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PDCA案列分析
ICU危急值管理的PDCA循环
![ICU危急值管理的PDCA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7d9d6f6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8.png)
重症医学科危急值管理的PDCA 循环时间周期: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 3月31日 1 P: 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整改目标:1。
1 存在问题: 抽查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 12月31日50份危急值相1。
2 归因分析:科室组织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全科成员参与,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分析发生危急值管理缺陷的原因如下:1)科室管理存在缺陷,缺乏严格规范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科主任监管力度不够,科室医疗小组缺乏监管.2)科室相关培训力度弱,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意义,报告处置流程不熟悉。
3)缺乏奖惩机制,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管理不重视。
4)危急值处理不及时,无追踪复查.1。
3 整改目标:危急值的处置情况合理规范. 2 D :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2.1 规范危急值管理流程:值班护士接危急值报告后及时登记,依次汇报值班医生、管床医师、科主任;医师接危急值报告后及时签字确认,并根据情况作出处理,必要时需请会诊。
认真做好医患沟通,及时将处置情况进行病程记录(危急值病程记录),同时在病程记录中要反映后续病情变化及处置情况。
2.2 加强危急值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
2。
3 科室组织医疗小组长进行各小组间相互督查。
2。
4 建立奖惩机制每月对危急值的管理进行考评不规范处置1例扣款100元。
完成好的医师每人奖励50元。
3 C: 检查执行效果抽查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50份危急值相关病历,检查危急值经过前期整改危急值登记无医生签字及病程记录中无处置情况明显改善,但病程记录中无追踪,无沟通记录,未执行会诊制度有所改善仍存在一定缺陷。
采取措施:1 继续加强培训工作2 继续加强科室监管力度3 优化危急值报告流程‘4 熟悉信息化下危急值的处置流程。
危急值PDCA管理
![危急值PDCA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ce8a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f.png)
医技沟通不到位 不重视
医护沟通不到位
护士
医生
.
危急值 落实不到位
Plan阶段 原因分析
检验科: 检验人员对危急值界限值不清楚,异常即报告,导致 医务人员工作不便,对报告的危急值不引起重视。
护理人员: 部分年轻护士不了解危急值含义,对“危急值”重 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欠缺,接到危急值未及时报告医生;报 告了医生,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没有及时处理的意识。
对“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掌握不透彻。 医院: 信息化建设不完善,比如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不能在电
脑上查询,导致危急值电话报告较多。。
.
Plan阶段 目标计划
根据所分析的原因制定整改的目标和计划 医护人员掌握相关危急值范围, 掌握危急
值处理流程。 医护人员严格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
.
Do阶段
召开科室会议, 医务人员重视危急值报告 制度;
.
Action阶段
危急值管理较前得到明显改善; 加强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学习, 重点在加
强流程、项目范围的学习。 强调处理记录及时性及完整性。。
.
危急值报告制度PDCA
时间
2014.52014.6
2014.7
2014.72014.8
2014.8
P-PLAN D-DO
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制定目标, 计划
分值
现场 考核
1.现场抽查医师及护士一名,考核危机值处理流程的操作情况,不知晓, 或操作错误的扣20分 2.考核上级医师是否及时给与指导和处理。如未能及时处理扣登记本填写完整、规范, 没有漏项, 通知医生及时, 医生处理及时, 所有危急值处理
均有记录, 但记录内容欠缺, 未在6小时内及时 记录。 对工作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进行随机 抽查, 大部分能熟悉, 个别人员对流程有模糊及 没掌握。部分未掌握危急值范围。
危急值PDCA案例
![危急值PDCA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66465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4.png)
危急值PDCA案例在医疗行业中,危急值PDCA案例是非常常见的。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为例,具体介绍危急值PDCA案例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案例背景:在医疗机构进行的一次研究中,发现患者的其中一种罕见病在该机构的诊断率呈下降趋势。
经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负责该病种诊断和治疗的医生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导致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比较多。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医疗机构决定采取危急值PDCA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PDCA实施过程:1. 计划阶段(Plan):在该阶段,医疗机构首先召集了相关科室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会议,明确了改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针对该病种,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并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执行阶段(Do):在该阶段,医疗机构根据制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对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医疗机构还对该病种的相关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确保能够更好地支持诊断和治疗工作。
