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液体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纲:
一.新生儿体液特点; 二.新生儿和早产儿如何补液; 三.新生儿液体疗法时的注意事项; 四.液体疗法时的护理;
新生儿体液特点
一.胎儿和新生儿体液总量及分布特点
胎儿和新生儿早期体液和电解质的组成变化
组成 24
体液总量(%) 86
胎龄(周) 28 32 36 40
84 82 80 78
足月分娩后 (1-4周)
出生时体重 不显性失水
尿 粪 总量 光疗增加
<1500g 30~60 50 ~ 100
1500~2500g 15~35
50 ~ 100
5 ~ 10
5 ~ 10
85 ~ 170 70 ~ 145
20
20
>2500g 20 ~ 30 25 ~ 60 5 ~ 10 50 ~ 100
20
新生儿液体需要量(ml/kg.d)
不同日龄新生儿维持正常活动液体量 ml/(kg.d)
天数
1天 2天 3-7天 2-4周
1000~1499g
60~80 80~100 100~120 120~180
体重
1500~ 2499g
50~60 60~80 80~100 100~150
≥2500g
40~50 50~70 70~90 100~150
为宫外的干冷环境。
常用溶液
1.非电解质溶液:5%GS为等渗液;10%GS为高渗液。 2.电解质溶液:
1)生理盐水。 2)碱性溶液。 3)氯化钾溶液。 3.混合溶液。
葡萄糖 溶液作用
用于补充水分
减少
和热能
组织分解
防止 酮体产生
减少蛋白质 的消耗
葡萄糖溶液
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 常用的5%GS、10%GS、50%GS。
74
细胞外液(%) 59 56 52 48 44
41
细胞内液(%) 27 28 30 32 34
33
钠(mmol/L) 99 91 85 80 77
73
钾(mmol/L) 40 41 40 41 41
42
氯(mmol/L) 70 67 62 56 51
48
• 出生后体液收缩(主要是细胞外液)和排出过多的 电解质(主要是Na+)的过程,出生头几天出现利 尿、利钠和体重下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二)补充累积损失量
根据脱水程度、性质 决定补液量、成分、速度
轻度:30~50ml/kg 中度:50~100ml/kg 重度:100~120ml/kg
累积 损失量 补充
确定补液量
累积 损失量
补充
等渗脱水:2/3~1/2张 低渗脱水:等张~2/3张 高渗脱水:1/3~1/8张
确定补液成分
确定补液速度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钾代谢异常
• 低钾血症 – K+﹤3.5mmol/L(3.5~5.5mmol/L) – 肌力下降、反射减弱 – 心律紊乱、血压下降 – Q-T间期延长,ST下降,U波出现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钾代谢异常
• 低钾处理 – 每日需要量:静脉,10%氯化钾100~300mg/kg; 口服,氯化钾200~300mg/kg。 – 不可静脉推注。 – 滴注浓度:≤0.3%。 – 全日量补给不短于8h。
在适当液体摄入时的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体重(g) 体重下降(%) 持续时间(d)
<1000
1001~1500 1501~2000 1001~1500
>2500
15~20 10~15 7~10 5~7 3~5
10~14 7~10 5~8 3~5 2~3
二神经内分泌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抗利尿激素(ADH)和加压素(AVP);
新生儿、早产儿的液体需要量
1.维持液的需要量: • 维持液是补充正常情况下体液的消耗量和生长所需量,
正常情况下消耗的体液包括不显性失水、从尿液和粪 便中排泄的体液。对新生儿和早产儿水和电解质需要 量的估计与较大婴儿和儿童相仿,新生儿期的特点是 总体液相对比成人多。
包括:不显性失水;尿液排出的水分;胃肠道排出的 水分;电解质的维持量
>1500g 婴儿 幼儿 儿童
不显性失水量( ml/kg.d) 82 56 46 26 19-24 14-17 12-14
新生儿各种情况下不显性失水量
正常值
早产儿
(体
重<1250g)
环境温度高出中性温 度
体温升高
高湿度(>40%)
活动
光疗和辐射热
不显性失水 0.7~1.6ml/kg. 3.3ml/kg.h(无隔热) 1.8ml/kg.h(有隔热) 在35℃以上时增加3~4 倍 每增高1℃增加10% 减少30% 为基础代谢时的1.7倍 2.6ml/kg.h
