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1.根据拼音写词语。

xiá zhǎi xián qìsā huǎng zhǎn lǎn chóu xiè
2.请用“想”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1)看着奶奶的战片,我不由地( )起一幕幕往事。

(2)我喜欢独自一人坐在美丽的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 )。

(3)班队活动中,同学们尽情地( )着美好的未来。

(4)这次习作,同学们既要写下自己的见闻,也要写出自己的( )
(5)我们可以( )一下,假如地球上的水都被污染了,后果会怎样?
3.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
...的一项是()
A.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B.“爸爸——,我回来了!”她大声地喊着。

C.我要到高原的湖边,寻找我童年的崇拜物——天上的老鹰。

D.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D.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5.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B.她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秋游的好消息。

C.妈妈买了水果、桃子、苹果、香蕉,还有巧克力。

D.《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6.照样子,把画面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小猫在院子里玩耍,真淘气!
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或语文园地内容填空。

(1)爱国是古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在陆游的诗中,爱国是“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______”的至死不忘祖国统一;而在林升的诗中,是对当时统治者“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的质问;在龚自珍的诗中,是对统治者“我劝天公重抖擞,
______________”的真诚劝告。

(2)从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我懂得了时间的可贵:“盛年不重来,
______________。

”我体会到了钓鱼的乐趣:“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

”我知道了古代乞巧节的习俗:“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

”我明白了只有源源不断地补
充新知识才能使自己进步:“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


(3)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
(4)吾尝______________,终夜不寝,以思,无益,______________。

(5)《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主要运用__________、
_________这两种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世界上一些跑得较快的事物,按运动速度的快慢排序,依次为:光、流星体、__________、__________、游隼、猎豹、鸵鸟、人。

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两篇说明文《太阳》和《松鼠》,学到了另外两种说明方法,如: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我能用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关于举办“四大名著赏读”宣讲活动的通知
全体市民: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众对我国古典名著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人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推动全民阅读,登封市图书馆将在暑期开设“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赏读”宣讲活动。

期间会邀请“古典名著” 讲师团成员进行两次讲座,具体安排如下:
来参加。

登封市图书馆
2021年6月25日11、下列不属于讲座内容的选项是()
A.《水浒传》传中的好汉形象。

B.《西游记》同名电视剧片段。

C.《水浒传》同名电视剧片段。

D.《三国演义》经典故事赏析。

12、王超是五年级学生,他非常喜欢“四大名著”,以下是他的暑期安排,他可以去哪里听第几期的讲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份
周一至周五:上午游泳训练下午自由安排
双休日:周日上午参加自愿者活动其余时间自由安排
8月份
8月1日——15日:去青海、甘肃参加研学活动
8月16日——8月31日:自主学习、做好新学期准备
13、如果还有第三期讲座,你希望听到关于哪本名著的介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并参加这次活动,主办方想提前在微信上进行宣传,请你写一段话
帮忙推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5、本文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

16、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谓:_________。

诵:__________。

矣:________。

岂:_________。

17、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

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而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来了。

④她本来完全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与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遇。

犹豫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便急匆匆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她打开房门后,一个年轻漂亮
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地走进来,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了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这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的眼睛里泛着泪光,她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帮我解了围,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当时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了摇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⑤段中“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老师的笑,这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
22、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老师的善良、高尚、富有责任心、善解人意。

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23、当女老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了一大堆话”。

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写作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

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题目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

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同时注意汉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中间,四周留白。

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嫌、撒谎、酬谢”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

2.回想浮想联翩幻想畅想或感想想象

3.B
解析:B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项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这最后一天是指的大年夜。

B项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语音的延长。

C项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童年的崇拜物指的是天上的老鹰。

D项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4.D
解析:D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A.“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把山、云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把小白菊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C.“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凤蝶儿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D.“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三个句式相同的短语“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运用排比的手法。

