电源供电到适当的配电点自动互投后再送到用电设备或其控制装置上[适用范围]:
2.1.4.4 由变电室引出可靠的专用的单回路供电[适用范围]:
2.1.4.5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1.5 电缆敷设要求
2.1.5.1 室外小市政管井敷设[适用范围]:
2.1.5.2 室外直埋敷设[适用范围]:
2.1.5.3 室外电缆穿管[适用范围]:
2.1.5.4 室内桥架敷设[适用范围]:
2.1.5.5 室内地槽敷设[适用范围]:
2.1.5.6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1.6 户内用电负荷密度
2.1.6.1 50W/㎡[适用范围]:
2.1.6.2 60W/㎡[适用范围]:
2.1.6.3 70W/㎡[适用范围]:
2.1.6.4 80W/㎡[适用范围]:
2.1.6.5 90W/㎡[适用范围]:
2.1.6.6 100W/㎡[适用范围]:
2.1.6.7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2.1.7 照度标准(LX)
2.1.7.1 大堂、电梯厅:
2.1.7.2 客用楼梯、走道:
2.1.7.3 物管用楼梯、走道:
2.1.7.4 地下车库:
2.1.7.5 设备机房:
2.1.7.6 物业用房:
2.1.7.7 其它辅助房间
2.1.7.8 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2.1.8 灯具、光源
2.1.8.1 由精装设计确定灯具、光源[适用范围]:
2.1.8.2 白炽灯[适用范围]:
2.1.8.3 荧光灯[适用范围]:
2.1.8.4 节能筒灯[适用范围]:
2.1.8.5 疏散指示灯[适用范围]:
2.1.8.6 航空障碍灯[适用范围]:
2.1.8.7 设计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2.1.9 照明配电控制方式
2.1.9.1 本地开关面板控制[适用范围]:
2.1.9.2 本地声控开关面板控制[适用范围]:
2.1.9.3 配电箱定时控制[适用范围]:
2.1.9.4 配电箱开关控制[适用范围]:
2.1.9.5 楼宇控制[适用范围]:
2.1.9.6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2.1.10 居民电表箱
2.1.10.1 明装,设置在电气竖井内[适用范围]:
2.1.10.2 暗装,设置公共区域内[适用范围]:
2.1.10.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2.1.11 动力配电控制方式
2.1.11.1 本地手动控制[适用范围]:
2.1.11.2 本地定时控制[适用范围]:
2.1.11.3 本地及异地手动控制[适用范围]:
2.1.11.4 设备自带自励式自动控制[适用范围]:
2.1.11.5 楼宇控制[适用范围]:
2.1.11.6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1.12 动力计量:
2.1.12.1 力柜设计量总表[适用范围]:
2.1.12.2 出线支路设计量分表[适用范围]:
2.1.12.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1.13 低压配电系统中性点的接地形式
2.1.1
3.1 TN-S[适用范围]:
2.1.1
3.2 TN-C[适用范围]:
2.1.1
3.3 TN-C-S[适用范围]:
2.1.1
3.4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2 系统布置要求
2.2.1 配电箱(柜)布置原则
2.2.1.1 靠近负荷中心;
2.2.1.2 配电箱(柜)布置应与建筑专业配合,尽量设在较隐蔽处。

其布置应不影响人行或车行并尽量避免设在私家车位区域内,且保证必要的操作距离;
2.2.1.3 配电箱(柜)与消火栓箱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
2.2.1.4 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配电箱(柜)应尽量整合,以减少其总数;相近配电箱尽量集中布置,并根据其外形尺寸按顺序排列;
2.2.1.5 电气竖井、地下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内设置的配电箱为明装;用于人员隐蔽的人防、库房及非主要通道区域,箱体安装方式视情况另行决定;其它区域的为暗装。

2.2.2 户箱的布置原则:
2.2.2.1 户箱采用暗装,其位置尽量使进线和室内布线路由最短;
2.2.2.2 优先布置在储藏室、设备间及底层楼梯下部;
2.2.2.3 其次设置在壁柜等便于精装修装饰的区域;
2.2.2.4 最后设置在走道、非主要人员活动区域的较隐蔽处;
2.2.2.5 设置位置应便于操作及维修。

