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陈情表试题苏教版必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情可待成追忆
如泣如诉
陈情表
一、根底夯实
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夺取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当:担任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
薄.西山薄:迫近
解析:A 夺:改变。
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解析:C C项,都是连词,因为。
A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构造助词,的;B项,介词,比/介词,给;D项,动词,担任/副词,应当。
3.以下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职.郎署
日.薄西山
上.报
犬马
..怖惧之情
解析:A B、C、D三项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
A项,“职〞为名词作动词,意为“担任〞。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欲苟顺私情,那么告诉
..不许。
奔驰
..,那么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幸运
..,保卒余年。
解析:D D项,“幸运〞指由于偶尔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与现代汉语一样。
A项,古义,报告申诉;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B项,古义,赴京就职;今义,快速奔跑。
C项,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5.以下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
解析:C 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6.以下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作者表达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独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朗朗上口,亲切自然。
解析:A “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错。
应是祖母生病在床。
7.以下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服丧一年。
功,分大功和小功。
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服丧的长短可说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B.“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从汉武帝开场,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存。
C.“郎中〞是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时为宫中的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时为尚书曹司的长官。
D.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那么是免去官职之意。
“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解析:D “除〞是拜官授职。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译文:
(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幸运,保卒余年。
译文:
答案:(1)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端水送药,从来就没有废止而分开过她。
(关键点:被动句“夙婴疾病〞“蓐〞“废离〞)
(2)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满足我微缺乏道的心愿,或许刘氏可以幸运地安度残年。
(关键点:“矜愍〞“听〞“庶〞)
(1)?陈情表?中抒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深意重、感人至深的句子是:
“, ; ,。
〞
(2)?陈情表?中通过比照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
, , , 。
〞
(3)?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
〞
答案:(1)臣无祖母无以致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3)臣生当陨首死当
结草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那么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那么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
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
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
②烝烝:zhēng zhēng,热切的样子。
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解析:B 解答此类题,可用排除法,如“从事〞为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项;“弗之劾也〞的主语为“司隶〞,排除A项。
11.以下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表达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大方,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B.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
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那么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解析:A “言辞大方……直接坦率〞有误,应为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容许了他的恳求。
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说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
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解析:D “说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
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
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那么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译文: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译文:
答案:(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像对待教师一样侍奉谯周,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师〞“方〞为关键点)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程度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导就要详细琐碎。
(“敌〞“碎〞为关键点)
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
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
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致忧思成疾。
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出名。
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
(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像对待教师一样侍奉谯周,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
屡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
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
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承受任命。
于是上奏章说: “臣子因命运不好,年幼遭遇不幸……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后也当结草报恩。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
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
〞张华问其中的缘故,答复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
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
〞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导为什么那么详细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程度高的人)互相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适宜琐碎详细。
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程度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导就要详细琐碎。
〞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顿。
〞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慎重,没有弹劾他。
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时机,心怀怨恨。
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
(当官的人)皇宫中假如没有有势力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
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
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三、诗歌鉴赏
(2021·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庄严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
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
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
根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可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之材。
E.作者成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
完成。
解析:BE 此题考察赏析诗歌的才能。
B项,“奋勇争先、一往无前〞错,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
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光、一往无前〞。
E项,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
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
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
“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解析:此题考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才能。
答题格式:手法+解析+感情(主题)。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