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发绣:奇丽的生命艺术符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台发绣:奇丽的生命艺术符号
赵峰旻陆志祥
“青丝渐绾玉搔头,簪就三千繁梦。

”云鬓高绾,秀发如烟,美人倚窗,对镜梳妆,一幅多么生动有趣的画面。

头发作为人类始初的崇高信物,融入爱的内涵,传递着生命信息符号,成为一种象征,一份承诺,有了某种神秘的诱惑力。

用它制成东台十大名片之一的东台发绣,让我们看到了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东台发绣最为原始的面目。

发绣源于唐而兴于宋,北宋徽宗年间,曾专门在宫中设绣画专科。

如今英国的大英博物馆,还收藏着南宋赵构之妃刘安发绣《东方朔像》。

清《绣考》中记载:唐海陵西溪发绣阿弥陀佛……西溪古集镇乃东台之根。

唐代曾是全国最大的盐场之一的东台西溪,乃发绣的发祥地。

而在唐代,西溪商业繁荣,佛教兴盛。

据说,信女们为了表达对佛的虔诚,纷纷剪下长发绣成“阿弥陀佛”的字样,尔后在佛像前虔诚地跪拜。

一时间,民间青年女子为表达对爱情的忠贞,纷纷效仿,从头上剪下青丝,灯前月下,飞针走线,绣上情郎喜欢的花鸟虫鱼。

古人对于头发向来敬重,成就一件发绣作品的往往是信念、信任,而远非绣工针法这么简单。

东台发绣所用头发非少女秀发概莫能绣,特别是传统中国画、中国山水画、中国书法、人物画像、动植物写意等。

因其用材的奇特,工艺的精湛,风格的典雅,融合了书、画、印、染、绣、织、装裱于一体,仅针法就运用滚、施、缠、套、接、切、扣、虚、实等数十种,达到平、齊、细、密、匀、薄、和、顺、光等最佳艺术境界,从而以秀、奇、俊、丽而被誉为“天下一绝”。

那些富有东方艺术气息的双面绣,那些湿润光泽的毛发,在绣女的指间,缤纷上场,让人有一种轻触微温的感觉。

反映水乡生活题材的双面绣,一块丝帛的两面绣出两种不同动物,水墨画一般,设色繁复,品质润洁,情节和赋色也有着自己的个性思想。

绣女们用自己的青丝,将智慧荣耀和一生的梦想都绣在上面,光线与色彩顺延,有一种延伸的阅读感。

被誉为西溪“盐仓三绝”的东台发绣艺术,在历经朝代风云、战火洗劫之后,到了清末民初,几近衰绝。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台工艺厂的一帮师傅、一群“下放”到盐阜地区的苏绣艺人,加盟东台工艺美术厂,让东台发绣柳暗花明。

一幅巨幅名画《清明上河图》,让东台发绣蜚声海内外;一幅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力作绣成的《富春山居图》,问鼎全国最高奖项———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长卷《姑苏繁华图》,以浓墨重彩写尽康乾盛世古城苏州的繁华,在全国工艺刺绣大赛上获得金奖。

《长江三峡全景图》《八十七神仙图》等一大批发绣长卷,像清亮的长调破空长啸,为世人瞩目,成为东台的一个文化符号,也为这水乡秀色淡抹上一些神奇的色彩。

(责编冯春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