2.2.3 灯控回路的设置原则
2.2.
3.1 地下车库照明应采用分回路控制,可以采用跳接灯具为一个回路以达到分别控制;
2.2.
3.2 安装灯具在4盏以上且需要长期照明的设备用房、库房等辅助用房,应采用分回路控制;
2.2.33 非声光控制的公共区域照明,宜采用分回路控制;
2.2.
3.4 分回路灯光控制,宜尽量保证照度均匀。

2.2.4 末端点位布置原则
2.2.4.1 各种户型的电气末端点位设置原则由甲方另行提供。

2.3 设备材料要求
2.3.1 线缆
2.3.1.1 普通BV导线[适用范围]:
2.3.1.2 阻燃BV导线[适用范围]:
2.3.1.3 耐火BV导线[适用范围]:
2.3.1.4 普通YJV低压电缆[适用范围]:
2.3.1.5 阻燃YJV低压电缆[适用范围]:
2.3.1.6 耐火YJV低压电缆[适用范围]:
2.3.1.7 普通KVV低压控制电缆[适用范围]:
2.3.1.8 阻燃KVV低压控制电缆[适用范围]:
2.3.1.9 耐火KVV低压控制电缆[适用范围]:
2.3.1.10 普通铠装YJV低压电缆[适用范围]:
2.3.1.11 阻燃铠装YJV低压电缆[适用范围]:
2.3.1.12 耐火铠装YJV低压电缆[适用范围]:
2.3.1.1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3.2 管道
2.3.2.1 SC焊接钢管[适用范围]:
2.3.2.2 热浸镀锌钢管[适用范围]:
2.3.2.3 JDG管[适用范围]:
2.3.2.4 PVC管[适用范围]:
2.3.2.5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2.3.3 桥架
2.3.3.1 喷塑电缆桥架[适用范围]:
2.3.3.2 冷镀锌电缆桥架[适用范围]:
2.3.3.3 热镀锌电缆桥架[适用范围]:
2.3.3.5 防火桥架[适用范围]:
2.3.3.5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3、防雷、接地系统
3.1 系统设计要求
3.1.1 接闪器
3.1.1.1 避雷针[适用范围]:
3.1.1.2 避雷带[适用范围]:
3.1.1.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3.1.2 避雷引下线
3.1.2.1 利用结构柱内主筋做引下线[适用范围]:
3.1.2.2 单独做避雷引下线[适用范围]:
3.1.2.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3.1.3 等电位箱
3.1.3.1 总等电位箱[适用范围]:
3.1.3.2 局部等电位箱[适用范围]:
3.1.3.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弱电篇
1、消防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1.1 系统设计要求
1.1.1 手动报警按钮
1.1.1.1 智能编码型手动报警按钮[适用范围]:
1.1.1.2 非智能编码型手动报警按钮[适用范围]:
1.1.1.3 智能编码型带电话插孔手动报警按钮[适用范围]:
1.1.1.4 非智能编码型带电话插孔手动报警按钮[适用范围]:
1.1.1.5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1.2 区域报警控制器
1.1.
2.1 设置[适用范围]:
1.1.
2.2 不设置[适用范围]:
1.1.
2.3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1.3 扬声器
1.1.3.1 明装[适用范围]:
1.1.3.2 暗装[适用范围]:
1.1.3.3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2 系统布置要求
1.2.1 探测器的布置原则
1.2.1.1 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尽量减少其数量;
1.2.1.2 探测器的位置应与管线、灯具、扬声器及摄像机等设施进行充分综合,以相互避让,并保证布置美观;
1.2.1.3 同一个空间内有多个探测器时,探测器应分组设置,每组设一个智能编码型探测器,其它为非智能编码型控测器;
1.2.1.4 每组探测器的数量需保证火灾时,监控中心能够准确确认火灾地点。

1.2.2 手动报警按钮布置原则
1.2.2.1 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尽量减少其数量;
1.2.2.2 应设置在疏散时方便操作的位置,宜靠近消火栓箱,但需避开精装修的重点区域。