输液原则
➢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 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
慢。 ➢ 两补:见尿补钾、惊跳补钙。
• 张力:实际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 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
所以电解质是有张力的, 而糖水没有张力(葡萄糖输入体内后很快氧
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常用混合液的组成
溶液
张力
盐 :糖 :碱
2:1等张含钠液
原则:先快后慢
重症:扩容:10ml/kg 30’~1h内
其余:8~12h内完成
(三)补充继续损失量:
约为10~40ml/kg.d 确定补液量
• 甲状旁腺素(PTH)和降钙素:与Vit.D3调节体内钙、 磷、镁的代谢。
• 新生儿和早产儿刚出生时PTH较低,数天后才升高, 而出生时降钙素水平却较高,因此新生儿和早产儿早 期易发生低钙血症。
三、肾功能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 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由于肾小球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阻力高,滤过率(GFR)低,尿量少。胎龄 34周生 后2~3天GFR开始增加。胎龄< 34周生后校正胎龄达 到34周后GFR才与足月新生儿相似,所以,愈早产 GFR的增加愈晚。
常用溶液
等渗电解质溶液
➢ 补充水和电解质。 ➢ 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 ➢ 常用有0.9%NS(扩容10ML/KG.半小时泵入)。
注意:先心的患儿谨慎扩容。
碱性溶液
常用溶液
➢ 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 常用5%碳酸氢钠(-BE×体重/4)。
例:患儿体重3KG,BE -6
5%碳酸氢钠 (6×3/4=4.5) 1.4%SB
补液量及性质-累积损失
• 等渗性脱水:1/2张 • 高渗性脱水:1/3张 • 低渗性脱水:2/3张 • 如不好确定脱水性质,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一)补充生理需要量
约为60~80ml/kg.d
确定补液量
生理 需要量 补充
一般按1/5张补给
确定补液成份 确定补液速度
应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 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 14~16h内均匀滴入
• 呼酸治疗
– 治疗原发病 – 解除呼吸道梗阻 – 改善通气换气,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 – 中枢抑制者用呼吸兴奋剂
酸碱平衡紊乱-呼碱
CO2↓ 通气过度 水杨酸中度
呼吸性碱中毒
H++HCO3- H2CO3
HCO3-排出增 多
• 碱中毒时血红蛋白与氧亲合力增加,在微循环中,氧合血 红蛋白不易解离。可致组织缺氧。低碳酸血症可引起脑血 管痉挛,脑血流量减少,最后导致脑缺血。
严重
10%以上
脱水的临床表现
.
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 –HCO3–PaCO2 –BE
7.35~7.45 22~27mmol/L 35~45mmHg
±3 mmol/L
酸碱平衡调节
H++HCO3-
H2CO3
H2O + CO2
HCO3-/H2CO3 20/1
PH = 7.35-7.45
酸碱平衡紊乱-代酸
• 尿液排出的水分: 正常尿量:1~3ml/kg/h 少尿:<1ml/kg/h 无尿:<0.5ml/kg/h
• 胃肠道排出的水分:
无腹泻时大便排出的水分510ml/kg.d。
光疗时大便稀薄,水分可增加 到20 ml/kg.d。
腹泻时可增加到30-40
ml/kg.d 。
足月儿和早产儿热能、水和电解质维持量
出生时体重 (g)
生后第1日
生后第2日
<1000 80 ~ 110 100 ~ 120
1000 ~ 1500 70 ~ 90 80 ~ 110
1500 ~ 2500 60 ~ 80 70 ~ 100
生后3-7日 120 ~ 140 100 ~ 130
90 ~ 110
>2500 4 1
4:3:2液
2/3张
4 :3: 2
