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模拟试题带答案(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A.文明名称
B.出现时间
C.著名人物
D.文明代表
2.英国历史学家彼德·弗兰科潘指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速度和广度令人难以置信,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尽管常常被人们忽视他留在身后的巨大遗产以及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

这段话说明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B.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C.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征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
3.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

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

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
A.丝绸之路B.郑和下西洋
C.希波战争D.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4.从“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可以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A.希腊的繁荣B.罗马共和国统治C.罗马帝国的扩张D.雅典民主政治5.哲学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

“他将思考转向人类社会,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

”这位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德谟克里特C.柏拉图D.苏格拉底
6.拜占庭帝国颁布了一部巩固奴隶主统治地位的法典,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该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唐律疏议》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7.阿富汗境内的巴米扬大佛包含希腊化的造像元素,这应该与下列哪位人物的历史活动有间接关联
A.伯里克利B.亚历山大C.胡夫D.查理大帝
8.希腊的建筑艺术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 ) A.寺庙B.神庙C.宫廷D.水利
9.《荷马史诗》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是
A.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B.阿拉伯帝国民间故事集
C.古希腊的著名悲剧代表作品D.研究法国城市兴起的史料
10.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廷帝国
11.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是学习历史的要求之一,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到2019年相距的年限是
A.2047年
B.2046年
C.2045年
D.2044年
12.图象史料在证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如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一组图象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古代希腊文明B.古代日本文化
C.古代罗马法制D.古代阿拉伯文明
13.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

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

该“法典”指的是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14.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④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东罗马帝国15.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伯里克利在演说中曾自豪地宣称:“雅典是希腊的学校。

”与他自豪的原因无关的是( )
A.经济繁荣B.帝国庞大C.民主政治D.文化昌盛
16.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

”由此推断,该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A.毁灭了东西方文化B.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17.下图疆域图所表示的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8.“希腊建筑是一切艺术的研究起点”。

下列选项中属于古希腊建筑的是
A.
B.
C.
D.
19.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

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

根据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
A.4人B.3人C.2人D.1人
20.将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推向最高峰的政治家是
A.梭伦B.伯里克利C.屋大维D.亚历山大
21.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古代亚非文明B.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近代科学的发展D.希腊神话22.“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

”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23.《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颁布于
A.罗马共和国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东罗马帝国时期
D.西罗马帝国时期
24.为夺取地中海霸权,罗马迅速扩建海军,并发明了新的海战技术装备——接舷吊桥。

在公园前260年的米拉海角战和公元前356年的埃克诺姆斯角海战中,大败迦太基舰队,随后乘胜登陆北非。

以上战事发生在()
A.希波战争期间B.亚历山大东征期间 C.布匿战争期间D.罗马帝国时期25.下列法律文献中不属于《罗马民法大全》的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理概要》
C.《十二铜表法》
D.《新法典》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产生了一些小国。

它是大河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古埃及文明代表是金字塔。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尽管常常被人们忽视他留在身后的巨大遗产以及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可知,此内容强调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征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率军东征,他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从而建立起一个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所以该同学学习的是亚历山大东征。

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都是从中国出发的;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

所以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可知与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有关,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过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控制了元老院,故B正确;AD与古希腊有关,故AD错误;凯撒死后,屋大维掌握政权,建立罗马帝国,故C错误。

故选B。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

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

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创造和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等,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该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制定的法律;《唐律疏议》是中国唐朝时期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

所以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选D。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巴米扬大佛包含希腊化的造像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文化贸易的联系,经这一途径,希腊和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8.B
解析: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

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

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B项符合题意。

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成了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故选A。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所灭;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与公元年份相距时间公式为两数相加再减1,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建立的,27+2019﹣1=2045.因公元前1年和公元1年只相隔一年,但1和﹣1之间的相隔数有0,而纪年法没有0年,故需要减去这个1。

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公元前与公元年份相距时间的换算是公元前与公元年份相距时间公式为两数相加再减1。

12.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被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

所以古代希腊文明与图片主题相符,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

13.C
解析:C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制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法典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北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情形。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④395—47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因此④处应填写的是西罗马帝国。

选项C符合题意;A.罗马共和国是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B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395年;D东罗马帝国是395年—1452年。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雅典是古希腊诸城邦中最繁盛的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顶峰,但雅典是一个城邦,不是一个帝国。

ACD叙述正确,故选B。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方,而东方文化也逐渐渗入到了到希腊文化之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地中海是这个国家的内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国家是罗马帝国。

公元前1世纪,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后,发动多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

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

它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建筑富丽堂皇,其艺术特色最主要体现在古希腊神庙。

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共和国首都雅典卫城,在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这就是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又名巴特农神庙。

古希腊神庙融入了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并对欧洲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是帕特农神庙故,D符合题意,ABC项均不是古希腊的建筑,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雅典的民主制度中,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有民主权利,未成年人、女性、外邦人、奴隶均没有民主权利,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民主投票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掌握,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2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雅典在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故B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为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推向最高峰奠定了基础,故A不合题意;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皇帝,与题干无关,故C不合题意;亚历山大是马其顿国王,与题干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21.B
解析:B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作,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罗马竞技场属于古罗马建筑,因此四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B正确,CD排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属于古代西方文明,不属于亚非文明,A排除。

故选B。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与汉朝时期的中国并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亚历山大帝国是在公元前4世纪,不符合题意;选项C西罗马帝国,是在395年由罗马帝国分裂而成,不符合题意;选项D法兰克王国,是在481年建立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也是第一部可以按律量刑的法,是古罗马固有习惯法的汇编,它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

许多世纪以来,《十二表法》被认为是罗马法的主要渊源。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战争是古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争,选项C符合题意;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排除A;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排除B;布匿战争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不是罗马帝国时期,排除D。

故选C。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欧洲法学的渊源,不属于《罗马民法大全》,故C符合题
意;《查士丁尼法典》、《法理概要》、《新法典》属于《罗马民法大全》,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