1.2.3 声光报警器的布置原则
1.2.3.1 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尽量减少其数量;
1.2.3.2 宜设置在首层疏散楼梯前室,并与精装修配合,避开精装修的重点区域。

1.2.4 扬声器的布置原则
1.2.4.1 室内消防扬声器兼作背景音乐时,在满足消防规范的前提下,还需满足背景音乐的要求;
1.2.4.2 扬声器的位置应与管线、灯具、探测器及摄像机等设施进行充分综合,以相互避让,并保证布置美观。

1.3 设备材料要求
1.3.1 线缆
1.3.1.1 阻燃BV导线[适用范围]:
1.3.1.2 耐火BV导线[适用范围]:
1.3.1.3 阻燃RVS导线[适用范围]:
1.3.1.4 耐火RVS导线[适用范围]:
1.3.1.5 阻燃KVV电缆[适用范围]:
1.3.1.6 耐火KVV电缆[适用范围]:
1.3.1.7 阻燃KVVP电缆[适用范围]:
1.3.1.8 耐火KVVP电缆[适用范围]:
1.3.1.9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1.3.2 管道材质
1.3.
2.1 焊接钢管: [适用范围]:
1.3.
2.2 热浸镀锌钢管[适用范围]:
1.3.
2.3 防火桥架[适用范围]:
1.3.
2.4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消防控制室
2.1 系统设计要求
2.1.1 防雷
2.1.1.1 数据防雷[适用范围]:
2.1.1.2 电源防雷[适用范围]:
2.1.1.3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1.2 接地
2.1.2.1 建筑联合接地[适用范围]:
2.1.2.2 独立消防接地[适用范围]:
2.1.2.3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1.3 供电
2.1.
3.1 两路市电供电:
2.1.
3.2 直流备用电源:
2.1.
3.3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2.2 系统布置要求
2.2.1 双电源切换箱布置要求
2.2.1.1 其位置应尽量使进线和室内布线路由最短,且尽量避开进门位置,并方便操作、检修。

2.2.2 消防机柜布置要求
2.2.2.1 其位置应尽量使进线和室内布线路由最短,并方便操作、检修;
2.2.2.2 与安防合用控制室时,消防机柜应与安防设备分区布置。

3、通讯系统——园区语音及数据系统
3.1 系统设计要求
3.1.1 语音接入方式:
3.1.1.1 铜缆入户[适用范围]:
3.1.1.2 EPON入楼[适用范围]:
3.1.2 数据接入方式:
3.1.2.1 ADSL[适用范围]:
3.1.2.2 LAN网[适用范围]:
3.1.2.3 EPON [适用范围]:
3.1.3 每户电话外线数量:
3.1.3.1 1部外线[适用范围]:
3.1.3.2 2部外线[适用范围]:
3.1.3.3 3部外线[适用范围]:
3.1.3.4 4部外线[适用范围]:
3.2 系统布置要求
3.2.1 电信机房布置原则:
3.2.1.1 电信机房的位置应接近小区电信进线路由,便于管理;
3.2.1.2 电信机房的电气条件满足模块局或交接间的要求。

3.2.2 楼内设备交接间布置:
3.2.2.1 交接间置于弱电井[适用范围]:
3.2.2.2 交接间设在地下或某层弱电间[适用范围]:
3.2.3 户内电信进线:
3.2.3.1 直接到面板[适用范围]:
3.2.3.2 家居布线箱[适用范围]:
3.2.3.3 管理机柜[适用范围]:
3.2.3.4 设计院提出要求,甲方确认[适用范围]:3.3 设备材料要求
3.3.1 数据干线
3.3.1.1 光纤[适用范围]:
3.3.1.2 UTP 5[适用范围]:
3.3.1.3 UTP 5e[适用范围]:
3.3.1.4 UTP 6[适用范围]:
3.3.1.5 设计院提出要求,甲方确认[适用范围]:3.3.2 语音干线
3.3.2.1 光纤[适用范围]:
3.3.2.2 大对数铜缆[适用范围]:。