ABC用了拟人的修辞。

D用的是排比的修辞。

5.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练习。

A项错在搭配不当,“增长写作水平”搭配不当,应在“写作水平”前加上“提高”。

C项错在重复赘余,“水果”包含了“桃子、苹果、香蕉”,应把“水果”删去。

D项错在表意不明,包含了两个意思,一个是《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一个是《草原》的作者是老舍。

应将“写的”删去。

故选B。

6.小猫在院子里玩耍,一会儿爬树,一会儿打滚,真淘气。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扩写。

扩写就是把原来简单的句子,扩展成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表达生动的长句。

我们要抓住原来句子的中心思想,通过增加句子的枝叶来突出重点,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或充分理解的感受。

7.但悲不见九州同西湖歌舞几时休不拘一格降人材一日难再晨斜风细雨不须归穿尽红丝几万条为有源头活水来与天不老与国无疆终日不食不如学
也列数字作比较火箭喷气式飞机打比方举例子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彩虹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和诗词歌赋默写。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意思: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林杰的《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意思: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他们的精神与胸襟将和祖国大地一样博大辽阔!
(4)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意思: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主要内容:介绍了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事物,由动物到飞机、火箭、流星体再到光,速度一个比一个快,最终得出结论: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松鼠》通过对松鼠的形态、颜色、用途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勾画出了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

说它是说明文,因为它是一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旨在说明松鼠外貌(形态与颜色)、习性(驯良与乖巧)、用途(肉、毛、皮)、繁殖能力及其他特点。

说它是文学作品,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明,它是将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果,用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

句子:科学家提出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B
解析:11、B
12、他可以去嵩阳书院听第一期的讲座。

13、《西游记》,我想更多的了解这本书的有关知识。

14、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中国人不能不了解的四大名著赏读活动,快来参加吧。

提高文学素养的机会近在咫尺。

【分析】
11、考查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从讲座内容讲座内容:《三国演义》经典故事赏析、《水浒传》中的好汉形象可知,讲座内容不包括《西游记》同名电视剧片段。

12、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他的暑期安排及讲座安排可知,他7月份双休日有时间,正好7月25日(星期六)在登封市嵩阳书院有一场讲座。

因此他可以去嵩阳书院听第一期的讲座。

13、考查了思维拓展。

结合实际理解,例:《红楼梦》因为书中至情至性的贾宝玉,才高出众而目下无尘的林黛玉,温柔机敏又处事周到的薛宝钗,性格泼辣手段高明的王熙凤,出身贫寒而谙于世故的刘姥姥……无数经典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细细雕琢。

14、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选文内容写一段话即可。

如:同学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让我们告别生活的平庸,书让我们发现生活的真谛,书让我们享受生活的美好。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读名著让我们在古今中外的名著海洋中畅游吧!
15、朱熹
16、 wèi sòng yǐqǐ
17、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8、读书学习应该全神贯注。

【分析】
译文为: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者的识记与匹配。

本篇文章是《读书要三到》,是宋代朱熹所写。

16、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字音的识记。


[ qǐ ]
难道、怎么。

表示反诘、疑问。

[ kǎi ]
1.古同“恺”,快乐。

2.古同“凯”,胜利的。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需要学生对《读书要三到》的翻译进行识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的理解。

本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例如:读书有三到,告诉我们的是读书的方法和要领。

眼到指认真看。

口到指认真读。

心到指认真体会。

19、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20、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21、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感和愧疚感。

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22、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

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23、“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解析】
19、本题考查主要内容的概括。

首先应该看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再看写每个内容的篇幅,通过比较找到主要内容。

对于内容重点则要根据每个重点段内容具体概括。

文章写了一个小女孩在书店偷书被抓住了,胡乱报了一个电话号码,一位老师接到电话后冒充她的妈妈,帮助这个不相识的小女孩走出困境,改变了小女孩的命运。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第④段中“她本来完全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与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遇”可知,李老师接到电话后猜想那个女孩此时一定非常惊慌害怕;由第⑤段中“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可知,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指的是书店里的女孩此时正流着泪,旁边的大人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2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第⑤段第一次写老师笑是在忍受售货员责备、交了罚款后,领着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看着小女孩恐惧的样子,“她笑了笑”。