3. 检查阶段(Check):在该阶段,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行,对改进后的流程和设备进行了检查和评估。
通过回顾病例和患者反馈,发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显著下降,病例正确率大幅提高。
4. 行动阶段(Action):在该阶段,医疗机构对已经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调整。
经过讨论,决定将相关培训纳入医院的继续教育计划,以确保医生和护士能够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PDCA实施效果:通过危急值PDCA的实施,医疗机构显著提高了该罕见病的诊断率和治疗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估,发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和治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该案例的成功实施不仅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总结:危急值PDCA案例是医疗行业中常见的质量改进方法之一、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培训改进和监控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然而,要实施成功的危急值PDCA案例,还需要医疗机构的积极支持和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
紧急值报告程序PDCA案例分析
![紧急值报告程序PDCA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565a1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1.png)
紧急值报告程序PDCA案例分析引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紧急值报告程序的PDCA模型案例,介绍并分析该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有效性。
紧急值报告程序是一个关键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应对各类紧急情况,并改进业务过程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案例背景某公司在进行的一次重要项目中,突然发生了一个紧急情况,导致项目进展受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公司决定使用PDCA模型来制定紧急值报告程序。
分析与应用PDCA模型是一个经典的管理工具,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个阶段组成。
在紧急值报告程序的案例中,该模型可以如下应用:1. 计划(Plan)阶段:制定紧急值报告程序的目标和具体步骤,明确相关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执行(Do)阶段:按照制定的程序执行,并及时收集紧急情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3. 检查(Check)阶段:对紧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比较计划与实际执行的差距,并找出改进的空间。
4. 行动(Action)阶段: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采取相应行动,如调整程序、培训人员或修正相关流程,以确保类似紧急情况得到更好的处理。
效果评估通过应用PDCA模型,公司在处理紧急值报告程序的效果上取得了显著的改进。
首先,该模型帮助公司制定了一套完备的程序,明确了责任和流程,提高了应对紧急情况的效率。
其次,该模型强调了不断改进和研究的重要性,使公司能够及时修正和优化程序,尽量避免类似紧急情况再次发生。
结论紧急值报告程序PDCA案例分析表明,PDCA模型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管理工具,可用于改进各类业务过程和应对紧急情况。
通过逐步分析、评估和改进,组织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应急能力,并有效避免类似紧急情况的发生。
在今后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广泛地应用PDCA模型,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
缩短危急值处理时间PDCA
![缩短危急值处理时间PDCA](https://img.taocdn.com/s3/m/f3e9854b7fd5360cba1adb86.png)
DO阶段
实施措施
信息科:
完善信息系统,能通过网络系统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 (HIS系统内标注及桌面弹窗提示);同时通过短信系统向科 主任或医疗组长发出提醒
设备科:
加强设备维护,减少设备差错率
DO阶段
医务处组织危急值制度培训
DO阶段
医务处组织危急值制度考核试卷
DO阶段
危急值病历抽查(瑞美系统)
PLAN阶段 设立目标
目标:将危急值从发出至处置时间缩短在20分钟内。
1. 检验科发现危急值,5分钟内反馈至临床科室;
2. 临床护士接到危急值后,5分钟内通知值班或管床医生;
3. 床位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到危急值后,10分钟内查看患者并进
行处置。
20分钟 内完成
PLAN阶段 5W1H
WHAT 将危急值从发出至处置时间缩短在20分钟内
现状与原因 头脑风暴法
我院于第四季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后,由医务 处组织,包括医务处李先池主任、门诊部魏以璧主任、重症 医学科李茂琴主任、检验科牛国平主任、信息科胡广禄科长、 护理部孙海云组成质量改进小组,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
现状与原因 原因分析
信息科
信息化建设
科室质控员对危急值的处置情况进行检查并签名 (消化科危急值接收和处置登记本)
DO阶段
病历检查结果及反馈
DO阶段
危急值检查结果通报
DO阶段
信息科完善信息系统
DO阶段
科室QC小组组织学习、自查
效果评价:
CHECK阶段 2015年1-6月危急值处置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病例数