3.3.2.3 设计院提出要求,甲方确认[适用范围]:3.3.3 入户语音电缆:
3.3.3.1 3类铜缆[适用范围]:
3.3.3.2 UTP 5[适用范围]:
3.3.3.3 UTP 5e[适用范围]:
3.3.3.4 UTP 6[适用范围]:
3.3.3.5 设计院提出要求,甲方确认[适用范围]:3.3.4 入户数据电缆:
3.3.
4.1 光纤[适用范围]:
3.3.
4.2 UTP 5[适用范围]:
3.3.
4.3 UTP 5e[适用范围]:
3.3.
4.4 UTP 6[适用范围]:
3.3.
4.5 设计院提出要求,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4、通讯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
4.1 系统设计要求
4.1.1 节目源:
4.1.1.1 本地有线电视[适用范围]:
4.1.1.2 卫星电视[适用范围]:
4.1.2 有线网络技术
4.1.2.1 双向网络[适用范围]:
4.1.2.2 单向网络[适用范围]:
4.2 系统布置要求
4.2.1 卫星天线布置原则:
4.2.1.1 卫星天线接收方向无遮挡;
4.2.1.2 天线位置尽量靠近卫星接收机房,原则上与机房距离控制在30米以内,最大不得超过100米;
4.2.1.3 天线布置需与建筑和景观密切结合。

4.2.2 电视机房布置原则:
4.2.2.1 电视机房应尽量靠近市政进线位置;
4.2.2.2 若小区设置卫星电视,电视机房应考虑卫星接收设备并符合卫星接收要求;
4.2.2.3 电视机房的温度应满足设备使用要求。

4.2.3 干线布置原则:
4.2.3.1 区内干线与电讯管井、槽道共路由;
4.2.3.2 楼内干线布置在弱电管井内,层箱布置位置及安装方式便于维护。

4.2.4 电缆入户布置:
4.2.4.1 直接到面板[适用范围]:
4.2.4.2 家居布线箱[适用范围]:
4.2.4.3 管理机柜[适用范围]:
4.2.4.4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4.3 设备材料要求
4.3.1 线缆:
4.3.1.1 射频同轴电缆[适用范围]:
4.3.1.2 光缆[适用范围]:
4.3.1.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5、通讯系统——手机信号覆盖系统
5.1 系统设计要求
5.1.1 路由设计
5.1.1.1 预留系统路由,并提供相关设备电源预留需求[适用范围]:
5.1.1.2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6、通讯系统——保安对讲网络覆盖
6.1 系统设计要求
6.1.1 保安对讲园区覆盖:
6.1.1.1 设置[适用范围]:
6.1.1.2 不设置[适用范围]:
6.1.1.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6.2 系统布置要求
6.2.1 天线布置原则:
6.2.1.1 天线的布置需保证信号屏蔽区域无盲区;
6.2.1.2 若园区范围超出手持无线对讲机覆盖范围时需增设天线。

6.2.2 机房布置原则:
6.2.2.1 机房与安防监控机房合用;
6.2.2.2 发射台主机置于控制台。

7、通讯系统——电梯对讲系统
7.1 系统设计要求
7.1.1 电梯通讯方式:
7.1.1.1 电话[适用范围]:
7.1.1.2 多方对讲[适用范围]:
7.1.1.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7.1.2 对讲方数量:
7.1.2.1 2方对讲(电梯轿厢、控制室)[适用范围]:
7.1.2.2 3方对讲(电梯轿厢、控制室、电梯机房)[适用范围]:
7.1.2.3 4方对讲(电梯轿厢、控制室、电梯机房、电梯顶部/电梯底部)[适用范围]:
7.1.2.4 5方对讲(控制室中心、电梯轿厢、电梯机房、电梯顶部、电梯底部)[适用范围]:。

7.1.2.5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7.1.3 对讲联网形式:
7.1.3.1 非联网对讲[适用范围]:;
7.1.3.2 联网对讲[适用范围]:;
7.1.3.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7.2 系统布置要求
7.2.1 机房布置原则:
7.2.1.1 机房与安防监控机房合用,对讲主机置于控制台。