显然这是为了安慰小女孩,以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

第⑧段写老师第二次笑是在小女孩大学毕业后,特意来看望老师,“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老师的笑表现了自己的欣慰之情,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22、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文章主要讲述一个小女孩因偷书被售货员抓住,而她又不肯让家人知道,所以就胡乱说了一个电话号码,不巧就打到“这位老师”的家里。

这位女老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说明这位老师是个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

文中很多的句子可以说明,如:第⑤段的句子“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说明李老师像真正的妈妈那样爱护小女孩,表现出一位妈妈对女儿的爱。

可以体会到了李老师的善良、高尚、有责任心以及善解人意。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你找谁?”可以知道十几年过去了,这位老师已经不认识这个女孩,当她问小女孩找谁时,小女孩可能会通过回忆当时的事情来勾起老师的记忆,答案不唯一,符合语境即可。

如: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被您认作女儿的那个小女孩吗?您还记得我吗?还记得在十几年前的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小女孩吗?请允许我叫您一声妈妈,谢谢您,是您的善举改变了我的一生。

24.例文:
那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那一天,大风雪过后,在院子里、石头上、树叶上、走道上都铺满了厚厚的一层雪。

雪像冰淇淋,雪被阳光照射后在闪闪发光。

下雪是多么奇幻的一种气象。

我和妹妹拿着脸盆去外面盛雪玩雪。

去盛雪有小困难,地面上有冰,很容易滑倒。

我们为了玩雪,不怕困难去盛雪。

因为爷爷把雪堆在一起,所以在我家院子里有一座“小雪山”。

“小雪山”很华丽。

我们用铲子把雪铲到脸盆里,铲满后,我们先决定玩“炒菜”——炒雪。

我们把铲子当菜铲,把脸盆当锅,来玩炒雪游戏。

这真像妈妈在为孩子炒菜呢!
我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玩了一会,我又不想玩了。

我想出了一个玩法,这是一个有趣的玩法——做冰淇淋。

我想有杯子去盛干净的雪,再加一点牛奶,就成了一杯美味的冰淇淋,而且是牛奶味的。

我拿着杯子找干净的雪去,我在家附近的村子中游荡,终于在一块水泥板上找到了大片的雪。

我怕吃坏肚子,就把上面的一层脏雪挖掉,再挖一杯干净的雪。

我拿着杯子边跳边跑,快乐的回家了。

到了家里我拿出牛奶在杯子里倒了一点。

真的很像冰淇淋。

我小小的吃了一口。

啊,好美味呀!这一刻有温暖和冰冷同时涌入了我的心中!妹妹看见了说:“姐,你不怕吃坏肚子吗?”“当然不怕。

”我骄傲地回答,“不信你吃吃。

”妹妹吃了一口,脸上露出了笑容说:“啊!真的。

”“我说的是真的吧!”我和妹妹一起去铲雪吃了。

真希望每天都可以吃到这温暖和冰冷的冰淇淋。

这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针对半命题作文的自身特点,它比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还高,因为,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现成的,而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根据对题目中已知的部分的分析来填充未知部分,如果审题不准确,就会影响题目的质量,首先,要深入分析题目中已给的部分,理解其的,而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根据对题目中已知的部分的分析来填充未知部分,如果审题不准确,就会影响题目的质量。

选材分析:
我们可以写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做过很多次尝试,在尝试中知错就改;在尝试中进步;在尝试中变得勇敢;在尝试中感受家的温暖等。

构思指导:
开头: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正文: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

要写清楚尝试的过程。

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结尾:写自己通过这次尝试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