2015年1-6月,每月抽查50份危急值病例,危急值从发出 到处置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的病例数逐月上升。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PDCA案例分析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PDCA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46380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c.png)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PDCA案例分析分析本项目的监测目标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持续改进情况,时间跨度为XXXX年X月至XXXX年XX 月。
预期结果是该制度的质量能够持续改进。
然而,项目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医务人员对制度内容掌握不全面、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危急值漏登记、危急值报告时间未精确到分钟以及抢救记录过于简单等。
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包括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知识不重视、医师责任心不强、书写者责任心不强、上级医师未及时检查抢救记录、科主任不重视,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提高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降低危急值漏登记率、规范抢救记录的书写、完善核心制度管理奖惩办法、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个人绩效考核、加强科内病历质控力度等。
同时,还进行了在架病历质控检查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反馈给科室。
最终,数据追踪和效果分析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持续改进效果。
在XXXX年X月至XXXX年XX月期间,我们对医务人员对两项核心制度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了统计。
2.调查范围及方法本次调查的范围为XXX的全体医务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3.调查结果经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医务人员对两项核心制度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普遍较低。
4.问题分析造成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掌握程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如缺乏相关培训机会、忙于工作等。
5.解决方案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的掌握程度,我们建议加强培训和教育,以及通过各种方式提供方便快捷的研究途径。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相关政策宣传和解读。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分析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f782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8.png)
夜班医师负责。
执行(DO)
处理完毕后按要求书写危急值病程记录,由处理医 师负责。
6小时内 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 记录处理时间(记录到分钟)。
执行(DO)
3.追踪、复查:由主管医 师负责。
>30秒
高值 >30×109/L
>200g/L >1000×109/L
>60mmHg
≥6.0mmol/L >160mmol/L >22.2mmol/L >22.2mmol/L >654umol/L
“危急值” 管理背景
医院2015修订新版“危 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以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降低医疗风险, 。
03
建立“危急值”管理 奖惩机制,对违反相 关制度、流程的医护 人员进行处罚。
执行(DO)
1.接收“危急值”报告:由电脑班护士负责(夜班则由P1班或N班负责)。
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逐项记录, 不得有空白项。
接完电话后立即通知当班医师,并要求医师签名确认。
执行(DO)
2.处理病人:
加强医护危急 值处理培训;
03
危急值管理小 组加强监管;
04
落实奖惩 制度;
05
内审员加 强质控。
总结改进(ACTION)
经过整改运行,我科的“危急值”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医护人
员能严格按照“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危急值”报告流程开展
“危急值”管理工作。
1
20xx年危急值理抽查30例,未发现一例违规。
值班医生 未处理
漏接危急 值电话
危急值PDCA案列分析
![危急值PDCA案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f350ded4d8d15abf234e4a.png)
危急值P D C A案列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危急值”执行情况持续改进案列一、问题聚焦1、在月质控检查2018年3月医疗质量的活动中发现临床及医技科室在“危急值”该项核心条款中执行情况较差,出现问题有医技科室登记时间未精确到分,临床科室危急值病程记录中相关处置记录不详等多种问题;故于4月9日专项抽查一医技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抽查中发现:期间登记时间未精确,患者男女性别字母替代,不规范;危急值登记本中有涂改现象,较严重,字迹模糊不清楚;危急值登记本中漏项,无住院号(杜莎莎患者)等;遂立即要求该科室整改。
2、目前虽未造成医疗事故及严重后果、纠纷等,但存在极大的医疗风险;由上述执行情况来看,加强危急值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3、加强危急值管理的原因:1)、危急值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是指该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及早的干预及治疗;2)、我院自2015年制定危急值制度及危急值范围以来,并在逐渐强化危急值管理,努力以及时处理、高效服务、有效沟通为管理目标,来不断促进我院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二、针对上述危急值执行情况出现的问题,建立QC小组,QC小组成员如下:业务院长兼医务科科长刘耀辉担任QC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王登、李晓英、杨欧、康刚才、杨靖、王兴国、陈萍以QC小组通过PDCA进行持续改进。
