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单选题(共100题)
1、对高校教师自制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在心理具有很强的自制力
B.高校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控制能力,学会“情绪管理”
C.具有强自制力的高校教师能高质量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D.高校教师需要杜绝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
【答案】 D
2、下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A.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B.捏造数据
C.篡改数据
D.抄袭文
【答案】 D
3、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家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C.梅贻琦
D.罗家伦
【答案】 C
4、()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B.培养四有新人
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答案】 D
5、道德是以()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A.罪与非罪
B.理性
C.慎独
D.善恶
【答案】 D
6、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不包括()。
A.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教育秩序,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B.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
C.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和人类文明进步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 D
7、重视在思想品德上自我省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的是()。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 B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的意义。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教育公正
D.教育人道精神
【答案】 B
9、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
A.实事求是原则
B.量的分析原则
C.目的性原则
D.主客体结合原则
【答案】 C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出自()。
A.柳宗元
B.韩愈
C.欧阳修
D.苏轼
【答案】 B
11、评价教师某道德行为时,应该()。
A.根据该行为的的效果
B.根据教师一贯的品质
C.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D.根据该行为的目的
【答案】 C
12、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师的某一行为往往仅是一个道德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是孤立的行为
C.教师道德行为是从道德这一特定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行为
D.教师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但不与其他行为结合
【答案】 C
13、在中国倡导并实行学术自由的第一人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梅贻琦
D.陶行知
【答案】 B
14、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这表明教师在处理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上应该注意的是()。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答案】 B
15、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
A.成败
B.善恶
C.动机一效果
D.社会影响
【答案】 B
16、为人师表含义丰富,()倡导“师者,人之楷模也”。
A.孔子
B.孟子
C.杨雄
D.叶圣陶
【答案】 C
17、汉代思想家()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
A.杨雄
B.董仲舒
C.司马相如
D.王充
【答案】 A
18、重视在思想品德上自我省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的是()。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 B
19、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旨在()
A.求真崇善
B.开拓创新
C.独立自治
D.理性批判
【答案】 A
20、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
A.学术自由
B.学术失范
C.学术不端
D.学术道德
【答案】 C
21、习近平对全国教师提出好老师的“四有”要求: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知识;要有()。
A.良好心理素质
B.较强的科研能力
C.仁爱之心
D.家国情怀
【答案】 C
22、教师职业道德关系到学生心理的塑造,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这主要体现了教师道德的哪种特征()。
A.道德意识的高标准
B.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C.道德规范的严格性
D.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答案】 D
23、道德的目的是按照()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A.善恶
B.法律
C.善
D.阶级
【答案】 C
24、道德是人们从()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A.“善”的规则
B.“善”和“恶”的标准
C.思想精神
D.实践一精神
【答案】 D
25、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
A.主要生活来源
B.职责权利
C.职业劳动
D.生活方式
【答案】 A
26、倡导并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徐特立
D.竺可桢
【答案】 A
2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
B.责权利统一
C.集体主义
D.按劳分配
【答案】 A
28、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孔孟的主张属于()。
A.重利轻义观
B.重义轻利观
C.义利并重观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29、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元培
D.杨昌济
【答案】 B
30、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传授知识
D.爱国守法
【答案】 A
31、()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B.培养四有新人
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答案】 D
32、教师在教学中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D.以上都是
【答案】 D
33、()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
A.引导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差异性原则
D.连贯性原则
【答案】 D
3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
A.主体性标准
B.善的标准
C.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D.学生的需求为标准
【答案】 C
35、“真实的集体”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答案】 A
