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一段时间以来,网传隔夜菜、肉类腌制品不能吃,是因为含亚硝酸盐。

对于亚硝酸盐大家有众多疑问。

疑问一:亚硝酸盐是什么东西?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咸味,易溶于水。

它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火腿、酱卤肉等熟肉类食品加工,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

国家对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最大含量限定为:蔬菜4mg/kg,肉类 3mg/kg。

疑问二:亚硝酸盐的“毒”从何来?
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效应,它被吸入血液 1~5 分钟后,就已经分解。

亚硝酸盐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

当摄入维生素 C 时可以阻止致癌物产生。

疑问三: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超标吗?实验人员准备了清炒菠菜、清炒芹菜和小白菜炒肉,三种菜各自被分成 6 份,常温和冷藏条件下各保存一半。

实验人员分别取 1 小时后、6 小时后、20 小时后的剩菜,经过捣碎、提取、离心、过滤,取出汤汁。

通过比色法逐一测得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 20 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虽均有增加,但都远未超过国家标准。

疑问四:摄入多少亚硝酸盐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 0.2 mg。

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蔬菜、肉品里面几乎都含有亚硝酸盐。

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 80%来自蔬菜。

如果你体重 50 kg,即使一次性吃 2.5 kg 蔬菜也是安全的。

因此,将亚硝酸盐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常温储存及冷藏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C.适量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
D.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蔬菜类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要高于含肉类的隔夜菜
(4)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 N2。

N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 H2部分化合生成 NH3。

如图为制取少量 NH3的装置(获取 H2的装置已略去):
①C 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时 N2和 H2的质量比____________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D 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已知 NH3极易溶于水):_________。

③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④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 NH3生成________。

【答案】+3 价每千克体重 0.2mg ABC N2+3H2△2NH314:3;未反应的氢气和氮气通过 D 中的水时产生气泡除去氢气、氮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氢气和氮气)反应结束后,取少量 D 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反应生成了氨气
【解析】
(1)亚硝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

氧元素显-2价,设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1+x+(-2)⨯2=0,解得x=+3;(2)从题目信息可知,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 0.2 mg;(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有题目信息可知,“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正确;B、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 20 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虽均有增加,正确;C、适量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正确;D、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蔬菜类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要高于含肉类的隔夜菜,错误。

国家对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最大含量限定为:蔬菜4mg/kg,肉类 3mg/kg。

(4)①C 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②反应时 N2和 H2的质量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比,即
28:(2⨯3)=14:3;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D 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已知 NH3极易溶于水):未反应的氢气和氮气通过 D 中的水时产生气泡;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氢气、氮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氢气和氮气);④证明确实有 NH3生成的实验方法:因为NH3极易溶于水,故反应结束后,取少量D 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反应生成了氨气。

2.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碳元素的研究不曾间断。

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都
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见,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物质。

金刚石硬度大,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利用这一性质,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

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需求,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方法。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一百倍。

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

导热系數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碳元素只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单质,随着对碳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到本世纪80年代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1985年,美国莱斯大学的H・W・Kroto 等人用大功率激光照射石墨等科技手段得到了C60,其组成和结构也通过质谱及X射线分析等得到证明。

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因此又称足球烯。

C60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形,20个为正六边形)。

目前,人们对C60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通过金属钾与C60化合反应制得球碳盐,实验测知该物质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相继被发现,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5nm,因此石墨烯具有薄且坚硬、透光率好、结构稳定等特性。

石墨烯凭借其优良的特性,在智能手机、电脑、车载显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兴领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的用途将不断扩大。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是因为______。

(2)石墨可以制成良好绝热材料的原因是______,
(3)C60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4)金属钾和C60化合而成的球碳盐中含有______元素。

(5)石墨烯透光率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6)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石墨烯结构的是______(填标号)。

【答案】硬度大(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分子K、C或钾、碳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nm(合理答案均可)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2)石墨的导热系數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

(3)C60是由分子构成的。

(4)金属钾和C60化合而成的球碳盐中含有钾、碳元素。

(5)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故石墨烯透光率好。

(6)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故选A。

3.某地屠宰厂发生液氨泄漏事故,经环保监测人员对现场空气进行监测,发现空气中氨气浓度远高于国家标准参考值35mg/m3。

所幸救援及时,没有造成燃爆和中毒事件。

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查阅)
①氨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黏膜和皮肤有强刺激、腐蚀性;
②液氨是由氨气加压降温液化而成极易液化成的,液氨泄漏后极易挥发出氨气;无色的液氨常用于冷库制冷;
③人一旦吸入氨气易中毒,而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极易发生爆炸。

(1)如果氨气不慎泄露,在关闭阀门和防止明火的前提下,喷洒大量水雾即可。

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消防队员迅速组织转移事故周边的居民,则要求的正确处置方法是_________;已知氨气的化学式为NH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有人认为只要逃离到地势高的地带,就能保障人员安全,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迅速使用水枪稀释泄露中心周边,利用氨气与水溶解后转化为没有危害的氨水的特性。