2:3:1液
1/2张
2 :3: 1
1:1液
1/2张
1 :1
4:1液
1/5张
1 :4
2:6:1液
1/3张
2 :6: 1
注:盐为0.9%NaCl,糖为5~10%GS ,碱为1.4%NaHCO3
总数除以盐加碱等于张力
常用补液溶液
• NS:等张 • 5%or10%GS:不计算张力 • 5%碳酸氢钠: 3.5张 • 1.4%碳酸氢钠: 等张 • 10%氯化钾: 8.9张,不计算张力 • 2:1含钠液:2份NS+1份1.4%碳酸氢钠,等张 • 2:3:1液:2份NS +3份GS+ 1份1.4%碳酸氢钠,1/2张 • 4:3:2液:4份NS+3份GS+2份1.4%碳酸氢钠,1/3张
5%GS11ML
泵入1小时
5%SB4.5ML
高渗溶液
➢ 用于利尿、脱水。 ➢ 常用50%GS 甘露醇。
胶体溶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血浆。 血液。 5 %白蛋白和血浆蛋白,丙种球蛋白。
胶体溶液作用
➢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循环血容量,纠正休克。
➢ 助于组织修复和增加机体免疫力。 ➢ 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防止预防血栓形成。
水电介质平衡失调-钾代谢异常
• 高钾处理 – 血清钾6~6.5mmol/L,排钾利尿剂(双氢克尿噻、速 尿)。 – 血钾﹥6.5mmol/L伴心电图异常: • 输入钙剂 • 输入碱性液 • 速尿 • 透析
液体疗法的意义
➢ 补充营养。 ➢ 新生儿治疗 体液和电解质紊乱,水、电解质平衡的调
节障碍。 ➢ 新生儿成功地过渡 新生儿从母体宫内的水生环境转变
新生儿、早产儿水和电解质的需要量
不显性失水:指呼吸和皮肤蒸发的水分,但不包括汗。
与下列因素有关:成熟度;呼吸次数;体温升高;湿 度; 啼哭和大量活动(增加30%);光疗或在辐射热下(增加 80~100%)。
不同年龄小儿的不显性失水量
不同年龄或体 重
750-1000g 1001-1250g 1251-1500g
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分度
精神状态 皮肤弹性 口腔黏膜 眼窝及前 囟凹陷
眼泪 尿量 周围循环 衰竭 酸中毒 失水占体重 百分比
轻度
无明显改变 稍差 稍干燥
轻度
有 略减少
无
无
5%以下
中度
烦躁或萎靡 差 干燥
明显
少 明显减少
不明显
有
5%~10%
重度
昏睡或昏迷 极差 极干燥
极明显
无 少尿或无尿
明显
补钾“四不宜”原则
见尿补钾 不宜过浓(≦0.3 %) 不宜过快,禁止静推 不宜过多 新生儿1-2ml/kg.d
水解质平衡失调-钾代谢异常
• 高钾病因 – 输入过多 – 肾排钾过少 – 钾分布异常
水电介质平衡失调-钾代谢异常
• 高钾血症 – K≥5.5mmol/L(3.5~5.5mmol/L) – 精神萎靡、肌无力 – 心律紊乱 – T波高耸、P波消失
醛固酮; 甲状旁腺素(PTH)和降钙素
•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内分泌腺: 脑垂体、肾上腺、甲状旁腺和甲状腺
• 脑垂体分泌的: 抗利尿激素(ADH)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 ADH 增加远端肾小管对水的吸收 AVP
•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增加远端肾小管对钠盐的吸收
早产儿肾小管对盐皮质激素的反应较迟钝,该激素增 加时尿中排钠仍相当高。因此,早产儿易发生低钠血 症。
产酸过多
HCO3- 丢失过多
代谢性酸 中毒
H++HCO3- H2CO3
酸化尿液
呼出CO2
酸碱平衡紊乱-代碱
碳酸氢盐输 入过多
H+ 丢失过多
代谢性碱中毒
H++HCO3- H2CO3 H2O+CO2
HCO3- 排出增多
CO2↑
酸碱平衡紊乱-呼酸
CO2↑
呼吸性 酸中毒
H++HCO3- H2CO3 HCO3-↑酸化尿 液
新生儿、早产儿液体的需要量
早产儿 足月儿
热量 (kcal/kg.d)
502.1(120) 502.1(120)
水 (ml/kg.d)
120~180 100~160
钠 (mmol/kg.d)
2~5 1~2
钾 KJ/kg.d
1~2 1~2
新生儿、早产儿液体的需要量
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新生儿和早产儿基础代谢时的 水维持量(ml/kg.d)
70 ~ 90
新生儿、早产儿液体的需要量
2.继续损失液的需要量 由疾病造成准确估计损失量要收集到当天的排出量如呕吐 物、腹泻物或胃肠引流物,计算其总量
3.累积损失液的需要量