36、“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没有教育。
”这句话是()说的。
A.陶行知
B.苏霍姆林斯基
C.卢梭
D.蔡元培
【答案】 C
37、以下关于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教师道德一般功能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实现
B.教师道德的最基本作用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
C.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还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
D.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影响对象是学生,对社会难以产生影响
【答案】 D
38、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是知、情、意的归宿
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
D.是心理的外显
【答案】 C
39、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
A.成败
B.善恶
C.动机一效果
D.社会影响
【答案】 B
40、道德是从()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A.精神
B.实践
C.信念
D.实践一精神
【答案】 D
41、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A.廉洁从教
B.依法执教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答案】 A
42、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孔孟的主张属于()。
A.重利轻义观
B.重义轻利观
C.义利并重观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43、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界
C.现实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
D.道德自觉性高的教师,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行为选择
【答案】 D
44、关于良心和义务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良心和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范畴
B.良心是义务的内化形式
C.义务和良心都来自于主体内部,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责任
D.教师道德良心是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
【答案】 C
45、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答案】 C
46、关于虚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荣是荣誉向耻辱转化的中介
B.虚荣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
C.虚荣是个人荣誉感在内心的正常反映之一
D.虚荣往往伴随着嫉妒
【答案】 C
47、“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没有教育。
”这句话是()说的。
A.陶行知
B.苏霍姆林斯基
C.卢梭
D.蔡元培
【答案】 C
48、“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
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以上都是
【答案】 C
49、提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徐特立
D.竺可桢
【答案】 D
50、道德是从()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A.精神
B.实践
C.信念
D.实践一精神
【答案】 D
5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
B.责权利统一
C.集体主义
D.按劳分配
【答案】 A
52、道德的目的是()
A.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D.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答案】 A
53、有关传统美德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中心
B.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
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答案】 D
54、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追求创新,注重个性”,以下哪条不属于这一要求的内容()。
A.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追踪学术前沿,更新教学内容
B.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C.形成个性化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和冒尖
D.保持个性,敢于特立独行
【答案】 D
55、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是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
A.代际关系模式
B.朋友关系模式
C.法律关系模式
D.代际一朋友关系模式
【答案】 D
56、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传授知识
D.爱国守法
【答案】 A
57、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教育理论的发展
【答案】 B
58、提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徐特立
D.竺可桢
【答案】 D
59、《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
A.诲人不倦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答案】 D
60、道德是人们从()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A.“善”的规则
B.“善”和“恶”的标准
C.思想精神
D.实践一精神
【答案】 D
61、师德教育首先应从公民道德谈起,其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公民道德符合当前师德的实际情况
B.公民道德契合一般教师的道德心理
C.公民道德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D.公民道德是教师道德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 D
62、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
()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是非
B.善恶
C.荣辱
D.美丑
【答案】 B
63、教师入职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职业标准是()。
A.爱国守法
B.教书育人
C.为人师表
D.敬业爱生
【答案】 D
64、“科学知识要经受检测与批判,绝不轻信盲从。
”以上描述属于下列哪一种科学规范()。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无偏见性
D.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答案】 D
65、教育劳动对象的双重性是指()。
A.学生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
B.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C.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
D.学生的惰性和创新性
【答案】 B
66、2015年1月29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
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
