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篇一」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
②晞:晒干。
此二句化用古乐府丧歌《薤(xiè)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6.这首词上片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答案比喻,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枝叶凋零,生意索然;而池中原先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历了失伴之苦吧!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格外悲凉。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思念。
“原上草,露初晞”,借景抒情,既实写坟场之杂草凄凄景象,又暗示妻子逝世不久,感叹人生短暂,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
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描写来写人。
作者躺在妻子曾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沉痛地表达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篇二」
【原文】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释】
①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
②“梧桐”二句:化用温庭筑《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调宝瑟,拨金猊,地时同唱《鹧鸪词》。
宝瑟:指琴。
金猊:香炉。
③调:抚弄乐器。
④金猊:狮形的铜制香炉。
这句指拨去炉中之香灰。
⑤西楼:作者住处。
(1)词的上阕运用写景很有特点,请具体分析上阕是从哪些方面写景的。
(4分)
(2)词的下阕说“不听清歌也泪垂”,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中人物“泪垂”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①视觉方面,首句写室内一灯荧荧,灯油将尽而灯光转为暗红。
(1分)②其句转到写身上的感觉上。
虽说是乍凉天气未寒时,但那凄清的'气氛已充溢在画屏帏幕之间。
(1分)③“梧桐”二句,写出词人的听觉,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
(1分)④多感官结合,写出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以雨滴梧桐的音响来暗示秋夜无寐所感受到的别离之悲,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
(1分)
(2)①结末“如今”两字,由“那时”折回眼前。
那时同唱小调,欢乐异常;如今却独居西楼,唯闻风声萧萧,雨声滴滴,(1分)昔欢今悲的鲜明对照,更加突出了眼前的孤独与愁苦。
(1分)②因为别离(1分),经常闻歌而引起怀人的伤感,记忆中的美妙歌声无时不萦回耳际,而在今夜那风雨凄凄、“万叶千声皆是恨”的情况下,即使不听清歌也就足以使人泪下而不能自止了。
(1分)
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篇三」
关于秦观《鹧鸪天》阅读答案及赏析
鹧鸪天
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1)这首词上片的构思扣紧了一个“梦”字,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3 分)
(2)下片“到黄昏”容易让人想到李清照《声声慢》里的哪句词?“黄昏”意象的使用对刻画思妇形象有什么作用?(3 分)
(3)试赏析这首词末两句的表达效果。
(5分)
参考答案
(1) 词的上片前两句写思妇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而泪流不止(1分);后两句交待思妇做梦的原因是没有丈夫的消息(1分);通过想象虚写她在梦中与千里外的丈夫相见的情景。
(1分)。
(2)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若答“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亦可给分)(1分)为思妇怀人创设情境(1分),烘托思妇寂寞独守的形象特点(1分)。
[来源:学+科+网Z+X+X+K]
(3)末两句先以“炙得灯儿”暗示时间推移;(2分),接着融情入景,写思妇聆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实写她彻夜不眠的相思惆怅;(2分)同时这两句词还将口语与典雅的书面语结合在一起,突显了思妇寂寞凄苦的'形象特点(1分)
赏析:
词的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
“梦”是此片的关节。
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
致梦之因,词中写了两点:一是丈夫征戌在外,远隔千里,故而引起思妇魂牵梦萦,此就地点而言;一是整整一个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此就时间而言。
从词意推知,思妇的梦魂,本已缥缈千里,与丈夫客中相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
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树上黄莺一大早就恼人地歌唱起来,把她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
她又回到双双分离的现实中,伊人不见,鱼鸟音沉。
于是,她失望了,痛哭了。
过片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
她一大早被莺声唤醒,哭干眼泪,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入胸中。
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浇愁。
可是如李白所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一怀愁怨,触绪纷来,只得“无一语,对芳尊”,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
李清照《声声慢》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意相似。
唯李词音涩,声情凄苦;此词音滑,似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然无限深愁却蕴于浅语滑调之中,读之令人凄然欲绝。
结尾两句,融情入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
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篇四」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
②《黄庭》:道家经典。
③元:同“原”。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3分)
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诗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诗人喜欢过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
(“生活场面”和“生活态度”各2分)
2.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
(“深意”和“作用”各2分)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