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邵阳市区重点名校初三联考化学试题(联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湖南邵阳市区重点名校初三联考化学试题(联考)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髙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髙铁酸钾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
4K2FeO4Δ
2X+4K2O+3O2↑,则X的化学式是
A.Fe B.FeO C.Fe2O3D.Fe3O4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的稀释
B.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C.证明某化肥是铵态氮肥
D.称量NaOH固体
3.铁酸锌(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取氢气。
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0 B.+2 C.+3 D.+6
4.区别下列物质方法可行的是
A.用消石灰区别NH4NO3和CO(NH2)2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盐酸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别一氧化碳与甲烷D.用导电性实验区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5.物质的用途既与化学性质有关又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金刚石:切割玻璃B.二氧化碳:灭火
C.活性炭:净水剂D.氦气:多用途电光源
6.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移走蒸发皿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D.闻药品气味
7.安庆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和安庆地方特产相关的事物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潜山舒席B.
胡玉美蚕豆酱
C.雪木画D.
小磨麻油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SO2
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一定属于纯净物
D.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能给水提供养分,建议大量使用
9.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10.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
C.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D.该实验操作是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11.“”、“”、“”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氧化物的微观示意图为A.B.C. D.
12.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
13.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氮气
1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等质量块状或粉末状的CaCO3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C.探究加MnO2与不加MnO2对等质量、质量分数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
15.下列各组鉴别或除杂所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A.区分氧气与氮气一一用燃着的木条
B.鉴别羊毛线和腈纶线一一手感法
C.除去CO2混有的CO一一通入氧气中点燃
D.鉴别硝酸钾和尿素一一用熟石灰粉末研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分析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在10℃时将25g甲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够观察到_____,由此可知,
此状态下该溶液是饱和溶液;P点为30℃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欲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除可采用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加入一定量甲之外,还可采取用的方法是_____;若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全部回收甲物质,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化学活动小组围绕磷燃烧的化学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①表1实验记录
实验目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
实验装置见装置1
现象(证据)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则上表1中的“现象(证据)”栏目应填___________(可多选)。
A.产生白雾B.放出热量C.产生五氧化二磷D.瓶内水面上升约1/5
②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交流,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改用放大镜聚光引燃会更合理
B.铁丝燃烧产生固体Fe304,用铁丝代替白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白磷(过量)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看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白磷燃烧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的原因是怕冷水进入集气瓶使集气瓶破裂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乙同学将装置1改装为装置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②调节仪器,称量整个装置的初始质量,将胶塞上的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灼烧,迅速塞紧瓶塞,重新把装置进行称量,质量为(不考虑气球带来的浮力)。
实验结束之后,发现反应后质量减少(),同学们分析原因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装置漏气B.白磷量不足C.气球破损D.没冷却到室温就称量燃烧条件的探究
丙同学用装置3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白磷的着火点为40℃)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ⅠⅡⅢ
实验操作
将白磷浸入40℃
的热水将白磷浸入40℃
的热水,通入氧气
将白磷浸入冷水
中,通入氧气
实验现象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分析:对比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Ⅰ”“Ⅱ”“Ⅲ”),可知可燃烧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活动(1)(2)(3)中共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8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下列各组药品中,能够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_____(填字母)。
A Fe、CuSO4溶液、Ag
B 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C Fe、Cu、AgNO3溶液、稀盐酸
D FeSO4溶液、CuSO4溶液、Ag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粒,将30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1010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0.040.040.02
①写出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并计算所用锌粒的质量_______。
(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
②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图像。
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某班学生对氯气的制取、性质进行如下探究:氯气(C1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制取氯气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同时还生成氯化锰(其中锰元素显+2 价)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室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最佳收集装置是____(填序号)。
氯气的性质实验步骤:I.用锌粒和稀硫酸在A装置
中制取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II.先____,然后再点燃氢气,观察到淡蓝色火焰,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III.将燃着的氢气导管缓缓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乙中,观察到氢气继续燃烧并产生苍白色火焰。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甲乙实验反思:小星发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乙瓶口上方有大量白雾,你认为产生白雾的可能原因是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则2X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D
【解析】
A、浓硫酸的稀释,需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A正确;
B、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越浑浊,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
B 正确;
C、熟石灰与铵态氮肥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可以通过该现象证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C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而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称量时应该使用烧杯或者表面皿称量。
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
解: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2x+(-2)×4=0,则x=+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故选:C。
4、A
【解析】
A、NH4NO3与消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O(NH2)2不能,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与盐酸分别显中性、酸性,均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与甲烷燃烧均产生蓝色火焰,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均能导电,用导电性实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
5、B
【解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
A、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其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灭火,利用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
C、活性炭:净水剂,利用其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
D、氦气:多用途电光源,是其在光的照射下发出色光,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
故选B。
6、D
【解析】
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7、B
【解析】
A、潜山舒席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胡玉美蚕豆酱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雪木画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小磨麻油的磨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8、A