取少量氨水,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的现象为_________,则说明氨水呈___(选填“酸”、“中”或“碱”)性,因此还对氨水需要进一步中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答案】具有可燃性、极易溶于水用湿毛巾堵往口鼻、佩戴防毒面具、迅速远离事故中心等 17 不对,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碱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果氨气不慎泄露,在关闭阀门和防止明火的前提下,喷洒大量水雾即可。

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
(2)消防队员迅速组织转移事故周边的居民,则要求的正确处置方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佩戴防毒面具、迅速远离事故中心等;已知氨气的化学式为NH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1×3=17。

有人认为只要逃离到地势高的地带,就能保障人员安全,此看法是不对的,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以飘到较高的地带,吸入后会引起身体不适;
(3)迅速使用水枪稀释泄露中心周边,利用氨气与水溶解后转化为没有危害的氨水的特性。

取少量氨水,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的现象为: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氨水呈碱性,因此还对氨水需要进一步中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巧克力是极具营养价值的食品,某巧克力部分营养成分见下表。

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主原料,含水、单宁、可可脂等物质。

制作巧克力时,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同时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

再通过精炼,让巧克力拥有滑顺的口感,通过去酸使巧克力透出清香,回火铸型后得到成型的巧克力。

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恰好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手掌)温度。

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如图所示。

某巧克力的营养成分
项目每 100 g
热量 520 kJ
糖类 59.5 g 脂肪
31.93 g 蛋白质 5.78 g
钠 48 mg
钾 331 mg
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

巧克力中的糖分还能起到缓解压力,消除抑郁情绪的作用。

巧克力由于可可脂的特性,在夏天,表面会形成白色晶状物,类似白霜,影响观感,并不影响巧克力的质量,可放心食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可知该巧克力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根据图可知,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

(4)解释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
B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
C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
【答案】糖类化学奶油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手掌温度,在口腔中变成液体,在手掌中是固体 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表可知,该巧克力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糖类,100g中含有59.5g。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根据图可知,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奶油约为20,其他固体脂指数均大于20。

(4)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手掌温度,在口腔中变成液体,在手掌中是固体。

(5)
A、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说法正确;
B、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说明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说法正确;
C、根据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可知,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说法正确。

故选ABC。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

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

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

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

早在 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

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做漂白剂。

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

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

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 15 倍之多。

臭氧用于医用消毒。

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如表 1 所示。

表 1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
消毒效果消毒所需时间
(0.2mg/L)
二次污染
投资成本
(900m3设备)


可杀灭一切微生
物,包括细菌、病
毒、芽孢等
<5min
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
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约45万元


能杀灭除芽孢以外
的大多数微生物,
对病毒作用弱
>30min
刺激皮肤,有难闻气
味,对人体有害,有二
次污染、残留,用后需
大量水冲洗
约3~4万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臭氧的一点物理性质_________。

(2)处理饮用水利用了臭氧的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反应的微观实质是①_____,
②______。

(4)为了快速杀灭病毒,应选择的消毒剂是_____。

(5)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答案】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化学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臭氧 ABC
【解析】
【详解】
(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所以臭氧的一点物理性质是: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
(2)臭氧处理饮用水是利用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
(3)通过分析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4)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中臭氧所需时间少,快速杀灭病毒;
(5)A、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故正确;
B、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由氧气制得臭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臭氧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所以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
制,故正确。

故选:AB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掌握臭氧消毒的过程。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有删改)
火炸药的绿色制造技术发展
以硝基化合物为代表的含能材料是火炸药技术的基础,其传统的制造工艺过程会产生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废酸和废水,环境污染严重,治理费用高,因此火炸药原材料组分传统制造工艺需要进行绿色化和低成本改进,以及积极开发含能材料的绿色合成工艺。

硝基含能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是火炸药原材料制造技术中最新颖的前沿研究领域,是一种真正绿色合成路线。

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硝化技术是用N2O5作为绿色硝化剂,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如何制备N2O5和怎样实现N2O5硝化工艺。

研究的N2O5制备方法主要有半渗透膜电解法和臭氧氧化法:
(1)半渗透膜电解法是在电解池内用特制的半渗透膜隔开两个电极,电解无水硝酸而生成N2O5;
(2)臭氧氧化法是将浓度5%﹣10%的臭氧与氧气的混合物和N2O4进行气相反应生成
N2O5。

试验的N2O5硝化工艺主要有2种:
(1)用N2O5﹣HNO3﹣N2O4作硝化剂进行硝化;
(2)用N2O5和无水HNO3于液态二氧化碳中进行硝化。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了用DADN原料在N2O5﹣HNO3体系中绿色硝解制备HMX.以DADN为原料,不同硝解方法的优缺点比较见表:
火炸药的安全使用知识有:防止炸药受热、火焰引起的爆炸;按炸药使用温度使用,不要超过温度条件;禁止长时间阳光照射;禁止电焊、气焊、气割作业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涉及到的下列物质:P2O5、HNO3、O3、NH4NO3、N2O4中,不包括的物质类别是
_____(填序号)。

