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0: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五)
一、选择题
1.《共产党宣言》一书从出版至今已有170年。

目前这本书在全球范围内已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了300多种版本,起码出版过1 000次以上,成为全球公认的“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它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答案 B
解析《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能解决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得到顺利发展。

2.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在()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新莱茵报》
答案 A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最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故A正确;B、C、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排除。

3.伟大的人物往往有共同的辉煌。

下面的革命理论与实践,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是()
①“正义者同盟”的改组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支持并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④创办“民主派机关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①②③④全部都是两人合作完成的,因此均符合题意,应选D项。

4.列宁称恩格斯的一部著作是“对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的一份义正辞严的控诉
书”。

这部著作是()
A.《基督教的本质》
B.《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C.《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D.《资本论》
答案 B
解析首先排除A项和D项,因为A项是费尔巴哈的著作,D项是马克思的著作;根据材料可知,恩格斯的这部著作对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的罪恶有充分的揭露,突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基本吻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材料所述没有直接联系。

故本题选B项。

5.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友谊”。

其伟大之处主要在于()
A.在理论领域有广泛的一致性,都致力于为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而奋斗
B.为了共同的伟大理想和事业亲密合作,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C.恩格斯在各方面全力支持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工作
D.两人合作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等多部伟大著作
答案 B
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主要体现在为了共同的伟大理想和事业亲密合作,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种友谊是伟大而永恒的。

故本题选B项。

6.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库格曼的信中曾说道:“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

”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
A.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
B.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阶段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答案 C
解析巴黎公社是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学说。

这里的“新的阶段”即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

故本题选C项。

7.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

”“这一事件”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巴黎公社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 A
解析提炼关键信息:“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从四个选项看,俄国十月革命最符合题意。

霍布斯鲍姆认为十月革命同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人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的现实努力。

故本题选A项。

8.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产品”是指()
A.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B.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D.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答案 B
解析在列宁时代没有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故A项错误;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产品生产和分配,而最终又以失败告终的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并不是按照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故C项错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D项错误。

9.列宁说:“我们宣布新经济政策后,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是一场严重的竞赛……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

”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
B.实质是鼓励两种经济形式的斗争
C.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D.避免了阶级斗争的发生
答案 A
解析结合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和目的,联系“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分析可知,新经济政策是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生产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

10.毛泽东曾说:“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他们)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

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中国当时正处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国民革命”时期,故选C项。

11.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答案 B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毛泽东并不坚持“城市中心”,“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指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新中国,所以材料中的“一条路”只能是B项。

12.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大总统誓词(孙文)开国大典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 A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新中国的成立都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

D项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意义;B、C项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不属于二者的共同点。

13.《南方日报》曾载文指出:“20年来,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思想理论之花结出了丰硕果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这是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
A.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B.阐明了判断各个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
C.作出了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案 B
解析A项属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D项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B项是“南方谈话”的内容,故选B项。

14.邓小平曾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面对邓小平政治生活的三度沉浮,我们最应该学习他()
A.不怕打击,愈挫愈勇的精神
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
C.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
D.敢于斗争,坚持真理的精神
答案 C
解析邓小平虽然经过三度沉浮但仍然胸怀祖国,时刻以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为重。

A、B、D三项概述不够全面,故选C项。

15.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材料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

而且在商品生产上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选集》第2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在共产主义革命问题上认识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哪些实践活动体现了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创新?
答案(1)差异:马、恩认为:共产主义革命会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国家;并且会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也可以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共产主义会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成功。

(2)创新: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在资本主义经济不太发达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新经济政策,为生产力水平落后的苏俄找到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正确方式。

17.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

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

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

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人民网材料三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

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

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新民网(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2)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答案(1)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2)表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3)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

原因: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影响。

解答第(1)问列举相关史实即可,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第(2)问需要列举“左”倾错误导致的相关历史现象;概括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3)问中“小平,您好”,既亲切又尊敬,表达了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原因列举邓小平的功绩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