三、PDCA循环:P(计划)(一)确立工作目标及整改措施:1、通过多种途径质量管理,加强危急值督查;2、针对危急值出现的问题制定不同层面的整改措施;(二)工作进度安排:1、问题查找阶段:2018年1月-2018年3月,医务科进行月质控检查,并对危急值执行情况较差的科室临时专项抽查;找出我院危急值问题薄弱环节。
2、汇总阶段:危急值问题汇总并进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3、实施阶段:4-6月根据整改方案进行持续改进、提高。
D(实施)按照工作进度安排,具体开展情况如下:1、为了解我院目前危急值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抽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3月90份,汇总问题及问题出现频率如下(见图一、图二、图三);图一图二问题份数占每月抽查总份数面积图图三2、根据以上检查数据及出现问题频率,目前我院在危急值主要存在的问题,现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见图四)。
运用PDCA循环降低危急值管理缺陷
![运用PDCA循环降低危急值管理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1e3acc0e58fafab069dc0281.png)
运用PDCA循环降低危急值管理缺陷率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I科刘坤背景:医疗服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医疗安全与患者安全。
“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是各级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主要内容之一。
美国 Lundberg于1972 年最早提出危急值的概念,根据实验检查结果异常可即时或先于患者临床症状判断病情,为临床医生诊治提供重要信息,从而赢得更充分的时间做到有的放矢,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通过检验检查化验单报告流程的重组与再造,保障患者化验单报告值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临床医生的诊治发挥最大效能。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也明确将“危急值报告制度”作为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一,要求各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均提及PDCA 循环质量管理工具,适用于医院质量、服务、安全管理等持续改进。
一、计划(Plan)(一)确定主题:运用PDCA循环降低危急值管理缺陷率(二)成立PDCA质量改进小组: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由临床医生、护士、医技科室等部门人员组成。
(三)制订活动计划:运用PDCA循环降低临床危急值管理缺陷率活动计划表见表1(四)现状分析: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回顾分析2016年 7-9月24例危急值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危急值登记不规范,登记内容不全,缺项漏项常见,无法将责任明确到人4例②医技科室漏报3例; ③护士通知不及时或不规范2例;④医生处理不及时5例;⑤或者处理后病程记录不及时记录或不记录10例。
2016年7-9月危急值管理问题饼图分析见图12016年9-12月危急值管理不良事件查检表表2不良项目数例次占比(%)累计百分比(%)记录不及时10 41.67% 41.67%医生处理不及时 5 20.83% 62.5%危急值登记不规范 4 16.67% 79.17%医技科室漏报 3 12.50% 91.67%护士通知不及时 2 8.33% 100%合计24 100%2016年9-12月危急值管理不良事件柏拉图图291.67%79.17%62.50%41.67%0%(五)根据目标值计算公式:目标值:由原来的24例下降到9例。
危急值PDCA案列分析
![危急值PDCA案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b04b531711cc7931b716d5.png)
“危急值”执行情况持续改进案列一、问题聚焦1、在月质控检查2018年3月医疗质量的活动中发现临床及医技科室在“危急值”该项核心条款中执行情况较差,出现问题有医技科室登记时间未精确到分,临床科室危急值病程记录中相关处置记录不详等多种问题;故于4月9日专项抽查一医技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抽查中发现:2018.01.05-3.28期间登记时间未精确,患者男女性别字母替代,不规范;危急值登记本中有涂改现象,较严重,字迹模糊不清楚;危急值登记本中漏项,无住院号(2018.27 2018.3.4杜莎莎患者)等;遂立即要求该科室整改。
2、目前虽未造成医疗事故及严重后果、纠纷等,但存在极大的医疗风险;由上述执行情况来看,加强危急值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3、加强危急值管理的原因:1)、危急值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是指该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及早的干预及治疗;2)、我院自2015年制定危急值制度及危急值范围以来,并在逐渐强化危急值管理,努力以及时处理、高效服务、有效沟通为管理目标,来不断促进我院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二、针对上述危急值执行情况出现的问题,建立QC小组,QC小组成员如下:业务院长兼医务科科长刘耀辉担任QC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王登、李晓英、杨欧、康刚才、杨靖、王兴国、陈萍以QC小组通过PDCA进行持续改进。
三、PDCA循环:P(计划)(一)确立工作目标及整改措施:1、通过多种途径质量管理,加强危急值督查;2、针对危急值出现的问题制定不同层面的整改措施;(二)工作进度安排:1、问题查找阶段:2018年1月-2018年3月,医务科进行月质控检查,并对危急值执行情况较差的科室临时专项抽查;找出我院危急值问题薄弱环节。
2、汇总阶段:危急值问题汇总并进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3、实施阶段:4-6月根据整改方案进行持续改进、提高。