A 单质
B 氧化物
C 酸
D 碱
E 盐
(2)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硝化技术是用_____作为绿色硝化剂。

(3)如表中,以DADN为原料,不同硝解方法比较中,P2O5和HNO3需大大过量,腐蚀性大的硝化体系是_____。

(4)火炸药的安全使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_____。

(原文已有方法不能重复,任答一点)【答案】D N2O5 P2O5﹣HNO3远离火源
【解析】
【详解】
(1)P2O5属于氧化物;HNO3属于酸;O3属于单质;NH4NO4属于盐;N2O4属于氧化物,所以没有碱;
(2)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硝化技术是用N2O5作为绿色硝化剂;
(3)由表中的收率和缺点可以看出P2O5﹣HNO3属于腐蚀性大的硝化体系;
(4)防止火药爆炸要远离火源。

7.(1)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

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苯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苯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
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作氧化剂,燃烧尾气由氮气和水蒸气组成。

试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粮食作原料酿酒时,往往发现制得的酒酸,这是因为酒精(C2H5OH)在酶的作用下与空
气中的氧气作用,生成了醋酸(CH3COOH)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为
_________。

【答案】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可燃性苯+氧
气u u u u u u u u u r
点燃
二氧化碳+水联氨+四氧化二氮
u u u u u u u u u r
点燃
氮气+水乙醇+氧气
u u u u u u r

醋酸+

【解析】
【详解】
苯的物理性质有: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苯的化学性质有: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可燃性;
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文字
..表达式:苯+氧气u u u u u u u u u r
点燃
二氧化碳+水。

(2)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在四氧化二氮中燃烧反应氮气和水蒸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联
氨+四氧化二氮u u u u u u u u u r
点燃
氮气+水;
用粮食作原料酿酒时,往往发现制得的酒酸,酒精在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生
成了醋酸和水的文字
..表达式为:乙醇+氧气u u u u u u r

醋酸+水。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我们能为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些什么呢?可以将生活垃圾分类,把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别投入相应的垃圾箱。

其实,还可以把厨余垃圾中的鲜垃圾用来制作“环保酵素”。

制作方法:按1:3:10的比例将红糖、鲜厨余(水果皮、菜叶等)、水混合装入桶中,盖盖发酵3个月,过滤出液体,得到环保酵素。

环保酵素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防城港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生长中的芥菜残留农药进行了研究。

首先检测喷洒农药2小时后初始附着量,然后分四组分别喷洒:清水,1:200、1:300、1:400(环保酵素和水的体积比,下同)的酵素液,检测96 h后3种农药降解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我国是农业大国,施用化学肥料是保证粮食高产、稳产的一种重要措施,但与此同时,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

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研究人员分别用1:250、1:500、1:750、1:1000的酵素液(每周施浇3次)对土壤中有机质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制作环保酵素,过滤液体时,常采取的工具是______。

(2)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3)红糖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 12H 22O 11,其相对分子质量是342,计算式为______。

(4)四组实验中,对芥菜中残留农药降解作用最好的是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环保酵素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B 施浇环保酵素到第7周,土壤改良效果最佳
C 环保酵素浓度越大,土壤改良效果越好
【答案】纱布(或滤网等) 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 12×12+1×22+16×11 1:300的酵素液 AB
【解析】
【详解】
(1)生活中制作环保酵素,过滤液体时,常采取的工具是纱布或滤网等。

(2)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

(3)红糖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 12H 22O 11,其相对分子质量是342,计算式为:
12×12+1×22+16×11。

(4)观察图示可知,四组实验中对芥菜中残留农药降解作用最好的是1:300的酵素液。

(5)A 、观察研究结果,环保酵素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有一定的效果,故A 正确; B 、观察图示可知,施浇环保酵素到第7周,土壤改良效果最佳,故B 正确;
C 、观察图示可知,1:750比1:1000的酵素液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好,故C 错误,故选AB 。

9.据报道:一家政服务人员在清洗抽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84消毒液”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 ,其中Cl 的化合价为_____。

次氯酸钠(NaClO ) 与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氯气。

请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 目前市场上的洁厕剂大多为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盐酸、稀磷酸等),具有腐蚀性。

下列物体中,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的是_____。

A 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CaCO 3)
B 釉面砖(釉面的主要成分是SiO 2)
C 不锈钢管
(3)洁厕剂中的稀盐酸可用来除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白醋、柠檬酸溶液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因为白醋、柠檬酸溶液、盐酸中都含有_____(填离子符号)离子。

【答案】+1 22NaClO+2HCl=NaCl+H O+Cl A 2332Fe O +6HCl=2FeCl +3H O H +
【解析】
【详解】
(1)次氯酸钠(NaClO ) ,其中钠元素的常规价态为+1价,氧元素的常规价态为-2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