A.政治底线、法律底线、思想底线
B.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C.思想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D.思想底线、法律底线、社会底线
【答案】 B
67、教师服务社会本质上是一种()。
A.教学的延伸
B.乐于助人
C.专业服务
D.社会服务
【答案】 C
68、提出“一个教师不掌握教育学知识,教育工作就如同在黑夜里走路一样”的是()。
A.杜威
B.陶行知
C.苏霍姆林斯基
D.马卡连柯
【答案】 C
69、高校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
“立德”就是立社会主义之德,就是把()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中。
A.世界观教育
B.人生观教育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D.共产主义教育
【答案】 C
7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
A.质的分析原则
B.质量并重原则
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
D.全面要求原则
【答案】 A
71、“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
”以上观点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答案】 D
72、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是()。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
B.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C.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
【答案】 C
73、以下关于教师道德活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实践活动
B.不是所有的师德活动都是教师有意识的、自觉的言行
C.应当具体区分教师道德活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
D.师德活动是师德意识和师德规范的来源之一
【答案】 B
7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的主体。
A.能动性
B.决定性
C.被动型
D.主导性
【答案】 D
75、评价教师某道德行为时,应该()。
A.根据该行为的的效果
B.根据教师一贯的品质
C.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D.根据该行为的目的
【答案】 C
76、为人师表含义丰富,()倡导“师者,人之楷模也”。
A.孔子
B.孟子
C.杨雄
D.叶圣陶
【答案】 C
7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
A.主体性标准
B.善的标准
C.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D.学生的需求为标准
【答案】 C
78、曾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是()。
A.蔡元培
B.胡适
C.严复
D.梅贻琦
【答案】 D
79、提出“一个教师不掌握教育学知识,教育工作就如同在黑夜里走
路一样”的是()。
A.杜威
B.陶行知
C.苏霍姆林斯基
D.马卡连柯
【答案】 C
80、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元培
D.杨昌济
【答案】 B
81、高等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是()。
A.校长办公会
B.校党政联席会
C.校纪律检查委员会
D.校学术委员会
【答案】 D
82、“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
”以上观点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答案】 D
83、教师入职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职业标准是()。
A.爱国守法
B.教书育人
C.为人师表
D.敬业爱生
【答案】 D
84、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是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
A.代际关系模式
B.朋友关系模式
C.法律关系模式
D.代际一朋友关系模式
【答案】 D
85、教书育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现()的教育目标。
A.培养社会主义人才
B.社会主义德育
C.立德树人
D.博雅教育
【答案】 C
86、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A.政治制度
B.阶级利益
C.生产劳动
D.经济关系
【答案】 D
8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责权利统一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按劳分配
【答案】 C
88、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
A.主要生活来源
B.职责权利
C.职业劳动
D.生活方式
【答案】 A
89、师表精神的核心是()。
A.人本精神
B.奉献精神
C.科学精神
D.道德精神
【答案】 B
90、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是()。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
B.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C.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
【答案】 C
91、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旨在()
A.求真崇善
B.开拓创新
C.独立自治
D.理性批判
【答案】 A
92、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
A.团结协作
B.言传身教
C.依法从教
D.课堂教学
【答案】 B
93、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A.提高师德认识
B.锻炼师德意志
C.坚定师德信念
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答案】 D
94、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A.他律性
B.自律性
C.层次性
D.实践性
【答案】 A
95、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
A.学术自由
B.学术失范
C.学术不端
D.学术道德
【答案】 C
96、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经常反映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中的
资产阶级思想是()。
A.自然权利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 C
97、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A.生生关系
B.师师关系
C.师生关系
D.教师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 C
98、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反映了他把()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
A.教书育人
B.尽职尽责
C.关心学生
D.提高业务
【答案】 A
99、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是1681年()的“基督教兄弟会”创办的。
()。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意大利
【答案】 C
100、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A.生生关系
B.师师关系
C.师生关系
D.教师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 C
多选题(共20题)
1、现代高校社会服务的形式,主要有()。
A.教学服务
B.信息服务
C.装备服务
D.科技服务
【答案】 ABCD
2、高校教师要培养勤奋品质的原因在于()。
A.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更新速度快