D(实施)按照工作进度安排,具体开展情况如下:1、为了解我院目前危急值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抽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3月90份,汇总问题及问题出现频率如下(见图一、图二、图三);图一图二问题份数占每月抽查总份数面积图图三2、根据以上检查数据及出现问题频率,目前我院在危急值主要存在的问题,现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见图四)。
ICU危急值管理的PDCA循环
![ICU危急值管理的PDCA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c9b82c8f453610661fd9f439.png)
重症医学科危急值管理的PDCA循环时间周期: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1 P: 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整改目标:1.1 存在问题:抽查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50份危急值相关病历,检查危急值管理的执行情况:1.2 归因分析:科室组织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全科成员参与,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分析发生危急值管理缺陷的原因如下:1)科室管理存在缺陷,缺乏严格规范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科主任监管力度不够,科室医疗小页脚内容1组缺乏监管。
2)科室相关培训力度弱,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意义,报告处置流程不熟悉。
3)缺乏奖惩机制,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管理不重视。
4)危急值处理不及时,无追踪复查。
1.3 整改目标:危急值的处置情况合理规范。
管床医师、科主任;2.3 科室组织医疗小组长进行各小组间相互督查。
2.4 建立奖惩机制每月对危急值的管理进行考评不规范处置1例扣款100元。
完成好的医师每人奖励50元。
3 C:检查执行效果抽查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50份危急值相关病历,检查危急值管理的执行情况并与整改前对比:页脚内容3页脚内容4危急值登记无医生签字病程记录中无处置情况病程记录中无追踪无沟通记录未执行会诊制度4 A : 处理持续改进经过前期整改危急值登记无医生签字及病程记录中无处置情况明显改善,但病程记录中无追踪,无沟通记录,未执行会诊制度有所改善仍存在一定缺陷。
采取措施:1 继续加强培训工作2 继续加强科室监管力度3 优化危急值报告流程‘4 熟悉信息化下危急值的处置流程页脚内容5。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分析PPT课件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3b2f4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e.png)
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和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组建由儿科、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的协作团队,共同制定危急值处理方案,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定期召开跨学科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升危急值处理能力。
检查阶段(C)
定期对患儿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监测,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对治疗过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项治疗措施落实到位。
执行阶段(D)
按照治疗计划,对患儿进行规范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处理阶段(A)
总结治疗经验,分析治疗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应用于下一轮PDCA循环中。
经过规范治疗,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
治疗效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危急值之一,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PDCA循环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循环改进,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也是关键。
紧急处理
根据危急值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如输血、输液、使用急救药物等。
PART
02
PDCA循环在儿科危急值中应用
分析儿科危急值管理现状,找出问题原因,制定改进计划。
P(Plan)计划
按照计划实施改进措施,如优化流程、提高医护人员技能等。
D(Do)执行
对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评估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C(Check)检查
总结经验教训,将成功的经验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解决。
紧急指标报告制度PDCA案例分析
![紧急指标报告制度PDCA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35894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2.png)
紧急指标报告制度PDCA案例分析一、背景在组织管理中,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紧急指标的情况对于做出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组织对紧急指标的监控和应对能力,引入紧急指标报告制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
本文将通过PDCA (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案例分析,探讨紧急指标报告制度的有效性与影响。
二、案例分析某公司引入了紧急指标报告制度,以确保及时了解和处理重要指标异常情况。
具体流程如下:1. 计划:公司制定了紧急指标的监控方案,并将相关要求告知相关部门。
2. 执行:各部门按照监控方案进行数据收集和报告,同时设立了专门的紧急指标报告人员负责跟进。