8、通讯系统——小区公共槽道系统
8.1 系统布置要求
8.1.1 公共槽道布置原则:
8.1.1.1 公共槽道的路由应兼顾各弱电子系统的路由,并保证各系统借助公共槽道路时路由相对较短;
8.1.1.2 公共槽道规格需要满足所有弱电系统线缆敷设要求;
8.1.1.3公共桥架内应设置隔板,以分隔电讯、有线电视和其它弱电子系统的线缆;
8.1.1.4 公共管道与室外设备连接力求就近原则;
8.1.1.5 公共桥架与室外设备的连接路由需穿越建筑物外墙的,在保证连接距离相对较短情况下,穿越位置应相对集中,以尽量减少出楼管数量。

8.2 设备材料要求
8.2.1 管道:
8.2.1.1 电讯设计单位提供[适用范围]:
8.2.1.2 PVC孔塑[适用范围]:
8.2.1.3 波纹管[适用范围]:
8.2.1.4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8.2.2 桥架:
8.2.2.1 喷塑电缆桥架[适用范围]:
8.2.2.2 冷镀锌电缆桥架[适用范围]:
8.2.2.3 热镀锌电缆桥架[适用范围]:
8.2.2.4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9、安全防范系统——电子周界系统
9.1 系统设计要求
9.1.1 探测技术:
9.1.1.1 主动红外对射[适用范围]:
9.1.1.2 电子脉冲围栏[适用范围]:
9.1.1.3 泄漏电缆[适用范围]:
9.1.1.4 震动电缆[适用范围]:
9.1.1.5 设计院提供建议类型,甲方确认[适用范围]:9.1.2 系统联动要求
9.1.2.1 与周界电视监控联动[适用范围]:
9.1.2.2 独立系统,不联动[适用范围]:
9.1.2.3 设计院提供建议类型,甲方确认[适用范围]:9.1.3 系统报警方式要求
9.1.3.1 警灯警号报警[适用范围]:
9.1.3.2 模拟电子板显示[适用范围]:
9.1.3.3 电子地图功能[适用范围]:
9.1.3.4 设计院提供建议类型,甲方确认[适用范围]:9.1.4 探测器防区设置:
9.1.4.1 防区覆盖范围米[适用范围]:
9.1.4.2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9.1.5 通讯模式:
9.1.5.1 总线通讯模式[适用范围]:
9.1.5.2 四线制通讯模式[适用范围]:
9.1.5.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9.2 系统布置要求
9.2.1 探测器布置原则:
9.2.1.1 根据围墙的形态及地形布置,并与景观总体效果配合,无探测盲区;
9.2.1.2 主动红外探测器、电子脉冲围栏应避开树木等可能遮挡物;
9.2.1.3 泄漏电缆应远离强电磁辐射区;
9.2.1.4 震动电缆应远离道路等震动源。

9.2.2 总线通讯原则:
9.2.2.1 每条总线距离不超过800米,超过则按多条总线考虑;
9.2.2.2 若采用总线放大器方式,可延长总线距离。

9.2.3 主机布置原则
9.2.3.1 控制主机位于安防监控中心;
9.2.3.2 电子地图主机置于控制台,报警画面能够突出显示。

10、安全防范系统——电视监控系统
10.1 系统设计要求
10.1.1 系统联动录像要求:
10.1.1.1 周界报警联动录像机录像(仅录制防区相关摄像机)[适用范围]:
10.1.1.2 周界报警联动录像机录像(整个系统录像机)[适用范围]:
10.1.1.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0.1.2 系统联动显示要求:
10.1.2.1 周界报警后监视器突出显示联动摄像机画面:[适用范围]:
10.1.2.2 周界报警后监视器不突出显示联动摄像机画面:[适用范围]:
10.1.2.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0.1.3 显示及控制要求:
10.1.3.1 监控中心能够对前端摄像机进行灵活切换、控制[适用范围]:
10.1.3.2 监控中心能够同时显示所有监控画面和突出显示画面功能[适用范围]:
10.1.3.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0.1.4 录像要求:
10.1.4.1 采用硬盘录像机作为录像设备[适用范围]:
10.1.4.2 录像格式CIF(CIF,2CIF,D1),录像机容量应保证*24小时。