B.高校教师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力,必须不断拓宽和深化自己的科
学理论程度
C.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随着本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D.高校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要求
【答案】 ABCD
3、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教师履行师德规范有重要意义
B.对教师履行师德原则有深远影响
C.对教师道德实践有很大的作用
D.有助于教师道德人格塑造
【答案】 ABCD
4、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A.反思性
B.继承性
C.全球性
D.符号性
【答案】 ABCD
5、教师道德行为的揭示,可以从下列哪些因素着手()
A.行为发生的主观因素
B.行为发生的客观因素
C.行为后果的客观因素
D.行为后果的主观因素
【答案】 AC
6、我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环节包括()。
A.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B.中国近现代史教育
C.形势政策教育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E.专业技能教育
【答案】 ABCD
7、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提出师德理想的目标包括()。
A.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
B.集体精神、道德、社会、经济、文化进步
C.促进知识的传播
D.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
【答案】 ABD
8、科技伦理的现实意义在于()。
A.可以使科学技术的运用得到明确的道德理性的指导
B.最大限度地减少科技成果被随意滥用或出于邪恶目的利用的可能性
C.可以弥补单纯的科技理性之不足,增强科技工作者对于科技开发之后果的道德责任意识
D.最大限度地消解科技理性在社会消极层面上的负面作用
【答案】 ABCD
9、现代高校社会服务的形式,主要有()。
A.教学服务
B.信息服务
C.装备服务
D.科技服务
【答案】 ABCD
10、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教师道德良心的特征有()。
A.感染性强
B.内控性强
C.示范性强
D.层次性高
【答案】 CD
11、1949年《科学家宪章》所规定的科学家的义务主要有()。
A.要保持诚实、高尚和协作精神
B.要严格检查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弄清有关道义的问题
C.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
D.重视和平发展技术所具有的人性价值
【答案】 ABCD
12、师德建设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途径有()。
A.教师自身
B.高等教育的对象
C.高等教育的工作特性
D.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 ABC
13、教书与育人的伦理学意义是()。
A.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展示自身人格的根本途径
B.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C.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成为人民满意教师的重要内容
D.是促进教师高尚道德形成的关键
【答案】 ABC
14、处于自律机制中的教师,在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关系上,具有的特点是()。
A.师德规范体系对于教师来说是他内在心灵和行为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
B.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是出于按照自己的良心行事
C.教师在认知心理上更注意教师道德的实质内核和良心指向的真正实现
D.教师成为自主自为进行自我抉择和自我调控的积极主体
【答案】 ABCD
15、动机和效果作为教师道德评价依据观点正确的是()。
A.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应坚持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
B.动机应成为教师道德评价的侧重点
C.进行教师道德评价时,应该更关注效果
D.当动机和效果不一致时,需要采取具体的方法来确定教师道德行为评价标准
【答案】 AD
16、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学科特征是()。
A.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科学
B.伦理学是一门价值科学
C.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D.伦理学是一门心理科学
【答案】 ABC
17、学术规范包含的含义有()。
A.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
B.学术研究的总原则
C.学术研究的流程
D.高层次的规范
【答案】 AD
18、正义与公正的区别体现在()。
A.公正往往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和原则、规则去行为,而正义用来陈述人类追求的善和幸福
B.公正与正义是属种关系而非种属关系,更不是交叉关系
C.正义一般表示价值及其原则本身,而公正则表示根据价值及其原则来做人做事
D.两者的语言习惯的用语也存在差别
【答案】 ABCD
19、与教育职业活动的一般特点相比,高等教育职业活动有其自身
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
A.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
B.其对象是趋于社会化的青年学生
C.其手段是教师的真才实学、人格品德
D.在时空上具有弹性与自由度
【答案】 ABCD
20、职业道德具有如下特点()。
A.内容上体现职业特征,表达特定职业的义务和责任
B.形式上具有具体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更具可操作性
C.价值取向上注重利益性
D.调适范围上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答案】 ABD
大题(共5题)
一、2014年10月9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
“红七条”包括: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在教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行为;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
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意见指出,高校教师有违“红七条”情形的,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
对严重违法违纪的要及时移交相关部门。
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结合材料和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
【答案】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具体如下:(1)加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勤于实践磨炼,坚持知与行相结合;(3)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5)学会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6)努力做到“慎独”。
二、一位高校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应学生的邀请,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义务给学生搞咨询、办讲座、当顾问,受到学生的欢迎。
但由于受到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限制,这位老师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荣誉等鼓励。
请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做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