3. 检查:公司内设监控小组对各部门提交的紧急指标报告进行审核和分析,了解异常情况的原因和影响。
4. 改进:根据检查结果,公司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异常情况,并将改进方案推广到其他部门或类似情况。
通过对该紧急指标报告制度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其带来的影响包括:1. 及时掌握异常情况:通过紧急指标报告,公司能够及时了解异常情况,避免出现进一步的损失和影响。
2. 快速决策和应对:紧急指标报告制度能够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公司快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应对措施。
3. 持续改进:通过PDCA的循环,公司不断优化紧急指标报告制度,提高对异常情况的监控和处理能力。
三、结论紧急指标报告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在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PDCA的应用,能够帮助公司及时了解和处理重要指标的异常情况,提高决策效率和应对能力。
因此,建议其他组织在管理中引入类似的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参考文献[1] 陈彦君. PDCA循环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企业管理学刊, 2018(6): 98-101.[2] 韩晶晶. 紧急指标报告制度研究. 战略研究, 2017(1): 105-1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执行情况持续改进案列
一、问题聚焦
1、在月质控检查2018年3月医疗质量的活动中发现临床及医技科室在“危急值”该项核心条款中执行情况较差,出现问题有医技科室登记时间未精确到分,临床科室危急值病程记录中相关处置记录不详等多种问题;故于4月9日专项抽查一医技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抽查中发现:2018.01.05-3.28期间登记时间未精确,患者男女性别字母替代,不规范;危急值登记本中有涂改现象,较严重,字迹模糊不清楚;危急值登记本中漏项,无住院号(2018.27 2018.3.4杜莎莎患者)等;遂立即要求该科室整改。
2、目前虽未造成医疗事故及严重后果、纠纷等,但存在极大的医疗风险;由上述执行情况来看,加强危急值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3、加强危急值管理的原因:
1)、危急值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是指该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及早的干预及治疗;
2)、我院自2015年制定危急值制度及危急值范围以来,并在逐渐强化危急值管理,努力以及时处理、高效服务、有效沟通为管理目标,来不断促进我院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二、针对上述危急值执行情况出现的问题,建立QC小组,QC小组成员如下:业务院长兼医务科科长刘耀辉担任QC小
组组长,小组成员:王登、李晓英、杨欧、康刚才、杨靖、王兴国、陈萍
以QC小组通过PDCA进行持续改进。
三、PDCA循环:
P(计划)
(一)确立工作目标及整改措施:
1、通过多种途径质量管理,加强危急值督查;
2、针对危急值出现的问题制定不同层面的整改措施;(二)工作进度安排:
1、问题查找阶段:2018年1月-2018年3月,医务科进行月质控检查,并对危急值执行情况较差的科室临时专项抽查;找出我院危急值问题薄弱环节。
2、汇总阶段:危急值问题汇总并进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3、实施阶段:4-6月根据整改方案进行持续改进、提高。
D(实施)
按照工作进度安排,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1、为了解我院目前危急值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抽查我院
2018年1月-2018年3月90份,汇总问题及问题出现
频率如下(见图一、图二、图三);
图一
图二
问题份数占每月抽查总份数面积图图三
2、根据以上检查数据及出现问题频率,目前我院在危急值主要存在的问题,现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见图四)。
图四
3、针对危急值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的不同层面的整改措施
(见图五)。
图五
原因层面具体原因整改措施
制度层面1、制度、流程存在不通畅等特
殊情况
2、个别科室工作量大
调查危急值制度、流程不通畅原
因,及时整改;查找个别科室危
急值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院级层面1、未针对危急值项目病程记录
未重点监管
2、医疗质量检查中危急值病程
记录不好监督
制定监管计划,对问题科室进行
重点监管
科室层面1、未对本科室危急值进行总结
2、未对本科室常见危急值进行
培训
3、未统一本科室危急值处置规
范
要求各科室进行总结分析、培
训,并进行同质化管理
医务人员
1、对危急值患者处置重视程度
不够
2、对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
规范不了解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
4、根据以上问题经QC小组讨论决定:整改目标设定如下:
1)、根据“二级甲等专科医院评审实施细则”要求,有
医务科牵头进一步加强危急值督查,细化危急值管理;
2)、在临床科室规范危急值登记,并将处置结果及时规
范的记录在病程中;3)、危急值登记本合格率100%。
C(检查)
1、危急值2季度抽查检查问题汇总(见图六、七)
图六
图七
问题份数占每月抽查总份数面积图
2、统计问题出现次数(见图八)
3、2季度危急值检查出的各类问题与1季度的比较(见图
九)
4、效果评价:
1)取得的成绩:通过QC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学会了用PDCA 的原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以上图表来看,现在危急值制度执行情况较一季度明显改善,取得该成绩与医务科高度重视、监管力度强化分不开。
2)不足之处:a、医务科监管力度应进一步加强,但我院目前仍无危急值网络监控提醒处置系统来使监管进一步加强;
b、极少数科室科主任、医师对危急值意义认识不够,还存在应付了事的态度;
c、从2季度危急值检查出的问题占总问题百分比(见图十)来看,2季度危急值数据无单位问题较突出,进一步反映出医务人员住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图十
A(持续改进)
1、医务科形成常态化质控监管;
2、加大考核力度;
3、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4、拟准备再进行新的PDCA循环,以持续改进该项目。
医务科
2018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