10.2 系统布置要求
10.2.1 摄像机设置:
10.2.1.1 周界[适用范围]:
10.2.1.2 出入口[适用范围]:
10.2.1.3 地下车库[适用范围]:
10.2.1.4 单元出入口[适用范围]:
10.2.1.5 电梯轿厢布置摄像机[适用范围]:
10.2.1.6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0.2.2 监控中心要求
10.2.2.1 根据园区的监控范围和分区管理模式,设置组团分中心;
10.2.2.2 中心显示、控制、录像设备置于控制台和电视墙;
10.2.2.3 根据摄像机的数量(大于100路)选择采用视频监控矩阵。

10.3 设备材料要求
10.3.1 摄像机护罩选型:
10.3.1.1 枪式护罩[适用范围]:
10.3.1.2 半球型护罩[适用范围]:
10.3.1.3 球型护罩[适用范围]:
10.3.1.4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0.3.2 摄像机选型
10.3.2.1 黑白微光定焦摄像机[适用范围]:
10.3.2.2 黑白带红外补偿微光定焦摄像机[适用范围]:
10.3.2.3 黑白定焦摄像机[适用范围]:
10.3.2.4 黑白半球摄像机[适用范围]:
10.3.2.5 黑白专用电梯摄像机[适用范围]:
10.3.2.6 彩转黑定焦摄像机[适用范围]:
10.3.2.7 彩转黑宽动态定焦摄像机,具备防强光照射功能[适用范围]:
10.3.2.8 彩色半球摄像机[适用范围]:
10.3.2.9 彩色专用电梯摄像机[适用范围]:
10.3.2.10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0.3.3 视频线缆选用
10.3.3.1 采用数模混合系统,监控中心到末端光端机之间采用数字传输技术,末端光端机到摄像机之间采用模拟传输技术。

10.3.3.2 距离较短的部位选用SYV-75-3或SYV-75-5视频线,例如监控中心内或摄像机到末端光端机之间。

10.3.3.3 视频干线部分采用光纤传输
10.3.3.4分中心与控制中心间选用光纤传输
10.3.4 显示比(摄像机与监视器数量比)
10.3.4.1 显示比
10.3.4.2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0.3.5 监视器选择
10.3.5.1 15”彩色纯平监视器[适用范围]:
10.3.5.2 17”彩色纯平监视器[适用范围]:
10.3.5.3 21”彩色纯平监视器[适用范围]:
10.3.5.4 42”彩色液晶监视器[适用范围]:
10.3.5.5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1、安全防范系统——电子巡更系统
11.1 系统设计要求
11.1.1 巡更类型选择
11.1.1.1 离线式巡更[适用范围]:
11.1.1.2 在线式巡更,巡更点间与中心通讯模式为总线。

[适用范围]:11.1.2 离线式巡更类型选择
11.1.2.1 接触式[适用范围]:
11.1.2.2 感应式[适用范围]:
11.1.2.3 2.4G超距感应式[适用范围]:
11.1.2.4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1.2 系统布置要求
11.2.1 巡更点位布置原则:
11.2.1.1 园区外墙外侧[适用范围]:
11.2.1.2 园区外墙内侧[适用范围]:
11.2.1.3 园区出入口[适用范围]:
11.2.1.4 园区内隐蔽区域[适用范围]:
11.2.1.5 主要道路[适用范围]:
11.2.1.6 单元门口[适用范围]:
11.2.1.7 地下车库进单元出入口[适用范围]:
11.2.1.8 地下车库车道[适用范围]:
11.2.1.9 公共通道[适用范围]:
11.2.1.10 具体设置位置由甲方另行提供[适用范围]:
11.2.1.11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1.2.2 管理主机布置原则
11.2.2.1 机房与安防机房合用;
11.2.2.2 管理主机置于控制台。