• 疾病中已经损失的液体和电解质,表现为脱水。 • 轻度脱水:损失的体液占体重的5% • 中度脱水:损失的体液占体重的10% • 重度脱水:损失的体液占体重的15%
一.新生儿体液特点; 二.新生儿和早产儿如何补液; 三.新生儿液体疗法时的注意事项; 四.液体疗法时的护理;
新生儿体液特点
一.胎儿和新生儿体液总量及分布特点
胎儿和新生儿早期体液和电解质的组成变化
组成 24
体液总量(%) 86
胎龄(周) 28 32 36 40
84 82 80 78
足月分娩后 (1-4周)
出生时体重 不显性失水
尿 粪 总量 光疗增加
<1500g 30~60 50 ~ 100
1500~2500g 15~35
50 ~ 100
5 ~ 10
5 ~ 10
85 ~ 170 70 ~ 145
20
20
>2500g 20 ~ 30 25 ~ 60 5 ~ 10 50 ~ 100
20
新生儿液体需要量(ml/kg.d)
不同日龄新生儿维持正常活动液体量 ml/(kg.d)
天数
1天 2天 3-7天 2-4周
1000~1499g
60~80 80~100 100~120 120~180
体重
1500~ 2499g
50~60 60~80 80~100 100~150
≥2500g
40~50 50~70 70~90 100~150
为宫外的干冷环境。
常用溶液
1.非电解质溶液:5%GS为等渗液;10%GS为高渗液。 2.电解质溶液:
1)生理盐水。 2)碱性溶液。 3)氯化钾溶液。 3.混合溶液。
葡萄糖 溶液作用
用于补充水分
减少
和热能
组织分解
防止 酮体产生
减少蛋白质 的消耗
葡萄糖溶液
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 常用的5%GS、10%GS、50%GS。
74
细胞外液(%) 59 56 52 48 44
41
细胞内液(%) 27 28 30 32 34
33
钠(mmol/L) 99 91 85 80 77
73
钾(mmol/L) 40 41 40 41 41
42
氯(mmol/L) 70 67 62 56 51
48
• 出生后体液收缩(主要是细胞外液)和排出过多的 电解质(主要是Na+)的过程,出生头几天出现利 尿、利钠和体重下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二)补充累积损失量
根据脱水程度、性质 决定补液量、成分、速度
轻度:30~50ml/kg 中度:50~100ml/kg 重度:100~120ml/kg
累积 损失量 补充
确定补液量
累积 损失量
补充
等渗脱水:2/3~1/2张 低渗脱水:等张~2/3张 高渗脱水:1/3~1/8张
确定补液成分
确定补液速度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钾代谢异常
• 低钾血症 – K+﹤3.5mmol/L(3.5~5.5mmol/L) – 肌力下降、反射减弱 – 心律紊乱、血压下降 – Q-T间期延长,ST下降,U波出现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钾代谢异常
• 低钾处理 – 每日需要量:静脉,10%氯化钾100~300mg/kg; 口服,氯化钾200~300mg/kg。 – 不可静脉推注。 – 滴注浓度:≤0.3%。 – 全日量补给不短于8h。
在适当液体摄入时的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体重(g) 体重下降(%) 持续时间(d)
<1000
1001~1500 1501~2000 1001~1500
>2500
15~20 10~15 7~10 5~7 3~5
10~14 7~10 5~8 3~5 2~3
二神经内分泌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抗利尿激素(ADH)和加压素(AVP);
新生儿、早产儿的液体需要量
1.维持液的需要量: • 维持液是补充正常情况下体液的消耗量和生长所需量,
正常情况下消耗的体液包括不显性失水、从尿液和粪 便中排泄的体液。对新生儿和早产儿水和电解质需要 量的估计与较大婴儿和儿童相仿,新生儿期的特点是 总体液相对比成人多。
包括:不显性失水;尿液排出的水分;胃肠道排出的 水分;电解质的维持量
>1500g 婴儿 幼儿 儿童
不显性失水量( ml/kg.d) 82 56 46 26 19-24 14-17 12-14
新生儿各种情况下不显性失水量
正常值
早产儿
(体
重<1250g)
环境温度高出中性温 度
体温升高
高湿度(>40%)
活动
光疗和辐射热
不显性失水 0.7~1.6ml/kg. 3.3ml/kg.h(无隔热) 1.8ml/kg.h(有隔热) 在35℃以上时增加3~4 倍 每增高1℃增加10% 减少30% 为基础代谢时的1.7倍 2.6ml/kg.h
输液原则
