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读后感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读后感5篇
《宋词》读后感1
每个人总会有一两本遗忘了的书,时间消逝,偶然再会,才后悔曾经的错过,或许,那不是错过,只是相遇的时间不对。
彼时,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不知愁味道,无法领悟《宋词三百首》的韵味与境界,而今再读,甚感这是一次美妙的遇见。
幸好,我们还是遇上了。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王国维先生一语道尽了词与诗的区分。
确实,相较二者,在给人的感受印象上,诗刚,词柔;在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在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
物欲横流,风云变化的时代,读上这样一本书,如心灵净化,身心俱润。
合上书,闭上眼,那些词句情景如现眼前,那些情感誓言如在耳边。
到如今,才发觉宋词原来是中华五千年绚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接下来,我就道一道,从《宋词三百首》旖旎的词章中体会的淡淡情怀。
人世间最能让人感动而又让人泪下的莫不是一个“情”字,“情”的描写透露于字里行间:“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
正是由于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笔下的文字,才会撩拨人们喜怒哀乐的心弦,引起共鸣。
在词中,我读到了情怨、幽怨与哀怨,无论是“别来不寄一行书”、“渐行渐远渐无书”,还是“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妻子对书信的渴求那是对丈夫无声的关切,或许大丈夫当
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靠更与何人说。
在词中,我明白了有一种等待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一种思念叫“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一种期望叫“今年花胜去年红,惋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有一种欣慰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方斜阳铺成诗笺,一壶香茗饮出词话。
品一句“心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道一声“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思一段“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的款款柔情。
心中,似无杂念。
原来,词,是可以养性的。
品读宋词,就是在品读一种风骨,品读一段人生,品读一个时代。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语言的韵味雅致一流;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原来男子也可以这般柔情;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国难当头,奇女子也只能无限哀叹;朱淑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尽显刚烈性情;蒋捷“流光简单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才情出众却未得以施展;苏东坡世事沧桑,仍葆有“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斯人虽已逝,但他们留下的一首首小词在美丽的,隽永的,历史的尘埃中绽放。
而我们,已然溶化在这样的小词中。
时间清浅,词之境界永久!
《宋词》读后感2
我喜爱宋词,喜爱她豪放,喜爱她哀婉,喜爱她清丽,喜爱她
壮丽……
宋词是一杯陈年的酒,历久弥香。
有“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李清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晏殊……无论是词还是词人,都令人回味,有人如词、词如人、人词合一的境界,你须小酌慢饮,才能品出个中味道。
他年重读,更是回味无穷。
宋词是一盏新沏的茶,芳香淡雅。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拂面不寒杨柳风,不仅“吹皱了一池春水”,也吹醒了“一帘幽梦”,带给人无限的向往与遐想。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秋的萧瑟又使你的心阵阵发冷,这种时候只能是“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
宋词就像是一湾清泉,她的美是淡淡的,你只有在霏霏细雨的古巷中,撑着油纸伞,满怀期盼。
恰在此时,逢着了一个和你一样也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她有幽怨,也有哀伤,更有丁香花一样的颜色和丁香花一样的芳香。
宋词是一首激越的诗,雄浑大气。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岳飞,面对山河沦陷,抬望眼,仰天长啸,发出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嗟叹。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满腔报国之志无法施展的绝唱让你灵魂震撼、心头滴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如一山西大汉持巨爵、弹铁铮,引吭高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数次遭贬,一生飘落,空有满腹经纶的苏轼怎能不感慨岁月无情、人生短暂、事业无成呢?这时,词人们就像站在你的面前,随着他们的
慷慨激扬,你也心情激荡,热血沸腾。
宋词是一幅秀丽的画,意境幽远。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恋,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西湖美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郊外春光;“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塞外秋景,哪一处不令人驻足、令人流连,纵使你是丹青圣手,也难绘出如此多姿的颜色。
宋词是一首哀婉的歌,荡气回肠。
既有忧国忧民的岳飞、辛弃疾,“臣子恨,何时灭!”“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饱含着词人的泪和血,他们的愁是悲壮的,悲壮中透出干云的豪气。
也有对故国家乡的深切怀念,“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思乡之切,如杜鹃啼血!此词不行念,念之人肠断!还有对自我命运的叹惋和亲人的思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种哀愁像绵绵的秋雨,侵入你的肌肤,深化你的骨髓,痛彻你的心扉。
宋词是良师、是益友、是恋人。
她丰富学问,启迪才智,陶冶性情。
我喜爱宋词。
《宋词》读后感3
对于温飞卿,对于他的印象总是抛不开他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以及“水精
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他的词作总是那样精致金贵。
但这样的词,感觉不入我心。
韦庄,他的那首女冠子真是写的相思入骨!他的菩萨蛮更像是自己一生心情以及心情的阶段性感发。
晏小山,我喜爱他的真性情!他清高、单纯、不入俗尘、但往往这样的精灵在浊世中过着惨淡人生。
晏小山的信仰,他的深情都活在自己的抱负国度里。
他的精神世界里容不得肮脏的东西。
苏轼,达观、旷达!超脱!豪爽!无论什么事儿在他这里他都能消化,都能看开!这样的大才,真的是千年一遇。
秦观,苏门学士,其实我很心疼他,那么深情的一个人,却一生坎坷!飞红万点愁如海!砌成此恨无重数!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很多愁。
少游的愁真的是愁不到头!绵绵情愁到死方始休!所以深情之人不多寿。
辛弃疾,我最喜爱的词人。
可是南宋不配他如此忠肝血胆!一辈子误了他!负了他!而他对他给予深情的万里江山社稷只能排遣与词作中来得以安慰他的抱负和心灵!他不是一个空谈主义纸上谈兵之人!他的美芹十论、他的治国方略,他对敌方的了解,以及他的气胆,都是能让他一展理想的硬件。
可南宋偏偏是选择苟安!