11.3 设备材料要求
11.3.1 在线巡更点:
11.3.1.1 具备刷卡功能[适用范围]:
11.3.1.2 具备密码键盘的功能[适用范围]:
11.3.1.3 具备刷卡或密码键盘的功能[适用范围]:
11.3.1.4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2、安全防范系统——门禁系统
12.1 系统设计要求
12.1.1 进门形式:
12.1.1.1 密码[适用范围]:
12.1.1.2 刷卡[适用范围]:
12.1.1.3 密码+刷卡[适用范围]:
12.1.1.4 指纹门禁[适用范围]:
12.1.1.5 指纹+密码门禁[适用范围]:
12.1.1.6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2.1.2 出门形式
12.1.2.1 出门按钮[适用范围]:
12.1.2.2 出门刷卡[适用范围]:
12.1.2.3 红外感应开门[适用范围]:。

12.1.3 访客管理形式
12.1.3.1 访客不持卡[适用范围]:
12.1.3.2 访客持临时卡[适用范围]:
12.1.3.3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2.1.4 消防联动模式
12.1.4.1 不设置[适用范围]:
12.1.4.2 消防联动门禁控制器供电电源切断[适用范围]:
12.1.4.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2.1.5 传输类型
12.1.5.1 总线模式[适用范围]:
12.1.5.2 以太网模式[适用范围]:
12.1.5.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2.2 系统布置要求
12.2.1 门禁单元位置:
12.2.1.1 园区人行出入口[适用范围]:
12.2.1.2 首层单元门[适用范围]:
12.2.1.3 地下室单元门[适用范围]:
12.2.1.4 疏散楼梯门[适用范围]:
12.2.1.5 顶层疏散梯到屋面疏散门[适用范围]:
12.2.1.6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2.2.2 机房布置原则
12.2.2.1 机房与安防机房合用;
12.2.2.2 管理主机置于控制台。

12.3 设备材料要求
12.3.1 读卡器样式
12.3.1.1 读卡器与对讲门口机整合,读头内置于对讲门口主机内(园区门口机、单元门口机)[适用范围]:
12.3.1.2 读卡器与对讲门口机分开设置[适用范围]:。

12.3.1.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2.3.2 传输线缆
12.3.2.1 铜缆传输[适用范围]:
12.3.2.2 光纤传输[适用范围]:
12.3.3 卡片类型
12.3.3.1 MF-1[适用范围]:
12.3.3.2 ID卡[适用范围]:
12.3.3.3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3、安全防范系统——停车管理系统
13.1 系统设计要求
13.1.1 访客管理形式
13.1.1.1 不设访客管理[适用范围]:
13.1.1.2 访客持纸质票据[适用范围]:
13.1.1.3 访客持临时卡[适用范围]:
13.1.1.4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13.1.2 业主刷卡方式:
13.1.2.1 远距离不停车刷卡[适用范围]:
13.1.2.2 近距离停车刷卡[适用范围]:
13.1.2.3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3.1.3 图像识别:
13.1.3.1 提供人工图像识别功能[适用范围]:
13.1.3.2 不提供人工图像识别功能[适用范围]:
13.1.4 剩余车位显示:
13.1.4.1 不设置剩余车位显示[适用范围]:
13.1.4.2 园区入口设置总车位显示[适用范围]:
13.1.4.3 分区设置车位显示[适用范围]:
13.1.4.4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3.1.5 刷卡位置:
13.1.5.1 园区出入口[适用范围]:
13.1.5.2 地库出入口[适用范围]:
13.1.5.3 地面停车出入口[适用范围]:
13.1.5.4 分区出入口[适用范围]:
13.1.5.5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13.2 设备材料要求
13.2.1 读卡器读卡距离
13.2.1.1 远距离读卡器读卡距离米[适用范围]:
13.2.1.2 近距离读卡器读卡距离米[适用范围]:
13.2.1.3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
14、安全防范系统——楼宇对讲系统
14.1 系统设计要求
14.1.1 对讲类型:
14.1.1.1 非可视对讲[适用范围]:
14.1.1.2 可视对讲[适用范围]:
14.1.1.3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14.1.2 联网类型:
14.1.2.1 不联网[适用范围]:
14.1.2.2 总线联网方式[适用范围]:
14.1.2.3 以太网联网方式[适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