➢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 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
慢。 ➢ 两补:见尿补钾、惊跳补钙。
• 张力:实际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 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
所以电解质是有张力的, 而糖水没有张力(葡萄糖输入体内后很快氧
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常用混合液的组成
溶液
张力
盐 :糖 :碱
2:1等张含钠液
原则:先快后慢
重症:扩容:10ml/kg 30’~1h内
其余:8~12h内完成
(三)补充继续损失量:
约为10~40ml/kg.d 确定补液量
• 甲状旁腺素(PTH)和降钙素:与Vit.D3调节体内钙、 磷、镁的代谢。
• 新生儿和早产儿刚出生时PTH较低,数天后才升高, 而出生时降钙素水平却较高,因此新生儿和早产儿早 期易发生低钙血症。
三、肾功能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 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由于肾小球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阻力高,滤过率(GFR)低,尿量少。胎龄 34周生 后2~3天GFR开始增加。胎龄< 34周生后校正胎龄达 到34周后GFR才与足月新生儿相似,所以,愈早产 GFR的增加愈晚。
常用溶液
等渗电解质溶液
➢ 补充水和电解质。 ➢ 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 ➢ 常用有0.9%NS(扩容10ML/KG.半小时泵入)。
注意:先心的患儿谨慎扩容。
碱性溶液
常用溶液
➢ 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 常用5%碳酸氢钠(-BE×体重/4)。
例:患儿体重3KG,BE -6
5%碳酸氢钠 (6×3/4=4.5) 1.4%SB
补液量及性质-累积损失
• 等渗性脱水:1/2张 • 高渗性脱水:1/3张 • 低渗性脱水:2/3张 • 如不好确定脱水性质,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一)补充生理需要量
约为60~80ml/kg.d
确定补液量
生理 需要量 补充
一般按1/5张补给
确定补液成份 确定补液速度
应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 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 14~16h内均匀滴入
• 呼酸治疗
– 治疗原发病 – 解除呼吸道梗阻 – 改善通气换气,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 – 中枢抑制者用呼吸兴奋剂
酸碱平衡紊乱-呼碱
CO2↓ 通气过度 水杨酸中度
呼吸性碱中毒
H++HCO3- H2CO3
HCO3-排出增 多
• 碱中毒时血红蛋白与氧亲合力增加,在微循环中,氧合血 红蛋白不易解离。可致组织缺氧。低碳酸血症可引起脑血 管痉挛,脑血流量减少,最后导致脑缺血。
严重
10%以上
脱水的临床表现
.
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 –HCO3–PaCO2 –BE
7.35~7.45 22~27mmol/L 35~45mmHg
±3 mmol/L
酸碱平衡调节
H++HCO3-
H2CO3
H2O + CO2
HCO3-/H2CO3 20/1
PH = 7.35-7.45
酸碱平衡紊乱-代酸
• 尿液排出的水分: 正常尿量:1~3ml/kg/h 少尿:<1ml/kg/h 无尿:<0.5ml/kg/h
• 胃肠道排出的水分:
无腹泻时大便排出的水分510ml/kg.d。
光疗时大便稀薄,水分可增加 到20 ml/kg.d。
腹泻时可增加到30-40
ml/kg.d 。
足月儿和早产儿热能、水和电解质维持量
出生时体重 (g)
生后第1日
生后第2日
<1000 80 ~ 110 100 ~ 120
1000 ~ 1500 70 ~ 90 80 ~ 110
1500 ~ 2500 60 ~ 80 70 ~ 100
生后3-7日 120 ~ 140 100 ~ 130
90 ~ 110
>2500 4 1
4:3:2液
2/3张
4 :3: 2
2:3:1液
1/2张
2 :3: 1
1:1液
1/2张
1 :1
4:1液
1/5张
1 :4
2:6:1液