姜,最喜爱他那首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真是幽怨到肝肠寸断!而他的扬州慢又是他的另一面,家
国情愁大约是南宋词人普遍的情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历史更迭,朝代变迁,冷月无声又无情,桥边红药又怎知人世悲伤呢?!
吴文英,同样有国恨家仇的情感,他的八声甘州真有稼轩之气魄和豪情,“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只留给你独倚危楼,山河沧桑,秋与云平!其实我还喜爱他的那首《唐多令·惜别》“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其实许多时候人对世事看得透却放不下无力从心之时,也只能是独上高楼却又怕登楼,登楼只会千愁万绪涌上心头!不堪看!难回首!
就挑这本书的这几位词人简洁说这些自己的感慨吧!一生最爱古诗词!为什么?由于诗词世界至真至美!由于这样的世界可以让你心灵不死!
《宋词》读后感4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以《唐诗宋词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主,依据备课组的打算,上半学期主要是教学《唐诗宋词选读》。
虽然说是选修课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盼望同学能尽可能多的把握诗歌的学问,培育他们阅读古典诗歌的力量,
提高他们解答诗歌类问题的力量。
但现实是: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削减了许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行能对每首诗、词都作具体讲解。
二是由于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同学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爱好,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同学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常考试成果,我首先让同学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同学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果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
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如今,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同学学习古典诗词的爱好,但最至少能加深同学对这门选修课的熟悉。
其次,针对同学诗歌学问薄弱的状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
之后,我和同学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
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rd
“送别诗”以及“怀古诗”。
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同学积累这类诗歌中常常消失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黄
昏、拂晓〕、告辞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远眺、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缘由入手,结合详细的诗句,深化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犹如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伴侣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同学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
”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同学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宋词》读后感5
平生嗜好国粹。
鄙人对国粹的理解就是,经久不熄的、怡人贻世的、富含哲理的文化精髓。
《唐诗宋词三百首》理所当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部分,他经久不息,但他更近乎于“怡人贻世的”。
假如我们把《唐诗宋词三百首》比作一座宏伟的殿堂的话,那么我们孩时所学的唐诗和宋词,就只能算是走进了殿堂的第一门;或者说靠着对宏伟殿堂的一知半解,而对那座殿堂有着热切的憧憬。
当你突然有一天长大成人时,顺着孩时的脚步走近那座宏伟的殿堂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它的宏伟还不止想像中的宏伟。
只要你有时间真正的在里面畅游时,跨越时空的鸿沟、“身”置时空的背景
中,并能领悟其中味道,这便觉得原来自己如此的“渺小”,这是我之所以称自己为“鄙人”的缘由。
我以为,谦卑的目光会使人走的更高更远,由于当你手握“谦卑”这副望远镜时,你将会深深的探寻那山外之山,或用目光的,或用思想的。
说起唐诗,首推李白。
他的佳作不行排列,他的意境气象万千。
他信手拈来的一首《渡荆门送别》,每每读后让我寸肠泛愁万里,乡情直系云帆。
他牵挂着家乡,家乡的山水也情意缠长,从他的诗中明白可知家乡的山水是懂得如何与他惜别的——送君万里方为别!还有他的三首《清平调》,无意间写尽了、写绝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他的好多诗也是那个时代很多历史大事的佐证。
说唐诗其次,杜甫必不行少。
他是个现实主义的大诗人。
他的诗也时常朦胧,但他绝不盖没现实;他的诗包天含地,但他走的是人间正道。
他的诗绚丽多彩,但诗的对仗仍齐心工整;他的诗到处批判,但说尽事实绝不反叛。
一首《望岳》和《兵车行》,尽可代表他的诗风。
唐诗中还有很多绝笔佳唱,比方《渭城曲》《琵琶行·并序》《无题》《登鹳雀楼》《乌衣巷》……我深醉于那拘泥可塑的词藻中,我更观赏那富丽堂皇的祖国山水,还有那悲欢可鉴的历史与人物。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文学高峰。
宋词讲究词牌和音律,但他的内容却是波澜起伏的。
宋词中我最爱反复品尝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这些词品熠出时,宏大词人更像是诗人。
他们用自已的笔杆子代斧钺,把自已的一腔雄心壮志全部交给了国力
日衰的大宋王朝,他们的爱国情怀至今感人至深。
他们的笔锋与唐诗比肩,他们的情怀同辉日月。
再读读苏轼那月光流水般的《水调歌头》,好像整个大宋都融进了这首词中,在它的字里行间中飘落了太多的不甘与无奈。
一首唐诗百读不厌,一首宋词千年传颂。
在这微缩的景观里,有山水,有颜色,有音乐,有舞蹈,有传奇,有爱情,有历史,有人物,有凹凸,有贵贱,还有冰雪,风雨、蓝天白云、冷暖亲疏……总之里面装满了大千世界。
它们时而分,时而合,时而互相掺杂,或表情,或人物,或大自然,这些都在诗人或词人的胸中臆念千转万回。
直到把一个过去的,现有的,预见的世间,通过文字的串连直接书写在了人们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