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暮江吟》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暮江吟》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生字词,掌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习生字词,掌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运用诗句描绘自然景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江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景的印象和情感。
2.学习生字词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注意读音、书写和词义。
学生自主练习,互相纠正。
3.朗读与背诵
教师示范朗读《暮江吟》,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巡回指导。
4.理解意象与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瑟瑟”、“半江瑟瑟半江红”等。
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5.课堂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创作与分享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诗句描绘自然景物,发挥创意。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8.作业布置
背诵《暮江吟》,巩固诗句。
观察自然景物,运用诗句描绘,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学生在讨论、分享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耐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作业布置旨在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
1.学生对《暮江吟》的理解和背诵程度。
2.学生运用诗句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4.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程度。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重点补充
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中感受到什么景象?”
学生回答:“我看到了夕阳下的江面,一半是波光粼粼,一半是晚霞映照。
”
教师引导:“很好,这就是诗中的意象。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用‘瑟瑟’来形容江水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是风吹过江面,水波荡漾的感觉。
”
2.学习生字词:
教师指着生字词卡片问:“谁知道‘暮’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暮就是傍晚,天快黑的时候。
”
教师继续问:“那‘吟’字呢?”
学生回答:“吟是吟诵的意思,也可以指诗人的吟咏。
”
二、教学难点补充
1.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我觉得他可能是在欣赏美景,心情很放松。
”
教师追问:“那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呢?”
学生回答:“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
2.运用诗句描绘自然景物:
教师提出任务:“请大家尝试用诗句描绘一下我们学校的校园景色。
”
学生尝试创作:“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正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教师评价:“很好,你运用了诗句来描绘我们熟悉的校园,这样的创作很生动。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创作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要因材施教,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耐心引导,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2.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尤其是内向或者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仍要以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为主,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4.对于生字词的教学,教师应注重趣味性,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故事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避免单一的朗读和书写。
5.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量要适中,避免过多或过难,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教学评价要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背诵和默写,还可以通过创作、表演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