1/3张
2 :6: 1
注:盐为0.9%NaCl,糖为5~10%GS ,碱为1.4%NaHCO3
总数除以盐加碱等于张力
常用补液溶液
• NS:等张 • 5%or10%GS:不计算张力 • 5%碳酸氢钠: 3.5张 • 1.4%碳酸氢钠: 等张 • 10%氯化钾: 8.9张,不计算张力 • 2:1含钠液:2份NS+1份1.4%碳酸氢钠,等张 • 2:3:1液:2份NS +3份GS+ 1份1.4%碳酸氢钠,1/2张 • 4:3:2液:4份NS+3份GS+2份1.4%碳酸氢钠,1/3张
5%GS11ML
泵入1小时
5%SB4.5ML
高渗溶液
➢ 用于利尿、脱水。 ➢ 常用50%GS 甘露醇。
胶体溶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血浆。 血液。 5 %白蛋白和血浆蛋白,丙种球蛋白。
胶体溶液作用
➢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循环血容量,纠正休克。
➢ 助于组织修复和增加机体免疫力。 ➢ 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防止预防血栓形成。
水电介质平衡失调-钾代谢异常
• 高钾处理 – 血清钾6~6.5mmol/L,排钾利尿剂(双氢克尿噻、速 尿)。 – 血钾﹥6.5mmol/L伴心电图异常: • 输入钙剂 • 输入碱性液 • 速尿 • 透析
液体疗法的意义
➢ 补充营养。 ➢ 新生儿治疗 体液和电解质紊乱,水、电解质平衡的调
节障碍。 ➢ 新生儿成功地过渡 新生儿从母体宫内的水生环境转变
新生儿、早产儿水和电解质的需要量
不显性失水:指呼吸和皮肤蒸发的水分,但不包括汗。
与下列因素有关:成熟度;呼吸次数;体温升高;湿 度; 啼哭和大量活动(增加30%);光疗或在辐射热下(增加 80~100%)。
不同年龄小儿的不显性失水量
不同年龄或体 重
750-1000g 1001-1250g 1251-1500g
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分度
精神状态 皮肤弹性 口腔黏膜 眼窝及前 囟凹陷
眼泪 尿量 周围循环 衰竭 酸中毒 失水占体重 百分比
轻度
无明显改变 稍差 稍干燥
轻度
有 略减少
无
无
5%以下
中度
烦躁或萎靡 差 干燥
明显
少 明显减少
不明显
有
5%~10%
重度
昏睡或昏迷 极差 极干燥
极明显
无 少尿或无尿
明显
补钾“四不宜”原则
见尿补钾 不宜过浓(≦0.3 %) 不宜过快,禁止静推 不宜过多 新生儿1-2ml/kg.d
水解质平衡失调-钾代谢异常
• 高钾病因 – 输入过多 – 肾排钾过少 – 钾分布异常
水电介质平衡失调-钾代谢异常
• 高钾血症 – K≥5.5mmol/L(3.5~5.5mmol/L) – 精神萎靡、肌无力 – 心律紊乱 – T波高耸、P波消失
醛固酮; 甲状旁腺素(PTH)和降钙素
•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内分泌腺: 脑垂体、肾上腺、甲状旁腺和甲状腺
• 脑垂体分泌的: 抗利尿激素(ADH)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 ADH 增加远端肾小管对水的吸收 AVP
•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增加远端肾小管对钠盐的吸收
早产儿肾小管对盐皮质激素的反应较迟钝,该激素增 加时尿中排钠仍相当高。因此,早产儿易发生低钠血 症。
产酸过多
HCO3- 丢失过多
代谢性酸 中毒
H++HCO3- H2CO3
酸化尿液
呼出CO2
酸碱平衡紊乱-代碱
碳酸氢盐输 入过多
H+ 丢失过多
代谢性碱中毒
H++HCO3- H2CO3 H2O+CO2
HCO3- 排出增多
CO2↑
酸碱平衡紊乱-呼酸
CO2↑
呼吸性 酸中毒
H++HCO3- H2CO3 HCO3-↑酸化尿 液
新生儿、早产儿液体的需要量
早产儿 足月儿
热量 (kcal/kg.d)
502.1(120) 502.1(120)
水 (ml/kg.d)
120~180 100~160
钠 (mmol/kg.d)
2~5 1~2
钾 KJ/kg.d
1~2 1~2
新生儿、早产儿液体的需要量
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新生儿和早产儿基础代谢时的 水维持量(ml/kg.d)
70 ~ 90
新生儿、早产儿液体的需要量
2.继续损失液的需要量 由疾病造成准确估计损失量要收集到当天的排出量如呕吐 物、腹泻物或胃肠引流物,计算其总量
3.累积损失液的需要量
• 疾病中已经损失的液体和电解质,表现为脱水。 • 轻度脱水:损失的体液占体重的5% • 中度脱水:损失的体液占体重的10% • 重度脱水:损失的体液占体重的15%