【解析】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分析;
C、根据软水和硬水的定义分析;
D、根据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详解】
A、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能污染空气,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SO2,故A正确;
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天然水中硬水、软水都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应禁止使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由多种物质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软水和硬水都含有多种物质,只是含有杂质的多少不同,故都是混合物。
9、D
【解析】
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是化学常用的有效方法。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铝制品比铁制品更不容易锈蚀,故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均为稳定结构,例如氖氩原子等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故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D正确。
点睛∶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铝不易生锈。
10、C
【解析】
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呈现酸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故不符合题意;
C、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呈现碱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故符合题意;
D、坐标的pH变化是由小于7到大于7的过渡,因此进行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C
【解析】
A、A图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B图中该物质有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C图中该物中只含有2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D图中含有两种物质的微粒,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A
【解析】
A、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
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D、糖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故选A。
点睛: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
13、A
【解析】
A、一氧化碳有毒性,易使人中毒,故正确;
B、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不会使人中毒,但是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易使人因窒息而死亡,故错误;
C、甲烷是无毒的气体,故错误;
D、氮气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故错误。
故选A。
14、C
【解析】
A、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B、粉末状碳酸钙和盐酸反应速率大于块状的,对应图象斜率要大,同时由于碳酸钙质量相同,二者图象的终点也相同,故选项图象正确。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C。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5、A
【解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入氧气中,燃着的木条不熄灭,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入氮气中,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分氮气和氧气,符合题意;
B、腈纶具有独特的极似羊毛的优良特性,手感松软,膨松性好,有较好弹性,手感与外观都很象羊毛,因此有“人造羊毛”之称,不能用手感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和尿素均不能和熟石灰反应,不能用熟石灰粉末研磨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有一些甲没有溶解降低温度降温结晶
【解析】
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基本不变。
【详解】
(1)10℃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在10℃时将25g甲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只能溶解20g,能够观察到有一些甲没有溶解,由此可知,此状态下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2)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P点为30℃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欲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除可采用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加入一定量甲之外,还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3)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若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全部回收甲物质,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BD AC 托盘天平AC 白磷不燃烧ⅡⅢ4P+5O22P2O5
【解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
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①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白磷燃烧时产生白烟,放出热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瓶内水面上升约1/5,故选BD;
②A、改用放大镜聚光引燃会更合理,能防止污染,减小误差,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用铁丝代替白磷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C、白磷(过量)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看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正确;D、白磷燃烧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卡的原因是怕影响进入水的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于总容积的五分之一,错误。
故选AC;
(2)①乙同学将装置1改装为装置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的仪器是托盘天平。
②只要在密闭系统中反应,称量反应前和反应后都是相等的,如气密性不好,生成物若丢失,就可能称量偏小,故选AC;
(3)①实验记录:将白磷浸入冷水中,通入氧气,白磷不燃烧;
②实验分析:Ⅱ和Ⅲ都与氧气接触,Ⅱ中白磷放在热水中,Ⅲ中白磷放在冷水中,Ⅱ中白磷燃烧,Ⅲ中白磷不燃烧,
对比Ⅱ和Ⅲ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探究活动(1)(2)(3)中共同的反应是磷与氧气在点燃时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方程式是4P+5O 2
2P 2O 5。
18、4Al+3O 2=2Al 2O 3 ABC Zn+H 2SO 4=ZnSO 4+H 2↑ 3.25g
【解析】
(1)根据题干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 、Cu 、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详解】
(1)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l+3O 2═2Al 2O 3;
(2)A 、Fe 与CuSO 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Ag 与CuSO 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Cu >Ag ;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正确;
B 、Cu 与AgNO 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Cu 与FeSO 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 >Cu ;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正确;
C 、将铁和铜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均发生反应,证明铜、铁位于银的前面,将铁和铜加入稀盐酸中,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铜不和稀盐酸反应,说明铁在氢前,铜在氢后,由此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正确;
D 、Ag 与FeSO 4溶液、CuSO 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银,铜>银,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错误。
故选ABC 。
(3)①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 2SO 4 ═ZnSO 4+H 2↑;根据前两次都是生成0.04g 氢气,而第三次只生成0.02g 氢气,说明金属已经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04g+0.04g+0.02g=0.1g ,设锌的质量为x 2442Zn +H SO Zn?SO +H =652x 0.1g
↑
652
=
x0.1g
,x=3.25g
②根据图表选点:10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0.04g,20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0.08g,锌完全反应生成0.1g氢气,需硫酸的质量在20g到30g之间,此时为拐点,之后无氢气生成,所画的线应该为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据此画出如图:
注意第(3)根据前两次都是生成0.04g氢气,而第三次只生成0.02g氢气,说明金属已经完全反应,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锌的质量。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Cl2+H2O=HCl+HClO MnO2+4HCl 加热
MnCl2+2H2O+Cl2↑ C F Zn+H2SO4=ZnSO4+H2 ↑检验氢
气的纯度2H2+O2 点燃
2H2O H2+Cl2
点燃
2HCl 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在
空气中漂浮形成白雾
【解析】
[查阅资料]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l2+H2O=HCl+HClO。
[探究一](1)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水和氯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MnO2+4HCl 加热
MnCl2+2H2O+Cl2↑。
(2)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择固液加热发生装置,故填C;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且氯气有毒性,所以收集氯气选择装置F,故填F。
[探究二]I、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Zn+H2SO4=ZnSO4+H2 ↑。
II、点燃或加热不纯的氢气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故填检验氢气的纯度;
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 点燃
2H2O 。
III、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H2+Cl2点燃
2HCl;
氢气与氯气燃烧后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挥发,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在空气中漂浮形成白雾,故填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在空气中漂浮形成白雾。
制取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被收集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